一种模具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74694发布日期:2024-04-18 11:47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火工品生产设备,尤其与一种模具转移装置相关。


背景技术:

1、在火工品的生产过程中,比如热电池极片等,需要先将粉末填充至模具中,然后再将模具转移至压机中,利用冷压成型的工艺使粉末形成产品,若是在将模具转移进入压机的同时将压机启动,就会对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并且在火工品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工人即便戴口罩进行防护,也会吸入一定的粉尘,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人手动将模具在压机中取上取下的效率很低,不利于生产的快速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相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具转移装置,自动将模具向压机转移,减少人工操作,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避免对工人身体造成的伤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

3、一种模具转移装置,包括:底座、夹持组件。

4、底座上方设有沿竖直方向移动的转动板,且转动板绕自身中心转动;夹持组件包括两个朝向相反并安装于转动板上的夹具,夹具包括移动块,移动块一端设有横板,横板侧面设有两个对称布置且同步相向移动的夹杆,用于夹持模具,移动块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杆的移动端连接,第一伸缩杆安装于转动板上,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

5、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上端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设有转动块,转动块绕自身轴线转动,且与转动板连接。

6、进一步地,移动块顶面还设有移动板,移动板底面设有凸板,第一伸缩杆的移动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凸板。

7、进一步地,移动板两端的底面还设有导向杆,转动板顶面四角均设有突出部,突出部顶面沿转动板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限位块,限位块表面设有两端贯穿的滑槽,位于同一个移动板下方的导向杆配合于位于转动板同一端的滑槽中。

8、进一步地,夹杆一端设有滑块,且夹杆包括直线段和连续弯折段,直线段一端滑动配合于横板上,连续弯折段的内侧呈弧形,当两个连续弯折段距离最近时,其内侧组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圆。

9、进一步地,转动板长度方向两端还设有凹陷部,当第一伸缩杆最短时,移动块位于凹陷部内。

10、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夹具自动将模具向压机转移,并且同时将压机中的模具转移出,减少人工操作,并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减少了工人与粉末之间的接触,减少粉尘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避免可能出现的压机将工人压伤的情况;在夹具将模具夹持时,通过导向杆进行限位,保证转移过程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上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伸缩杆(102),所述第二伸缩杆(102)的上端设有支撑块(103),所述支撑块(103)上设有转动块(104),所述转动块(104)绕自身轴线转动,且与所述转动板(10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201)顶面还设有移动板(205),所述移动板(205)底面设有凸板(206),所述第一伸缩杆(204)的移动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凸板(2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205)两端的底面还设有导向杆(207),所述转动板(101)顶面四角均设有突出部(105),所述突出部(105)顶面沿所述转动板(101)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限位块(106),所述限位块(106)表面设有两端贯穿的滑槽(107),位于同一个所述移动板(205)下方的所述导向杆(207)配合于位于所述转动板(101)同一端的所述滑槽(107)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杆(203)一端设有滑块(208),且所述夹杆(203)包括直线段和连续弯折段,直线段一端滑动配合于所述横板(202)上,连续弯折段的内侧呈弧形,当两个连续弯折段距离最近时,其内侧组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101)长度方向两端还设有凹陷部(108),当所述第一伸缩杆(204)最短时,所述移动块(201)位于所述凹陷部(108)内。


技术总结
一种模具转移装置,包括:底座、夹持组件。底座上方设有沿竖直方向移动的转动板,且转动板绕自身中心转动;夹持组件包括两个朝向相反并安装于转动板上的夹具,夹具包括移动块,移动块一端设有横板,横板侧面设有两个对称布置且同步相向移动的夹杆,用于夹持模具,移动块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杆的移动端连接,第一伸缩杆安装于转动板上,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底座上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上端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设有转动块,转动块绕自身轴线转动,且与转动板连接。自动将模具向压机转移,减少人工操作,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避免对工人身体造成的伤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仲,黄琦琦,胥勋泽,杨涛,张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驰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