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847563发布日期:2024-05-07 19:21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钠离子电池作为二次电池,其电化学机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但是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具有的优势有:原材料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工作电压可低至0v。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于100wh/kg,可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媲美。

2、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常用的石墨相比,硬碳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着更优异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因为钠离子的半径(0.103nm)远大于锂离子半径(0.071nm),石墨层间距较小不利于钠离子的脱嵌,而硬碳结构长程无序,以及存在大量的缺陷和微孔有助于钠离子的吸附和存储。

3、淀粉、树脂等高分子材料是烧结硬碳负极的原材料,但是这类材料对温度敏感,在温度高时极易出现膨胀的现象,增大了加工难度;此外,加工过程中的烧结温度往往高于材料的分解温度,使得原料发生剧烈分解;若降低烧结温度,则高分子材料之间交联需要大量时间,增加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引入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交联剂,促进淀粉、树脂等高分子材料之间的交联,缩短交联时间,降低加工难度,减少加工成本。

2、第一部分:

3、一种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高分子材料和交联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5、将所述混合料置于无氧环境中进行一次煅烧,得到前驱体;

6、将所述前驱体置于含氧环境中进行二次煅烧,得到改性前驱体;

7、将所述改性前驱体置于无氧环境中进行三次煅烧,得到硬碳负极材料;

8、所述的高分子材料为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红薯淀粉、土豆淀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交联剂为热不稳定的聚合物。

9、本公开通过高分子材料与交联剂混合,一次煅烧使高分子间交联,二次煅烧引入含氧官能团,三次煅烧闭孔处理,制备出的硬碳具有无序的层间结构,利于钠离子的嵌入/脱出,并表现出较高的可逆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

10、在一次煅烧时,高分子材料链段间氢键断裂,链段间在交联剂的促进下反应交联,链段重组,形成新的连接键醚键。正常高分子材料自身发生交联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且在高温下容易剧烈分解,本公开通过引入热不稳定的交联剂来解决以上问题。煅烧时,交联剂分解产生新的聚合物链段,新的聚合物链段促进高分子材料的交联,缩短交联时间;同时聚合物链段与高分子材料间交联,增加了高分子材料的稳定性,避免了高温条件下剧烈分解。交联后材料链与链之间交联点抑制高分子链间的滑动,有利于后续作为硬炭材料的骨架,增加了材料骨架的稳定性,经高温闭孔处理后可保留更多的碳原子,大大提升材料的收率。

11、在含氧环境下二次煅烧,一部分氧分子与高分子材料中的碳反应形成含氧官能团作活性位点,同时另一部分氧分子与高分子材料中部分碳反应生成co和co2使得前驱体表面及内部形成孔隙,该孔隙有助于钠离子的储存从而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12、在三次煅烧时,由于温度不断升高,而改性前驱体本身张力和应力存在,使得材料不断收缩,达到“自我修复”效果,“修复”表面的孔隙,从而形成闭孔的结构。负极材料在首圈进行充放电时,钠离子与负极以及电解液发生反应,并在负极表面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参与反应的钠离子是不可逆的,由此产生不可逆容量,sei膜面积越大消耗的钠离子越多,不可逆容量越高,首次充放电效率越低;而闭孔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材料比表面积,进而减少sei膜消耗的钠离子,从而提高首次充放电效率。

13、本公开制备硬碳负极材料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高分子基硬碳体系中,适用性十分广泛,成本低,因而对于硬碳负极后续在工业上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交联剂为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氮甲基吡咯烷酮、分子量在1000~6000的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合物能有效的与高分子材料发生交联反应,在300~600℃时能分解,能与高分子材料发生聚合。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分子材料和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比为5:1~10:1,交联剂用量过多,烧结后的得到前驱体活性物质含量较低;交联剂用量过少,无法达到交联效果,且高分子材料容易剧烈分解。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次煅烧置于氧气浓度低于1000ppm的惰性气体环境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中的至少一种,在无氧环境下煅烧,可以避免交联剂和高分子材料的氧化。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次煅烧的温度为300~600℃,时间为2~6h,温度过低,高分子间无法交联或者交联时间很长;温度过高,则高分子还是会剧烈分解;时间过短,高分子间交联程度较低;时间过长,对交联程度无明显提高,且浪费能源。

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驱体需要破碎至中位粒度为4~10μm,降低前驱体粒径能有效提高氧化改性效果,减少二次煅烧时间。

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次煅烧置于氧气浓度为2~8%的含氧环境中,氧气浓度过低,则引入含氧官能团较少,达不到氧化改性的效果,氧气浓度过高,则会形成较多的孔隙,消耗较多高分子材料中的碳。

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次煅烧的温度为400~600℃,时间为1~5h,煅烧温度过低,时间过短,则引入含氧官能团较少,达不到氧化改性的效果;煅烧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氧化改性效果无明显提升,且浪费能源。

2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次煅烧置于氩气环境中进行,因为三次煅烧的温度较高,需要在氩气环境中,确保不与环境气体反应。

2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次煅烧的温度为1500~1800℃,时间为3~30h,升温速率为0.5~3℃/min,温度过低需要达到闭孔的目的烧结时间需要延长至40-50h,温度过高可以达到闭孔效果,但内部的结果趋于规整化,材料的层间距缩小,导致材料的动力学性能变差,不利于钠离子在负极材料中穿梭。

2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硬碳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小于5g/m2,控制硬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可以降低sei膜的面积,进而提高首次充放电效率。

24、第二部分:

25、一种硬碳负极材料,由第一部分所述一种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制备。

26、第三部分:

27、一种硬碳负极,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的硬碳负极材料。

28、第四部分:

29、一种钠离子电池,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的硬碳负极。

30、第五部分:

31、一种硬碳负极材料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32、将第二部分所述硬碳负极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钠、super p导电剂、聚合物粘接剂按照质量比为95:2:1:2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浆料;

33、将所述浆料涂布在铜箔上,得到极片;

34、将所述极片放于干燥箱中在80-100℃下干燥4~10h,得到硬碳负极。

35、进一步地,将所述硬碳负极置于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组装扣式电池,其中对电极为钠金属箔;电解液为naclo4、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组成的混合溶液,所述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的体积比为1:1。

36、将硬碳负极材料制备成负极,并且组装成整电池,便于测试本公开所述硬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