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1,3-丙二醇发酵液中去除菌体及蛋白的方法

文档序号:3531590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从1,3-丙二醇发酵液中去除菌体及蛋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微生物发酵产品分离过程中去除微生物细胞及蛋白的方法,特别涉及到从1,3-丙二醇发酵液中分离去除微生物细胞及蛋白的方法。
背景技术
1,3-丙二醇(1,3-PD)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制造聚酯纤维、聚氨酯、热熔胶、粉末涂料、抗冻剂、包装材料以及有机合成中间体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制造高性能的聚酯纤维PTT是目前主要的用途。1,3-丙二醇可通过化学法路线和生物法路线生产,采用生物技术生产1,3-丙二醇,以其绿色化学为特征,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副产物少、环境污染小、可利用再生资源等特点,成为新世纪生物化工研究的热点之一。
1,3-丙二醇的发酵液是一个成分非常复杂的混合体系,主要成分包括产物1,3-丙二醇、微生物菌体细胞、有机酸盐、无机盐、甘油、水、蛋白质及其它中间代谢产物等,由于产物1,3-丙二醇分子含有两个羟基,它的亲水性较乙醇更强,目前发酵液中产物的浓度为30~70g/L,要从稀发酵液中分离回收产品就变得极为困难,产品回收率低,而且分离成本很高。
1,3-丙二醇属胞外产物,在提取纯化之前需要经过预处理,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细胞和蛋白,得到澄清发酵液。由于菌体颗粒细小,发酵液外观呈乳状液形式,除含有颗粒细小的细菌细胞和细胞碎片外,还含有水溶性蛋白质和其它胶状物。这些细菌细胞和细胞碎片以及水溶性蛋白质大分子的存在,会给后续工艺带来极大的困难,直接影响脱盐蒸发工序,产生堵塞、阻碍蒸发,导致产品收率的降低。目前细胞及碎片的分离方法主要有过滤方法和离心方法。用传统的过滤除菌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过滤所形成的黏胶状滤饼会堵塞滤布,使操作无法顺利进行。一种新的过滤方法是利用微滤膜或超滤膜进行错流过滤,存在的问题是分离能力小、分离时间长,不能将固液相分离完全,易出现膜污染堵塞等。而用离心的方法除去菌体与蛋白,需要高速的离心设备,投资大能耗高,固相中液体滞留量大,产品损失大。
为了能更有效地对1,3-丙二醇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许多工艺方法。清华大学李凡锋等人公开了一种絮凝预处理方法(微生物学通报,2004.31(3)30~35),该方法使用天然澄清剂II型B组份作为絮凝剂,对1,3-丙二醇的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对菌体的絮凝率为95%,但对蛋白的絮凝效果较差,而且絮凝要在pH为5~6的条件下才有好的结果,发酵液的pH为7左右,则需用酸来调节pH值,这样就人为增加了发酵液中的盐浓度,为后续的脱盐工序增加了更大的麻烦。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1,3-丙二醇发酵液去除微生物细胞及蛋白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地去除1,3-丙二醇发酵液中的菌体和蛋白。
本发明方法是采用絮凝的方法除去1,3-丙二醇发酵液中的菌体和蛋白,包括加絮凝剂、搅拌、静置沉降和分离,其中所用的絮凝剂有主絮凝剂和助絮凝剂;主絮凝剂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如下的结构式 其中R1是胺基或带有羟烷基取代的胺基;R2、R4分别是亚烷基;R3是羰基氧或羟基烷基氧;m=5~15,n=10~20。
所述的主絮凝剂可按照中国专利ZL 98121074.0公开的方法制备。
本发明方法中所用的助絮凝剂为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PDMDAAC),其中PAC为聚氯化铝,PDMDAAC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分子量为30~35万),PAC-PDMDAAC为PAC与PDMDAAC的共聚物,铝的有效浓度为2.1wt%~3.0wt%,最好为2.3wt%~2.7wt%。
在本发明方法中,主絮凝剂的加入量为0.5~5.0g/L发酵液,最好为1.0~3.5g/L发酵液;助絮凝剂的加入量为0.1~1.0g/L发酵液,最好为0.3~0.6g/L发酵液。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絮凝剂的加入方法可采用下述方式之一(1)先将主絮凝剂加入到1,3-丙二发酵液中,搅拌后,再加入助絮凝剂;(2)先将主絮凝剂加入到1,3-丙二醇发酵液中,搅拌、静置沉降和分离后,再加入助絮凝剂;(3)先将主絮凝剂加入到1,3-丙二醇发酵液中,搅拌和静置沉降后,再加入助絮凝剂。(4)将主絮凝剂和助絮凝剂按比例进行复配后再加入到1,3-丙二醇发酵液中,搅拌、静置沉降,过滤或离心分离。
上述絮凝剂加入方式(4)中,主絮凝剂和助絮凝剂复配的重量比例为0.5∶1~50∶1,最好为2∶1~20∶1。
本发明所处理的1,3-丙二醇发酵液中1,3-丙二醇的含量为30~80g/L,通常终止发酵液的pH值为6.5~7.5。在这一范围菌体及蛋白都能够产生絮凝作用。
本发明方法中,絮凝温度对絮凝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絮凝体细小,不易沉降,并使絮凝体的水合作用增加,所以絮凝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以5~35℃为好,最好为10~30℃。
搅拌速度对絮凝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速度太慢不利于混合传质,剧烈搅拌会破环微粒间的架桥作用,不能形成絮团,难以沉降分离。搅拌速度选择为60~180r/min为好,最好为80~150r/min。无论以何种方式加入絮凝剂,每次加入絮凝剂后,搅拌时间均以5~30min为宜,最好8~20min。
本发明方法中所用的主絮凝剂具有较高的阳离子电荷密度,所含电荷能有效地中和菌体和蛋白微粒表面的负电荷,降低Z电位值,使之趋于零,达到脱稳、微粒凝聚的目的,所以絮凝剂的使用存在着较佳用量,过低过高都达不到理想的絮凝效果。在本发明方法中,主絮凝剂的加入量为0.5~5.0g/L发酵液,最好为1.0~3.5 g/L发酵液。
本发明方法中所用的助絮凝剂在一次絮凝除去菌体后,助絮凝剂将对残余的菌体及蛋白做进一步的絮凝,以达到后续工序的要求。
本发明方法采用双絮凝剂,在发酵pH值条件下对发酵液进行处理,主絮凝剂的作用主要是絮凝去除微生物菌体,助絮凝剂的作用主要絮凝去除大分子蛋白包括水溶性蛋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所采用的双絮凝剂絮凝不仅能使发酵液中的菌体絮凝、又能使大分子蛋白产生絮凝,与过滤或离心相结合,使1,3-丙二醇发酵液中菌体和蛋白的去除更为有效彻底;(2)、本发明方法可直接处理发酵液,无需另行调节pH值,为后续的脱盐工序及蒸馏过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过程简单,便于实施。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1)先将主絮凝剂加入到1,3-丙二醇发酵液中,搅拌一定时间后,再将助絮凝剂加入继续搅拌一定时间,静置沉降,上层为澄清的清液,下层为菌体絮凝物,上下两层采用分批过滤或离心方法即可得到澄清的发酵液。
(2)先将主絮凝剂加入到1,3-丙二醇发酵液中,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沉降,上层为澄清的清液,下层为菌体絮凝物,上下两层分批过滤或离心得到一次絮凝发酵液;再将助絮凝剂加入继续搅拌一定时间,静置沉降,分批过滤或离心上下两层,可得到澄清发酵液。
(3)先将主絮凝剂加入到1,3-丙二醇发酵液中,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沉降后;再将助絮凝剂加入发酵液中继续搅拌一定时间,静置沉降,上层为澄清的清液,下层为菌体絮凝物,分批过滤或离心上下两层,可得到澄清发酵液。
(4)将主絮凝剂和助絮凝剂按比例加入到1,3-丙二醇发酵液中,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沉降后;上层为澄清的清液,下层为菌体絮凝物,分批过滤或离心上下两层,可得到澄清发酵液。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处理的发酵液是以甘油为底物,采用克雷伯氏菌发酵而得到的1,3-丙二醇发酵液。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所用的1,3-丙二醇发酵液中,1,3-丙二醇的含量为68.5g/L,发酵终止pH值为6.8。
取500ml上述发酵液装入1000ml三口烧瓶或烧杯中,在80r/min的速度搅拌下,于20℃加入主絮凝剂(中国专利ZL98121074.0实施例中絮凝剂3)0.35g,搅拌10min后静置沉降。待絮凝完全沉降后分别过滤上层清液和沉降层,得到发酵清液。搅拌下在上述清液中加入助絮凝剂0.4g(铝的有效浓度为2.45wt%,PDMDAAC的分子量为32万),继续搅拌10min后静置沉降,分别过滤清液层和沉降层,得到澄清的1,3-丙二醇发酵液。相对原发酵液菌体去除率为96.1wt%,蛋白去除率为89.2wt%。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用的1,3-丙二醇发酵液中,1,3-丙二醇含量为51.2g/L,发酵终止pH值为7.1。
取500ml上述发酵液,装入1000ml三口烧瓶或烧杯中,在150r/min的速度搅拌下,于25℃加入主絮凝剂((中国专利ZL98121074.0实施例中絮凝剂4))2.2g,搅拌20min后,再将0.1g助絮凝剂(性质同实施例1)加入继续搅拌20min,静置沉降,上层为澄清的清液,下层为菌体蛋白絮凝物,分别离心分离清液层和絮凝物,合并离心液即得到澄清的发酵液。相对原发酵液菌体去除率为95.3wt%,蛋白去除率为85.5wt%。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1,3-丙二醇发酵液中,1,3-丙二醇含量为67.3g/L,发酵终止pH值为7.3。
取500ml上述发酵液,装入1000ml三口烧瓶或烧杯中,在100r/min的速度搅拌下,于25℃加入主絮凝剂(中国专利ZL98121074.0实施例中絮凝剂3)0.8g,搅拌15min后静置沉降。待絮凝完全沉降后分出上层清液,搅拌下在上述清液中加入助絮凝剂0.3g(性质同实施例1),继续搅拌15min后静置沉降,分别过滤清液层和沉降层(包括一次絮凝的沉降层),得到澄清的1,3-丙二醇发酵液。相对原发酵液菌体去除率为95.5wt%,蛋白去除率为86.7wt%。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所用的1,3-丙二醇发酵液中,1,3-丙二醇含量为51.2g/L,发酵终止pH值为7.1。
取500ml上述发酵液,装入1000ml三口烧瓶或烧杯中,在160r/min的速度搅拌下,于25℃加入复配絮凝剂(性质同实施例1)1.8g,主絮凝剂与助絮凝剂的复配重量比例为10∶1,搅拌20min后静置沉降,上层为澄清的清液,下层为菌体蛋白絮凝物,分别离心分离清液层和絮凝物,合并离心液即得到澄清的发酵液。相对原发酵液菌体去除率为96.3wt%,蛋白去除率为82.5wt%。
权利要求
1.一种从1,3-丙二醇发酵液中除去菌体和蛋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加絮凝剂、搅拌、静置沉降和分离,其中所用的絮凝剂有主絮凝剂和助絮凝剂;所用的主絮凝剂的结构如下 其中R1是胺基或带有羟烷基取代的胺基;R2、R4分别是亚烷基;R3是羰基氧或羟基烷基氧;m=5~15,n=10~20;所用的助絮凝剂为PAC-PDMDAAC的共聚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絮凝剂中铝的有效浓度为2.1wt%~3.0wt%,PDMDAAC的分子量为30~35万。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絮凝剂中铝的有效浓度为2.3wt%~2.7wt%。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絮凝剂的加入量为0.5~5.0g/L发酵液;助絮凝剂的加入量为0.1~1.0g/L发酵液。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絮凝剂的加入量为1.0~3.5g/L发酵液;助絮凝剂的加入量为0.3~0.6g/L发酵液。
6.按照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的加入方法可采用下述方式之一(1)先将主絮凝剂加入到1,3-丙二发酵液中,搅拌后,再加入助絮凝剂;(2)先将主絮凝剂加入到1,3-丙二醇发酵液中,搅拌、静置沉降和分离后,再加入助絮凝剂;(3)先将主絮凝剂加入到1,3-丙二醇发酵液中,搅拌和静置沉降后,再加入助絮凝剂;(4)将主絮凝剂和助絮凝剂一同加入到1,3-丙二醇发酵液中,搅拌、静置沉降和分离。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絮凝剂和助絮凝剂的重量比例为0.5∶1~50∶1。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絮凝剂和助絮凝剂的重量比例为2∶1~20∶1。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3-丙二醇发酵液中1,3-丙二醇的含量为30~80g/L,终止发酵液的pH值为6.5~7.5。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温度为5~35℃。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温度10~30℃。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速度为60~180r/min,搅拌时间5~30min。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速度为80~150r/min,搅拌时间8~20min。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采用上下两层分批过滤或离心的方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1,3-丙二醇发酵液中去除菌体及蛋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加絮凝剂、搅拌、静置沉降和分离,其中所用的絮凝剂有主絮凝剂和助絮凝剂;所用的主絮凝剂的结构如下,其中R
文档编号C07C31/20GK1951889SQ200510047500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9日
发明者王崇辉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