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甲基-13-十三内酯、12-甲基-14-十四内酯以及13-甲基-15-十五内酯,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361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11-甲基-13-十三内酯、1 2-甲基-14-十四内酯以及13-甲基-15-十五内酯,包 ...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麝香样香气特性、用作香料化合物有用的、并且在现有的文献中未曾记载的11-甲基-13-十三内酯、12-二甲基-14-十四内酯以及13-甲基-15-十五内酯。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了这些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香料组合物。进而,本发明涉及包含这些化合物的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ω-2)-甲基-烷内酯的制造方法。
(式中,n表示7~13的整数)。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麝香香料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其不仅具有优美迷人的香气,而且还具有抑制其他挥发性香料化合物的扩散的高保留效果,因此一直以来都被广泛用作芳香用香料。近年来,随着化学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分离天然麝香的成分、结构确定,并化学合成。
另一方面,还大量发现了非天然存在的硝基麝香和多环麝香等具有麝香样香气的化合物,并被广泛用作来源于动植物产品的替代品。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对于化学物质的安全性的关注日益提高,对于生物降解性高的大环状麝香类的希望也在不断高涨,并陆续开发了各种新的大环状麝香系香料化合物。
关于大环状麝香类,自古以来已知C14~C16的内酯类一般具有麝香样的香气。但是,这些内酯类在香气品质和强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作为香料用途实用性的且能够用于现有的市售产品的仅仅可以列举出3~4个化合物左右。例如,作为最广泛使用的产品,可以列举出15-十五内酯、11(或者12)-十五烯-15-内酯。另外,根据非专利文献1,作为麝香芳香物质,列举了7-十六烯-16-内酯(论文105)和16-十六内酯(论文923)。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各种C14~C17的内酯的制造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些内酯在距离环氧原子起的1位或2位可以被甲基取代,且在距离环氧原子起的2位或3位可以含双键,并且,在这些内酯类中,包含15-甲基以及4-甲基-十五内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按照先前列举出的11(或12)-十五烯-15-内酯的制法来合成,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仅仅记载了这些化合物具有引人注意的芳香性,但是并未涉及内酯的各种香气特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大量的饱和的以及不饱和的、未取代以及甲基取代的14~17员环的内酯为大环状麝香内酯。但是,这些内酯只是涉及作为他们的有用的前体物质的ω-卤化脂肪酸的使用方法,而在专利文献2中并未就各种香气作任何描述。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14-甲基-11-十六烯-16-内酯、14-甲基-12-十六烯-16-内酯、以及14-甲基-十六内酯是具有强烈的感觉良好的麝香香气的有价值的芳香物质。但是,专利文献3仅仅只是提及了这3个化合物,专利文献3中并没有记载碳原子不同的同族化合物。根据非专利文献2,大环状内酯类的麝香样香气在碳原子数为14~16附近具有强烈的麝香样香气,碳原子数为17的大环状内酯的麝香样香气变弱,因此,可以预期,碳原子数少的同族化合物比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化合物具有更强的麝香香气。另外,这些化合物的制造方法都是按照11(或12)-十五烯-15-内酯的制造方法,使用环十二酮作为起始原料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包含各种15~17员环的内酯类的带有气味的组合物。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这些内酯类,在作为通式从环的氧原子开始数的3位和从羰基开始数的4位之间可以被甲基取代,且从环的氧原子开始数的3位和从羰基开始数的3位之间可以被具有双键。并且还记载了这些化合物具有麝猫气味,并且通常具有扑面粉、水果和花香等附加香味。在专利文献4中,实际上获得了数十种具有上述结构的化合物,并记载了它们的香气特性。根据该文献,虽然各种化合物都具有麝香样香气,但此外还具有附加的香气。即,在香味材料中,由于结构的不同而导致香气特性的变化很大,以至于只能够通过实际制备并用鼻子闻的方式来首次确定其作为香料材料的价值。
如上所述,虽然针对大环状麝香进行了各种研究,但是在实际的香料工业界中所使用的仍然仅仅是最初所示的3~4个化合物,为了适应多样化的消费者的需求,希望开发具有更优异的香气特性的新的大环状麝香类化合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4-8677号公报专利文献2加拿大专利授权公报第1221105号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0407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193395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S.Arctander,Perfume and Flavour Chemicals非专利文献2阿部,香料,96,19~27(1970)发明内容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是适应香料工业界和消费者的需要开发具有优异香气特性的新的大环状内酯麝香的发明。另外,还希望其制造方法是简便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烈的且持续性优异的麝香香的新的大环状内酯类及该大环状内酯类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这些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香料组合物。
本发明者发现,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 (式中,n表示7~13的整数),特别是下述通式所表示的n=8的11-甲基-13-十三内酯、n=9的12-甲基-14-十四内酯以及n=10的13-甲基-15-十五内酯是现有技术中所未曾报导过的新化合物,进行香气特性评价的结果,不仅具有强烈的且持续性优异的麝香香、而且具有硝基麝香的香气特征,是具有粉末感优异的香气的大环状内酯麝香。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提供包含这些新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香料组合物以及芳香品,以及上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制法。
本发明的大环内酯类,即,11-甲基-13-十三内酯、12-二甲基-14-十四内酯以及13-甲基-15-十五内酯是具有强烈且持续性优异的麝香香味的新化合物。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大环状内酯类的制造方法,能够安全且高效地制造这些新的大环状内酯类。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者发现,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2-甲基-2-(ω-烷氧基羰基烷酰基)-4-丁内酯
(式中,n=7~13的整数,R表示烷基或链烯基),可以通过使通式3所表示的2-(ω-烷氧基羰基烷酰基)-4-丁内酯的碱金属盐与甲基化试剂作用制得, (式中,n=7~13的整数,R表示烷基或链烯基),其中,所述的通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是通过γ-丁内酯与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二羧酸酯发生缩合反应得到的,ROOC(CH2)nCOOR(式中,n=7~13的整数,R表示烷基或链烯基)。
另外,本发明者还发现,通过使2-甲基-2-(ω-烷氧基羰基烷酰基)-4-丁内酯水解、脱碳酸,接着还原所得到的生成物的羰基,形成亚甲基,可以得到下述通式6所表示的长链ω-羟基-(ω-2)-甲基羧酸。
(式中,n表示7~13的整数)。
另外,本发明者还发现,通过将长链ω-羟基-(ω-2)-甲基羧酸进行分子内环化,可以得到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ω-2)-甲基烷内酯, (式中,n表示7~13的整数)。另外,在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特别是n=8的11-甲基-13-十三内酯、n=9的12-甲基-14-十四内酯以及n=10的13-甲基-15-十五内酯是现有技术中所未曾报导过的新物质。
这些新的大环状内酯类是不仅具有强烈的且持续性优异的麝香香、而且具有硝基麝香的香气特征的大环内酯麝香。另外,这些化合物是香料工业界有用的化合物。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了包含这些新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香料组合物和芳香品。
在本发明中,2-(ω-烷氧基羰基烷酰基)-4-丁内酯的碱金属盐可以使用本发明者的在先专利特开平11-21283号所记载的方法。即,2-(ω-烷氧基羰基烷酰基)-4-丁内酯的碱金属盐可以通过γ-丁内酯与二羧酸酯在碱所形成的缩合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其中所述的缩合剂可以使用通常的Claisen酯缩合或者Dieckmann酯缩合中所使用的缩合剂,具体来说,可以列举出锂、钠、钾等碱金属;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钾等碱金属氢化物;酰胺锂、酰胺钠、酰胺钾等碱金属胺盐;二异丙基酰胺锂、二异丙基酰胺钠、N-甲酰苯胺锂、N-甲酰苯胺钠等胺类的碱金属酰胺;甲醇钠、乙醇钠、正丙醇钠、异丙醇钠、正丁醇钠、叔丁醇钾等醇类的碱金属醇盐,萘钠、以及三苯基甲基钠等有机碱金属化合物等。
在本发明中,缩合剂优选为下述通式所表示的碱金属醇盐。
ROM(式中,R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M表示碱金属)。另外,在本发明中,缩合剂的使用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相对于1molγ-丁内酯,优选为0.1~5当量,更优选为0.5~3当量。另外,在本发明中,二羧酸酯的使用量优选相对于γ-丁内酯摩尔过量,特别优选为2倍摩尔以上。优选二羧酸酯的使用量为2倍摩尔以上是因为能够提高选择率。从反应混合物中回收未反应的二羧酸酯,并再循环用于缩合反应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反应,故优选,从反应混合物中回收未反应的二羧酸酯可以通过简单蒸馏容易地进行。通过使用摩尔过量的二羧酸酯以及循环再利用,能够实现更有效的反应。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下述通式2ROOC(CH2)nCOOR(式中,n=7~13的整数,R表示烷基或链烯基)所表示的二羧酸酯的R为烷基或链烯基,但从使用方便的角度出发,特别优选使用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或链烯基。R的具体实例可以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己基、2-乙基己基、辛基、烯丙基、2-丁烯基、以及5-己烯基等。特别优选R为甲基。
其次,本发明的2-甲基-2-(ω-烷氧基羰基烷酰基)-4-丁内酯可以通过使上述得到的碱金属盐的反应混合物与烷基化试剂直接作用来合成。
在本发明中,作为烷基化试剂,可以列举出碘甲烷、溴甲烷和氯甲烷等卤代甲烷类,甲磺酸酯等。烷基化试剂的使用量优选为,相对于γ-丁内酯为0.5~2当量,更优选为0.7~1.2当量。反应温度优选为40~150℃,金属盐或者原料二羧酸酯的熔点优选为60~110℃。
下面,针对本发明的甲基化大环状内酯麝香(ω-2)-甲基-烷内酯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将通过上述缩合反应和甲基化得到的2-甲基-2-(ω-烷氧基羰基烷酰基)-4-丁内酯水解,同时通过脱碳酸反应除去内酯部分的羰基碳,并还原所得到的生成物的羰基,形成亚甲基,通过分子内脂化环化,容易地得到(ω-2)-甲基-烷内酯。其反应路线如下述化学反应式所示。
在上述化学反应式中,上述通式(4)(式中,n表示7~13的整数,R表示烷基或者链烯基)所表示的化合物,即,如果通过碱性碱或酸在水性溶剂中水解2-甲基-2-(ω-烷氧基羰基烷酰基)-4-丁内酯,立即引起水解和脱碳酸反应,接着通过还原所得到的生成物的羰基形成亚甲基,形成上述通式(5)(式中,n=8~10的整数,M表示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所表示的化合物。中间体上述通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羧基在通过碱性碱水解时以羧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作为上述通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水解中所使用的碱性碱,只要是能够水解酯或内酯的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氢氧化碱,碳酸钠或碳酸钾等碱金属碳酸盐,以及氢氧化钡等碱土类金属氢氧化物等。另外,作为酸,适合使用硫酸等无机酸。另外,为了将上述通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酮还原成亚甲基,可以是通常已知的将酮还原成亚甲基的反应,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具体来说,可以列举出包括统称为Wolff-Kishner还原(David Todd,Organic Reactions,Vol4,P378,John Wiley & Sons,1948)的黄鸣龙改良法(Huang-Minlon,J.Am.Chem.Soc.,68,2478(1946))的与肼的反应生成腙类,并通过在碱的共存下进行加热还原成亚甲基。
腙类可以不必分离、在反应系统内产生,并直接与碱处理。
作为碱,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氢氧化物,碳酸钠或碳酸钾等碱金属碳酸盐,铝酸钠、铝酸钾等碱金属铝酸盐,磷酸钠、磷酸钾等碱金属磷酸盐,醋酸钠、醋酸钾等碱金属醋酸盐,以及甲醇钠等碱金属醇盐等。
还原温度优选为150~250℃。所使用的肼类相对于1mol上述通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使用1mol以上。该使用量优选为1~3mol。作为所使用的肼类,优选使用氢化肼和硫酸肼等。
作为将酮还原成亚甲基的其他方法,可以使用统称为Clemmensen还原(E.L.Martin,Organic Reactions,Vol1,P155,John Wiley & Sons,(1942))的利用锌或锌汞齐与酸的还原。在本发明中,最优选肼类还原法。
另外,为了将上述通式(4)~(6)所示的化合物衍生成ω-羟基-(ω-2)-羧酸,可以在不分离或纯化中间体化合物的条件下,将包含水解后的化合物或其羧酸盐的反应混合物直接用于后面的酮还原反应,生成ω-羟基-(ω-2)-甲基羧酸。但是,上述通式3的化合物是可分离的化合物。如果举例说明的话,通过在水性碱中水解、脱碳酸上述通式(4)的化合物(其中,这时的上述通式(5)的化合物以羧酸的碱盐的形式存在)得到反应混合物后,添加肼类,生成腙类,然后升温至酮还原所必须的温度,在碱的共存下进行还原,得到上述通式(6)所表示的混合物的碱性碱溶液。当该溶液回到酸性状态时,游离出ω-羟基羧酸。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使用上述方法。
另外,上述通式(6)所表示的化合物并不需要分离后进行反应,可以通过反应混合物的直接高度稀释法、聚合-解聚合法、或者分子内的酯交换法等分子内环化,内酯化,容易地得到大环状内酯化合物。
接着,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下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并不表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
(实施例1)12-甲基-14-十四内酯的合成在反应装置中加入1,11-十一烷二酸二甲酯(1057g,4.33mmol),在80kPa的减压状态下在105℃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在室温下将γ-丁内酯(92.6g,1.08mol)和28重量%的甲醇钠-甲醇溶液(207.64g,1.08mol)混合,将该混合物在30分钟内滴加入加热的1,11-十一烷二酸二甲酯中,同时馏去甲醇。这样进行30分钟的反应之后,进一步减压至26.7kPa,反应240分钟。
接着,恢复到常压,然后冷却至70℃并搅拌,同时在30分钟内滴加碘甲烷(145.5g,1.024mol)。注入正己酮(700g),过滤除去不溶解物,在减压下馏去滤液中所包含的正己酮。减压蒸馏残余的油状物(油浴温度~200℃/60~130Pa),馏去过剩的1,11-十一烷二酸二甲酯。得到790.8g馏分和206.6g蒸馏残渣。
通过气相色谱对蒸馏残渣部分进行分析的结果可知包含88.8重量%的通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n=9,R=Me)。将其与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119)混合,加热回流5.5小时。在反应液中加入二甘醇(283g)和60%水合肼(105g),在110℃的温度下加热搅拌1小时,然后一边除去水一边将系统内的温度升温至170~200℃,在4小时内滴加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86g),然后在相同温度下加热搅拌6小时。一边注入水(1000g)一边冷却,加入稀硫酸,甲苯萃取。水洗有机层,然后在减压下馏去溶剂,得到包含12-甲基-14-羟基十四酸(n=9)为主生成物的结晶性残渣126g。通过分子内酯交换反应将其环化,得到82.7g环化产物。其包含99.2重量%的12-甲基-14-十四内酯。产率为32mol%/丁内酯。
1H-NMR(CDCl3,400MHz)4.15(2H)m;2.33(2H)m;0.90(3H)d J=6.4Hz13C-NMR(CDCl3)174.05;62.15;36.13;33.83;33.70;27.53;27.42;26.55;26.53;26.25;26.21;25.45;24.65;24.53;19.55IR(薄膜)2925;2860;1735;1455;1345;1235;1173;1145;1115
MS240(5);222(6);211(9);193(22);175(8);152(8);127(12);110(16);97(32);83(40);70(100);55(69);41(41)香气香气强烈,具有硝基麝香的特征(Musk Ambrette的细微差别)。在香气质量方面,在麝香感、甜味、粉末感等方面都很优异。
(实施例2)11-甲基-13-十三内酯的合成在反应装置中加入1,10-癸二酸二甲酯(750.0g,3.26mol),在80kPa的减压状态下在105℃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在室温下将γ-丁内酯(70.1g,0.82mol)和28重量%的甲醇钠-甲醇溶液(157.2g,0.82mol)混合,将混合物在30分钟内滴加入加热的1,10-癸二酸二甲酯中,同时馏去甲醇。这样进行30分钟的反应之后,进一步减压至26.7kPa,反应240分钟。
接着,恢复到常压,然后冷却至70℃并搅拌,同时在30分钟内滴加碘甲烷(124.3g,0.815mol)。注入正己酮(350g),接着注入水(750g),除去水层后,用水(300.0g,2次)洗涤。在减压下离去正己酮得到777g油状物质。减压蒸馏油状物(油浴温度~200℃/60~130Pa),馏去过剩的1,10-癸二酸二甲酯。得到568.6g馏分和206.8g蒸馏残渣。
通过气相色谱对蒸馏残渣部分进行分析的结果可知包含78.7重量%的通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n=8,R=Me)。将其与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564g)混合,加热回流5.5小时。在反应液中加入二甘醇(200g)和60%水合肼(112g),在110℃的温度下加热搅拌1小时,然后一边除去水一边将系统内的温度升温至170~200℃,在4小时内滴加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89g),然后在相同温度下加热搅拌6小时。一边注入水(800g)一边冷却,加入稀硫酸,甲苯萃取。水洗有机层,然后在减压下馏去溶剂,得到包含11-甲基-13-羟基十三酸(n=8)为主生成物的结晶性残渣158g。通过分子内酯交换反应将其环化,得到71.4g环化产物。其包含99.6重量%的11-甲基-13-十三烷内酯。产率为38mol%/丁内酯。
1H-NMR(CDCl3,400MHz)4.19(2H)m;2.37(2H)m;0.90(3H)d J=6.9Hz13C-NMR(CDCl3)173.82;61.73;35.65;34.19;32.26;26.10;25.64;25.43;25.33;24.25;24.20;23.94;23.87;19.43IR(薄膜)2925;2860;1735;1455;1375;1255;1165;1100MS226(3);208(4);197(9);179(21);127(13);111(14);97(28);83(37);70(100);55(68);41(40)香气香气强烈,具有硝基麝香的特征(Musk Ambrette的细微差别),与12-甲基-14-十四烷内酯极为相似。虽然比12-甲基-14-十四烷内酯稍弱,但同样具有大体积感、粉末感。
(实施例3)13-甲基-15-十三内酯的合成在反应装置中加入1,12-十二烷二酸二甲酯(1000.0g,3.87mol),在80kPa的减压状态下在105℃的温度下加热搅拌。在室温下将γ-丁内酯(83.3g,0.97mol)和28重量%的甲醇钠-甲醇溶液(186.7g,0.97mol)混合,将混合物在30分钟内滴加入加热的1,12-十二烷二酸二甲酯,同时馏去甲醇。这样进行30分钟的反应之后,进一步减压至26.7kPa,反应240分钟。
接着,恢复到常压,然后冷却至70℃并搅拌,同时在30分钟内滴加碘甲烷(137.7g,101.6mmol)。注入正己酮(700g),接着注入水(304.9g),除去水层后,使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150g;2次)、水(200.0g,2次)洗涤。在减压下馏去正己酮。减压蒸馏油状物(油浴温度~200℃/60~130Pa),馏去过剩的1,12-十二烷二酸二甲酯。得到762.9g馏分和264.2g蒸馏残渣。
通过气相色谱对蒸馏残渣进行分析的结果可知包含80.7重量%的通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n=10,R=Me)。将其与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675g)混合,加热回流5.5小时。在反应液中加入二甘醇(230g)和60%水合肼(124g),在110℃的温度下加热搅拌1小时,然后一边除去水一边将系统内的温度升温至170~200℃,在4小时内滴加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0g),然后在相同温度下加热搅拌6小时。一边注入水(930g)一边冷却,加入稀硫酸,甲苯萃取。水洗有机层,然后在减压下馏去溶剂,得到包含13-甲基-15-羟基十五酸(n=10)为主生成物的结晶性残渣254g。通过分子内酯交换反应将其环化,得到80.7g环化产物。其包含98.9重量%的13-甲基-15-十五烷内酯。产率为32mol%/丁内酯。
1H-NMR(CDCl3,400MHz)4.16(2H)m;2.32(2H)m;0.90(3H)d J=6.4Hz13C-NMR(CDCl3)173.89;61.86;35.31;34.49;34.20;30.82;27.68;27.25;26.57;26.42;26.26;26.10;25.87;24.89;24.52;19.51IR(薄膜)2930;2860;1740;1460;1350;1245;1173;1115MS254(5);236(9);225(11);207(21);111(16);97(35);83(42);70(100);55(68);41(40)香气从品质上讲,具有与15-十五内酯相类似的良好品质,并且具有与12-甲基-14-十四烷内酯相同的硝基麝香的特征。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新的大环状内酯类,即,11-甲基-13-十三内酯、12-甲基-14-十四内酯以及13-甲基-15-十五内酯是具有强烈且持续性优异的麝香香气的新化合物,它们作为麝香样香料是非常有用的混合物。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大环状内酯类的制造方法,能够安全有效地制造这些新的大环状内酯类化合物。
权利要求
1.11-甲基-13-十三内酯。
2.12-甲基-14-十四内酯。
3.13-甲基-15-十五内酯。
4.11-甲基-13-十三内酯、12-甲基-14-十四内酯与13-甲基-15-十五内酯的混合物。
5.包含选自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至少1种化合物的香料组合物。
6.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2-甲基-2-(ω-烷氧基羰基烷酰基)-4-丁内酯的制造方法, 式中,n=7~13的整数,R表示烷基或链烯基,其特征在于,使通式3 (式中,n=7~13的整数,R表示烷基或烯基)所表示的2-(ω-烷氧基羰基烷酰基)-4-丁内酯的碱金属盐与甲基化试剂作用,其中,所述的通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是通过γ-丁内酯与下述通式2ROOC(CH2)nCOOR(式中,n=7~13的整数,R表示烷基或链烯基)所表示的二羧酸酯发生缩合反应得到的。
7.下述通式6所表示的长链ω-羟基-(ω-2)-甲基羧酸的制造方法, (式中,n表示7~13的整数,R表示烷基或链烯基)其特征在于使下述通式4 (式中,n=7~13的整数,R表示烷基或链烯基)所表示的2-甲基-2-(ω-烷氧基羰基烷酰基)-4-丁内酯水解、脱碳酸,接着还原所得到的生成物的羰基,形成亚甲基。
8.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ω-2)-甲基-ω-烷内酯的制造方法, (式中,n表示7~13的整数)其特征在于将下述通式6 (式中,n表示7~13的整数,R表示烷基或链烯基)所表示的长链ω-羟基-(ω-2)-甲基羧酸与二醇类酯化,然后解聚合,分子内环化。
全文摘要
通式1,(式中,n表示7~13的整数)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特别是n=8的11-甲基-13-十三内酯、n=9的12-甲基-14-十四内酯以及n=10的13-甲基-15-十五内酯是现有技术中所未曾报导过的新化合物,进行香气评价的结果是,这些化合物是不仅具有强烈的且持续性优异的麝香、而且具有硝基麝香的香气特征的大环内酯麝香。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包含至少一种这些新化合物,可以得到具有特征气味特性的香料组合物和芳香品。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新的制造方法。
文档编号C07C51/09GK1976914SQ200580022118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30日
发明者高冈秀明 申请人:曾田香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