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及以天然酸为原料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1267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及以天然酸为原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天然酸经过适宜处理制备高性能的烃类相变蓄热材料。
背景技术
世界上能源供应以石油、天然气、煤等矿物燃料为主,随着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储量的减少、价格升高,对各种替代能源的研究不断加强;而且使用这些矿物燃料引起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节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受到广泛重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又要求消耗更多的能源。国内外在利用相变材料(简称PCM,Phase Change Material)储存太阳能和低价电能方面的研究是目前非常活跃的领域。这些研究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不大,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很大的特性,将其与建筑材料结合使用,可以起到减小室温波动、利用太阳能取暖以减少空调和采暖系统能耗或利用夜间低价电能维持居室温度等作用,从而作到充分利用能源、降低污染并满足居住舒适的目的。同时,将相变材料用于纤维织物、电器保护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按化学组成的不同,可以将相变材料分为无机相变材料和有机相变材料,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5°C 30°C范围内,有机相变材料更有优势。与其它醇、酸、酯等相变材料相比,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具有相变潜热高、价格相对较低等优势。目前正构烷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I)采取分子筛或尿素脱蜡制备正构烷烃的混合物;(2)采取伍尔兹反应制备对称正构烷烃;(3)采用碘代烷烃还原方法;(4)使用石油醚及正己烷、正庚烷 作溶剂链接卤代烷法。以上方法虽然能够得到相应的正构烷烃单体,但是每一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第一种方法工艺条件比较复杂,对某些设备、材质要求很高;第二种方法仅适用于对称性偶数烷烃,生成物品需乙醚溶剂反复提取;第三、四种方法操作危险性大,石油醚在金属钠与卤代烷剧烈反应中极易喷发,安全系数低,成本较高。以高级脂肪酸酯加氢可以制备烷烃,但在加氢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脱羧反应和脱羰反应,使得反应产物组成复杂,会产生较多的碳数减少的烷烃,一方面不利于提高目的产物的产率,另一方面脱羧反应和脱羰反应会产生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对加氢反应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对于需要单一碳数正构烷烃纯度较高的产品时,上述方法得到的是混合正构烷烃,并且沸点相近,不易分离。如CN200910100260.5公开了一种高级脂肪酸酯制备烷烃的方法,以含有8 2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甲酯或含有8 2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乙酯为原料,进行加氢反应生产烷烃,但可以看出,得到的烷烃产品中,脂肪酸中的碳仍有大部分被脱除,如以硬脂酸甲脂(硬脂酸为十八碳羧酸)为原料,得到的十七碳烷烃和十八碳烷烃的总收率只有75%,因此,未脱碳直接加氢的产物(十八碳烷烃)的收率会更低。同时,十七碳烷烃和十八碳烷烃的沸点相差很小,进一步通过分离技术获得十八碳烷烃非常困难。以石油为原料制备蜡类物质需要经过复杂的提纯和精制过程,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对于烃类相变蓄热来说仍存在一定数量的非适宜组分,如油类等,这些非适宜组分的存在影响了相变蓄热材料的使用性能。同时,与偶碳数正构烷烃相比,奇碳数正构烷烃的相变潜热偏小。如果采用精密蒸馏方式提取各种单体正构烷烃,再将偶碳数正构烷烃混合制备相变温度连续变化的相变材料,因成本太高,不可能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天然酸制备烃类相变蓄热材料的方法及该方法得到的烃类相变蓄热材料,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产物相变潜热大。本发明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包括正构十四烷烃和正构十六烷烃,正构十四烷烃和正构十六烷烃的质量比为1:99 99:1。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 18°C。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为180 220J/g。正构十四烷烃为肉豆蘧酸在Pd/MWCNTs催化剂(钯/多壁碳纳米管催化剂)加氢获得的正十四烷烃。正构十六烷烃为棕榈酸在Pd/MWCNTs催化剂(钯/多壁碳纳米管催化剂)加氢获得的正十六烷烃。加氢产物中可以含有少量的其它碳数的正构烷烃,不用分离,因此最终产品中可能含有少量其它碳数的正构烷烃。本发明烃类相变蓄热材料中可以含有其它适宜组分,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本发明烃类相变蓄热材料的以天然酸为原料的制备方法过程包括:肉豆蘧酸或棕榈酸与溶剂混合,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进行加氢反应,反应产物分离出未反应原料后按比例混合即为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催化剂为钯/多壁碳纳米管催化剂,加氢反应的反应压力为I lOMPa,优选为2 8MPa,反应温度为220 320°C,优选为260 300°C,反应时间为3 10小时,优选为4 7小时。本发明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制备方法中,加氢反应过程可以采用间歇式反应,也可以采用连续式反应。采用间歇式反应时,最好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天然酸原料(肉豆蘧酸或棕榈酸)与催化剂的体积比为1.0 2.5:0.2 0.5。采用连续式反应时,氢气与液相(天然酸原料与溶剂)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比为100:1 1200:1,优选为300:1 800:1。本发明方法中,加氢反应使用的氢气中最好含有5 50 μ L/L的NH3,优选为10 20 μ L/L,以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本发明方法中,天然酸原料是正十四烷酸(肉豆蘧酸)或正十六烷酸(棕榈酸)。本发明方法中,溶剂为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或十二烷中的一种或几种,天然酸原料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0 2.5: 7 20。本发明方法中,催化剂以多壁碳纳米管为载体,以质量百分含量2% 10%的钯为活性组分。多壁碳纳米管为普通市售商品。本发明所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在50 100°C条件下,用2 8Mol/L的HNO3将多壁碳纳米管进行氧化处理I 5h,然后过滤,水洗至中性,在100 150°C烘干;然后加入水中,超声分散,按催化剂中钯的质量百分含量2% 10%加入H2PdCl4溶液,搅拌均匀后加入甲醛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8 11,搅拌、过滤、水洗、烘干,得到Pd/MWCNTs催化剂。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本发明所述的加氢方法,对天然酸的加氢脱氧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和目的产物选择性,脱羧反应和脱羰反应很少,特别是在氢气中含有少量氨时,目的产品的选择性更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催化剂制备简单,可循环使用;反应温度低;溶剂廉价、用量少、易于回收利用;过程操作灵活;目的产品选择性高等特点。本发明方法中,采用相变潜热相对较大的偶碳数正构烷烃进行混合,可以制备相变温度在5 18°C之间连续变化的高性能的烃类相变蓄热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产物相变潜热大。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1)催化剂制备
在80 ℃油浴中用6M HNO3将多壁碳纳米管(市售商品,纯度>95%,直径40 60nm,长度5 15 μ m,深圳纳米港有限公司提供)进行氧化处理2h ;然后过滤,水洗至中性,120 ℃烘干;取上述氧化处理过的碳纳米管,加入70mL水,超声分散;按质量百分含量2% 10%的钯为活性组分加入H2PdCl4溶液,搅拌均匀后加入甲醛溶液,用1M NaOH溶液调节pH值至9,搅拌25min,过滤,大量水洗,烘干,得到Pd/多壁碳纳米管催化剂(Pd/MwCNTs)。按上述方法制备两种催化剂:催化剂1 (钯质量含量为4%)和催化剂2 (钯质量含量为7%)。(2)肉豆蘧酸加氢脱氧
将2.0份(体积份,下同)肉豆蔻酸、0.5份Pd / MwCNTs催化剂2和18份正己烷加入100mL反应釜中,充入氢气(含有20 μ L/L的NH3),初始氢压6.0MPa,开启搅拌和加热,3000C反应7h后停止反应,,待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分离出催化剂。用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可知肉豆蘧酸的转化率为97%,产物正十四烷的收率为97%。对产物进行DSC检测,相变温度为5.7°C,相变热为200.8J/g。(3 )棕榈酸加氢脱氧
将1.5份棕榈酸、0.4份Pd / MwCNTs催化剂2和16份正己烷加入100mL反应釜中,充入氢气(含有5 μ L/L的NH3),初始氢压5.0MPa,开启搅拌和加热,260°C反应7h后停止反应,待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分离出催化剂。用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可知棕榈酸的转化率为98%,产物正十六烷的收率为96%。对产物进行DSC检测,相变温度为18.50C,相变热为220.5J/g。(4)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制备
将上述制备的正十四烷和正十六烷按90:10 (重量比)混合。产物经DSC检测,相变温度为6.9°C,相变热为182.5J/g。改变上述制备的正十四烷和正十六烷的混合比例,即可制备相变温度在5 18°C间连续变化的高性能的相变材料。实施例2
(1)催化剂制备(同实施例1)
(2)肉豆蘧酸加氢。将2.5份(体积份,下同)肉豆蘧酸、0.3份Pd/MwCNTs催化剂1和20份正己烷加Λ IOOmL反应釜中,充入氢气,初始氢压2.5MPa,开启搅拌和加热,280 V反应6h后停止反应,待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分离出催化剂。用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可知原料肉豆蘧酸的转化率为82%,产物十四烷的总收率为76% (摩尔收率,产物正十四烷占原料肉豆蘧酸的百分比,下同)。( 3 )棕榈酸加氢脱氧。将2.5份(体积份,下同)正十六烷酸、0.3份Pd/MwCNTs催化剂I和20份正辛烷加入IOOmL反应釜中,充入氢气,初始氢压5.0MPa,开启搅拌和加热,280 °C反应6h后停止反应,待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分离出催化剂。用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可知原料正十六烷酸的转化率为99%,产物正十六烷烃的总收率为91% (摩尔收率,产物正十六烷烃占原料正十六烷酸的百分比)。(4)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制备
将上述制备的正十四烷和正十六烷按25:75 (重量比)混合。产物经DSC检测,相变温度为15.8°C,相变热为193.6J/g。比较例:
如专利CN200910204257.8所述,以费-托合成产物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加氢转化,再经蒸馏制备的相变温度为15.8°C的相变材料,其相变潜热为157.0J/g。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5.8°C,相变热为193.6J/g。
权利要求
1.一种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烃类相变蓄热包括正构十四烷烃和正构十六烷烃,正构十四烷烃和正构十六烷烃的质量比为1:99 99: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烃类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 18°C。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烃类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潜热为180 220J/g。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正构十四烷烃为肉豆蘧酸在Pd/MWCNTs催化剂上加氢获得的正十四烷烃,正构十六烷烃为棕榈酸在Pd/MWCNTs催化剂上加氢获得的正十六烷烃。
5.权利要求1所述烃类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肉豆蘧酸或棕榈酸与溶剂混合,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进行加氢反应,反应产物分离出未反应原料后按比例混合即为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催化剂为钯/多壁碳纳米管催化剂,加氢反应的反应压力为I lOMPa,反应温度为220 320°C,反应时间为3 10小时。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反应的反应压力为2 8MPa,反应温度为260 300°C,反应时间为4 7小时。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反应过程采用间歇式反应,或者采用连续式反应;采用间 歇式反应时,最好在搅拌条件下进行,肉豆蘧酸或棕榈酸与催化剂的体积比为1.0 2.5:0.2 0.5 ;采用连续式反应时,氢气与液相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比为100:1 1200:1。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反应使用的氢气中含有5 50μ L/L的NH3,优选为10 20 μ L/L,以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
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为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或十二烷中的一种或几种,肉豆蘧酸或棕榈酸原料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0 2.5: 7 20。
10.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以多壁碳纳米管为载体,以质量百分含量2% 10%的钯为活性组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及以天然酸为原料的制备方法,天然酸原料与溶剂混合,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进行加氢反应,制备对应的高纯度的偶碳数正构烷烃,这些偶碳数正构烷烃及其混合物既是高性能的烃类相变蓄热材料,尤其适用于空调制冷所需的5~10℃蓄热材料的制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产物相变潜热大。
文档编号C07C1/207GK103102868SQ20111035345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孙剑锋, 张志银, 张造根, 王立言, 全辉, 姚春雷, 赵威, 林振发, 高蒿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