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

文档序号:349170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步骤为:向干燥的反应容器中加入A?mol氨基硫脲、B?mol羧酸和C?mol五氯化磷,室温下研磨均匀,静置后得到粗产物;其中A:B:C=1:(1~1.2):(1~1.2);再向粗产物中加入碱性溶液,至得到的混合液的pH值为8~8.2,然后将混合液过滤,将滤饼干燥后重结晶,得到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本发明为固相反应,反应过程简单,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设备要求低,且五氯化磷毒性低,廉价易得,该方法后处理简单,产率高达91%以上,是一种低毒、经济、高效的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
【专利说明】—种制备2-氨基-5-取代-1 ’ 3, 4-噻二唑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1,3,4-噻二唑类化合物是药物中间体,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用来制备抗菌药、消炎药、植物生长调节剂、驱虫药,还可以用来防止水稻百叶枯病、柑橘溃疡病、番茄青枯病等,由于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具有芳香性,共轭效应较强,也可以用来合成显色剂和染料。
[0003]1995年,韩金庆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其中l_01a,1-Olb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在浓度为5mg/L时,对根疣线虫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
1-Ola对根疣线虫28d的死亡率为38%,化合物1-Olb对根疣线虫28d死亡率为95%。
[0004]1997年,张玉霞等报道采用想转移催化剂(TBAB),使用氢氧化钾与碳酸钾作为缚酸剂,甲苯为溶剂,用固-液相转移催化剂法合成了 2,5-二(2’-苯氧乙酸乙酯)-1,3,4-噻二唑化合物,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化合物对小麦锈病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
[0005]传统的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方法是以液相的方法合成,反应时间长,设备要求高,且 产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设备要求低,五氯化磷毒性低,廉价易得,且后处
理简单,产物产率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I)向干燥的反应容器中加入A mo I氨基硫脲、B mo I羧酸和C mo I五氯化磷,室温下研磨至原料完全反应,静置后得到粗产物;其中A:B:C=1: (I~1.2): (I~1.2);
[0009]2)向粗产物中加入碱性溶液,至得到的混合液的pH值为8~8.2,然后将混合液过滤,将滤饼干燥后重结晶,得到2-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
[0010]所述的羧酸包括C2~Cltl的脂肪酸、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邻氯苯氧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间氯苯氧乙酸、对氟苯氧乙酸、对溴苯氧乙酸、对碘苯氧乙酸、对甲氧基苯氧乙酸、2-硝基苯氧乙酸、α -萘氧乙酸、β -萘氧乙酸、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邻甲基苯甲酸、间甲基苯甲酸、邻甲氧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间甲氧基苯甲酸、2-氟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间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邻氯苯甲酸、2,4-二氯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3,5-二硝基苯甲酸、对氯苯甲酸、对氟苯甲酸、对溴苯甲酸、邻溴苯甲酸、间溴苯甲酸或异烟酸。
[0011]所述的步骤I)中在研磨过程中用TLC监测,当氨基硫脲的原料点消失时表示原料完全反应;所述的TLC的展开剂是体积比为1:3的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0012]所述的步骤I)中的研磨是在研钵中进行的,研磨至原料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为5 ~15min0
[0013]所述的步骤I)中的静置时间为30~60min。
[0014]所述的步骤2)中的碱性溶液为碳酸钠溶液。
[0015]所述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0%。
[0016]所述的步骤2)中重结晶所用的溶剂是体积比为1:2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剂。
[0017]所述的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中的取代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苯氧亚甲基、对氯苯氧亚甲基、邻氯苯氧亚甲基、2,4-二氯苯氧亚甲基、间氯苯氧亚甲基、对氟苯氧亚甲基、对溴苯氧亚甲基、对碘苯氧亚甲基、对甲氧基苯氧亚甲基、2-硝基苯氧亚甲基、α-萘氧亚甲基或β-萘氧亚甲基、苯基、对甲基苯基、邻甲基苯基、间甲基苯基、邻甲氧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间甲氧基苯基、2-氟苯基、对氨基苯基、间氨基苯基、邻氨基苯基、邻氯苯基、2,4- 二氯苯基、对硝基苯基、3,5- 二硝基苯基、对氯苯基、对氟苯基、对溴苯基、邻溴苯基、间溴苯基或4-吡啶基。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本发明提供的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制备方法,以羧酸、氨基硫脲为原料,以五氯化磷为催化剂,采用固相研磨法制备出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研磨法是利用研钵和研杵产生的机械力作用于反应物,而使反应进行的一种固相反应方法,它比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更方便和易于操作,在研磨条件下许多传统的反应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或者提高收率、或者缩短反应时间,甚至可以引起某些在传统条件下不能进行的反应。本发明通过固相反应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反应过程简单,操作简单,只需将原料研磨均匀即可反应,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室温下即可进行反应,设备要求低,且该方法的后处理简单,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产率高达91%以上。本发明采用五氯化磷作为催化剂具有毒性低、廉价易得的优点,能够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短,提高反应效率,使原料反应完全,同时提高产物产率。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液相溶剂法合成时成本高、操作复杂、产率较低等缺点,是一种经济、方便、高效、低毒性的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发明以羧酸、氨基硫脲为原料,五氯化磷为催化剂,反应生成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其反应方程式如式(I)所示。
[0021]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干燥的反应容器中加入Amol氨基硫脲、B mol羧酸和C mol五氯化磷,室温下研磨至原料完全反应,静置后得到粗产物;其中A:B:C=1: (1~1.2): (1~1.2); 2)向粗产物中加入碱性溶液,至得到的混合液的pH值为8~8.2,然后将混合液过滤,将滤饼干燥后重结晶,得到2-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羧酸包括C2~Cltl的脂肪酸、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邻氯苯氧乙酸、2,4- 二氯苯氧乙酸、间氯苯氧乙酸、对氟苯氧乙酸、对溴苯氧乙酸、对碘苯氧乙酸、对甲氧基苯氧乙酸、2-硝基苯氧乙酸、α-萘氧乙酸、萘氧乙酸、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邻甲基苯甲酸、间甲基苯甲酸、邻甲氧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间甲氧基苯甲酸、2-氟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间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邻氯苯甲酸、2,4-二氯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3,5-二硝基苯甲酸、对氯苯甲酸、对氟苯甲酸、对溴苯甲酸、邻溴苯甲酸、间溴苯甲酸或异烟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中在研磨过程中用TLC监测,当氨基硫脲的原料点消失时表示原料完全反应;所述的TLC的展开剂是体积比为1:3的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中的研磨是在研钵中进行的,研磨至原料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为5~1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中的静置时间为30~6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碱性溶液为碳酸钠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重结晶所用的溶剂是体积比为1:2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中的取代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苯氧亚甲基、对氯苯氧亚甲基、邻氯苯氧亚甲基、2,4- 二氯苯氧亚甲基、间氯苯氧亚甲基、对氟苯氧亚甲基、对溴苯氧亚甲基、对碘苯氧亚甲基、对甲氧基苯氧亚甲基、2-硝基苯氧亚甲基、α-萘氧亚甲基或β-萘氧亚甲基、苯基、对甲基苯基、邻甲基苯基、间甲基苯基、邻甲氧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间甲氧基苯基、2-氟苯基、对氨基苯基、间氨基苯基、邻氨基苯基、邻氯苯基、2,4- 二氯苯基、对硝基苯基、3,5- 二硝基苯基、对氯苯基、对氟苯基、对溴苯基、邻溴苯基、间溴苯基或4-吡啶基。
【文档编号】C07D285/135GK103936691SQ201410081562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刘玉婷, 刘蓓蓓, 尹大伟, 靖春燕, 宋思梦, 吕博, 王金玉, 杨阿宁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