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煤生产腐植酸钠的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5290阅读:1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煤生产腐植酸钠的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用煤生产腐植酸钠的技术。
本发明的优点是具有工艺简单实用,不污染环境,提取成本低,仅是传统方法成本的70%,比传统方法提取率高约50%,传统方法提取纯度99%的一吨腐植酸钠需耗优质煤六吨,而本发明仅耗普通煤三吨,节约成本为50%。
所述的一级沉淀池,主要作用是沉淀和存储混合液,也为制作沉淀液作最初准备,整体结构长4米,宽1.5米,高1米,中间有加固用横刚梁,用水泥制作即可。此沉淀池因为是初级沉淀池,沉淀过程中会大量沉浆等废渣,所以最好靠近外面环境较亮敞的内墙一侧,并且墙上留有出料口,出渣口长、宽各50公分左右,一般留2-3个,与池高度相同,沉淀池紧挨反应釜,使反应的出料扣通向沉淀池中即可。
所述的一级沉淀池,主要为生产沉淀,它用铁板或水泥料制成,池深1-1.5米,长2.5米,宽2米,可以制作两个以上,依照产量而定。因为二级沉淀的时间较长,所以可设置在比较独立的地方,沉淀好的液体直接用0.55kw的浓浆泵抽入预热槽中。
所述的预热池是为烘干作必要的准备,预热中的平面螺旋蒸汽管是通过锅炉直接到烘干机,蒸汽管口径约1寸,预热池整体作成斗形,上边面积约1平方米,下端最底部有直径为1寸的出料口,并且有控制阀,使液体有控制的流入烘干机的槽中,平面螺旋蒸汽管可回旋,盘旋4~5圈,预热池为了工作过程中节省能源,利用落差进行正常工作,保持一定高度。预热池在整个工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所述的烘干机为滚筒式烘干机,电机为4kw、380v、50hz、2.8A,带动一个减速机,减速机带动烘干圆筒每分钟转动2~3转,烘干机整体结构为圆柱形,下面为一个半圆形储液池,液体从预热池首先进入半圆形槽内,烘干蒸汽圆桶直径加热转动180度后,留下来的是成品,出成品一方用铁刷或铁铲把成品铲除下来,平常蒸汽压力在0.1~0.2MPa时为好,出料口地方用地板砖活水泥打平,便于收集产品,烘干机购买或自制均可。
将风化煤150公斤加入到粉碎机中粉碎成粒度为1.5mm的颗粒;将其和10公斤水同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再加入配制成1%溶液的硝酸0.1公斤,不断搅拌,充分反应约5分钟,开始加热至50度~90度,同时加入10公斤氢氧化纳,氢氧化纳可配制成液体氢氧化纳液加入到反应釜中,不断搅拌直到反应釜内液体沸腾10~15分钟后停止加热,反应时间需1.5小时,加热时蒸汽气压均为0.4Mpa。等反应完毕后,将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先抽到一级沉淀池中沉淀,1小时后抽到二级沉淀池中沉淀20小时。当沉淀的液体呈现挂手指状态的黑色糊状液体时将黑色糊状液体抽入到预热池中预热,预热池中液体呈沸腾状约为100度为宜,从预热池中的液体自然流到烘干机半圆形接收桶内,滚动的蒸气圆桶在转动烘干,烘干物是成品,为50公斤,纯度99%的腐植酸钠。
总之,本发明工艺简单实用,不污染环境,提取成本低,提取率高,可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煤生产腐植酸钠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原料成份与配比如下煤∶水∶氢氧化钠∶硝酸=90~150∶1300~1800∶5~15∶0.5~1.5它是由以下工艺过程构成(1)、将风化煤,或褐煤,或泥煤加入到粉碎机中,或用湿球磨粉碎,碎成粒度为1.5mm的颗粒;(2)、将按上述比例的煤和水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再加入配制成1%溶液的硝酸,不断搅拌,充分反应约5~8分钟,开始加热,同时按上述比例配制氢氧化纳液,加入到反应釜中,不断搅拌直到液体沸腾10~15分钟后停止加热,反应时间需1~2小时,加热时蒸汽气压均为0.4Mpa;(3)、等反应完毕后,将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先抽到一级沉淀池中沉淀,1小时后抽到二级沉淀池中沉淀12~24小时,沉淀的液体呈现挂手指状态的黑色糊状液体;(4)、将黑色糊状液体抽入到预热池中预热,预热池中液体呈沸腾状为宜;(5)、从预热池中的液体自然流到烘干机半圆形接收桶内,滚动的蒸气圆桶在转动中烘干液体,烘干物是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煤生产腐植酸钠的技术,它的工艺过程是将风化煤碎成粒度为1.5mm的颗粒,按比例的煤和水加入到反应釜中,再加入配制成1%溶液的硝酸,充分反应约5~8分钟,开始加热,同时比例配制氢氧化纳液,加入到反应釜中,不断搅拌直到液体沸腾10~15分钟后停止加热,反应时间需1~2小时,加热时蒸汽气压均为0.4Mpa,将反应液先抽到一级沉淀池中沉淀,1小时后抽到二级沉淀池中沉淀12~24小时,沉淀的液体呈现挂手指状态的黑色糊状液体时将其抽入到预热池中预热,预热池中液体呈沸腾时再使其流到烘干机中烘干即是成品。本发明工艺简单实用,不污染环境,提取成本低,提取率高,可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C08H99/00GK1468888SQ0212428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6日
发明者宁 方, 方宁 申请人:宁 方, 方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