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塑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940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废塑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温装置,特别是一种高温裂解塑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废旧塑料的处理要么是填埋,要么是回收后再重新熔融造粒后使用,由于塑料在自然情况下是很难分解的,因此,填埋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回收造粒的方法由于需要对塑料进行分类,而且对回收的塑料的洁净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处理时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回收的次数越多,塑料高分子的断裂就越厉害,回收塑料就会失去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不受废旧塑料品质限制的、将废旧塑料变废为宝的、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塑料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带有密封盖的罐、设置在罐周壁内的加热装置、设置在罐内的搅拌器构成,罐的顶部设有排气口、罐的底部设有带有阀门的废渣排放口。工作时,先将废旧塑料放进罐内,盖上密封盖,启动加热装置加温,使罐内及罐壁温度达到500°左右,同时,启动搅拌器,通过搅拌器的搅拌使废旧塑料沿罐壁,罐中心循环流动,塑料在高温下分解成烷氢气体,烷氢气体从罐顶部的排气口排出,经与排气口相连的热交换器降温后成为液体状烷氢燃料。落入罐底的碳粉、杂质经罐底部的废渣排放口排出罐外,待罐内的废旧塑料完全分解后,打开密封盖,再重新装载另一批废旧塑料进行裂解。
这里,为了提升加热装置的传热效率,加热装置是一呈板片状的电热板,电热板沿罐的罐壁分布,罐的罐壁设有保温层。
罐的底部呈锥状,搅拌器分两级,上级搅拌器位于罐的圆桶身部,下级搅拌器位于罐的锥状底部,下级搅拌器的叶片与水平的夹角大于上级搅拌器叶片与水平的夹角。工作时,位于罐的锥状底部的下级搅拌器由于叶片与水平的夹角大,往上抽取的物料多,因此,抵消了锥状底部对输送物料量的限制,保证上下级搅拌器能匹配地将罐底部的物料上送并循环。
这里,为了防止裂解气体从带有阀门的废渣排放口渗漏出去,废渣排放口上密封连接一螺杆排放装置,阀门采用的是闸阀,带动闸阀闸门的连杆与一活塞相连,活塞则设置在一活塞缸套内,活塞缸套的另一端与丝杆套相接,丝杆套内的丝杆与活塞连接在一起。工作时,丝杆带动活塞运动,活塞则通过连杆带动闸门开闭,螺杆排放装置将废渣排放口下来的废渣排放到指定地方。采用螺杆排放装置和活塞缸套,就有效地防止从闸阀渗漏出来的裂解气体渗漏出来。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由于是将废旧塑料高温裂解成液体燃料,因此,具有能不受废旧塑料品质限制的、将废旧塑料变废为宝的、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带有密封盖1的罐2、设置在罐2周壁3内的加热装置4、设置在罐2内的搅拌器5构成,罐2的顶部设有排气口6、罐2的底部设有带有阀门14的废渣排放口7,加热装置4是一呈板片状的电热板,电热板沿罐2的罐壁3分布,罐2的罐壁3设有保温层8,罐2的底部呈锥状,搅拌器5分两级,上级搅拌器10位于罐2的圆桶身部,下级搅拌器11位于罐2的锥状底部,下级搅拌器11的叶片12与水平的夹角大于上级搅拌器10叶片13与水平的夹角。
这里,废渣排放口7上密封连接一螺杆排放装置15,阀门14采用的是闸阀,带动闸阀闸门16的带有万向节22的连杆17与一活塞18相连,活塞18则设置在一活塞缸套19内,活塞缸套19的另一端与丝杆套20相接,丝杆套20内的丝杆21与活塞18连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1.一种废塑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带有密封盖的罐、设置在罐周壁内的加热装置、设置在罐内的搅拌器构成,罐的顶部设有排气口、罐的底部设有带有阀门的废渣排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塑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是一呈板片状的电热板,电热板沿罐的罐壁分布,罐的罐壁设有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塑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罐的底部呈锥状,搅拌器分两级,上级搅拌器位于罐的圆桶身部,下级搅拌器位于罐的锥状底部,下级搅拌器的叶片与水平的夹角大于上级搅拌器叶片与水平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塑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废渣排放口上密封连接一螺杆排放装置,阀门采用的是闸阀,带动闸阀闸门的连杆与一活塞相连,活塞则设置在一活塞缸套内,活塞缸套的另一端与丝杆套相接,丝杆套内的丝杆与活塞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塑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杆上设有万向节。
专利摘要一种废塑料处理装置,其特别之处在于主要由带有密封盖的罐、设置在罐周壁内的加热装置、设置在罐内的搅拌器构成,罐的顶部设有排气口、罐的底部设有带有阀门的废渣排放口。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能不受废旧塑料品质限制的、将废旧塑料变废为宝的、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
文档编号C08J11/00GK2682080SQ20032012525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
发明者曾树和 申请人:曾树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