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环芳烃树脂的合成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4470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稠环芳烃树脂的合成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稠环芳烃树脂合成的反应釜,包括釜体上的驱动结构、照明口、人员进出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釜体内壁四周设置有冷凝管。本发明在釜内四周的内壁上装有一套冷凝管,它可以降低釜内的温度,使反应趋于平稳,避免突发事件产生。本发明在釜内的底部的内壁上安装了电加热圈,当料快流不出的时候,开启加热圈来为底部加温,使料流出来,同时可以关闭釜外的大功率加热系统,节约能源。
【专利说明】稠环芳烃树脂的合成反应釜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釜,具体涉及一种稠环芳烃树脂的合成反应釜。
【背景技术】
[0002]稠环芳烃树脂是一种略带油性的高分子树脂,也是工业生产中很重要的工作原料,工业化生产中需要使用反应釜生产合成稠环芳烃树脂合成,但是目前没有一种专门用于稠环芳烃树脂合成的反应釜,目前使用的反应釜都存在一些缺陷:
[0003]1、现有的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上的驱动机构、釜体外的几个进出料口、釜体内的搅拌轴和搅拌叶等组成,往往搅拌的效率低、能耗大、易残留、温度控制差。
[0004]2、稠环芳烃树脂的化学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会使反应釜内的温度快速升高,产生热聚现象,严重时还会“喷料”,
[0005]3、稠环芳烃树脂是一个高粘度、高软化点的树脂,其粘度在IOOmm左右,软化点在120°C左右。在出料的时候,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釜内的温度,出料的流量会越来越小,放到最后时,总会有少量的料残留在釜底,时间长了就要进行人工清理。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稠环芳烃树脂的合成反应釜。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一种稠环芳烃树脂的合成反应釜,包括釜体上的驱动结构、照明口、人员进出口和出料口 ;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釜体内壁四周设置有冷凝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釜体底部内壁上设置电加热圈。
[0009]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轴底部设置有封闭的U型搅拌叶。
[0010]本发明的优点:
[0011]1、本发明在釜内四周的内壁上装有一套冷凝管,它可以降低釜内的温度,使反应趋于平稳,避免突发事件产生。
[0012]2、本发明在釜内的底部的内壁上安装了电加热圈,当料快流不出的时候,开启加热圈来为底部加温,使料流出来,同时可以关闭釜外的大功率加热系统,节约能源。
[0013]3、本发明在底部设置U型封闭的搅拌叶,它搅拌面积大,能使大块团聚物料粉碎,并给釜内物料一个沿轴向向下的动力,有助于物料在釜内循环流动,U型封闭的搅拌叶与上部的多组搅拌叶配合,使釜内物料上下层充分流动混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釜体上的驱动结构、2.照明口、3.釜体内的冷凝管、4.人员进出口、5.搅拌叶、6.搅拌轴、7.釜体、8.封闭的U型搅拌叶、9.电加热圈、10.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0017]本发明稠环芳烃树脂合成的反应釜,包括括釜体7上的驱动结构1、照明口 2、人员进出口 4和出料口 10 ;所述釜体7内设有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上设置有搅拌叶5,所述釜体7内壁四周设置有冷凝管3。
[0018]釜体7底部内壁上设置电加热圈9。搅拌轴6底部设置有封闭的U型搅拌叶8。
[0019]搅拌叶5选用四叶片涡轮式搅拌叶。搅拌叶8的规格和个数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0020]工作过程:
[0021]反应釜工作时,冷凝管3使反应釜内的温度不会因为稠环芳烃树脂的化学反应而升高,多组四叶片涡轮式搅拌叶和封闭的U型搅拌叶8共同作用使釜内物料上下层充分流动混合。
[0022]对比实验:
[0023]1、将本发明的反应釜和现有反应釜同时生产一吨稠环芳烃树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0024]
【权利要求】
1.稠环芳烃树脂合成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7)上的驱动结构(1)、照明口(2)、人员进出口(4)和出料口(10);所述釜体(7)内设有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上设置有搅拌叶(5),所述釜体(7)内壁四周设置有冷凝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环芳烃树脂合成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7)底部内壁上设置电加热圈(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环芳烃树脂合成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6)底部设置有封闭的U型搅拌叶(8 )。
【文档编号】C08G61/10GK103894131SQ201210583429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傅正美, 贾红涛 申请人:武汉保华石化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