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卸料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301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卸料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卸料槽。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乳聚丁苯橡胶时,生产出来的乳聚丁苯橡胶胶乳中含有一部分未反应的丁二烯,需要将胶乳在卸料槽中进行丁二烯脱除的工序后才能继续进行剩余的生产工序。然而在丁二烯脱出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胶乳随丁二烯气体呈泡沫状态离开卸料槽,为防止液相进入气相系统,通常会在卸料槽顶部加入消泡剂,然而现有的用于丁二烯脱除工序的卸料槽消泡剂大多都是直接从卸料槽顶部加入,这样对消泡剂的消耗比较大,十分浪费。现在市面上能够有效保证胶乳不会与丁二烯气体呈泡沫状态离开卸料槽的同时降低消泡剂使用量的卸料槽还没有被发现,有待开发。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化工设备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卸料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方案的一种新型卸料槽,包括槽身主体,所述槽身主体一侧设置有入料口,所述槽身主体上与入料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槽身主体顶面中部设置有出气口,该出气口旁边的槽身主体顶面上设置有胶乳回流口 ;所述槽身主体顶部内壁与出气口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喷头。所述喷头与消泡剂供给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该设备结构简单,使用简便,能够在有效保证胶乳不会与丁二烯气体呈泡沫状态离开卸料槽的同时降低消泡剂使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出简要说明。如图的一种新型卸料槽,包括槽身主体I,所述槽身主体I 一侧设置有入料口 2,所述槽身主体I上与入料口 2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 5 ;所述槽身主体I顶面中部设置有出气口 3,该出气口 3旁边的槽身主体I顶面上设置有胶乳回流口 4 ;所述槽身主体I顶部内壁与出气口 3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喷头6。所述喷头6与消泡剂供给装置连通。本实例的工作过程:使用本设备进行乳聚丁苯橡胶胶乳中残余丁二烯脱除工序时,先关闭出料口 5,然后将生产出来的胶乳物料从入料口 2通入槽身主体I内部,然后关闭入料口 2,开启卸料槽自身加热器,将胶乳物料中的丁二烯蒸发出去,此时丁二烯气体中会携带少量得胶乳液滴,有少量携带胶乳的丁二烯气体会产生泡沫,此时打开喷头6的开关,使喷头6开始向槽身主体I内部喷加消泡剂,由于消泡剂采取喷加的方式,因此消泡剂与丁二烯一乳化剂泡沫的接触面积更大,也减少了消泡剂的使用量,同时能够有效的保证胶乳不会与丁二烯气体呈泡沫状态离开卸料槽,保证泡沫消除的效率,而随着丁二烯气体进入后续工序的未形成泡沫的胶乳液滴则在后续工序完成后从胶乳回流口 4回流至槽身主体I内部。当脱除工序完成后,停止加热,关闭喷头6,将胶乳从出料口 5移出槽身主体I内部收集。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卸料槽,包括槽身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身主体(I) 一侧设置有入料口( 2 ),所述槽身主体(I)上与入料口( 2 )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 5 );所述槽身主体(I)顶面中部设置有出气口(3),该出气口(3)旁边的槽身主体(I)顶面上设置有胶乳回流口(4);所述槽身主体(I)顶部内壁与出气口(3)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喷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卸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6)与消泡剂供给装置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卸料槽,包括槽身主体,所述槽身主体一侧设置有入料口,所述槽身主体上与入料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槽身主体顶面中部设置有出气口,该出气口旁边的槽身主体顶面上设置有胶乳回流口;所述槽身主体顶部内壁与出气口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喷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该设备结构简单,使用简便,能够在有效保证胶乳不会与丁二烯气体呈泡沫状态离开卸料槽的同时降低消泡剂使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C08F236/10GK203043642SQ20122073661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吴圆, 周加伦, 王湘水, 刘立临, 李晓彤 申请人:天津市陆港石油橡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