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异恶唑啉的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5327发布日期:2018-12-14 21:5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用除草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异恶唑啉的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类除草剂开发较早,多用作旱田除草剂,近年来尽管研究较少,但也时有专利报道,如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在专利JP2229157、JP1139581中公开了如下通式的结构。然而这些已知化合物对于杂草的防除效果并不总是完全令人满意。

其中:Q1为五元杂环如恶二唑、恶唑或者苯并恶唑等。Q2为F或者H。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化合物虽与本发明化合物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本发明通式所示的化合物与现有技术是有显著区别的,且均具有很好的除草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研制新型除草剂以解决日益严重的除草剂抗性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异恶唑啉的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异恶唑啉的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

式中:

R1、R2、R3、R4分别选自氢、卤素、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1-C6烷硫基或C1-C6烷基磺酰基;

R5、R6分别选自氢、氰基、C1-C6烷基、CO2R9、CH2OR10、苯基或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基:卤素、CN、NO2、C1-C8烷基、C1-C8卤代烷基、C1-C8烷氧基、C1-C8卤代烷氧基、C1-C8烷氧基羰基、C1-C8烷硫基或C1-C8烷基磺酰基;

R7、R8分别选自氢、氰基、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O2R9、CH2OR10、CH2NR11R12、CONR11R12、苯基或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基: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硫基或C1-C4烷基磺酰基;

R9选自氢、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3-C6烯基、C3-C6炔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羰基氧基C2-C6烷基,未取代或者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的苄基:卤素、CN、NO2、C1-C8烷基、C1-C8卤代烷基、C1-C8烷氧基、C1-C8卤代烷氧基、C1-C8烷氧基羰基、C1-C8烷硫基、C1-C8烷基磺酰基;

R10选自氢、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羰基、C1-C6卤 代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C3-C6卤代环烷基羰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C6)烷基氨基磺酰基、C1-C6烷基氨基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1-C6烷硫基C2-C6烷基羰基,未取代或者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的苯基、苯基C1-C2烷基、苯基C2-C4烯基、苯基羰基、苯基C1-C2烷基羰基、苯氧基C1-C2烷基羰基、苯基C2-C4烯基羰基、杂芳基、杂芳基C1-C2烷基、杂芳基羰基: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磺酰基或被1-4个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独立取代的苯氧基;

R11、R12分别选自氢、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且R11、R12可以通过N相连形成五元或六元环。

本发明较为优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R1、R2、R3、R4分别选自氢、卤素、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

R5选自氢或C1-C6烷基;

R6选自氢、C1-C6烷基、CO2R9或CH2OR10;

R7选自氢、氰基、C1-C6烷基、CO2R9、CH2OR10、CH2NR11R12或CONR11R12;

R8选自氢、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苯基或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基: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硫基或C1-C4烷基磺酰基;

R9选自氢、C1-C6烷基、C3-C4烯基、C3-C4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1-C4烷羰基氧基C2-C3烷基,未取代或者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苄基:卤素、CN、NO2、C1-C6烷基或C1-C6卤代烷基;

R10选自氢、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羰基、C1-C6卤代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C3-C6卤代环烷基羰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C6)烷基氨基磺酰基、C1-C6烷基氨基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1-C6烷硫基C2-C6烷基羰基,未取代或者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基C1-C2烷基、苯基羰基、苯基C1-C2烷基羰基、苯基C2-C4烯基羰基、苯氧基C1-C2烷基羰基、噻吩羰基、吡唑羰基、喹啉羰基: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磺酰基或被1-4个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独立取代的苯氧基;

R11、R12分别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或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或者,R11、R12可以通过N相连形成五元或六元环。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R1、R2、R3、R4分别选自氢、卤素或C1-C4烷基;

R5选自氢或C1-C4烷基;

R6选自氢、C1-C4烷基、CO2R9或CH2OR10;

R7选自氢、氰基、C1-C4烷基、CO2R9、CH2OR10、CH2NR11R12或CONR11R12;

R8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苯基或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基: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硫基或C1-C4烷基磺酰基;

R9选自氢、C1-C4烷基、C3-C4烯基、C3-C4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1-C4烷羰基氧基C2-C4烷基,未取代或者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的苄基:卤素、CN、NO2、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

R10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羰基、C1-C4卤 代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C3-C6卤代环烷基羰基、C1-C4烷基磺酰基、C1-C4卤代烷基磺酰基、C1-C3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C3)烷基氨基磺酰基、C1-C3烷基氨基羰基、二(C1-C3)烷基氨基羰基、二(C1-C3)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1-C2烷硫基C2-C4烷基羰基,未取代或者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的苯基C1-C2烷基、苯基羰基、苯基C1-C2烷基羰基、苯基C2-C4烯基羰基、苯氧基C1-C2烷基羰基、噻吩羰基、吡唑羰基或喹啉羰基: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磺酰基或被1-4个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独立取代的苯氧基;

R11、R12分别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或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且R11、R12可以通过N相连形成五元或六元环。

本发明更较为优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R1、R2、R3、R4分别选自氢、氟、氯或甲基;

R5选自氢或甲基;

R6选自氢、甲基、CO2R9或CH2OR10;

R7选自氢、氰基、甲基、乙基、CO2R9、CH2OR10、CH2NR11R12或CONR11R12;

R8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苯基或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基: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

R9选自氢、C1-C4烷基、烯丙基、炔丙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C1-C4烷羰基氧基C2-C3烷基,未取代或者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的苄基:卤素、CN、NO2或C1-C4烷基;

R10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羰基、C1-C4卤代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C1-C4烷基磺酰基、C1-C4卤代烷基磺酰基、二(C1-C2)烷基氨基磺酰基、C1-C2烷基氨基羰基、二(C1-C3)烷基氨基羰基、二(C1-C2)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1-C2烷硫基C2-C4烷基羰基,未取代或者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的苯基羰基、苯基C1-C2烷基羰基、苯氧基C1-C2烷基羰基、噻吩羰基、喹啉羰基或吡唑羰基: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磺酰基或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

R11、R12分别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或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且R11、R12可以通过N相连形成五元或六元环。

本发明再较为优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R1、R2分别选自氢、氟、氯或甲基;

R3、R4分别选自氢;

R5选自氢或甲基;

R6选自氢、甲基、CO2R9或CH2OR10;

R7选自氢、氰基、甲基、乙基、CO2R9、CH2OR10或CONR11R12;

R6、R7不同时为CO2R9或CH2OR10;

R8选自氢、甲基、乙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苯基或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基: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

R9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丙基、叔丁基、烯丙基、炔丙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乙基或甲基羰基氧基乙基;

R10选自氢、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羰基、C1-C4卤代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C1-C4烷基磺酰基、C1-C4卤代烷基磺酰基、二(C1-C2)烷基氨基磺酰基、C1-C2烷基氨基羰基、二(C1-C3)烷基氨基羰基、二(C1-C2)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1-C2烷硫基C2-C4烷基羰基,未取代或者被1-4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的苯基羰基、苯基C1-C2烷基羰基、苯氧基C1-C2烷基羰基、喹啉羰基或噻吩羰基:卤素、CN、NO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磺酰基或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

R11选自氢、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

R12选自氢、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

R11、R12可以通过N相连形成五元或六元环。

本发明再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R1、R2分别选自氢、氟或氯;

R3、R4分别选自氢;

R5选自氢或甲基;

R6选自氢、甲基或CH2OR10;

R7选自氢、氰基、甲基、乙基、CO2R9、CH2OR10或CONR11R12;

R6、R7不同时为CO2R9或CH2OR10;

R8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R9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丙基、叔丁基、烯丙基、炔丙基或甲基羰基氧基乙基;

R10选自氢、C1-C4烷基羰基、C1-C4卤代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C1-C4烷基磺酰基、C1-C4卤代烷基磺酰基、二(C1-C2)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C3)烷基氨基羰基、二(C1-C2)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1-C2烷硫基C2-C4烷基羰基、苯基C1-C2烷基羰基、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2,4-二氯苯氧乙酰基、噻吩羰基或选自如下结构:R11选自氢、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

R12选自氢、C1-C4烷基或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

R11、R12可以通过N相连形成

本发明最优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R1、R2分别选自氢、氟或氯;

R3、R4分别选自氢;

R5选自氢;

R6选自氢;

R7选自氢、氰基、甲基、乙基、CO2R9、CH2OR10或CONR11R12;

R8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R9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丙基、叔丁基、烯丙基、炔丙基或甲基羰基氧基乙基;

R10选自氢、C1-C4烷基羰基、C1-C4卤代烷基羰基、环丙甲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1-C4卤代烷基磺酰基、二(C1-C2)烷基氨基磺酰基、二(C1-C3)烷基氨基羰基、二(C1-C2)烷基氨基硫代羰基、C1-C2烷硫基C2-C4烷基羰基、苯基C1-C2烷基羰基、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2,4-二氯苯氧乙酰基、噻吩羰基或选自如下结构:

R11选自氢、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丙基、正丁基、叔丁基、三氟乙基、二氟乙基、1-氯乙基、1-氯丙基或2-氯丙基;

R12选自氢、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或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

R11、R12可以相连形成

上面给出的通式(I)化合物的定义中,汇集所用术语一般定义如下:

卤素:指氟、氯、溴或碘。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 正丁基或叔丁基。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状烷基,例如环丙基、环戊基或环己基。取代基如甲基、卤素等。卤代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在这些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所取代,例如,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等。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氧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卤代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在这些烷氧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所取代。例如,氯甲氧基、二氯甲氧基、三氯甲氧基、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氯氟甲氧基、三氟乙氧基等。烷硫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硫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卤代烷硫基:直链或支链烷硫基,在这些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所取代。例如,氯甲硫基、二氯甲硫基、三氯甲硫基、氟甲硫基、二氟甲硫基、三氟甲硫基、氯氟甲硫基等。烯基:直链或支链烯类,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和不同的丁烯基、戊烯基和己烯基异构体。烯基还包括多烯类,如1,2-丙二烯基和2,4-己二烯基。烷基磺酰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磺酰基(-SO2-)连接到结构上,如甲基磺酰基。卤代烷基磺酰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磺酰基,其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所取代。烷基亚磺酰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磺酰基(-SO-)连接到结构上,如甲基亚磺酰基。卤代烷基磺酰基:直链或支链烷基亚磺酰基,其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所取代。烷氧基羰基:烷氧基经羰基连接到结构上,如CH3OCO-或CH3CH2OCO-。烷氧基烷基:烷基-O-烷基-,如CH3OCH2-。烷羰基氧基烷基:烷基-CO-O-烷基-,如CH3COOCH2、CH3COOCH2CH2-或C2H5COOCH2CH2-等。烷基羰基:烷基经羰基连接到结构上,如CH3CO-或CH3CH2CO-等。卤代烷基羰基:卤代烷基经羰基连接到结构上,如CF3CO-或CF2HCO-等。环烷基羰基:环烷基经羰基连接到结构上,如环丙甲酰基或环己基甲酰基等。卤代环烷基羰基:卤代环烷基经羰基连接到结构上,如1-氯环丙甲酰基等。烷基氨基磺酰基:烷基-NH-SO2-,如CH3NHSO2-或C2H5NHSO2-等。二烷基氨基磺酰基:二烷基-N-SO2-,如(CH3)2NSO2-或(C2H5)2NSO2-等。烷基氨基羰基:烷基-NH-CO-,如CH3NHCO-或C2H5NHCO-等。二烷基氨基羰基:二烷基-N-CO-,如(CH3)2NCO-或(C2H5)2NCO-等。二烷基氨基硫代羰基:二烷基-N-CS-,如(CH3)2NCS-或(C2H5)2NCS-等。烷硫基烷基羰基:烷基-S-烷基-CO,如CH3SCH2CO或CH3SCH2CH2CO等。芳基:多元芳香基团,如苯基、萘基。杂芳基是含1个或多个N、O、S杂原子的五元环或六元环。例如呋喃基、吡唑基、噻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三嗪基、喹啉基等。

本发明的部分化合物可以用表1中列出的具体化合物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化合物。

表中R3、R4=H

表1

本发明通式I化合物通常可由氨基化合物III与3,4,5,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II参照文献方法在乙酸中回流得到,文献如US4846882、WO8707602等。

当R6或R7选自CO2C2H5时(I-1、I-1’),可参照文献描述变为羧酸(I-2、I-2’)然后进一步形成酯类化合物(I-3、I-3’)和酰胺类化合物(I-4、I-4’),文献如US20060223848、WO2012130798、WO2014048827、WO2014048940等。

当R6或R7选自CH2OCOCH3时(I-5、I-5’),可参照文献描述在甲醇中与乙酰氯反应得到醇类化合物(I-6、I-6’),文献如synlett,2005,10:1527–1530。然后与通式R10-X代表的酰卤、苄卤或者带活泼卤素的芳环或者杂芳环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I-7或I-7’。

反应在适宜的溶剂中进行,适宜的溶剂可选自苯、甲苯、二甲苯、丙酮、四氢呋喃、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或乙酸乙酯等。反应可以在有碱或无碱存在下进行,当在有碱存在下进行反应时,可加速反应进行。所述的碱可以选自碱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钠、氢化锂或氨基钠等;碱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金属碳酸盐,如碳酸钠或碳酸钾;有机碱类,如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N-甲基吡咯或二异丙基乙基胺等。反应温度可在-10℃至反应中所选用的适宜的溶剂沸点温度之间,通常为0~100℃。反应时间为30分钟至20小时,通常1~10小时。

R10-X均有市售。X是离去基团,X选自氯、溴或碘。

氨基化合物III可由硝基化合物IV按照常规方法利用铁、锌、钯碳、氯化亚锡等还原试剂得到,具体可参照EP2044006;US20070155738;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3,65,32-40;Synlett,2010,(20),3019-3022;HETEROCYCLES,2008,75(1):57-64等。硝基化合物IV可由醛VIII按照现有文献描述经三步合成,文献如J.Agric.Food Chem.2005,53,8639-8643或WO2006090234。

除另有注明外,反应式中各基团定义同前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稗草、百日草、狗尾草、苘麻等杂草,在低剂量下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对小麦、玉米、水稻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农业上可用作除草剂。因此 本发明还包括通式(I)化合物用于控制杂草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草组合物,该组合物以通式(I)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组合物中的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9%。因此本发明还包括该组合物用于控制杂草的用途。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制备相应的剂型。活性组分可以含本发明的单一化合物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载体系满足下述条件的物质:它与活性成分配制后便于施用于待处理的位点,例如可以是植物、种子或土壤;或者有利于贮存、运输或操作。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包括通常为气体但已压缩成液体的物质,通常在配制除草组合物中所用的载体均可使用。

合适的固体载体包括天然合成的粘土和硅酸盐(例如硅藻土、滑石、硅镁土、硅酸铝(高岭土)、蒙脱石和云母;)、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铵、合成的氧化硅、合成硅酸钙、合成硅酸铝、天然的树脂、合成的树脂(天然的树脂、合成的树脂如苯并呋喃树脂,聚氯乙烯和苯乙烯聚合物和共聚物)、固体多氯苯酚、沥青、或蜡(如蜂蜡,石蜡)。

合适的液体载体包括水;醇(如异丙醇和乙醇;酮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丙基酮、环已基酮)、醚、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石油馏分(如煤油和矿物油)、氯代烃(如四氯化碳、全氯乙烯和三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组合物通常加工成浓缩物的形式并以此用于运输,在施用之前由使用者将其稀释。少量的表面活性剂载体的存在有助于稀释过程。这样,按照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至少有一种载体优选是表面活性剂。例如组合物可含有至少两种载体,其中至少一种是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或润湿剂;它可以是非离子的或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合适的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包括聚丙烯酸和木质素磺酸的钠盐或钙盐;分子中含至少1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或脂肪胺或酰胺与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缩合物。甘醇、山梨醇、蔗糖或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及这些酯与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缩合物;脂肪醇或烷基苯酚如对辛基苯酚或对辛基甲苯酚与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缩合物;这些缩合产物的硫酸盐和磺酸盐;在分子中至少含有10个碳原子的硫酸或磺酸酯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优选钠盐,例如硫酸月桂酸酯钠,硫酸仲烷基酯钠,磺化蓖麻油钠盐,磺酸烷基芳基酯钠,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实例是可湿性粉剂、粉剂、颗粒剂、水剂、可乳化的浓缩剂、乳剂、气雾剂和烟雾剂。可湿性粉剂通常含25-75%重量的活性成分,且通常除固体惰性载体之外,还含有3-10%重量的分散剂,且若需要可加入0-10%重量的稳定剂和/或其它添加剂如渗透剂或粘着剂。粉剂通常可为具有与可湿性粉剂相似的组成但没有分散剂的粉剂浓缩剂,再进一步用固体载体稀释,得到通常含0.5-10%重量的活性成分的组合物。粒剂通常制备成具有10至100目(1.676-0.152mm)大小,且可用成团或注入技术制备。通常粒剂含0.5-75%重量的活性成分和0-10%重量的添加剂(添加剂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或缓释改良剂)。可乳化浓缩剂除溶剂外,当需要时通常含有共溶剂,1-50%W/V活性成分,2-20%W/V乳化剂和0-20%W/V其它添加剂(添加剂如稳定剂、渗透剂或腐蚀抑制剂)。悬浮浓缩剂通常含有10-75%重量的活性成分、0.5-15%重量的分散剂、0.1-10%重量的其它添加剂(添加剂如消泡剂、腐蚀抑制剂、稳定剂、渗透剂和粘着剂)。

水分散剂和乳剂,例如通过用水稀释按照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或浓缩物得到的组合物,也列入本发明范围。所说的乳剂可具有油包水或水包油两个类型。

通过在组合物中加入其它的一种或多种除草剂,使其能比单独的通式(I)化合物具有更广谱的活性。此外,其它除草剂可对通式(I)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具有增效作用,也可将通式(I)化合物与其它除草剂混用,混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混剂中有效成分含量一般在1%-95%,较适宜的含量在5%-60%。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采用本发明通式(I)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的组合物,可有效的控制杂草,该类化合物作 为除草剂可有效控制稗草、苘麻、狗尾草、百日草等杂草,且对小麦、玉米、水稻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农业上可用作除草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除另有注明外,所用原料均有市售)

合成实施例

实施例1 化合物6的制备

1)2-氯-4-氟-5-硝基苯甲醛肟的制备

将42g(0.206mol)2-氯-4-氟-5-硝基苯甲醛溶于200ml乙醇中,降至0℃,搅拌下滴加17.4g(0.25mol)盐酸羟胺的水溶液,随后升至室温搅拌反应。2小时后,TLC监测反应完全。倒入水中,过滤得白色固体38.3g。熔点103℃。

2)3-(2-氯-4-氟-5-硝基苯基)-5-甲基-4,5-二氢异恶唑-5-羧酸乙酯的制备

将43.7g(0.2mol)2-氯-4-氟-5-硝基苯甲醛肟溶于1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升温至30℃,在该温度下分批加入32g(0.24mol)NCS,形成浅黄色溶液,保持在35℃下反应1小时。降至室温,加入300ml二氯甲烷,随后用1N盐酸洗两次,饱和食盐水洗两次,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将二氯甲烷溶液降至0-5℃,滴加34.2g(0.3mol)甲代丙烯酸乙酯和31g(0.3mol)三乙胺的混合液,保持在该温度下反应1小时。依次用1N盐酸和饱和食盐水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脱溶后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3)得浅黄色固体57g。熔点73.5℃。

1H-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1.28(t,3H),1.71(s,3H),3.32(d,1H),3.92(d,1H),4.27(q,2H),7.42(d,1H),8.45(d,1H)。

3)3-(2-氯-4-氟-5-氨基苯基)-5-甲基-4,5-二氢异恶唑-5-羧酸乙酯的制备

将57g(0.18mol)3-(2-氯-4-氟-5-硝基苯基)-5-甲基-4,5-二氢异恶唑-5-羧酸乙酯溶于300ml乙酸乙酯中,加热下分批加入163g(0.72mol)二水合氯化亚锡,随后在回流下反应8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冷至室温,加入到冰水中,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8,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减压蒸馏得31g油状物,未经提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4)化合物6的制备

依次将10.3g(0.036mol)3-(2-氯-4-氟-5-氨基苯基)-5-甲基-4,5-二氢异恶唑-5-羧酸乙酯和7.6g(0.05mol)3,4,5,6-四氢苯二甲酸酐加入到装有100ml乙酸的反应瓶中,升温至回流反应,形成深色溶液,保持在该温度下反应6小时,减压整除溶剂,加入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至7,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减压整除溶剂后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3)浅黄色油状物8.56g。

1H-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1.33(t,3H),1.71(s,3H),1.83(m,4H),2.43(m,4H),3.41(d,1H),3.96(d,1H),4.27(m,2H),7.33(d,1H),7.63(d,1H)。

实施例2 化合物5的制备

参照实例1化合物6的制备,将(第2)步骤中加入的甲代丙烯酸乙酯换成甲代丙烯酸甲酯。油状物。1H-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1.72(s,3H),1.83(m,4H),2.43(m,4H),3.40(d,1H),3.96(s,3H),4.01(d,1H),7.38(d,1H),7.70(d,1H)。

实施例3 化合物4的制备

将8g(0.019mol)化合物6加入到20ml乙醇中,加入1.52g(0.038mol)氢氧化钠水溶 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4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倒入水中,1N盐酸调节pH至3,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馏得7.2g浅黄色油状物。

1H-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1.69(s,3H),1.85(m,4H),2.44(m,4H),3.41(d,1H),3.88(d,1H),7.35(d,1H),7.69(d,1H)。

实施例4 化合物10的制备

将0.37g(0.89mmol)化合物4、0.11g(0.89mmol)溴代异丙烷、0.2g(1.45mmol)碳酸钾依次加入到装有20ml乙腈的反应瓶中,升温至回流反应,2小时后TLC监测反应完全,过滤,减压蒸馏后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4)得浅黄色液体0.21g。1H-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1.27(m,6H),1.70(s,3H),1.83(m,4H),2.44(m,4H),3.36(m,1H),3.97(d,1H),5.09(m,1H),7.32(d,1H),7.62(d,1H)。

实施例5 化合物27的制备

1)3-(2-氯-5-(1,3-二氧-1,3,4,5,6,7-六氢-2H-异吲哚-2-基)-4-氟苯基)-5-甲基-4,5-二氢异恶唑-5-羧酸酰氯的制备

将7g(0.018mol)化合物4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滴加6.9g(0.054mol)草酰氯,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减压整除溶剂,得7.2g油状物,未经提纯直接用于下一步。

2)化合物27的制备

将0.58g(1.4mmol)步骤1制得的酰氯溶于10ml二氯甲烷中,小心加入0.12g(2mmol)异丙胺和0.21g(2mmol)三乙胺的混合液,保持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h,TLC监测反应完全。减压整除溶剂,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8)得浅黄色固体0.18g,熔点211.6℃。 1H-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0.85(m,4H),1.69(s,3H),1.83(m,4H),2.44(m,4H),3.36(d,1H),3.81(m,1H),3.93(d,1H),7.09(d,1H),8.59(d,1H),9.45(s,1H)。

实施例6 化合物35的制备

参照实例5化合物27的制备,将其中的异丙胺换成4-哌啶甲酸甲酯。浅黄色油状物。 1H-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0.78(m,4H),1.70(s,3H),2.06(m,4H),2.11(m,1H),2.62(m,4H),3.26(m,1H),3.48(m,4H),4.49(m,1H),7.32(d,1H),8.68(d,1H)。

实施例7 化合物42、43的制备

1)2-氯-4-氟-5-硝基苯甲醛肟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步骤1。

2)(3-(2-氯-4-氟-5-硝基苯基)-5-甲基-4,5-二氢异恶唑-5-基)甲醇的制备

将56.8g(0.26mol)2-氯-4-氟-5-硝基苯甲醛肟溶于1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升温至30℃,在该温度下分批加入41.4g(0.31mol)NCS,形成浅黄色溶液,保持在35℃下反应1小时。降至室温,加入300ml二氯甲烷,随后用1N盐酸洗两次,饱和食盐水洗两次,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将二氯甲烷溶液降至0-5℃,滴加24.5g(0.34mol)甲代烯丙基醇和34.4g(0.34mol)三乙胺的混合液,保持在该温度下反应1小时。依次用1N盐酸和饱和食盐水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脱溶后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3)得浅黄色固体34g。熔点117.1℃。

1H-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1.47(s,3H),3.18(d,1H),3.62(s,2H), 3.79(d,1H),7.43(d,1H),8.42(d,1H)。

3)(3-(2-氯-4-氟-5-氨基苯基)-5-甲基-4,5-二氢异恶唑-5-基)甲醇的制备

将40g(0.139mol)(3-(2-氯-4-氟-5-硝基苯基)-5-甲基-4,5-二氢异恶唑-5-基)甲醇溶于200ml乙酸乙酯中,加热下分批加入109.5g(0.49mol)二水合氯化亚锡,随后在回流下反应8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冷至室温,加入到冰水中,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8,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减压蒸馏得27g油状物,未经提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4)化合物43的制备

依次将25.9g(0.1mol)(3-(2-氯-4-氟-5-氨基苯基)-5-甲基-4,5-二氢异恶唑-5-基)甲醇和15.2g(0.1mol)3,4,5,6-四氢苯二甲酸酐加入到装有200ml乙酸的反应瓶中,升温至回流反应,形成深色溶液,保持在该温度下反应6h,减压整除溶剂,加入碳酸氢钠水溶液调节pH至7,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减压整除溶剂后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3)浅黄色油状物27.8g。

1H-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1.52(s,3H),1.83(m,4H),2.10(s,3H),2.44(m,4H),3.22(d,1H),3.45(d,1H),4.18(m,2H),7.33(d,1H),7.60(d,1H)。

5)化合物42的制备

将12g(0.03mol)化合物43加入到装有80ml甲醇的反应瓶中,滴加0.34g(0.0045mol)乙酰氯,在室温下搅拌反应8h,TLC监测反应完全。减压整除溶剂,加入二氯甲烷,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馏,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4)得白色固体9.86g,熔点130℃。

1H-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 1.43(3H,s),1.83(4H,s),2.43(4H,s),3.15(1H,d),3.58(1H,d),3.71(2H,m),7.32(1H,d),7.58(1H,d)。

实施例8 化合物45的制备

将0.5g(1.4mmol)化合物42以及0.15g(1.4mmol)环丙甲酰氯加入到装有15ml甲苯的反应瓶中,室温搅拌下加入0.3g(2.8mmol)三乙胺,随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减压蒸馏,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4)得0.5g浅黄色油状物。

1H-NMR(300MHz,内标TMS,溶剂CDCl3)δppm 0.87-0.94(2H,m),0.98-1.06(2H,m),1.52(3H,s),1.61-1.68(1H,m),1.83(4H,s),2.43(4H,s),3.25(1H,d),3.48(1H,d),4.13-4.23(2H,dd),7.31(1H,t),7.61(1H,d)。

实施例9 化合物320、321的制备

参照实施例10中化合物42、43的制备,将其中2-氯-4-氟-5-硝基苯甲醛替换成2-氯-5-硝基苯甲醛。

化合物46、50、52、64、66、67、83、88、90、96、323、328、329、330、332、333、342、345、351、365、368、374、396、399的合成均可按照实施例8中化合物45的制备方法得到。

化合物282的合成可按照实施例3中化合物4的制备方法得到。

化合物284的合成可按照实例1化合物6的制备方法得到。

化合物286、290、291的合成可按照实施例4中化合物10的制备方法得到。

部分化合物的物性和核磁数据见表2。

表2

制剂实施例

配方中活性组分折百后计量加入,所有百分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实施例10 35%乳油

将亚磷酸溶解在环已酮中,再加入化合物6和乙氧基化甘油三酸酯,得到透明的溶液。

实施例11 60%可湿性粉剂

将化合物43、十二烷基萘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及高岭土(均为固体)混合在一起,在粉碎机中粉碎,直到颗粒达到标准。

实施例12 30%水悬浮液

将化合物45与应加水量的80%及十二烷基萘磺酸钠在球磨机中(1mm珠)中一起粉碎。半纤维素和环氧丙烷溶解在其余20%的水中,然后搅拌加入上述组分。

实施例13 40%悬浮剂

将化合物46及其他组分充分混合,由此得到的悬浮剂,用水稀释所得悬浮剂可得到任何所需浓度的稀释液。

生物活性测定

实施例14 室内除草活性测定

本发明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测试方法如下:

将定量的禾本科杂草(稗草、金色狗尾草)和阔叶杂草(百日草、苘麻)种子分别播于直径为7cm的装有营养土的纸杯中,播后覆土1cm,镇压、淋水后在温室按常规方法培养。禾本科杂草长至2~3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苗前土壤喷雾处理于播种后24小时进行。按试验设计剂量,在履带式作物喷雾机(英国Engineer Research Ltd.设计生产)上进行喷雾处理(喷雾压力1.95kg/cm2,喷液量500L/hm2,履带速度1.48km/h)。试验设3次重复。试材处理后置于操作大厅,待药液自然阴干后,放于温室内按常规方法管理,观察并记录杂草对药剂的反应情况,处理后定期目测供试药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

防除效果分级标准:0为无效,100%为将杂草完全杀死或严重抑制。

通过除草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4、5、6、10、27、35、42、43、45、46、50、52、64、66、67、83、88、90、96、282、284、286、290、291、320、321、323、328、329、330、332、333、342、345、351、365、368、374、396、399在1000g a.i./hm2下苗前、苗后对百日草、苘麻、狗尾草及稗草均具有很好的铲除效果。42、45、46、64、396在600g a.i./hm2下苗前对百日草和苘麻防除效果高于90%。

进一步的活性测试结果见表5(所有质量浓度均以有效成分计)。

表5 部分化合物除草活性结果

实施例15 室内安全性测定

将定量的作物(大豆、棉花、玉米、小麦、水稻)种子分别播于直径为9cm的装有营养土的纸杯中,播后覆土1cm,镇压、淋水后在温室按常规方法培养。禾本科作物3叶期、阔叶作物2~4叶期(1~2个三出复叶)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苗前土壤喷雾处理于播种后24小时进行。按试验设计剂量,在履带式作物喷雾机(英国Engineer Research Ltd.设计生产)上进行喷雾处理(喷雾压力1.95kg/cm2,喷液量500L/ha,履带速度1.48km/h)。试验设3次重复。试材处理后置于操作大厅,待药液自然阴干后,放于温室内按常规方法管理,观察并记录供试作物对药剂的反应情况,处理后定期目测调查供试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安全性分级标准:0表示对作物无任何损伤,100为将作物完全杀死或严重抑制。

通过室内安全性测定发现化合物43、45、46、64、66、67、83、396等在苗后7.5-60g a.i./hm2剂量下对小麦、玉米和水稻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