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402发布日期:2019-10-15 18:16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干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是一种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该菌主要引起人类肠炎和食物中毒以及畜禽的胃肠炎,严重威胁着人畜健康。肠炎沙门氏菌是无特异性宿主的致病菌,此菌可直接引起家禽发病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可间接污染家禽作为肠炎沙门氏菌的携带者,最终危害人类。Mellroy SG等报道,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40%-80%是由禽沙门氏菌导致的,主要为肠炎沙门氏菌所致。1989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专门召开了一次家禽及禽蛋中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问题的紧急国际会议。全球人类各种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中,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在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位列榜首,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因此,防治该病原菌在人医、兽医和公共卫生上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大量的活菌及其释放的内毒素共同导致。首先,沙门氏菌在污染食品中大量繁殖,然后以活菌的形式被摄入体内,并在肠道内急剧繁殖,继而粘附在肠上皮细胞及侵入粘膜下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随后,沙门氏菌再经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引起菌血症。所以早期感染病人的血液中能分离出肠炎沙门氏菌。由于肠炎沙门氏菌在细胞内能够释放大量的内毒素,因此认为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分为先感染再中毒两步。活菌菌体主要作用于宿主肠道致使炎症反应、水肿、出血等症状,而内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使血管运动神经麻痹,血管紧张度降低,体温调节机能发生障碍,引起发烧、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一般成人感染,建议首先多休息及补充水份,最后选择抗生素的治疗手段。但若感染对象为婴幼儿、老年人及抵抗力较弱的群体,并有严重的腹泻、发烧等症状,则必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否则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败血症等,甚至有导致死亡的危险。

有很多研究报道了益生菌能有效控制和降低沙门氏菌在家禽消化道中的定植。口服混合乳酸菌能有效减少沙门氏菌的入侵和降低肠炎沙门氏菌在肉鸡盲肠中的定植。很多因素能影响乳酸菌抑制沙门氏菌的效果,包括处理时间、使用剂量、细菌活性和处理方式。Higgins等研究发现,灌服剂量为106和108时,能显著降低沙门氏菌的阳性检测率,而没有降低沙门氏菌的定植,表明乳酸菌的处理剂量能影响沙门氏菌的定植;同时,灌服活菌显著降低了沙门氏菌的定植,而上清培养物和灭活的乳酸菌不影响沙门氏菌的定植,说明乳酸菌的活性是影响乳酸菌体内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口腔灌服,在饮水中添加和喷雾处理也能有效降低肠炎沙门氏菌的定植。

乳酸菌广泛存在于人类肠道、自然发酵乳制品以及植物性发酵食品如泡菜、酸菜之中。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其主要生理功能有:防治乳糖不耐症、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维护人体健康、抗肿瘤和预防癌症作用、控制人体内毒素水平等功能。因此探索乳酸菌在干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中的效果就可以进一步地挖掘益生菌的功能,开发具有更高保健价值的益生菌,为利用膳食策略干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开辟出新的途径和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于2015年09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446,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所述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具有下述生物学特性:

(1)菌体特征:呈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呈中长杆状,菌体约0.5-1.2μm宽,2-5μm长,成单、成对或者成链,不形成芽孢,两端圆形。

(2)菌落特征:在MRS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菌落,直径在0.2-2.6mm之间,圆形,乳白色,半透明,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不产生色素。

(3)生长特性:该菌株的最低生长温度为18℃,最高生长温度为40℃,在温度30-37℃下生长最佳,能耐受的最高和最低初始生长pH为9.0和2.5,最适生长初始pH为6.0;本发明植物乳杆菌菌株的延迟期相对较短,4h左右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12h就达到稳定期。

所述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还具有下述有益特性:

(4)能很好的抑制肠炎沙门氏菌的生长;

(5)体外抑制肠炎沙门氏菌粘附在肠上皮细胞上;

(6)具有耐酸性,在pH3.0-9.0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在pH 2.5环境下存活良好;

所述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可用于制备预防、干预或治疗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是由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剂与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的。所述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一种或多种选自在药学上通常使用的填充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润滑剂或矫味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是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或口服液剂型。

所述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可用于制备含活性乳酸菌的食品或乳酸菌发酵食品。所述的含活性乳酸菌的食品或乳酸菌发酵食品是指直接添加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剂或者使用含有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种的菌剂发酵生产的乳制品、豆制品或果蔬制品。所述的乳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发酵乳、风味发酵乳、酸乳饮料、酸奶油或干酪;所述的豆制品包括但不限于豆奶、豆腐乳、豆豉或豆酱;所述的果蔬制品包括但不限于黄瓜、胡萝卜、甜菜、芹菜或圆白菜制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剂的方法,是将含有所述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菌液通过常规冷冻干燥工艺制备或其它工艺制备所得到的菌粉制剂,其中含有大于106CFU/g的活性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优选的所述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培养基的制备:使用以培养基总质量计87.7%的水将10%脱脂乳、0.5%葡萄糖、1.5%胰蛋白胨与0.3%酵母浸膏溶解,然后调整其pH为6.8,得到培养基;

B.保护剂的制备:使用水与保护剂原料混合制备得到含有100g/L脱脂奶粉、30mL/L甘油、100g/L麦芽糊精、150g/L海藻糖、10g/L L-谷氨酸钠的保护剂;

C.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种按照以所述培养基的质量计2-4%的接种量接种到在温度110-120℃下灭菌8-12min后的培养基中,然后在温度37℃下培养18h,在4℃下以6000r/min转速离心20min,弃上清,加入pH 7.2磷酸盐缓冲液清洗2-4次,得到菌体,再用所述的保护剂重悬使菌浓度达到1010CFU/mL以上;接着,让该悬浮液在温度37℃下预培养60min,再进行冷冻干燥得到所述的菌剂。

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具有耐酸耐胆盐特性,在体外对肠炎沙门氏菌有良好的抑制能力,可降低肠炎沙门氏菌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所述的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可用于制备预防或减轻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含活性乳酸菌的食品以及发酵食品,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生理曲线。

图2是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不同成分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

图3是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在模拟胃肠道中的存活情况。

图4是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抑制肠炎沙门氏菌粘附在肠上皮细胞上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方法、成分及用量,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常规方法。

实施例1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生理曲线实验

MRS培养基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培养基,它含有蛋白胨鱼粉、酵母浸膏、葡萄糖、醋酸钠、柠檬酸二铵、吐温80、硫酸镁、硫酸锰,pH 6.2-6.4。

将进入生长稳定期的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按照以MRS液体培养基质量计2%的接种量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在37℃条件下进行培养,每隔2h取样,测定OD600值,pH值和上清液抑制肠炎沙门氏菌活性,得到如附图1所示的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生理曲线。

由附图1可以看出,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置于37℃培养,6h进入对数中期,16h进入稳定期,此时OD600值最大,22h进入衰亡期。发酵上清液的pH值从6.24降至4.50,18h后保持恒定。在对数期中期开始产生抑菌物质,且在稳定期后期抑菌活性达到最高,随后保持稳定,整个过程受pH的影响较小。因此,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对肠炎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

实施例2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对肠炎沙门氏菌菌株的抑制能力分析实验

LB培养基倾注平板(每平板15mL,平板为标准平板9mm),把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CCFM9161、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CCFM9162、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CCFM9163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CCFM9164(上述实验菌种均来自江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中心菌种库)涂布到平板上(浓度为1×108CFU/平板),立即放入4个牛津杯中,并向牛津杯中加入100μL乳杆菌发酵液,在4℃条件下扩散lh后,放入37℃培养箱培养24-28h,测量抑菌环大小。以MRS作为阴性对照,实验重复3次,其试验结果列于表1中。

表1 抑制其他肠炎沙门氏菌生长分析

注:“+”10-11mm,“++”11-15mm,“+++”>15mm,“-”无抑菌活性。

表1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对这几株肠炎沙门氏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基本一致。

实施例3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抑制肠炎沙门氏菌的成分分析

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式进行,利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发酵液、上清液和PBS重悬的活菌和死菌的抑制肠炎沙门氏菌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见图2),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液和无细胞上清液具有显著的抑制肠炎沙门氏菌生长的能力,并且发酵液比无细胞上清液表现出更强的抑菌作用。这个结果说明,除了上清液中具有抑菌物质外,活菌也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这可能与竞争性生长有关。

pH对上清液的抑菌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使用稀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溶液将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上清液调节到pH值3.5、6.0或8.5,再进行抑菌试验,并将这些抑菌试验结果与使用原液进行抑菌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这些试验结果列于表2中。

表2 pH对上清液的抑菌能力的影响

注:“+”10-11mm,“++”11-15mm,“+++”>15mm,“-”无抑菌活性。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上清液原液的pH是3.5和6.0时,上清液原液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当上清液原液的pH调节到3.5时抑菌效果最好;但是,当上清液原液的pH调整为6.0,抑菌效果随之减小;当上清液原液的pH调整为8.0时,抑菌损耗过半。说明上清液中的抑菌成分对酸性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作用。

实施例4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在模拟胃肠道中的存活情况。

人工模拟胃肠液需新鲜配制。将胃蛋白酶溶于pH 3.0的PBS中使其终浓度为3g/L,经0.22μm滤膜过滤后制备成模拟胃液。将胰蛋白酶溶于pH 8.0的PBS中使其终浓度为1g/L,经0.22μm滤膜过滤后制备成模拟肠液。

将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用0.85%生理盐水重悬后,在模拟胃液(pH 3.0)中将其菌液浓度调节为1×109CFU/mL。混匀后将其放置于37℃培养2h后分别计活菌数。在模拟胃液中培养3h后,取1mL培养液加入至9mL模拟肠液(pH 8.0)中,混匀后于37℃培养。分别于6h检测活菌数。用MRS固体培养基37℃培养48h,乳酸菌的存活率用以下公式计算:

存活率(%)=[log CFU N1/log CFU N0]×100%

N1=经过模拟胃肠液处理之后的乳酸菌活菌数,N0=未处理前乳酸菌的活菌数。

这些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在经过2小时的模拟胃液处理后,其存活可达到90%以上,菌液继续经6小时的模拟肠液处理后,其存活率仍可高达80%以上,说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在肠道中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具有深入进行动物实验的潜力。

实施例5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抑制肠炎沙门氏菌粘附在肠上皮细胞上的分析实验

1)预防实验:将培养至单层的HT-29细胞用PBS液洗3次,加入1mL植物乳杆菌悬液(浓度为3×108CFU/mL),在温度37℃与5%CO2培养箱的条件下培养1h,然后用PBS液洗涤2次,将未吸附的植物乳杆菌除去,再加入1mL肠炎沙门氏菌(3×108CFU/mL),继续在温度37℃与5%CO2培养箱的条件下培养1h;用PBS将细胞单层冲洗3次,用甲醇固定30min后,再进行革兰氏染色。每个样品随机找20个视野数100个细胞,以平均每个细胞上粘附的肠炎沙门氏菌数来评价其粘附情况。

2)干预实验:将1mL植物乳杆菌悬液(3×108CFU/mL)和1mL肠炎沙门氏菌(3×108CFU/mL)一起加入到HT-29细胞中,在温度37℃与5%CO2培养箱的条件下培养2h;用PBS将细胞单层冲洗3次,用甲醇固定30min后,再进行革兰氏染色。每个样品随机找20个视野数100个细胞,以平均每个细胞上粘附的肠炎沙门氏菌数来评价其粘附情况。

3)治疗实验:先将1mL肠炎沙门氏菌与HT-29细胞一起培养1h后,用PBS液洗涤2次,除去未吸附的肠炎沙门氏菌,再加入1mL植物乳杆菌(3×108CFU/mL)继续在温度37℃与5%CO2培养箱的条件下培养1h。用PBS将细胞单层冲洗3次,用甲醇固定30min后,再进行革兰氏染色。每个样品随机找20个视野数100个细胞,以平均每个细胞上粘附的肠炎沙门氏菌数来评价其粘附情况。

粘附率(%)=[N1/N0]×100%

N1=经处理组处理后肠炎沙门氏菌的粘附总数,N0=阳性对照肠炎沙门氏菌的粘附总数(平均值作为100%)。

这些试验结果如图4和表3所示。

表3 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对肠炎沙门氏菌在每个细胞上的粘附数目的影响

从表3和图4可以看出:干预组结果表明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发酵上清、活菌和死菌均具有抑制肠炎沙门氏菌粘附HT-29细胞的能力,但活菌的抑制效果最好。预防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发酵上清和死菌表现出相近的抑制肠炎沙门氏菌的粘附HT-29细胞,但活菌的抑制效果较差。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发酵上清抑制肠炎沙门氏菌的粘附效果最好。

所有这些结果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上均对肠炎沙门氏菌粘附肠上皮细胞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综合分析干预组和治疗组效果较好。

实施例6利用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制备含该菌的牛乳

将原料乳脱脂奶在95℃热杀菌20min,然后冷却至4℃,再加入本发明所述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剂,使其浓度达到106CFU/mL以上,在4℃下冷藏保存,于是得到含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活菌的牛乳。

实施例7利用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制备含该菌的豆奶

采用软水浸泡大豆,在温度80℃下浸泡2h,再去除大豆皮。接着,沥去浸泡水,再加沸水磨浆,并在高于80℃的温度条件下保温12min。得到的浆料用150目筛网过滤,接着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的离心液即为粗豆奶,再将它加热到温度140-150℃,然后将热粗豆奶迅速导入真空冷却室进行抽真空,所述粗豆奶中的异味物质随着水蒸汽迅速排出。经过真空脱气后,将其温度降至约37℃,再接入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剂,使其浓度达到106CFU/mL以上,在温度4℃下冷藏保存,于是得到含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活菌的豆奶。

实施例8利用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制备含该菌的果蔬饮料

选用新鲜蔬菜洗净后榨汁,接着进行高温瞬间灭菌,在温度140℃下高温热杀菌2秒后,立即降温到温度约37℃,再接入本发明制备的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剂,使其浓度达到106CFU/mL以上,在温度4℃下冷藏保存,于是得到含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活菌的果蔬饮料。

实施例9利用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制备胶囊剂制品

将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在MRS培养基中培养24h,在温度4℃与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0min,菌体用pH7.2磷酸盐缓冲液冲洗两次,使用脱脂乳重悬菌体使最终菌体浓度达到1×1010-3×1010CFU/mL。将菌悬液加入到3%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充分搅拌,使得细胞均匀地分散于海藻酸钠溶液中,然后将此混合液挤压到2%的氯化钙溶液中形成胶粒,静止固化30min,过滤收集胶粒,将收集得到的胶粒进行冷冻干燥48h,得到含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粉剂,把这种粉剂装入到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药用胶囊中,得到所述的胶囊剂制品。

实施例10利用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制备用于生产发酵食品的菌剂

将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按照以培养基质量计3%的接种量接种于115℃灭菌10min的培养基中,该培养基由以该培养基总质量计10%酶水解脱脂乳、0.5%葡萄糖、1.5%胰蛋白胨、0.3%酵母浸膏和余量水组成,pH6.8。然后,让接种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培养基在温度37℃下培养18h,在4℃下以6000r/min转速离心20min,弃上清,加入pH 7.2磷酸盐缓冲液清洗2-4次,得到菌体,再用保护剂重悬达到浓度1010CFU/mL。所述的保护剂含有100g/L脱脂奶粉、30mL/L甘油、100g/L麦芽糊精、150g/L海藻糖与10g/L L-谷氨酸钠。

接着,让该悬浮液在温度37℃下预培养60min,再进行冷冻干燥,得到所述的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剂。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菌剂中含有大于106CFU/g的活性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该菌剂可直接用于制备本发明所述乳制品、豆制品或果蔬制品等食品,直接添加或作为发酵菌剂,也可与相应载体制备药物组合物。

实施例11利用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制备酸牛乳

鲜牛奶加糖溶解后,在温度65℃与20MPa条件下进行均质,然后在温度95℃下保温杀菌5min,再将温度降到35℃,加入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剂、商业干粉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商业干粉发酵剂嗜热链球菌组成的混合菌,它们的质量比例为l:1:1,所述混合菌的接种量为鲜奶重量的0.03%,混匀,在温度35℃下保温发酵,凝乳后,在温度4℃下冷藏24h,得到所述的酸牛乳。

实施例12利用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制备片剂

分别称取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的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粉制剂25.7重量份、淀粉55.0重量份、纤维素衍生物4.5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12.0重量份、滑石粉0.8重量份、蔗糖1.0重量份与水1.0重量份,混合,采用常规方法制成湿颗粒,然后使用压片机进行压片,然后使用小型药物干燥机进行干燥,再包装得到本发明的片剂。

实施例13利用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制备丸剂

分别称取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的本发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菌粉制剂32.2重量份、微晶纤维素48.0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5重量份、碳酸钙10.0重量份、硬脂酸镁2.8重量份、卵磷脂1.3重量份与乙醇1.2重量份。混合均匀,再加入常规量的炼蜜制成本发明的丸剂。

实施例14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耐酸性

将冷冻保存的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接种于MRS培养基中,在温度37℃下培养24h,再经MRS培养液传代培养2~3次后,取1mL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的培养液,分别接种于19mL不同pH值(3.0-9.0)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37℃下培养24h,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在pH3.0-9.0的环境中其存活率仍可达到90%以上。由此可见,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具有良好的酸碱环境的耐受性,有利于应用于不同酸碱环境的发酵过程中。

采用与上面所述的同样培养方式培养得到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培养物,其菌体用1.0mL pH7.2PBS(磷酸盐缓冲液)清洗两次,再用1.0mL pH7.2磷酸盐缓冲液重悬,其重悬乳杆菌菌体与9.0mL pH 2.5人工胃液混合,然后在温度37℃下进行培养,分别在开始(0h)和3h时取样,用MRS琼脂培养基浇注培养进行平板菌落计数,测定活菌数并计算其存活率。存活率是在该培养液中在第3h时的活菌数对数值与在第0h时活菌数对数值之比,以%表示。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在pH2.5的人工胃液环境中的存活率在90%以上。由此可见,植物乳杆菌CGMCC No.11446具有耐酸性,在pH2.5的环境(胃环境)下存活良好。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