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红叶面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7057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生物叶面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品红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品红又名猩猩木、圣诞红、老来娇、象牙红,为热带植物,中国为原产地,植株较矮化,分枝性强,花型、花色美,耐荫性强,且叶片不易脱落。一品红是一种需肥量较大的花卉,一品红植株生长及花卉品质受控肥料的种类及用量的调控,施肥不当常造花卉萎蔫,发生盐害甚至死亡。不同施肥和不同的方法对其生长发育及观赏价值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自然条件、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状况下,不同浓度施肥对一品红的生长发育、观赏价值影响极大。叶面施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施肥技术。相对于土壤施肥,叶面施肥具有针对性强、养分利用率高、施用方法便捷、经济的优势。有益微生物叶面肥异军突起,成为叶面肥中的佼佼者,其含有微生物菌体及其代谢物,能够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治病害的发生。微生物叶面肥通过诱导植物系统抗性,提高植物自身对疾病的防卫机制,达到抵抗或抑制有害微生物,促进花卉生长、防治病虫害,使花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产和高品质,还可以减轻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环境的压力和抗药性,为打破出口的“绿色壁垒”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微生物制剂包括土壤调理剂和植物微生态制剂两部分,它们都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菌剂,改善植物的生态环境,以达到改良品质的目的。土壤调理剂以土壤为主要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①改良土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保水保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②促进植物生长,加速植物的根系发育,防止植物组织衰老;③通过病原菌的竞争,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可以减少作物病害发生。植物微生物制剂的主要对象是植物微生态区系,调节控制植物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环境起到防治疫病促进生长的作用。两者的侧重面不同,但相辅相成,使植物体处于最佳的生活环境和状况。但就一种具体的制剂来说,它的作用可能有两方面,既起到土壤生态菌剂的作用,又起到植物微生物制剂的作用。微生物制剂作用机理如下:(1)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赤霉素、玉米素、吲哚乙酸等,代谢产物中还含有维生素B1、B2、B4、B12、叶酸、尼克酸、淀粉酶、蛋白酶、乙醇脱氢酶、过氧化物酶等。因此微生态制剂能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能消除植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植物膜系统和核酸、酶蛋白、活性肽、氨基酸等生物分子的破坏,使作物具有抗衰老、抗干旱、抗盐碱、抗强光和抗干热风等作用。(2)改善植物的生理代谢,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作物增产的变化。植物体内源激素含量显著提高,SOD及同功酶活性增强,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增强,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吸收量增加。(3)影响植物体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减少微生物侵染,使有害菌群减少。(4)影响其它微生物的作用方式,①与植物有亲和性,在植物体表、皮层和维管系统定植和大量繁殖;②占领作用,排斥病菌侵染而具有防病作用;③产生抑菌物质具有防病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品红的叶面肥,不会污染环境,直接吸收,刺激其生长,安全、无毒的微生物叶面肥,通过喷洒于一品红叶片表面,以达到提高品质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品红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WZMC1018菌株,已于2014年10月2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为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分类命名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保藏编号为CGMCC No.9830。

所述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液制备:所述1L培养液包括如下组分:水解酪蛋白15.0g,酵母粉2.0g,葡萄糖5.0g,L-半胱氨酸0.5g,磷酸氢二钾2.0g,氧化镁0.5g,硫酸锌0.25g,低聚果糖3g,氯化钙0.15g,氯化镁0.0001g,余量为水,校正pH 6.5,加热溶解115℃高压灭菌15-20分钟,降温至35℃~45℃,制得培养液;

2.种子液制备: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WZMC1018接种于营养琼脂的斜面培养基,35±2℃厌氧培养24小时,用灭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制成悬液,在721分光光度计580nm波长下将光透过率控制为0.7,制得种子液;

3.发酵培养:取步骤2的种子液,以1%接种量接种至步骤1培养液中,37℃厌氧培养24h,收集发酵液,制得叶面肥成品,其中成品的活菌数不低于1×107CFU/mL。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由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WZMC1018发酵液制成叶面肥,由于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WZMC1018发酵过程中产生多种具有代谢产物,如有机酸、多肽类、微量元素等活性物质;发酵液中还含有丰富的胞外多糖、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可以刺激作物生长,提高抗逆性,提高植株的生长发育。

另外,所述叶面肥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或赤霉素等本领域人员清楚了解的物质,可以根据植株的具体情况进行添加。

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首次公开了以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WZMC1018为活性成份在一品红叶面肥的应用,安全无毒。

2.本发明叶面肥不会污染环境,叶面直接吸收见效快、能迅速改善一品红养分供应状况,刺激植物生长,促进植株代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品红微生物叶面肥,所述叶面肥是由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WZMC1018发酵液制成。本发明所述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WZMC1018菌株,已于2014年10月2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为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分类命名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保藏编号为CGMCC No.9830。

所述一品红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液制备:所述1L培养液包括如下组分:水解酪蛋白15.0g,酵母粉2.0g,葡萄糖5.0g,L-半胱氨酸0.5g,磷酸氢二钾2.0g,氧化镁0.5g,硫酸锌0.25g,低聚果糖3g,氯化钙0.15g,氯化镁0.0001g,余量为水,校正pH 6.5,加热溶解121℃高压灭菌15~20分钟,降温至35℃~45℃,制得培养液;

2.种子液制备: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WZMC1018接种于营养琼脂的斜面培养基,35±2℃厌氧培养24小时,用灭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制成悬液,在721分光光度计580nm波长下将光透过率控制为0.7,制得种子液;

3.发酵培养:取步骤2的种子液,以1%接种量接种至步骤1培养液中,37℃厌氧培养24h,收集发酵液,制得成品叶面肥成品,成品的活菌数不低于1×107CFU/mL。

当然,所述叶面肥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有利于一品红植株健康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或赤霉素等本领域人员清楚了解的物质,可以根据植株的具体情况进行添加。

试验1:本发明的叶面肥对一品红生长发育的影响

试验共设2个处理组,分别为清水对照组、本发明的叶面肥500倍稀释液喷施(处理组),通过喷洒于一品红叶片表面,每周1次,每次每棵喷洒5-10mL。株高和茎粗是植株涨势强弱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植株的健壮程度。而生长势旺、大冠径、红叶多、脱叶少是一品红观赏价值高、商品性强的标志。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吸收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高,能为植物的同化作用、健壮生长、增强抗逆性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结果如表1所示,本发明的叶面肥对其处理后盆栽一品红株高适宜、株型紧凑、冠幅和苞径增大、绿叶更绿、苞片更红。

表1叶面肥对一品红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