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胡枝子风味刺玫果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6314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以金樱子、刺玫果为原料,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药材,制得的一种金樱子风味刺玫果酒。



背景技术:

金樱子,常绿攀援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粗壮,散生扁弯皮刺,无毛,幼时被腺毛,老时逐渐脱落减少。小叶革质,通常3,稀5,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6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稀尾状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随果实成长变为针刺;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呈叶状,边缘羽状浅裂或全缘,常有刺毛和腺毛,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长约3厘米,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7-11月。金樱子味酸、甘、涩,性平,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刺玫果,小灌木,具长匍枝,成弓形弯曲,散生短小而弯曲皮刺,有时被刺毛。小叶7-9,稀5,连叶柄长4-11厘米,小叶片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稀倒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锐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色淡,无毛或在中脉上有稀疏柔毛,或有小皮刺和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和腺毛。果实卵球形,直径8-10毫米,黑褐色,有光泽,萼片在果熟时脱落。花期6-7月,果期9月。刺玫果味酸,性温,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小儿食积。

倒根野苏,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5m。茎下部被疏柔毛,上部近无毛。叶对生;叶柄长0.5-3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6.5-13cm,两面沿脉略被疏柔毛。花冠白色,长5.5mm,花冠筒近基部上面浅囊状,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及花柱直伸花冠外。小坚果宽倒卵形,先端无毛。倒根野苏具有健胃消食、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脘腹胀痛、食滞纳呆、胁产能黄疸、感冒发热、乳痈、蛇虫咬伤等症状。

芡实,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叶箭形或椭圆肾形,长4-10厘米,两面无刺;叶柄无刺;浮水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直径10-130厘米,盾状,有或无弯缺,全缘,下面带紫色,有短柔毛,两面在叶脉分枝处有锐刺;叶柄及花梗粗壮,长可达25厘米,皆有硬刺。花期7-8月,果期8-9月。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果酒是用水果本身的糖分被酵母菌发酵成为酒精的酒,含有水果的风味与酒精。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果酒有利于调节情绪、保持身材酒精含量低,有益健康,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饮用。以金樱子、刺玫果为主要原料,倒根野苏、芡实为保健原料,生产出一种金樱子风味刺玫果酒,目前还未见报道和产品上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以金樱子、刺玫果为原料,同时添加倒根野苏、芡实开发出一种金樱子风味刺玫果酒,填补了国内使用这类原料酿制果酒的一项空白。

一种金樱子风味刺玫果酒,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酿制:

A.金樱子预处理:取表皮完整、成熟、新鲜的金樱子,去除杂质,清洗干净,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再用压榨机压榨取汁,制得金樱子汁;

B.刺玫果预处理:取表皮完整、饱满的新鲜刺玫果,去除杂质,清洗干净,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再用压榨机压榨取汁,制得刺玫果汁;

C.中药材预处理:按一定比例取中药材倒根野苏、芡实,加入原料中药材重5-12倍的水,浸泡2-3小时,可再煎煮30-60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再入浆渣分离机,制得中药汁;

D.酶解、澄清:取金樱子汁20-40重量份、刺玫果汁80-120重量份、中药汁3-6重量份、果胶酶0.5-1.5重量份,搅拌均匀,加热至38-42℃,保持60-100分钟,再静置澄清6-12小时,制得混合酶解果汁;

E.调浆:向混合酶解果汁中适当添加蔗糖及柠檬酸,搅拌均匀,调至果汁含糖量为17-20%,酸度为4-6%,制得发酵醪;

F.发酵:将发酵醪泵入已消毒的发酵设备中,装入量为容器容积的80-90%,再添加酵母3-5重量份,搅拌均匀,控制温度为20-28℃,发酵5-12天,待无明显泡沫产生,装入橡木桶移入酒窖放置25-35天,温度控制在12-28℃;

G.过滤、杀菌:发酵完成的果酒通过过滤机进行过滤,再进行巴氏杀菌;

H.装瓶、贮藏:杀菌完成的果酒分装入清洗干净的玻璃瓶中,常温贮藏,制得成品金樱子风味刺玫果酒。

本发明所述步骤C中的一定比例中药材为以下原料重量比:倒根野苏40-50%、芡实50-60%。

本发明所述浆渣分离机为装有100-120目网筛的浆渣分离机。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

金樱子,固崩止带、涩肠止泻;刺玫果,健脾益胃、消食化积;倒根野苏,健胃消食、清热解毒;芡实,补脾止泻、除湿止带。利用以上四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促进脾的健运,固达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

本发明以金樱子、刺玫果为原料,同时添加倒根野苏、芡实,制作出一种金樱子风味刺玫果酒。其充分利用金樱子、刺玫果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成品酒色鲜艳,口味清爽,清新柔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胃腹胀满、消化不良人群的不适。其制作工艺简单,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经济价值显著,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金樱子风味刺玫果酒,采用以下步骤酿制:

A.金樱子预处理:取表皮完整、成熟、新鲜的金樱子,去除杂质,清洗干净,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再用压榨机压榨取汁,制得金樱子汁;

B.刺玫果预处理:取表皮完整、饱满的新鲜刺玫果,去除杂质,清洗干净,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再用压榨机压榨取汁,制得刺玫果汁;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倒根野苏45%、芡实55%,加入原料中药材重7倍的水,浸泡2小时,可再煎煮30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再入装有100目网筛的浆渣分离机,制得中药汁;

D.酶解、澄清:取金樱子汁50kg、刺玫果汁200kg、中药汁8kg、果胶酶1.3kg,搅拌均匀,加热至38-42℃,保持60分钟,再静置澄清6小时,制得混合酶解果汁;

E.调浆:向混合酶解果汁中适当添加蔗糖及柠檬酸,搅拌均匀,调至果汁含糖量为18%,酸度为5%,制得发酵醪;

F.发酵:将发酵醪泵入已消毒的发酵设备中,装入量为容器容积的85%,再添加酵母8kg,搅拌均匀,控制温度为20-28℃,发酵8天,待无明显泡沫产生,装入橡木桶移入酒窖放置30天,温度控制在12-28℃;

G.过滤、杀菌:发酵完成的果酒通过过滤机进行过滤,再进行巴氏杀菌;

H.装瓶、贮藏:杀菌完成的果酒分装入清洗干净的玻璃瓶中,常温贮藏,制得成品金樱子风味刺玫果酒。

本发明实施例1经12位胃腹胀满、消化不良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5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7人,有效率为58.33%;连续食用20天,每日5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9人,有效率为75%。

实施例2,一种金樱子风味刺玫果酒,采用以下步骤酿制:

A.金樱子预处理:取表皮完整、成熟、新鲜的金樱子,去除杂质,清洗干净,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再用压榨机压榨取汁,制得金樱子汁;

B.刺玫果预处理:取表皮完整、饱满的新鲜刺玫果,去除杂质,清洗干净,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再用压榨机压榨取汁,制得刺玫果汁;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倒根野苏15%、芡实23%、襄荷25%、川明参17%、紫丁香20%,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0倍的水,浸泡2.5小时,再煎煮40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再入装有120目网筛的浆渣分离机,制得中药汁;

D.酶解、澄清:取金樱子汁45kg、刺玫果汁150kg、中药汁5kg、果胶酶1.5kg,搅拌均匀,加热至38-42℃,保持80分钟,再静置澄清10小时,制得混合酶解果汁;

E.调浆:向混合酶解果汁中适当添加蔗糖及柠檬酸,搅拌均匀,调至果汁含糖量为19%,酸度为5%,制得发酵醪;

F.发酵:将发酵醪泵入已消毒的发酵设备中,装入量为容器容积的90%,再添加酵母5.5kg,搅拌均匀,控制温度为20-25℃,发酵10天,待无明显泡沫产生,装入橡木桶移入酒窖放置30天,温度控制在15-25℃;

G.过滤、杀菌:发酵完成的果酒通过过滤机进行过滤,再进行巴氏杀菌;

H.装瓶、贮藏:杀菌完成的果酒分装入清洗干净的玻璃瓶中,常温贮藏,制得成品金樱子风味刺玫果酒。

襄荷,姜科植物荷的根茎,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根茎肥厚,圆柱形,淡黄色,根粗壮,多数。叶2列互生,狭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5-35厘米,宽3-6厘米,先端尖,基部渐狭,或短柄状,上面无毛,下面疏生细长毛,或近无毛,中脉粗壮,侧脉羽状,近平行;具叶鞘,抱茎,叶舌2裂,长1厘米。蒴果卵形,成熟时开裂,果皮内面鲜红色。种子黑色或暗褐色,被有白色或灰褐色假种皮。花期夏季。襄荷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老年咳嗽、疮肿、瘰疬、目赤、喉痹。

川明参,为伞形科植物川明参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根颈细长,埋于土中;根圆柱形,长7-30厘米,径0.6-1.5厘米,通常不分枝,顶部稍细,有横向环纹突起,稍粗糙,其余表面细致平坦,黄白色至黄棕色,断面白色,富淀粉质,味甜。茎直立,单一或数茎,圆柱形,径2.5-5毫米,多分枝,有纵长细条纹轻微突起,上部粉绿色,基部带紫红色。基生叶多数,呈莲座状,具长柄,叶柄长6-18厘米,基部有宽阔叶鞘抱茎,叶鞘带紫色,边缘膜质;花期4-5月,果期5-6月。川明参味甘、微苦,性凉,具有养阴清肺、健脾助运的功效,主治热病伤阴、肺燥咳嗽、脾虚食少、病后体弱。

紫丁香,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较粗,疏生皮孔。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圆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花期4-5月,果期6-10月。紫丁香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痢的功效,常用于咳嗽痰咳、泄泻痢疾、痄腮、肝炎。

本发明实施例2的作用机理:

金樱子,固崩止带、涩肠止泻;刺玫果,健脾益胃、消食化积;倒根野苏,健胃消食、清热解毒;芡实,补脾止泻、除湿止带;襄荷,活血调经、消肿解毒;川明参,养阴清肺、健脾助运;紫丁香,清热解毒、止咳止痢。利用以上七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固达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2经16位胃腹胀满、消化不良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5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1人,有效率为68.75%;连续食用20天,每日5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3人,有效率为81.25%。

实施例3,一种胡枝子风味刺玫果酒,采用以下步骤酿制:

A.胡枝子预处理:取胡枝子根,放入洗涤槽,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再加入胡枝子根重5倍的水,放入破碎机进行破碎,制得胡枝子汁;

B.刺玫果预处理:取表皮完整、饱满的新鲜刺玫果,去除杂质,清洗干净,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再用压榨机压榨取汁,制得刺玫果汁;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倒根野苏12%、芡实18%、襄荷15%、川明参13%、紫丁香10%、耳水苋15%、石耳17%,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2倍的水,浸泡3小时,可再煎煮60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用打浆机制成中药泥,再入浆渣分离机,制得中药汁;

D.酶解、澄清:取胡枝子汁100kg、刺玫果汁300kg、中药汁15kg、果胶酶3.5kg,搅拌均匀,加热至38-42℃,保持80分钟,再静置澄清12小时,制得混合酶解果汁;

E.调浆:向混合酶解果汁中适当添加蔗糖及柠檬酸,搅拌均匀,调至果汁含糖量为20%,酸度为6%,制得发酵醪;

F.发酵:将发酵醪泵入已消毒的发酵设备中,装入量为容器容积的90%,再添加酵母12kg,搅拌均匀,控制温度为20-28℃,发酵10天,待无明显泡沫产生,装入橡木桶移入酒窖放置30天,温度控制在12-28℃;

G.过滤、杀菌:发酵完成的果酒通过过滤机进行过滤,再进行巴氏杀菌;

H.装瓶、贮藏:杀菌完成的果酒分装入清洗干净的玻璃瓶中,常温贮藏,制得成品胡枝子风味刺玫果酒。

胡枝子,属蔷薇目,豆科胡枝子属直立灌木,高1-3米,多分枝,小枝黄色或暗褐色,有条棱,被疏短毛;芽卵形,长2-3毫米,具数枚黄褐色鳞片。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2枚,线状披针形,长3-4.5毫米;叶柄长2-7厘米;小叶质薄,卵形、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6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稀稍尖,具短刺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色淡,被疏柔毛,老时渐无毛。荚果斜倒卵形,稍扁,长约10毫米,宽约5毫米,表面具网纹,密被短柔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胡枝子味苦,性微寒,具有益肝明目、清热利尿、通经活血的功效。

耳水苋,草本,直立,无毛,高15-60cm。茎少分枝,上部通常4棱或略具狭翅。叶对生,无柄;叶片膜质,狭针形或长国1.5-7.5cm,宽3-15mm,先端渐尖或稍急尖,基部扩大,多少呈心状耳形,半抱茎;中脉在叶上面平坦,在下面稍凸起,侧脉不明显。聚伞花序腋生,通常有花3朵,多可到15朵;总花梗长约5mm,花梗极短,长约1-2mm;苞片2枚,线形,长1。5mm小苞片鳞片状;萼筒钟形,长1.5-2mm,最初基部狭,结实时的半球形,略有明显棱4-8,裂齿4,阔三角形;蒴果扁球形,成熟时约1/3凸出于萼之外,紫红色,直径2-3.5mm,成不规则周裂。种子小,半椭圆形,扁压。花期8-12月。耳水苋味甘、淡,性平,归脾、膀胱经,具有健脾利湿、行气散瘀的功效,主治脾虚厌食、胸膈满闷、急慢性膀胱炎、妇女带下、跌打瘀肿作痛。

石耳,别名石木耳、岩菇、脐衣、石壁花。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地衣体单片型,幼小时正圆形,长大后为椭圆形或稍不规则,直径12cm上下,大者可达18cm,革质。裂片边缘浅撕裂状;上表面褐色,近光滑,局部粗糙无光泽,或局部斑点脱落而露白色髓层;下表面棕黑色至黑色,具细颗粒状突起,密生黑色粗短而具分叉的假根,中央脐部青灰色至黑色,直径5-12mm,有时自脐部向四周放射的脉络明显而突出。子囊盘少见。石耳具有养阴润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肺虚劳咳、吐血、衄血、崩漏、肠风下血、痔漏、脱肛、淋浊、带下、毒蛇咬伤、烫伤和刀伤。

本发明实施例3的作用机理:

胡枝子,益肝明目、清热利尿;刺玫果,健脾益胃、消食化积;倒根野苏,健胃消食、清热解毒;芡实,补脾止泻、除湿止带;襄荷,活血调经、消肿解毒;川明参,养阴清肺、健脾助运;紫丁香,清热解毒、止咳止痢;耳水苋,健脾利湿、行气散瘀;石耳,养阴润肺、凉血止血。利用以上九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固达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3经19位胃腹胀满、消化不良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5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6人,有效率为84.21%;连续食用20天,每日5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7人,有效率为89.47%。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