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598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汽车的增多,汽车清洁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汽车空调、过滤网等零部件特别容易积累尘埃、泥土和废气污染,导致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从而使汽车内产生霉味,而且市场上的去污剂和清洁剂通常只有清洗表面的灰尘,没法彻底地清洗牢牢积表面的污剂,更没法去除霉味,去污和清洁效果均不能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增加去污剂的乳化效果,而且生物降解性好,除味剂使用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除味方法,将沸石进行碱处理,大大提高吸附效果,增加除味能力,达到彻底除味的效果,使用丙烯酸聚合物助溶剂,增加产品的稳定性,使各组分之间有良好的相溶效果,同时使用矿物油避免二次污染,制备简单,易操作,可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表面活性剂 4-20份;

丙烯酸聚合物 10-30份;

去离子水 20-60份;

油酸脂 4-12份;

缓蚀剂 2-5份;

除味剂 2-10份;

螯合剂 1-5份;

矿物油 0.1-0.5份。

优选地,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表面活性剂 4-15份;

丙烯酸聚合物 10-20份;

去离子水 20-50份;

油酸脂 4-10份;

缓蚀剂 2-4份;

除味剂 2-8份;

螯合剂 1-3份;

矿物油 0.1-0.3份。

本发明的除霉味去污剂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增加去污剂的乳化效果,而且生物降解性好,除味剂使用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除味方法,将沸石进行碱处理,大大提高吸附效果,增加除味能力,达到彻底除味的效果,使用丙烯酸聚合物助溶剂,增加产品的稳定性,使各组分之间有良好的相溶效果,同时使用矿物油避免二次污染。

其中,所述缓蚀剂为邻二甲苯硫脲、羟基喹啉、疏基苯并噻唑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烷氧基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份数比1-5:2-7的混合物。脂肪醇烷氧基醚是由疏水的烷基链通过醚键和亲水烷氧基链连接在一起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都有较好的溶解性,在溶液中稳定性高,无毒和刺激性小,生物降解性较好。烷基糖苷是一种性能较全面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普通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易溶于水在酸,碱溶液中呈现出优良的相容性,稳定性的表面活性。烷基糖苷在自然界中能够完全被生物降解,不会形成难于降解的代谢物,从而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是符合现代人们环保意识的新一代有效表面活性剂。本申请人经过探索研究,发现将脂肪醇烷氧基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份数比1-5:2-7得到的混合物具有很好的去污性,乳化能力强,分散性好,其乳化去污效果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5倍,环保易被生物降解。

所述除味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4-7份沸石、1-5份乙醇、5-15份包合剂、2-8份活性白土和10-20份碱液。本除味剂使用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相结合,物理吸附使用沸石与活性白土配合,增大吸附效果,化学吸附傅包合剂与气体分子结合,牢牢地将气体分子包合在分子内,彻底地除去霉味。

所述包合剂为环糊精和纳米氧化镁按重量份数为1-5:2-6的混合物。所述包合剂为环糊精和纳米氧化镁按重量份数为1-5:2-6的混合物。它的吸附机理是通过吸附并发生化学反应将有气味气体转化为无害无气味物质,纳米氧化镁的电子层面上存在氧缺陷和镁缺陷,正是这些缺陷的存在使祛味具有强烈的化学吸附能力,纳米氧化镁还具有高的比表面积,暴露在表面的缺陷也就更多,气体可以与纳米粉充分接触,因而吸附能力也就更强。同时,纳米氧化镁还可以将细菌的细胞膜破坏。这样的抗菌机理可以克服银系抗菌剂作用慢、易变色和二氧化钛系抗菌剂需要紫外线照射的不足的缺点。环糊精分子呈上宽下窄、两端开口、中空的筒状物,腔内部呈相对疏水性,而所有羟基则在分子外部,因而它能够提供一个疏水的结合部位,作为主体包络各种气体分子,形成包接复合物,并改变被包络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中环糊精包括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优选地,环糊精为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按重量份数比为1-2:2-5:0.1-1的混合物。

所述螯合剂为EDTA四钠盐、有机膦酸盐或羟基羧酸盐中的一种。所述螯合剂螯合力强,络合容量高,络合稳定常数大,络合稳定,与金属离子络合后不容易解离,无毒无害,易生物降解。

所述矿物油为石油、页岩油、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本申请的矿物精油具有一定的粘性,去污迹具有很好的渗透性,能渗透于顽固污迹内部,利于表面活性剂对污迹的乳化,而且能与荷叶粉碱形成一层油性保护膜,降低灰尘对表面的二次污染。

一种除霉味去污剂的制备方法,将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20-30min升温至80-100℃,加入油酸脂、缓蚀剂、丙烯酸聚合物搅拌5-10min,降温至20-30℃,加入除味剂和矿物油搅拌即得。本方法制备简单,易操作,可批量生产,而且制备出的除霉味去污剂除霉效果彻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储存时间长。

其中,所述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4-7份沸石浸泡于10-20份、浓度为1.5-3mol/L的碱液中,烘干煅烧再加入1-5份乙醇、5-15份包合剂和2-8份活性白土搅拌混合即得。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本除味剂采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相结合的吸附方法,物理吸附吸附采用沸石和活性白土相结合,而且沸石还进行碱处理,使沸石浸泡于碱液中,溶解了沸石中无定形杂质,提高了沸石的结晶度,从而提高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加物理吸附能力。化学吸附采用的是环糊精和纳米氧化镁,均与气味分子具有很好的结合能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的一种除霉味去污剂使用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比单一活性剂的乳化效果更好,使用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相结合的除味剂,大大增加除霉味效果,又不损坏产品表面,矿物油作为渗透剂,丙烯酸聚合物作为助溶剂,增加去污剂的渗透乳化效果,增加去污剂稳定性,提高去污效率;

二、本发明的生物降解性好,环保无毒,不伤手,使用时不产生异味,使用安全高效;

三、本发明的不需要配合其他清洁剂使用,使用方便,易起泡易冲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表面活性剂 4份;

丙烯酸聚合物 10份;

去离子水 20份;

油酸脂 4份;

缓蚀剂 3份;

除味剂 5份;

螯合剂 2份;

矿物油 0.1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烷氧基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份数比1:2的混合物。所述除味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4份沸石、3份乙醇、5份包合剂、2份活性白土和12份碱液。所述包合剂为环糊精和纳米氧化镁按重量份数比为1:2的混合物。所述螯合剂为EDTA四钠盐。所述矿物精油为石油和页岩油按重量份数比为1:2的混合物。

其中,一种除霉味去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上述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20min升温至85℃,加入油酸脂、缓蚀剂、丙烯酸聚合物搅拌5min,降温至20℃,加入除味剂和矿物油搅拌即得。

其中,所述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4份沸石浸泡于10份、浓度为1.8mol·L-1的碱液中,烘干煅烧再加入2份乙醇、6份包合剂和5份活性白土搅拌混合即得。

实施例2

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表面活性剂 6份;

丙烯酸聚合物 12份;

去离子水 22份;

油酸脂 8份;

缓蚀剂 3份;

除味剂 2.5份;

螯合剂 1份;

矿物油 0.2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烷氧基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份数比1:7的混合物。所述除味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6份沸石、3份乙醇、8份包合剂、6份活性白土和15份碱液。所述包合剂为环糊精和纳米氧化镁按重量份数比为1:6的混合物。所述螯合剂为有机膦酸盐。所述矿物精油为石油和硅油按重量份数比为1:1的混合物。

其中,一种除霉味去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上述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22min升温至80℃,加入油酸脂、缓蚀剂、丙烯酸聚合物搅拌7min,降温至24℃,加入除味剂和矿物油搅拌即得。

其中,所述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7份沸石浸泡于18份、浓度为3mol·L-1的碱液中,烘干煅烧再加入5份乙醇、14份包合剂和7份活性白土搅拌混合即得。

实施例3

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表面活性剂 20份;

丙烯酸聚合物 30份;

去离子水 60份;

油酸脂 10份;

缓蚀剂 4份;

除味剂 8份;

螯合剂 5份;

矿物油 0.5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烷氧基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份数比2:7的混合物。所述除味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7份沸石、5份乙醇、10份包合剂、8份活性白土和13份碱液。所述包合剂为环糊精和纳米氧化镁按重量份数为2:5的混合物。所述螯合剂为羟基羧酸盐。所述矿物精油为硅油。

其中,一种除霉味去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上述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和去离子混合,搅拌28min升温至100℃,加入油酸脂、缓蚀剂、丙烯酸聚合物搅拌10min,降温至28℃,加入除味剂和矿物油搅拌即得。

其中,所述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7份沸石浸泡于10份、浓度为2.8mol·L-1的碱液中,烘干煅烧再加入4份乙醇、15份包合剂和8份活性白土搅拌混合即得。

实施例4

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表面活性剂 10份;

丙烯酸聚合物 25份;

去离子水 50份;

油酸脂 9份;

缓蚀剂 4份;

除味剂 3份;

螯合剂 2份;

矿物油 0.2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烷氧基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份数比3:2的混合物。所述除味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6份沸石、4份乙醇、11份包合剂、5份活性白土和13份碱液。所述包合剂为环糊精和纳米氧化镁按重量份数为5:6的混合物。所述螯合剂为有机膦酸盐。所述矿物精油为页岩油和硅油以重量份数比为1:0.5的混合物。

其中,一种除霉味去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上述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27min升温至98℃,加入油酸脂、缓蚀剂、丙烯酸聚合物搅拌8min,降温至27℃,加入除味剂和矿物油搅拌即得。

其中,所述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7份沸石浸泡于18份、浓度为2mol·L-1的碱液中,烘干煅烧再加入5份乙醇、10份包合剂和7份活性白土搅拌混合即得。

实施例5

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表面活性剂 16份;

丙烯酸聚合物 17份;

去离子水 24份;

油酸脂 8份;

缓蚀剂 3份;

除味剂 7份;

螯合剂 5份;

矿物油 0.4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烷氧基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份数比4: 7的混合物。所述除味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5份沸石、2份乙醇、5份包合剂、6份活性白土和10份碱液。所述包合剂为环糊精和纳米氧化镁按重量份数为1:5的混合物。所述螯合剂为羟基羧酸盐。所述矿物精油为硅油。

其中,一种除霉味去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上述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24min升温至90℃,加入油酸脂、缓蚀剂、丙烯酸聚合物搅拌10min,降温至30℃,加入除味剂和矿物油搅拌即得。

其中,所述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5份沸石浸泡于15份、浓度为2mol·L-1的碱液中,烘干煅烧再加入5份乙醇、10份包合剂和6份活性白土搅拌混合即得。

实施例6

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表面活性剂 6份;

丙烯酸聚合物 12份;

去离子水 22份;

油酸脂 8份;

缓蚀剂 3份;

除味剂 2.5份;

螯合剂 1份;

矿物油 0.2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烷氧基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份数比1:2的混合物。所述除味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4份沸石、3份乙醇、5份包合剂、2份活性白土和12份碱液。所述包合剂为环糊精和纳米氧化镁按重量份数比为1:2的混合物。所述螯合剂为EDTA四钠盐。所述矿物精油为石油和页岩油按重量份数比为1:2的混合物。

其中,一种除霉味去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上述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和去离子混合,搅拌28min升温至100℃,加入油酸脂、缓蚀剂、丙烯酸聚合物搅拌10min,降温至28℃,加入除味剂和矿物油搅拌即得。

其中,所述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7份沸石浸泡于10份、浓度为2.8mol·L-1的碱液中,烘干煅烧再加入4份乙醇、15份包合剂和8份活性白土搅拌混合即得。

实施例7

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表面活性剂 20份;

丙烯酸聚合物 30份;

去离子水 60份;

油酸脂 10份;

缓蚀剂 4份;

除味剂 8份;

螯合剂 5份;

矿物油 0.5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烷氧基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份数比3:2的混合物。所述除味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6份沸石、4份乙醇、11份包合剂、5份活性白土和13份碱液。所述包合剂为环糊精和纳米氧化镁按重量份数为5:6的混合物。所述螯合剂为有机膦酸盐。所述矿物精油为页岩油和硅油以重量份数比为1:0.5的混合物。

其中,一种除霉味去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上述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22min升温至80℃,加入油酸脂、缓蚀剂、丙烯酸聚合物搅拌7min,降温至24℃,加入除味剂和矿物油搅拌即得。

其中,所述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7份沸石浸泡于18份、浓度为3mol·L-1的碱液中,烘干煅烧再加入5份乙醇、14份包合剂和7份活性白土搅拌混合即得。

实施例8

一种除霉味去污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表面活性剂 16份;

丙烯酸聚合物 17份;

去离子水 25份;

油酸脂 8份;

缓蚀剂 3份;

除味剂 6份;

螯合剂 4份;

矿物油 0.3份。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烷氧基醚和烷基糖苷按重量份数比1:2的混合物。所述除味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4份沸石、3份乙醇、5份包合剂、2份活性白土和12份碱液。所述包合剂为环糊精和纳米氧化镁按重量份数比为1:2的混合物。所述螯合剂为EDTA四钠盐。所述矿物精油为石油和页岩油按重量份数比为1:2的混合物。

其中,一种除霉味去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上述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20min升温至85℃,加入油酸脂、缓蚀剂、丙烯酸聚合物搅拌5min,降温至20℃,加入除味剂和矿物油搅拌即得。

其中,所述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份数为4份沸石浸泡于10份、浓度为1.8mol·L-1的碱液中,烘干煅烧再加入2份乙醇、6份包合剂和5份活性白土搅拌混合即得。

将上述实施例1-8制备出的除霉味去污剂进行如下测试,并将市售的除霉味去污剂作为对比例。

去污剂保存时间的去污方法为:将制备得到的去污剂倒入透明容器中,静置放于室内阴暗处,观察去污剂分层情况,记录分层时间;

有无霉味检测方法为:将具有霉味的金属片使用制备得的去污剂冲洗三分钟,将金属片置于面部前5厘米,扇闻是否有霉味;

有无灰尘检测方法为:将具有灰尘的金属片使用制备得的去污剂冲洗三分钟,观察金属片表面是否有灰尘;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申请的除霉味去污剂具有很好的除霉效果,而且清洗后无异味,比对比例1的效果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