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液吸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2358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培养液吸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化学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液吸弃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制药行业常需要对生物制品进行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通常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在对细胞大规模接种铺板一段时间后,常需要将培养板(如9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液吸弃。目前常用的方法使采用单头或联排移液枪,逐一吸取培养板各个孔中的培养液,再完成培养液的排放。

然而,目前的培养液吸弃装置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于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目前的培养液吸弃方式,耗时耗力,污染风险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以及大量实验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培养操作对无菌条件和周边环境的洁净度要求较高,并且目前大规模细胞培养会产生大量细胞废液。而采用单头或者联排的移液枪进行培养液的吸弃,需要多次进行吸取的操作,不仅费时费力,且稍有不慎就会污染细胞,导致实验失败。此外,吸取培养液的过程如对吸取速度控制不当,还容易由于吸力过大,对贴壁培养的细胞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快捷的培养液吸弃装置,能够方便、可控的吸弃废弃的培养液。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培养液吸弃装置。该装置包括: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中具有培养液;液体吸取单元,所述液体吸取单元具有吸头以及液体出口,所述吸头被设置为适于吸取所述培养液;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具有液体入口、缓冲液出口以及真空抽滤口,所述液体入口与所述液体出口相连;真空单元,所述真空单元与所述真空抽滤口相连。由此,可以方便、可控的吸取废弃的培养液并排放,简化吸弃废液过程,降低污染风险。

任选地,所述培养单元中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培养腔室,所述多个培养腔室的每一个中均具有培养液。

任选地,所述液体吸取单元具有多个吸头,所述多个吸头与所述多个培养腔室对应设置。由此,可以一次性完成多个培养腔室中培养液的吸取。

任选地,所述液体吸取单元进一步包括多通道转换器,所述多通道转换器一端与所述多个吸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液体出口相连。由此,可以使该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染风险。

任选地,所述多个培养腔室在所述培养单元中阵列排布。

任选地,所述阵列具有多个行以及多个列,所述多个吸头沿同一直线分布,所述吸头的数量与所述行的数量或所述列的数量相等。

任选地,所述液体吸取单元可沿所述行的方向或者所述列的方向移动。由此,可以通过控制液体吸取单元的简单移动,完成培养液的批量吸取。

任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真空单元相连。由此,可以控制真空单元的吸力,有利于根据不同细胞的具体情况调整吸取培养液的力度,防止损伤细胞。

任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吸液控制器,所述吸液控制器与所述液体吸取单元相连。由此,便于实验人员在吸取培养液时通过单手调控吸取培养液的力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培养液吸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培养液吸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培养液吸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培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液体吸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利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培养液吸弃装置吸取培养液的过程示意图;以及

图7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培养液吸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培养液吸弃装置。参考图1,该装置包括:培养单元100、液体吸取单元200、缓冲单元300以及真空单元400。具体的,培养单元100中具有培养液,以便实现细胞的体外培养。液体吸取单元200具有吸头210以及液体出口220,吸头210用于吸取培养单元100中的培养液,吸取的培养液由液体出口220排出液体吸取单元。缓冲单元300具有液体入口310、缓冲液出口330以及真空抽滤口320。其中,真空单元400与真空抽滤口320相连,以便为液体吸取单元200的吸头210提供吸取培养液的动力。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简便的通过真空单元提供的动力完成培养液的吸取,并且吸取的培养液暂时储存在缓冲单元300中,从而一方面可以实现培养液的批量吸取,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废弃的培养液在吸头210中单向流动(吸头210只实现吸取培养液而不实现培养液的排放),从而可以降低污染风险。上述装置具有可以方便、可控的吸取废弃的培养液、简化吸取废液过程、降低污染风险等优点的至少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吸取单元200、缓冲单元300以及真空单元400之间相连的方式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采用软管,实现液体吸取单元200与缓冲单元300、缓冲单元300以及真空单元400之间的连接。为了便于缓冲单元300存储废弃的培养液,可以将缓冲单元300的容积设置为0.5~4L。为了进一步方便吸取培养液,可以将液体入口310以及真空抽滤口320设置在缓冲单元300的顶部。缓冲液出口330可以设置在缓冲单元的底部或是侧壁上。或者,可以将缓冲单元300设计为具有可掀开的顶盖的腔体。通过在顶盖上开孔,实现液体入口310以及真空抽滤口320的设置。掀开顶盖,即可将存储在缓冲单元300中的培养液倒出。此时,无需在缓冲单元的底部或是侧壁上额外设置液体出口,而采用敞开的腔体顶部充当缓冲液出口330。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储存在缓冲单元300中的培养液为废弃培养液,不宜长期储存在缓冲单元300中,以免对该培养液吸弃装置造成污染。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在完成培养单元100中的所有废弃培养液的吸取工作之后,清空缓冲单元300中的废弃的培养液。由此,既可以保持该培养液吸弃装置的清洁,又避免了在吸取培养液过程中多次频繁排放培养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培养单元100中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培养腔室,多个培养腔室的每一个中均具有培养液。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培养腔室在培养单元100中的排列方式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其排列方式能够方便利用液体吸取单元200实现培养液的吸取即可。具体的,多个培养腔室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由此,便于通过多次将吸头210的位置进行等距离的移动,使吸头210从一个培养腔室移动到另一个培养腔室。由此,可以简便的实现培养液的批量吸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液体吸取单元200还可以具有多个吸头210。多个吸头210与多个培养腔室对应设置。例如,当多个培养腔室在同一水平线上等距离排布时,可以将多个吸头210也设置为在同一水平线上等距离排布。并且,相邻的两个培养腔室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吸头210之间的距离相等。由此,可以一次性完成多个培养腔室中培养液的吸取。此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液体吸取单元2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多通道转换器230,多通道转换器230一端与多个吸头210相连,另一端与液体出口220相连。由此,可以将多个吸头吸取进入液体吸取单元200中的培养液汇集到一个通道中,通过一个液体出口排出。由此,可以使该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染风险。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个吸头210的具体数量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培养单元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例如,液体吸取单元可以具有8个吸头210,也可以具有12个吸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参考图4,多个培养腔室在培养单元100中可以呈阵列排布。该阵列可以具有多个行(20A以及20B等等)以及多个列(10A以及10B等)。此时,液体吸取单元200中可以具有多个吸头210,多个吸头210沿同一直线分布,吸头的数量与培养单元100中行的数量或列的数量相等。液体吸取单元200可沿行的方向或者列的方向移动。例如,参考图6,液体吸取单元200可以具有与培养单元中列数相等的吸头210,相邻两个吸头210之间的距离,与位于同一行中的两个相邻的培养腔室之间的距离相等。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首先将吸头210的位置移动到培养单元100中第一行培养腔室的上方,实现第一行培养腔室中培养液的吸取。随后,将液体吸取单元200沿着培养单元100中列的方向,向下移动一定距离,以便多个吸头210的位置对应第二行的培养腔室。由此,只需要简单的沿同一直线方向定量的多次移动液体吸取单元200,即可实现培养单元100中所有培养腔室内培养液的吸取。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液体吸取单元200移动的具体方式不受特别限制。可以通过实验人员手动控制,也可以通过机械设计,实现液体吸取单元200在上述预定线路上的自动化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2,该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500。控制单元500与真空单元400相连,用于控制真空单元的吸力。由此,有利于根据不同细胞的具体情况调整吸取培养液的力度,防止损伤细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控制单元500可以包括吸液控制器510。吸液控制器510与液体吸取单元100相连。例如,可以将吸液控制器510设置在液体吸取单元200的顶部。吸液控制器510可以控制真空单元400的真空吸力,从而可以控制液体吸取单元200吸取培养液的力度。由此,便于实验人员在吸取培养液时通过单手调控吸取培养液的力度,简化操作,避免进行过多的移动,从而降低污染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培养液吸弃装置在实际工作中,仅需要将该装置中的一部分至于超净工作台内即可实现培养液的吸弃。具体的,参考图7,培养液吸弃装置1200为前面提出的培养液吸弃装置,培养单元100以及液体吸取单元200设置在超净工作台1100内,缓冲单元300以及真空单元400设置在超净工作台之外。由此,可以减少布置在超净工作台上的部件,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防止吸弃培养液的过程造成污染。在实际使用中,仅需在超净工作台之外开启真空单元,适当调节真空度,即可实现培养液的吸取,而废弃培养液的排放过程可以在超净工作台之外完成,从而可以降低污染风险。

综上所述,上述培养液吸弃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的至少之一:

(1)结构紧凑,装置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弃大量细胞废液,节省人力物力。

(2)废液吸弃迅速,且能通过调节真空度,避免细胞废液吸取时对贴壁细胞的损伤。

(3)具有缓冲单元,有效降低了吸弃废液过程污染细胞的几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