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束预浸料、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以及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02432发布日期:2018-08-04 16:0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丝束预浸料以及使用其制作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丝束预浸料除了应用于压力容器以外,还能够应用于运动用品、汽车、飞机、张拉材等一般产业用途中。本申请基于2015年12月1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240729和2015年12月1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240730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对于搭载于汽车等移动体的压缩天然气、氢气的储罐,从其轻量性考虑,利用了将罐内衬(以下也称为内衬)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增强的压力容器。作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使用的增强纤维,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其中,碳纤维的单位重量强力高,因而对压力容器的轻量化有效,特别适合用于所要求的耐压性能比压缩天然气储罐高的氢气储罐。使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力容器(以下也称为“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通常通过纤维缠绕(filamentwinding,以下有时称为“FW”)成型来制造。FW成型为如下的成型法:将基体树脂组合物供给到1根或多根并丝而成的增强纤维束中,并使其浸渗于增强纤维束中,使浸渗后的增强纤维束以规定的张力、角度缠绕在旋转的内衬等芯轴上,之后将基体树脂组合物固化。大多情况下,在将基体树脂组合物供给到增强纤维束中并使其浸渗于增强纤维束中的工序(浸渗工序)后,接着连续地进行将其缠绕在旋转的内衬等芯轴上的工序(FW工序)。另外,也可以预先制作使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而成的丝束预浸料,将其用于FW工序中,而不是在即将进行FW工序之前将基体树脂组合物供给到增强纤维束中并使其浸渗于增强纤维束中。这种情况下,也以规定的张力、角度将丝束预浸料缠绕在旋转的内衬等芯轴上。在FW成型中,使用预先制作的丝束预浸料具有各种优点。例如,若使用丝束预浸料,则无需在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中处理未固化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因此能够提高作业环境。并且,由于不具有浸渗工序,因此能够提高FW工序的工序速度。此外,通过使用对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含量进行了管理的丝束预浸料,可稳定地得到高性能的成型品。作为丝束预浸料所要求的特性,可以举出:使规定量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充分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能够从卷绕在卷轴上的状态进行高速解舒;等等。此外还要求不会发生在FW工序中丝束预浸料在折叠状态下直接缠绕在内衬上等不良状况。另外,丝束预浸料缠绕在内衬等芯轴上之后,在将丝束预浸料中含有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加热使其固化的工序中,通过受到加热而发生粘度降低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可能在重力或丝束预浸料缠绕在内衬上的缠绕张力的作用下流出到增强纤维束外。其结果,丝束预浸料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不足,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产生大量空洞(ボイド)、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外观变差、或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量发生变化,可能对所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性能或品质带来不良影响(下文中,有时将基体树脂组合物从丝束预浸料中流出称为“树脂流动”)。因此,在将基体树脂组合物加热使其固化的工序中,还要求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不会过分降低。另一方面,要求基体树脂组合物能够容易地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并且要求制作出的丝束预浸料能够具有充分的悬垂性、粘性,要求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低。为了使基体树脂组合物能够容易地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所制作出的丝束预浸料能够具有充分的悬垂性、粘性、并且能够高速解舒,已知有使用低粘度的环氧树脂、降低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的方法(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减弱丝束预浸料的粘性、且良好地保持丝束预浸料的柔软性的方法,已知有将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提高到丝束预浸料在使用环境温度(通常室温)下不发黏的程度的方法(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08736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5-015870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那样使用粘度低的基体树脂组合物时,在FW工序中丝束预浸料被导向辊等折叠,其形态可能会发生大幅变化。另外,丝束预浸料通常被施加数百gf到1kgf左右的张力而卷绕在纸管上,但此时还可能会发生下述问题:基体树脂组合物从丝束预浸料中被挤出,与位于纸管侧的丝束预浸料相比,位于外周侧的丝束预浸料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含量变高(以下也称为“卷绕挤出(巻き絞り)”)。此外,由于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过低,因而在将其加热来进行固化的过程中,大量发生树脂流动,所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中可能产生大量空洞。其结果,可能使所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耐压性能或强度降低、外观变差。另外,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高粘度的基体树脂组合物难以充分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在专利文献2中,在将基体树脂组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并使其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之后,通过加热干燥来除去溶剂,但在由该方法得到的丝束预浸料中会残留有不少的溶剂。残留的溶剂使得使用该丝束预浸料制作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产生空隙,成为使其强度、品质大幅降低的原因。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并未公开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加热固化过程中的树脂流动量。但是,为了使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平均分子量为40,000的聚碳酸酯树脂或平均分子量为25,000的聚砜来充分抑制基体树脂组合物的树脂流动,需要大量混配这些树脂,在丝束预浸料的使用环境温度(通常为室温)下,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升高至必要值以上,可能使丝束预浸料的解舒性或工序通过性产生问题、或降低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物性。鉴于这样的背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丝束预浸料,该丝束预浸料从卷轴的解舒性、FW工序中的工序通过性、以及形态保持性优异,并且固化时的树脂流动得到了适度调整;以及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该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使用上述丝束预浸料得到,品质稳定,并且破坏压力高。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满足特定条件的丝束预浸料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以下内容。[1]一种丝束预浸料,其是使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而成的丝束预浸料,其中,上述基体树脂组合物包含成分(A)、成分(B)、成分(C)和成分(D),上述成分(A)为环氧树脂,上述成分(B)为双氰胺,上述成分(C)为固化促进剂,上述成分(D)为核壳型橡胶颗粒,相对于上述成分(A)100质量份,上述成分(D)的含量为20~70质量份,上述基体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为3Pa·sec~80Pa·sec,将上述基体树脂组合物以升温速度2℃/分钟从室温升温至130℃进行粘度测定时所得到的最低粘度为0.04Pa·sec~1Pa·sec。[2]如[1]中所述的丝束预浸料,其中,上述成分(A)包含成分(A1-1)和成分(A2),上述成分(A1-1)是在分子内具有芳香环、在25℃为液态的2官能环氧树脂,上述成分(A2)是在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25℃时的粘度为15Pa·sec以下的2官能环氧树脂。[3]如[2]中所述的丝束预浸料,其中,上述成分(A2)是成分(A2-1),上述成分(A2-1)是在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25℃时的粘度为15Pa·sec以下、在分子内具有脂环式结构的2官能环氧树脂。[4]如[3]中所述的丝束预浸料,其中,相对于上述成分(A)100质量份,成分(A2-1)在上述成分(A)中所占的含量为2~80质量份。[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束预浸料,其中,上述基体树脂组合物由固化测定试验机(キュラストメーター)测定出的在100℃的固化完成时间为360分钟以内。[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束预浸料,其中,相对于上述成分(A)100质量份,上述成分(B)和上述成分(C)的合计含量为2~12质量份。[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束预浸料,其中,相对于上述成分(A)100质量份,上述成分(C)的含量为0.1~10质量份。[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束预浸料,其中,上述成分(C)为脲衍生物或咪唑衍生物。[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束预浸料,其中,上述增强纤维束为碳纤维束。[10]一种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其是具有金属内衬或树脂内衬以及增强层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该增强层按照覆盖上述金属内衬或树脂内衬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进行配置,其中,上述增强层为[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束预浸料的固化物。[11]一种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纤维缠绕工序,将[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束预浸料缠绕在旋转的金属内衬或树脂内衬上来制作压力容器中间体;以及固化工序,对上述压力容器中间体进行加热,使上述丝束预浸料中含有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固化。[12]一种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制备工序,制备基体树脂组合物,该基体树脂组合物包含成分(A)、成分(B)、成分(C)和成分(D),上述成分(A)为环氧树脂,上述成分(B)为双氰胺,上述成分(C)为固化促进剂,上述成分(D)为核壳型橡胶颗粒,相对于上述成分(A)100质量份,上述成分(D)的含量为20~70质量份;该基体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为3Pa·sec~80Pa·sec,以升温速度2℃/分钟从室温升温至130℃进行粘度测定时所得到的最低粘度为0.04Pa·sec~1Pa·sec;浸渗工序,使上述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制作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纤维缠绕工序,将上述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缠绕在旋转的金属内衬或树脂内衬上来制作压力容器中间体;以及固化工序,对上述压力容器中间体进行加热,使上述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中含有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固化。发明的效果在本发明中,通过调整基体树脂组合物中所含有的核壳型橡胶颗粒的量,能够提供一种丝束预浸料,该丝束预浸料可高度调整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悬垂性、粘性优异,并且发黏少、能够进行高速下的解舒。此外,由于对基体树脂组合物进行加热固化的过程中适度地产生树脂流动,因而能够稳定地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其空洞少、具有高破坏压力,进而通过适度的树脂流动而具有优异的外观。附图说明图1是由实施例4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对应于叠层No.1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部分的截面照片。图2是由比较例3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对应于叠层No.1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部分的截面照片。图3是示出实施例2、比较例2、比较例3、比较例4的升温粘度测定结果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丝束预浸料,其是使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而成的丝束预浸料,该基体树脂组合物包含环氧树脂(以下也称为“成分(A)”)、双氰胺(以下也称为“成分(B)”)、固化促进剂(以下也称为“成分(C)”)和核壳型橡胶颗粒(以下也称为“成分(D)”),相对于上述成分(A)100质量份,上述成分(D)的含量为20~70质量份;上述基体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为3Pa·sec~80Pa·sec,将上述基体树脂组合物以升温速度2℃/分钟从室温升温至130℃进行粘度测定时所得到的最低粘度(以下也称为“粘度A”)为0.04Pa·sec~1Pa·sec。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特别声明,本发明中的粘度是利用流变仪(旋转型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得到的值。<丝束预浸料>丝束预浸料是通过使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增强纤维束(该增强纤维束是数千~数万根增强纤维的长丝沿一个方向排列而成的)中、之后将其卷绕到纸管等卷轴上而得到的窄幅的中间基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将像这样卷绕在卷轴上而成的材料、或者卷绕后经解舒的材料称为“丝束预浸料”,仅将浸渗有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增强纤维束称为“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通过使后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而得到。(增强纤维束)对构成增强纤维束的长丝的纤维径和根数没有特别限制,纤维径优选为3~100μm、更优选为4~30μm、进一步优选为5~15μm,根数优选为1,000~70,000根、更优选为3,000~60,000根、进一步优选为5,000~50,000根。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纤维径”是指各个纤维的截面的等面积圆的等效直径。构成增强纤维束的长丝的纤维径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够抑制在例如长丝在各种加工工艺中在辊、卷轴等的表面进行横向移动(是指向着与纤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以下同样)时发生切断或绒毛堆积;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能够抑制长丝变硬、弯曲性降低。在增强纤维束中可以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石墨纤维也包含在碳纤维中)、芳族聚酰胺纤维、硼纤维等通常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使用的增强纤维。其中优选单位重量强力高的碳纤维,更优选依据JISR7601的束丝强度为3500MPa以上的碳纤维,进一步优选束丝强度4500MPa以上的碳纤维,特别优选束丝强度为5000MPa以上的碳纤维。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被用于压力容器或张拉材的情况下,所使用的碳纤维束的束丝强度越高越优选。需要说明的是,在增强纤维束为碳纤维束的情况下,长丝的纤维径优选为3~12μm、更优选为4~9μm、进一步优选为4~7μm,根数优选为1,000~70,000根、更优选为6,000~60,000根、进一步优选为12,000~50,000根。纤维径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够抑制在例如长丝在各种加工工艺中在辊或卷轴等的表面进行横向移动时发生切断或绒毛堆积;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制造碳纤维。(丝束预浸料的解舒性)关于丝束预浸料的制造方法,如下文所述,丝束预浸料与片状的预浸料不同,通常不用膜或防粘纸覆盖其表面,而与玻璃纤维束或碳纤维束同样地直接卷绕在纸管等上。并且,像这样卷在纸管上的丝束预浸料经解舒来使用。从而,若丝束预浸料的粘性过强,则产生下述问题:由于解舒时的阻力强因而无法高速解舒;或者由于增强纤维束的单丝在卷绕于纸管上的丝束预浸料表面被缠住(絡め取る)因而不容易解舒;等等。(丝束预浸料的粘性)丝束预浸料的粘性可以由平均最大应力值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应力值是指在柱塞与试样的接触面产生的拉伸应力,平均最大应力值是指通过以下所述的粘性试验得到的值。[粘性试验]装置:TackTesterTA-500(株式会社UBM制)柱塞与试样的接触面积:约3.1cm2柱塞按压时间:10秒柱塞按压负荷:90,000Pa柱塞上升速度:1毫米/秒测定环境温度:23℃测定环境湿度:50%RH步骤:1)将丝束预浸料置于试样台上并固定。此时,将与柱塞接触的丝束预浸料的面设为将该丝束预浸料卷绕在纸管上时的内侧面(即纸管侧的面)。2)对柱塞施加90,000Pa的负荷,在丝束预浸料上抵压10秒。3)使柱塞以1毫米/秒上升。4)将使柱塞上升期间的应力值的最大值设为最大应力值,合计测定3次,将所得到的最大应力值的平均值设为平均最大应力值。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中的平均最大应力值优选为2kPa以上65kPa以下、更优选为10kPa以上50kPa以下。丝束预浸料的平均最大应力值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够使其在FW工序中具有对芯轴的适度的粘着性,能够避免在向芯轴上缠绕时发生滑动等问题。另外,该平均最大应力值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能够从卷轴卷绕状态进行高速解舒,此外能够防止解舒后的丝束预浸料在折叠的状态下直接缠绕在内衬上。(基体树脂组合物在使用丝束预浸料的环境温度下的粘度)作为对丝束预浸料的粘性或悬垂性的强弱带来的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举出浸渗到丝束预浸料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特别是基体树脂组合物在使用丝束预浸料的环境温度下的粘度对丝束预浸料的粘性和悬垂性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中,基体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为3Pa·sec~80Pa·sec、优选为5Pa·sec~70Pa·sec、更优选为5Pa·sec~50Pa·sec。基体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处于上述范围时,可得到从卷轴的解舒性、粘性、悬垂性优异的丝束预浸料。基体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丝束预浸料的粘性不会过强、丝束预浸料具有适度的悬垂性,因而在缠绕在内衬等芯轴上时,能够在相邻的丝束预浸料间不会产生空隙地缠绕在内衬上。另外,基体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丝束预浸料具有适度的粘性,能够对内衬等芯轴具有适度的粘着性,能够避免在向芯轴上缠绕时发生滑动等问题。另外,由于丝束预浸料不会变得过于柔软,因而能够防止在FW工序中通过导纱器时的丝束预浸料的形状变化。(基体树脂组合物在使丝束预浸料固化的温度下的粘度)作为对丝束预浸料的树脂流动带来的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举出浸渗到丝束预浸料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特别是基体树脂组合物在使丝束预浸料固化的温度下的粘度对丝束预浸料的树脂流动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中,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A为0.04Pa·sec~1Pa·sec、优选为0.05Pa·sec~0.5Pa·sec。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A处于上述范围内时,可在固化中产生适度的树脂流动。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A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能够防止以下举出的不良状况。·在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树脂流动的量过少,未能填埋在缠绕丝束预浸料时产生的丝束预浸料间的空隙,在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增强层中产生大量空洞。·在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增强层的表层几乎不存在基体树脂组合物,增强纤维束露出,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外观变差。另外,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A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够防止以下举出的不良状况。·在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树脂流动的量过多,丝束预浸料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不足,从而在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增强层中产生大量空洞。·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外观变差。(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含量)作为对丝束预浸料的粘性的强弱带来影响的其他因素,可以举出浸渗到丝束预浸料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含量。基体树脂组合物在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100质量%中所占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基体树脂组合物在丝束预浸料100质量%中所占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够使充分量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容易地遍布在增强纤维束中,能够防止所得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产生空隙。另外,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能够使丝束预浸料具有适度的粘性。此外,由于能够提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含有率,因而可有效地表现出所得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机械特性。特别是为了制成可得到解舒性、工序通过性、形态保持性优异、并且机械特性高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丝束预浸料,基体树脂组合物在丝束预浸料100质量%中所占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另外,浸渗到丝束预浸料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含量对丝束预浸料的处理性或纤维强度显现率也带来很大的影响。增强纤维的纤维强度显现率是指包含增强纤维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相对于该增强纤维本身的拉伸强度(束丝强度)的比例。通过使基体树脂组合物在丝束预浸料100质量%中所占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能够使充分量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容易地遍布在增强纤维束中,能够提高纤维强度显现率。(基体树脂组合物)[成分(A):环氧树脂]成分(A)为环氧树脂。本说明书中的“环氧树脂”这一术语作为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这一化学物质范畴的名称来使用。环氧树脂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成分(A)优选包含在分子内具有芳香环的2官能的环氧树脂(以下也称为“成分(A1)”),特别优选包含在分子内具有芳香环且在25℃为液态的2官能环氧树脂(以下也称为“成分(A1-1)”)。需要说明的是,“2官能环氧树脂”是指在分子内具有2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通过使用成分(A1-1),能够将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调整在适当的范围、并且能够将固化物的机械特性调整在适当的范围。作为成分(A1)所含有的芳香环,可以举出例如苯环、萘环、芴环等。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举出双酚A型、双酚F型、双酚S型、间苯二酚型、对苯二酚型、双苯氧基乙醇芴型、双酚芴型、双甲酚芴型和酚醛清漆型等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对苯二甲酸型等二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等,但并不限于这些。从能够容易地将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调整为适当的范围、并且能够将固化物的机械特性调整为恰当的范围的方面考虑,在成分(A1-1)中,优选在分子内具有芳香环且在25℃为液态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特别优选环氧当量为170g/eq以上200g/eq以下且在25℃为液态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成分(A1)在成分(A)100质量份中所占的含量优选为10~100质量份、更优选为25~100质量份。成分(A1)在成分(A)100质量份中所占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够得到机械特性良好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另外,成分(A)包含成分(A1-1)的情况下,成分(A1-1)在成分(A)100质量份中所占的含量优选为20~100质量份、更优选为50~100质量份。成分(A1-1)在成分(A)100质量份中所占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除了可得到机械特性良好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以外,还更容易将上述在30℃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调整为适当的范围。另外,成分(A)优选包含在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且粘度比较低的环氧树脂、具体地说25℃时的粘度为15Pa·sec以下的2官能环氧树脂(以下也称为“成分(A2)”)。通过合用低粘度的成分(A2),能够容易地将基体树脂组合物在使用丝束预浸料的环境温度下的粘度调整为适当的范围,能够提供具有优异的解舒性、悬垂性、粘性的丝束预浸料。此外,能够容易地将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A调整为在固化过程中产生适度的树脂流动的范围。另外,作为成分(A2),优选为在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25℃时的粘度为15Pa·sec以下、且在分子内具有脂环式结构的2官能环氧树脂(以下也称为“成分(A2-1)”)。通过包含具有脂环式结构的环氧树脂,能够使本发明中使用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降低、并且能够提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强度显现率。特别是对于在脂肪族环上键接了包含缩水甘油基等环氧基的取代基的化合物来说,通过将该化合物混配在基体树脂组合物中,能够得到耐热性高的固化物,因而更优选该化合物。作为在脂肪族环上键接了包含缩水甘油基等环氧基的取代基的化合物,可以举出六氢化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甲基四氢化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环己烷二甲醇二缩水甘油醚等,从上述效果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六氢化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成分(A2)在成分(A)100质量%中所占的含量优选为2~80质量份、更优选为2~5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4~35质量份。成分(A2)在成分(A)中所占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的调整;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能够抑制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降低至必要量以上,并且容易维持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高耐热性、容易维持基体树脂组合物的高反应性。另外,在成分(A)包含成分(A2-1)的情况下,成分(A2-1)在成分(A)100质量份中所占的含量优选为2~80质量份、更优选为2~5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4~35质量份。具有脂环式结构的环氧树脂在成分(A)中所占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内时,可充分发挥出上述具有脂环式结构的环氧树脂的效果。即,具有脂环式结构的环氧树脂在成分(A)中所占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够适度地降低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并且能够提高所得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强度显现率。特别是在该环氧树脂为在脂肪族环上键接了包含缩水甘油基等环氧基的取代基的化合物的情况下,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耐热性提高,从这方面考虑也是优选的。另外,具有脂环式结构的环氧树脂在成分(A)中所占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维持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高耐热性、容易维持基体树脂组合物的高反应性。成分(A)优选包含成分(A1)和成分(A2),更优选包含成分(A1-1)和成分(A2),进一步优选包含成分(A1-1)和成分(A2-1)。作为成分(A),除了成分(A1)和成分(A2)以外,还可以以提高耐热性和调整粘度为目的使用各种环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3官能以上的环氧树脂、具有脂肪族骨架的成分(A1)和成分(A2)以外的2官能环氧树脂。作为3官能环氧树脂,可以举出含有三嗪骨架的环氧树脂、氨基苯酚型环氧树脂、氨基甲酚型环氧树脂等。作为4官能以上的环氧树脂,可以举出甲酚-线型酚醛环氧树脂、线型酚醛型环氧树脂、芳香族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等。关于成分(A1)和成分(A2)以外的环氧树脂的含量,根据树脂的种类和混配目的的不同,优选的范围不相同,优选按照浸渗到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和粘度A处于上述范围的方式进行选择。[成分(B):双氰胺]成分(B)为双氰胺。成分(B)是颗粒状的热活性型的潜伏性固化剂,包含该成分(B)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稳定性(具体地说,制备工序中的稳定性、室温下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对于在使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的工序中所受到的热的稳定性)优异。即,成分(B)在使用丝束预浸料的一般环境温度(具体地说,20℃~30℃)、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制备工序(具体地说,40℃~60℃)、基体树脂组合物向增强纤维束中浸渗的工序(具体地说,60℃~80℃)中几乎不会溶解在环氧树脂成分中,而以保持颗粒状分散在环氧树脂成分中的状态存在,因而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接触的面积小,几乎不会显示出反应性。另外,由于成分(B)为颗粒状的,因而通过使其包含在增强纤维束中,可得到防止单纤维彼此致密填充的效果。由此能够增大增强纤维束中的空隙的体积、能够使更多的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若能够使充分量的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丝束预浸料中,则能够减少存在于丝束预浸料表面的基体树脂组合物,通过减少存在于丝束预浸料表面的基体树脂组合物,能够使丝束预浸料的粘性处于适度的范围。另外能够抑制由于将丝束预浸料卷绕在卷轴上时丝束预浸料发生滑动所引起的丝束预浸料的卷绕形态的变形。[成分(C):固化促进剂]成分(C)为固化促进剂。固化促进剂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成分(C)用于提高成分(B)的固化性。作为固化促进剂,例如可以举出脲衍生物、咪唑衍生物、环氧树脂咪唑加成化合物、环氧树脂胺加成化合物、改性脂肪族胺化合物、路易斯酸络合物、鎓盐、酚类化合物等。其中,从能够兼顾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储藏稳定性和低温下的固化性的平衡的方面考虑,适于使用脲衍生物、咪唑衍生物,特别是作为脲衍生物优选3-苯基-1,1-二甲基脲、3-(3,4-二氯苯基)-1,1-二甲基脲、3-(3-氯-4-甲基苯基)-1,1-二甲基脲、4,4’-亚甲基双(二苯基二甲基脲)、2,4-甲苯双(3,3-二甲基脲)等,作为咪唑衍生物优选2,4-二氨基-6-[2-(2-甲基-1-咪唑基)乙基]-1,3,5-三嗪、1-氰基-2-苯基咪唑鎓偏苯三酸盐等。基体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C)的含量根据成分(C)的种类、所期望的固化温度而不同,为了使所得到的丝束预浸料的粘性、储藏稳定性、固化时的发热量和固化物的特性处于恰当的范围,相对于成分(A)100质量份,成分(C)的含量优选为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3~8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7质量份。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成分(A)100质量%,成分(B)和成分(C)的合计含量优选为2~12质量份、更优选为3~9质量份。相对于成分(A),成分(B)和成分(C)的合计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够提高低温下的固化性;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不会过分降低所得到的丝束预浸料的粘性。成分(B)相对于成分(A)的含量为由上述导出的适当的范围内时,能够使所得到的丝束预浸料的粘性、基体树脂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固化时的发热量和固化物的特性处于恰当的范围。[成分(D):核壳型橡胶颗粒]成分(D)为核壳型橡胶颗粒。成分(D)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通过在基体树脂组合物中混配成分(D),能够提高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A而不会大幅提高其在30℃时的粘度,并且能够在无损于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耐热性的情况下提高韧性。“核壳型橡胶颗粒”是指通过在以交联后的橡胶状聚合物为主成分(是指在颗粒状核成分100质量份中占50质量份以上)的颗粒状核成分的表面接枝聚合与核成分不同种类的壳成分聚合物而将颗粒状核成分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用壳成分覆盖而成的橡胶颗粒。作为构成成分(D)的核成分,可以举出例如丁二烯橡胶(BR)、丙烯酸酯类橡胶(ACM)、硅酮橡胶(Si)、丁基橡胶(IIR)、丁腈橡胶(NBR)、丁苯橡胶(SBR)、异戊二烯橡胶(IR)、乙丙橡胶(EPR)等。其中,由苯乙烯与丁二烯构成的交联橡胶状聚合物的韧性提高效果高,是优选的。优选构成成分(D)的壳成分与上述核成分接枝聚合,与构成核成分的聚合物共价键合。作为该构成壳成分的成分,例如可以使用选自由丙烯酸酯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和芳香族系乙烯基单体等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在使用由苯乙烯和丁二烯构成的交联橡胶状聚合物作为核成分的情况下,优选使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苯乙烯的混合物作为壳成分与核成分接枝聚合。另外,为了使基体树脂组合物中的颗粒的分散状态稳定,优选在上述壳成分中导入有与成分(A)发生反应的官能团。作为该官能团,可以举出例如羟基、羧基、环氧基,其中优选环氧基。作为导入环氧基的方法,有下述方法:在上述壳成分中合用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核成分接枝聚合。作为成分(D),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具体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使用了丙烯酸酯类橡胶的核壳型橡胶颗粒(商品名“W-5500”(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J-5800”(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造))、使用了硅酮-丙烯酸酯复合橡胶的核壳型橡胶颗粒(商品名“SRK-200E”(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造))、由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苯乙烯共聚物构成的核壳型橡胶颗粒(商品名“ParaloidEXL-2655”(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由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构成的核壳型橡胶颗粒(商品名“StaphyloidAC-3355”(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R-2122”(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由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构成的核壳型橡胶颗粒(商品名“ParaloidEXL-2611”(Rohm&Haas公司制造)、商品名“EXL-3387”(Rohm&Haas公司制造))等。成分(D)在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时可以使用搅拌机、辊碾机等分散在成分(A)中,但若使用成分(D)预先分散在成分(A)中的母料型的分散有核壳型橡胶颗粒的环氧树脂,则不仅可缩短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时间,而且可以使基体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D)的分散状态良好,因而是优选的。作为这样的母料型的分散有核壳型橡胶颗粒的环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含有丙烯酸酯类橡胶的环氧树脂(商品名“BPF307”(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BPA328”(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制造));含有核壳型橡胶颗粒(其由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物的核成分和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且具有与环氧树脂发生反应的官能团的壳成分构成)的环氧树脂(商品名“MX-113”(Kaneka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MX-416”(Kaneka株式会社制造))、含有丁二烯橡胶的环氧树脂(商品名“MX-156”(Kaneka株式会社制造))、含有硅酮橡胶的环氧树脂(商品名“MX-960”(Kaneka株式会社制造))等。特别是,为了提高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A而不会大幅提高其在30℃时的粘度,成分(D)相对于成分(A)100质量%的含量为20~70质量%、更优选为30~45质量%。成分(D)相对于成分(A)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够充分得到提高粘度A的效果,能够防止固化过程中的树脂流动过多。使用这样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能够实现较高的罐爆裂压力(破坏压力),从这方面考虑也是优选的。成分(D)相对于成分(A)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粘度A提高,从而能够防止固化过程中的树脂流动过少。使用这样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能够实现较高的罐爆裂压力(破坏压力),从这方面考虑也是优选的。在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中的成分(D)的一次粒径优选为30nm以上1000nm以下、更优选为50nm以上500nm以下。在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中的成分(D)的一次粒径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在使用丝束预浸料的一般环境温度(具体地说,20℃~30℃)、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制备工序(具体地说,40℃~60℃)、基体树脂组合物向增强纤维束中浸渗的工序(具体地说,60℃~80℃)中,能够适度地保持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为低水平,因而更容易制备基体树脂组合物、制作丝束预浸料,因而优选;为上述上限值以下时,能够充分得到提高粘度A的效果,能够防止固化过程中的树脂流动过多。使用这样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能够实现高罐爆裂压力(破坏压力),从这方面考虑也是优选的。此处,成分(D)的一次粒径表示一次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使用例如NANOTRAC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日机装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测定。[任选成分]在基体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根据目的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混配氧化硅粉末、二氧化硅气凝胶、中空微球、三氧化锑、氧化铝、氧化钛等无机颗粒、磷化合物等阻燃剂、炭黑、活性炭等碳颗粒、以及消泡剂、湿润剂等添加剂。(基体树脂组合物的低温固化性)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内衬大致可分为铝等金属内衬以及聚酰胺或聚乙烯等塑料内衬。与使用金属内衬得到的压力容器相比,将塑料内衬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强而得到的压力容器在轻量且低成本方面优异。但是,由于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多在热的作用下固化,因而容器内部的内衬除了被施加该基体树脂组合物固化时的加热以外还被施加树脂本身的固化反应热,可能会发生变形或劣化。丝束预浸料通过FW工序而被缠绕在塑料内衬上,在该丝束预浸料所含有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受热而固化的情况下,需要在塑料内衬不会发生变形或劣化的低温(80~120℃)进行固化。另外,通过在短时间内完成固化,能够缩短成型周期、能够提高压力容器的生产率。基体树脂组合物在某温度下的固化性可使用固化测定试验机进行测定。固化测定试验机是测定混配橡胶的硫化特性或热固化性树脂的固化过程的试验机,其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时地测定以一定振幅赋予振动变形时所产生的应力(扭矩)的变化的试验机。基体树脂组合物由固化测定试验机测定出的在100℃的固化完成时间优选为360分钟以内、更优选为240分钟以内。由固化测定试验机进行的测定基于橡胶硫化试验的工业标准JISK6300来进行试验。此时,设频率为100cpm、振幅角度为±1/4°、模具(ダイス)形状为WP-100。固化测定试验机的扭矩-时间曲线是设所测定的扭矩为纵轴、设横轴为时间所得到的曲线。通常,随着树脂的固化反应进行,扭矩上升,在固化反应接近结束时,扭矩达到饱和。本发明中的固化完成时间被设为在扭矩-时间曲线的切线的斜率达到最大值后其斜率达到最大值的1/30的时间。具有这样的固化特性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可通过混配上述成分(A)~(D)并按照具有上述粘度特性的方式进行制备而容易地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用基体树脂组合物可利用各种公知的方法制造。例如有将各成分用行星式混合器或捏合机进行混炼的方法。本发明的成分有时直接以颗粒状分散在成分(A)中,但由于成分(B)具有凝集性,因而具有分散不良的可能性。因此优选使用一部分成分(A)将成分(B)或部分的颗粒状成分(C)进行预混炼而进行母料化。预混炼优选使用三辊磨机或球磨机等混炼装置。通过预先将成分(B)或部分的颗粒状成分(C)母料化,能够防止因分散不良所致的固化物中的物性不均或固化不良、以及防止基体树脂组合物向增强纤维束中的浸渗不良。(丝束预浸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可利用公知的制造方法进行制作,其中优选经以下的工序(1)~(4)来制造。工序(1):对于从卷轴中抽出的增强纤维束施加张力,(根据需要进行加热)扩展其宽度。工序(2):在扩展宽度后的增强纤维束的至少单面按照供给到单位量的增强纤维束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为规定量的方式供给(根据需要进行了加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工序(3):使所供给的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制成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工序(4):将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根据需要冷却至室温左右)卷绕在纸管等卷轴上。对于浸渗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增强纤维束来说,为了扩大与基体树脂组合物的接触面积,优选经过扩展宽度而呈扁平形状。作为对增强纤维束扩展宽度的方法,可以举出与圆筒棒摩擦的方法、施加振动的方法、压扁的方法等。此外,在对增强纤维束扩展宽度时优选进行加热,尽管根据附着于增强纤维的施胶剂的种类而不同,但通常更优选将增强纤维束加热至50~150℃左右。另外,通过在扩展宽度时对增强纤维束进行加热,还具有在后续的工序(3)中浸渗到该增强纤维束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温度不会降低这样的效果。对加热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与加热体的接触加热、以及红外线加热、气氛加热等非接触加热法均能够使用。上述工序(1)中的增强纤维束的宽度扩展可以在线实施、也可以离线实施。例如市售的经宽度扩展的带状增强纤维束可被视为经离线宽度扩展的增强纤维束。作为基体树脂组合物向增强纤维束的供给方法,可以举出下述方法:使增强纤维束在树脂浴内通过而浸渗基体树脂组合物后,利用孔、辊等挤出多余的基体树脂组合物来调整树脂含量的“树脂浴法”;在旋转辊上形成基体树脂组合物层,将其转印至丝束这样的转印辊式的浸渗法(例如利用具有刮刀的旋转鼓进行的浸渗法)也即“旋转辊法”;在纸上形成基体树脂层,将其转印至丝束的“纸上转印法”;在日本特开平09-17634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33529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06317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喷嘴滴加法”;在日本特开平08-07363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9-031219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树脂接触以及丝束移动法”;等等。它们之中,从控制基体树脂组合物的供给量、容易实施的方面考虑,优选旋转辊法、树脂接触以及丝束移动法。另外,增强纤维束的宽度通常不稳定,其扩展存在偏差。因此,如日本特开平08-073630号公报所记载,在对增强纤维束扩展宽度后,在与基体树脂组合物即将接触前或在接触时使丝束宽度变窄来进行稳定化是有效的。作为具体例,有下述方法:在树脂吐出口、涂布部或紧靠其之前的位置设置规定宽度的槽,使增强纤维束在该槽内行走而使增强纤维束的宽度变窄。基体树脂组合物向增强纤维束中的浸渗可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其中优选下述方法:使其与加热辊或热板等加热体摩擦的方法;使被供给有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增强纤维束在加热炉内、即加热气氛内空走的方法;利用红外线加热等非接触加热手段进行加热的方法。为了在从基体树脂组合物被供给至增强纤维束到利用加热体进行加热的期间、以及在加热体与加热体之间不使增强纤维束、基体树脂组合物的温度下降,更优选利用非接触加热手段进行加热。另外,在使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增强纤维束中的工序中,优选通过对增强纤维束施加外力使构成增强纤维束的长丝在辊表面横向移动等而使增强纤维束的截面形状变化。通过这样的操作,长丝彼此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增加基体树脂组合物与长丝的接触机会。结果能够得到均匀的浸渗效果,该效果高于通过单纯的加压或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浸渗效果。作为使长丝彼此的相对位置变化的操作,具体地说,可以举出将增强纤维束折叠、对增强纤维束扩展宽度、对增强纤维束缩小宽度、或对增强纤维束进行加捻等。在这些操作中,折叠操作和加捻操作与缩小宽度操作同样地具有使增强纤维束的宽度变窄的倾向。并且,若将具有使增强纤维束的宽度变窄的作用的操作与扩大增强纤维束的宽度的操作合用,则可进一步提高均匀浸渗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加捻在基体树脂组合物的浸渗时进行即可,在浸渗后需要无捻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浸渗后进行退捻即可。另外,若在与加捻同时或在刚加捻后施加摩擦,则增强纤维束的宽度有变宽的倾向,进而,基体树脂组合物沿增强纤维束的厚度方向移动,因而浸渗的均匀性提高。使长丝在辊表面横向移动时,使增强纤维束与以小于增强纤维束的行走速度的圆周速度进行旋转的辊接触来进行摩擦从防止绒毛堆积、辊清洁的方面出发是有用的。若进行了摩擦,则增强纤维束不会缠在辊表面上;另外,由于辊被增强纤维束摩擦并且进行旋转,因而与增强纤维束接触的面一直处于清洁的状态。但是,辊的圆周速度优选为增强纤维束的行走速度的50%以上99%以下,更优选为该行走速度的80%以上95%以下。辊的圆周速度相对于增强纤维束的行走速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能够抑制因强烈摩擦所致的增强纤维束的起毛,能够抑制在后续工序中发生缠绕、或在对卷绕在卷轴上的丝束预浸料进行解舒时发生问题。均匀地浸渗有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增强纤维束优选在卷绕到纸管等卷轴上的卷绕工序之前被冷却至室温程度。若在未充分冷却的状态下卷绕在纸管等卷轴上,则由于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低,因而在卷绕时发生滑动而使卷绕形态混乱,或者在卷于卷轴上的丝束预浸料的层中,温度高的状态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从而可能会使丝束预浸料的贮存寿命变短。增强纤维束的冷却可以使用在冷却体上摩擦或非接触冷却手段等公知的冷却手段来进行。[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是具有金属内衬或树脂内衬以及复合材料增强层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该复合材料增强层按照覆盖上述金属内衬或树脂内衬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进行配置;其中的复合材料增强层为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的固化物。即,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是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的固化物作为复合材料增强层缠绕在金属内衬或树脂内衬等内衬上而成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FW工序,将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或由上述工序(3)制造的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缠绕在内衬上,制作压力容器中间体;以及·固化工序,对于经FW工序得到的压力容器中间体进行加热,使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中含有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固化。[FW工序]FW工序是将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或由上述工序(3)制造的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缠绕在内衬上,制作压力容器中间体的工序。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优选缠绕在旋转的内衬上。内衬优选为金属内衬或树脂内衬。作为纤维缠绕机(FW机),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FW机。在制作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情况下,将内衬作为芯轴,缠绕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FW机可以是将1根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缠绕在芯轴上的FW机,也可以是将多根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同时缠绕在芯轴上的FW机。在内衬上缠绕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时,为了充分发挥增强纤维作为各向异性材料的性质,优选按照形成由具有不同特性的复合材料层叠而成的结构的方式进行缠绕。由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构成的层固化而成的层为复合材料增强层(以下也简称为“增强层”)。增强层的构成、厚度、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在内衬上缠绕的角度可以根据容器的用途或形状、容器所要求的耐压性能等进行自由选择。作为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的缠绕方式,已知有环向卷绕和螺旋卷绕,可以根据容器的用途、形状、容器所要求的耐压性能等自由地选择。作为习惯,将增强端部(鏡部)和主体部的增强层称为“螺旋层”,将增强主体部的增强层称为“环向层”。[固化工序]固化工序是对于经FW工序得到的压力容器中间体进行加热,使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中含有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固化的工序。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通过固化形成增强层。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升温速度、降温速度根据基体树脂组合物的配比组成来确定,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优选在80~150℃的温度加热1~10小时。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使用塑料内衬的情况,温度范围更优选为80~120℃,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或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即使在该温度范围也能够充分固化。加热条件可以为1段加热,也可以为组合2种以上的加热条件的多段加热。特别是在填充燃料电池中使用的氢气那样的增强层比较厚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情况下、或者在高温(100℃以上)且在短时间(2小时以内)进行固化的情况下,优选通过组合2种以上的加热条件的多阶段加热进行固化。通过在用高温加热之前设置更低温(小于100℃)下的固化时间,能够防止因急剧发生基体树脂组合物的放热反应所致的增强层的内部烧痕等不良状况的发生。加热的方法使用下述方法:使用真空袋和加热器的方法;缠绕热收缩带并在烘箱中加热,同时进行加热和加压的方法;在内衬内部填充加压物质施加内压并同时进行加热的方法等,也可以根据固化条件将这些方法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可以使用上述的树脂浸渗增强纤维束通过所谓湿式纤维缠绕法来制作。[其他用途]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还能够适用于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以外的用途。例如,通过利用FW法将丝束预浸料缠绕在细长的芯轴上并使其固化而得到的复合体管状体的压溃强度高,还能够适用于高尔夫球杆或钓竿用竿、传动轴等要求扭转强度、弯曲强度的用途中。实施例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各例中使用的树脂组合物的原料、制备方法和各物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示。表中各成分的数值表示混配在基体树脂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质量份数。<原料>(成分(A1))·jER828“商品名”jER828、“成分”双酚A型环氧树脂(液态2官能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9g/eq)、“制造商”三菱化学株式会社·jER1001“商品名”jER1001、“成分”双酚A型环氧树脂(固态2官能环氧树脂)(环氧当量:475g/eq)、“制造商”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成分(A2))·CY-184“商品名”AralditeCY184、“成分”六氢化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环氧当量:158g/eq)、“制造商”HuntsmanJapan株式会社(成分(A1)和(A2)以外的成分(A))·N-775“商品名”N-775、“成分”线型酚醛型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7g/eq)、“制造商”DIC株式会社·预反应环氧树脂将jER828与SeikacureS(4,4’-二氨基二苯砜、和歌山精化株式会社制造)以100:9(单位:质量份)混合,在150℃加热,按照在90℃利用B型粘度计测定的粘度为9Pa·s的方式进行预反应而得到的产物。(成分(A)与成分(D)的混合物)·MX-257“商品名”KANEACEMX-257、“成分”双酚A型环氧树脂(2官能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9g/eq)63质量%和丁二烯系核壳型橡胶颗粒(体积平均粒径:200nm)37质量%、“制造商”株式会社Kaneka·MX-154“商品名”KANEACEMX-154、“成分”双酚A型环氧树脂(2官能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9g/eq)60质量%和丁二烯系核壳型橡胶颗粒(体积平均粒径:100nm)40质量%、“制造商”株式会社Kaneka·MX-125“商品名”KANEACEMX-125、“成分”双酚A型环氧树脂(2官能环氧树脂。环氧当量:189g/eq)75质量%和丁二烯系核壳型橡胶颗粒(体积平均粒径:100nm)25质量%、“制造商”株式会社Kaneka(成分(B))·DICY“商品名”jERCUREDICY7、“成分”双氰胺、“制造商”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成分(C))·Omicure94“商品名”Omicure94、“成分”3-苯基-1,1-二甲基脲、“制造商”PTIJapan株式会社·Omicure52“商品名”Omicure52、“成分”4,4’-亚甲基双(苯基二甲基脲)、“制造商”PTIJapan株式会社·Omicure24“商品名”Omicure24、“成分”2,4-甲苯双(3,3-二甲基脲)、“制造商”PTIJapan株式会社·DCMU99“商品名”DCMU99、“成分”3-(3,4-二氯苯基)-1,1-二甲基脲、“制造商”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2MZA-PW“商品名”Curezol2MZA-PW、“成分”2,4-二氨基-6-[2-(2-甲基-1-咪唑基)乙基]-1,3,5-三嗪、“制造商”四国化成株式会社·2PZCNS-PW“商品名”Curezol2PZCNS-PW、“成分”1-氰基乙基-2-苯基咪唑鎓偏苯三酸盐、“制造商”四国化成株式会社(成分(B)以外的环氧树脂固化剂)·DY9577“商品名”ACCELERATORDY9577ES、“成分”三氯化硼-胺络合物、“制造商”HuntsmanJapan株式会社·PN-40“商品名”AmicurePN-40、“成分”咪唑加成物、“制造商”AJINOMOTOFINETECHNO株式会社·MY-H“商品名”AmicureMY-H、“成分”叔胺加成物、“制造商”AJINOMOTOFINETECHNO株式会社(任选成分)·BYK-A506“商品名”BYK-A506、“成分”氟改性聚硅氧烷1质量%和环己酮99质量%、“制造商”毕克化学(日本)株式会社<评价和评价方法>(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固化完成时间)在以下的条件下测定基于JISK6300的在100℃的固化完成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固化完成时间被设为在扭矩-时间曲线的切线的斜率达到最大值后,其斜率达到最大值的1/30的时间。在表中称为“固化完成时间”。测定机器:JSRTrading株式会社制造固化测定试验机(Curelastometer)7型P频率:100cpm振幅角度:±1/4°模具形状:WP-100(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如下进行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测定。在表中,将30℃时的粘度称为“30℃时的粘度”,将从室温升温至固化温度130℃进行粘度测定时得到的最低粘度称为“粘度A”。装置:AR-G2(TAInstruments公司制造)使用的测定板:35mmΦ平行板板间距:0.5mm测定频率:10rad/sec升温速度:2℃/min应力:300Pa(丝束预浸料的粘性)进行以下所述的粘性试验,将所得到的平均最大应力值作为丝束预浸料的粘性。在表中称为“AMS值”。装置:TackTesterTA-500(株式会社UBM制)柱塞与试样的接触面积:约3.1cm2柱塞按压时间:10秒柱塞按压负荷:90,000Pa柱塞上升速度:1毫米/秒测定环境温度:23℃测定环境湿度:50%RH步骤:1)将丝束预浸料置于试样台上并固定。此时,将与柱塞接触的丝束预浸料的面设为将该丝束预浸料卷绕在纸管上时的内侧面(即纸管侧的面)。2)对柱塞施加90,000Pa的负荷,在丝束预浸料上抵压10秒。3)使柱塞以1毫米/秒上升。4)将使柱塞上升期间的应力值的最大值设为最大应力值,合计测定3次,将所得到的最大应力值的平均值设为平均最大应力值。(丝束预浸料的解舒性、形态保持性、工序通过性)利用以下的方法评价制造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时的丝束预浸料的解舒性、形态保持性、工序通过性。将均未产生问题地制造出了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情况评价为“A”,将尽管有些问题但能够大致稳定地制造出了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情况评价为“B”,将任一特性产生了明显问题的情况评价为“C”。在表中称为“评价T”。需要说明的是,“解舒性产生问题”是指在FW工序中将卷绕在卷轴上的丝束预浸料解舒时未发生绞干(リンガー),即丝束预浸料的增强纤维束的单丝被下层的丝束预浸料表面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发粘缠住、无法顺利地解舒的状态;“形态保持性产生问题”是指在FW工序中带状的丝束预浸料在工序通过中折叠而形成细绳状,在缠绕在芯轴上时卷绕极其混乱、或者在卷绕的丝束预浸料之间产生很大的间隙的状态;“工序通过性产生问题”是指在FW工序中丝束预浸料与各辊摩擦、通过时丝束预浸料的增强纤维束单丝被附着于辊表面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缠住、由于该卷绕而无法通过工序的状态。(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破坏压力)将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放置在水压破坏试验机中,在压力容器内装满水后,以升压速度15MPa/分钟对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负载水压,将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破裂时的水压记为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破坏压力。在表中称为“破坏压力”。(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外观)目视观察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将几乎未发生树脂流动、或发生非常大量的树脂流动,在表层或增强纤维束与增强纤维束之间几乎不存在固化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情况评价为“C”,在表层或增强纤维束与增强纤维束之间存在少量固化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情况评价为“B”;将发生适当量的树脂流动,在表层或增强纤维束与增强纤维束之间适度地存在固化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情况评价为“A”。在表中称为“外观”。(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空洞)按照包含对应于后述表1中记载的叠层No.1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部分的方式切出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一部分,对其截面进行观察。切出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部分在截面观察前使用REFINE-POLISHERAPM-122(Refinetec株式会社制造)进行观察面的研磨。在截面的观察中使用工业用显微镜ECLIPSELV100ND(株式会社尼康制),放大200倍,得到对应于层叠No.1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部分的截面照片,从截面照片中切下空洞部分,根据下式由其质量计算出空洞率。(空洞率)=(空洞部分的质量)÷(截面照片中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部分的质量)×100将空洞率大于2%的情况评价为“C”,将空洞率为1.5~3%的情况评价为“B”,将空洞率为1.5%以下的情况评价为“A”。在表中称为“空洞”。实施例1(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制造)如下制备以表中记载的比例含有所记载的各成分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将jER828和DICY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将混合物进行混炼,制成母料。接着,将jER828和Omicure94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将混合物进一步进行混炼,制成母料。在玻璃烧瓶中称量加入jER828和DICY的母料8质量份(包含4质量份jER828和4质量份DICY)、jER828和Omicure94的母料2质量份(包含1质量份jER828和1质量份Omicure94)、70质量份MX-257、25质量份CY-184、0.3质量份BYKA506,一边使用油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40℃~50℃,一边搅拌至均匀,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1)。(丝束预浸料的制作)作为增强纤维束使用长丝数为30,000根的碳纤维“37-800WD”(MitsubishiChemicalCarbonFiberandComposites公司制造,拉伸强度5520MPa、拉伸弹性模量255GPa),作为基体树脂使用上述制造出的基体树脂组合物(1),制作丝束预浸料。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所示。从筒子架送出增强纤维束,使其通过表面温度被加热至100℃左右的开松辊,将宽度扩展至宽10~15mm。使经扩展宽度的增强纤维束与加热至40℃左右的涂布有基体树脂组合物的接触辊进行接触,向增强纤维束供给基体树脂组合物。使被供给了基体树脂组合物的增强纤维束摩擦通过加热至80℃左右的浸渍辊,从而使基体树脂组合物浸渗到增强纤维束内部,之后利用绕线机卷绕在纸管上,得到丝束预浸料(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整刮刀与接触辊间的间隙来调整树脂对增强纤维束的附着量、即丝束预浸料的树脂含量。(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制造)使用FW装置,将上述制造的丝束预浸料(1)缠绕在容量9升的铝制内衬(全长540mm、主体部长度415mm、主体部外径163mm、主体部的中央处的厚度3mm)上。所使用的铝制内衬由对于JISH4040的A6061-T6中规定的铝材料实施热处理而得到的材料构成。将丝束预浸料从纸管中卷出,通过导向辊调整位置后,按下述方式缠绕在内衬上。首先,作为与内衬的主体部相接的第一层,在主体部上按照相对于内衬的旋转轴方向呈88.6°的方式缠绕丝束预浸料(叠层No.1)。其后,相对于内衬的旋转轴方向以11.0°的角度缠绕丝束预浸料(叠层No.2),层叠用于增强内衬端部(鏡部)的螺旋层,之后按照表1所示的叠层No.3~No.8所述的角度和层的厚度依次在内衬上缠绕丝束预浸料,制作压力容器中间体(1)。[表1]缠绕角度(°)层的厚度(mm)叠层No.188.62.03叠层No.2110.58叠层No.3110.58叠层No.4650.57叠层No.5130.6叠层No.6130.6叠层No.788.60.72叠层No.8110.62从FW装置卸下上述制造的压力容器中间体(1),将其吊挂在加热炉内,将炉内温度以2℃/分钟升温至130℃后,在130℃保持2小时使其固化。其后将炉内温度以1℃/分钟冷却至60℃,得到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1)。对于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1)、丝束预浸料(1)、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1),分别进行上述的评价。将结果列于表中。实施例2~12、比较例1~5作为实施例2~12和比较例1~5,分别制造以表中记载的比例含有表中示出的各成分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使用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制造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对于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丝束预浸料、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另外,图3中示出了实施例2、比较例2、比较例3、比较例4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测定结果。使用固态环氧树脂调整了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A的比较例3在30℃时的粘度为高粘度,与此相对,在使用含有成分(D)的环氧树脂的情况下,即使调整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A,30℃时的粘度也保持在了适当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各例中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具体如下进行制造。(实施例2)将jER828和DICY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对混合物进行混炼,制成母料。接着,将jER828和Omicure94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将混合物进一步进行混炼,制成母料。在玻璃烧瓶中称量加入jER828和DICY的母料8质量份(包含4质量份jER828和4质量份DICY)、jER828和Omicure94的母料2质量份(包含1质量份jER828和1质量份Omicure94)、70质量份MX-257、25质量份jER828和0.3质量份BYKA506,一边使用水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40℃~50℃,一边搅拌至均匀,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使用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方法同样地制造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实施例3)将jER828和DICY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对混合物进行混炼,制成母料。接着,将jER828和Omicure94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将混合物进一步进行混炼,制成母料。在玻璃烧瓶中称量加入jER828和DICY的母料8质量份(包含4质量份jER828和4质量份DICY)、jER828和Omicure94的母料2质量份(包含1质量份jER828和1质量份Omicure94)、50质量份MX-257、45质量份jER828、0.3质量份BYKA506,一边使用水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40℃~50℃,一边搅拌至均匀,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使用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方法同样地制造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实施例4)将jER828和DICY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对混合物进行混炼,制成母料。接着,将jER828和Omicure94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将混合物进一步进行混炼,制成母料。在玻璃烧瓶中称量jER828和DICY的母料8质量份(包含4质量份jER828和4质量份DICY)、jER828和Omicure94的母料2质量份(包含1质量份jER828和1质量份Omicure94)、50质量份MX-257、20质量份jER828、25质量份CY-184、0.3质量份BYKA506,一边使用水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40℃~50℃,一边搅拌至均匀,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使用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方法同样地制造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将由实施例4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对应于叠层No.1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部分的截面照片作为图1示出。(实施例5)将jER828和DICY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对混合物进行混炼,制成母料。接着,将jER828和Omicure94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将混合物进一步进行混炼,制成母料。在玻璃烧瓶中称量加入20质量份jER1001、25质量份CY-184、50质量份MX-257,一边使用油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90℃~120℃,一边搅拌至均匀,之后将玻璃烧瓶从油浴中取出,自然冷却至内容物的温度为60℃以下。向其中进一步称量加入jER828和DICY的母料8质量份(包含4质量份jER828和4质量份DICY)、jER828和Omicure94的母料2质量份(包含1质量份jER828和1质量份Omicure94)、0.3质量份BYKA506,一边使用油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55℃~65℃,一边搅拌至均匀,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使用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方法同样地制造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实施例6)将jER828和DICY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对混合物进行混炼,制成母料。接着,将jER828和Omicure94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将混合物进一步进行混炼,制成母料。在玻璃烧瓶中称量加入18质量份jER828、50质量份MX-257、25质量份CY-184,一边使用油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40℃~60℃,一边搅拌至均匀,进一步称量加入jER828和DICY的母料10质量份(包含5质量份jER828和5质量份DICY)、jER828和Omicure94的母料4质量份(包含2质量份jER828和2质量份Omicure94),一边加热至40℃~60℃,一边搅拌至均匀,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使用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从FW装置卸下所得到的压力容器中间体,将其吊挂在加热炉内,将炉内温度以1℃/分钟升温至100℃后,在100℃保持6小时使其固化,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实施例7)除了使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如表中所记载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制造基体树脂组合物、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实施例8)除了使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如表中所记载、使用将jER828和2MZA-PW以质量比1:1的比例制成母料而得到的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基体树脂组合物、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实施例9)除了使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如表中所记载、使用将jER828和2MZA-PW以质量比1:1的比例制成母料而得到的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基体树脂组合物、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实施例10)除了使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如表3所记载、使用将jER828和2PZCNS-PW以质量比1:1的比例制成母料而得到的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基体树脂组合物、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实施例11)除了使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如表中所记载、使用将jER828和Omicure52以质量比1:1的比例制成母料而得到的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基体树脂组合物、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实施例12)除了使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如表中所记载、使用将jER828和Omicure24以质量比1:1的比例制成母料而得到的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制造基体树脂组合物、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实施例13)除了使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如表中所记载、使用将jER828和DCMU99以质量比1:1的比例制成母料而得到的组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基体树脂组合物、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比较例1)将jER828和DICY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对混合物进行混炼,制成母料。接着,将jER828和Omicure94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将混合物进一步进行混炼,制成母料。在玻璃烧瓶中称量加入jER828和DICY的母料8质量份(包含4质量份jER828和4质量份DICY)、jER828和Omicure94的母料2质量份(包含1质量份jER828和1质量份Omicure94)、30质量份MX-257、65质量份jER828、0.3质量份BYKA506,一边使用水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40℃~50℃,一边搅拌至均匀,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使用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方法同样地制造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比较例2)将jER828和DICY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对混合物进行混炼,制成母料。接着,将jER828和Omicure94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将混合物进一步进行混炼,制成母料。在玻璃烧瓶中称量加入jER828和DICY的母料8质量份(包含4质量份jER828和4质量份DICY)、jER828和Omicure94的母料2质量份(包含1质量份jER828和1质量份Omicure94)、10质量份MX-257、85质量份jER828、0.3质量份BYKA506,一边使用水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40℃~50℃,一边搅拌至均匀,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使用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方法同样地制造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比较例3)将jER828和DICY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对混合物进行混炼,制成母料。接着,将jER828和Omicure94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将混合物进一步进行混炼,制成母料。在玻璃烧瓶中称量加入32质量份N-775、62质量份jER828,一边使用油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90℃~120℃,一边搅拌至均匀,之后将玻璃烧瓶从油浴中取出,自然冷却至内容物的温度为60℃以下。向其中进一步称量加入jER828和DICY的母料9.6质量份(包含4.8质量份jER828和4.8质量份DICY)、jER828和Omicure94的母料2.4质量份(包含1.2质量份jER828和1.2质量份Omicure94)、0.3质量份BYKA506,一边使用油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55℃~65℃,一边搅拌至均匀,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使用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方法同样地制造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将由比较例3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的对应于叠层No.1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部分的截面照片作为图2示出。(比较例4)将jER828和DICY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对混合物进行混炼,制成母料。接着,将jER828和Omicure94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使用三辊磨机将混合物进一步进行混炼,制成母料。在玻璃烧瓶中称量加入25质量份N-775、69质量份jER828,一边使用油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90℃~120℃,一边搅拌至均匀,之后将玻璃烧瓶从油浴中取出,自然冷却至内容物的温度为60℃以下。向其中进一步称量加入jER828和DICY的母料9.6质量份(包含4.8质量份jER828和4.8质量份DICY)、jER828和Omicure94的母料2.4质量份(包含1.2质量份jER828和1.2质量份Omicure94)、0.3质量份BYKA506,一边使用油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55℃~65℃,一边搅拌至均匀,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使用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方法同样地制造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比较例5)在玻璃烧瓶中称量加入100质量份jER828、10质量份DY9577、0.3质量份BYKA506,一边使用水浴将玻璃烧瓶的内容物加热至50℃~60℃,一边搅拌至均匀,得到基体树脂组合物。使用所得到的基体树脂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方法同样地制造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比较例6)使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如表中所记载;在称量母料之前称量母料以外的成分,在80℃搅拌至预反应环氧树脂均匀溶解,之后添加母料;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制造基体树脂组合物、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比较例7)使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如表中所记载;在称量母料之前称量母料以外的成分,在110℃搅拌至N-775均匀溶解,之后添加母料;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制造基体树脂组合物、丝束预浸料、压力容器中间体、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实施例1~5中得到的丝束预浸料的工序通过性、形态保持性、解舒性均优异,并且固化时的树脂流动得到了适当调整,作为结果,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中的空洞少,因此增强纤维的强度显现效率优异,显示出优异的破坏压力。特别是合用了(A2)成分的实施例1、4和5显示出了非常优异的破坏压力。实施例6~13中得到的丝束预浸料的工序通过性、形态保持性、解舒性也优异,并且固化时的树脂流动得到了适当调整,作为结果,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中的空洞少,因此增强纤维的强度显现效率优异,显示出优异的破坏压力,并且具有适当的粘性。特别是实施例6~8、11和12中使用的基体树脂组合物在100℃在360分钟以内完成固化,确认到具有优异的低温固化性。这样的丝束预浸料能够适当地用于使用塑料内衬等内衬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中。成分(D)相对于成分(A)的含量低的比较例1~4中,基体树脂组合物的粘度的调整不良,所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在外观和空洞中的任一方面或两方面有问题。在比较例5中得到的丝束预浸料中,尽管该基体树脂组合物在30℃时的粘度和粘度A恰当,但不含有成分(B)、粘性(平均最大应力值)大、解舒性不良。另外,形态保持性不良,在FW工序中的工序通过时丝束预浸料以折叠的状态缠绕在芯轴上。工序通过性也有问题,在FW工序中丝束预浸料摩擦通过辊表面时,来自丝束预浸料的增强纤维束的单丝被附着于辊表面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缠住,丝束预浸料缠绕在辊上。在比较例6中得到的丝束预浸料中,在FW工序中丝束预浸料摩擦并通过辊表面时,来自丝束预浸料的增强纤维束的单丝被附着于辊表面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缠住,丝束预浸料缠绕在辊上,工序通过性不良。在比较例7中得到的丝束预浸料中,在解舒时,丝束预浸料的增强纤维束的单丝被下层的丝束预浸料表面的发黏缠住、未能顺利解舒,解舒性不良;另外,在FW工序中,在丝束预浸料摩擦并通过辊表面时,来自丝束预浸料的增强纤维束的单丝被附着于辊表面的基体树脂组合物缠住,丝束预浸料缠绕在辊上,工序通过性不良。(实施例14)将市售的单向碳纤维预浸料“TR350G125SM”(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造)以纤维方向为基准裁剪成长650mm、宽64.2mm,在预先涂布有防粘剂的外径10mm、长1400mm的芯轴上按照预浸料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芯轴的轴向平行(0°)的方式进行相当于2层的缠绕。使用FW装置在缠绕了预浸料的芯轴上按照相对于芯轴的轴向呈±45°的方式缠绕2层实施例6中制作的丝束预浸料。在最外层缠绕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造的带,之后吊挂在加热炉内,将炉内温度以2℃/分钟升温至130℃后,在130℃保持2小时使其固化。将炉内温度以1℃/分钟冷却至60℃后,从炉内取出,使用脱芯机从芯轴脱芯,得到复合材料管状体。(管状体的压溃强度的评价)将所得到的复合材料管状体切断成长度10mm,对截面进行研磨,制作试验片。对于试验片沿与轴垂直的方向从上方施加负荷,测定试验片断裂时的负荷。(比较例8)除了使用比较例1中制作的丝束预浸料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得到复合材料管状体。使用所得到的复合材料管状体,与实施例14同样地对管状体的压溃强度进行评价。[表4]通过使用实施例6中得到的丝束预浸料,得到了压溃强度高的复合材料管状体。这样,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在高尔夫球杆、钓竿用竿、传动轴等要求扭转强度、弯曲强度的用途也能够适当地使用。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丝束预浸料的悬垂性和粘性优异,并且发黏少、能够进行高速下的解舒,通过使用这样的丝束预浸料,能够提供一种空洞少、具有高破坏压力、并且具有优异的外观的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