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6196阅读:2078来源:国知局
淋巴细胞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淋巴细胞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淋巴细胞分离提取是在临床检查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初步细胞提纯方法,基本原理都是密度梯度离心法,传统方法是将初始样本加在淋巴细胞分离液上离心,离心后吸取单个核细胞悬浮层,最后加入生理盐水再反复离心洗涤。传统方法操作比较繁琐费时,而且细胞需要在不同器具间多次转移,还要多次离心,过程容易造成细胞丢失破损和污染。由于操作复杂繁琐,存在细胞的提取量少,提取的工作效率低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淋巴细胞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该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能够让需要提取的细胞始终保持在原本的容器内,而不需要的细胞和血浆等能更简便的去除,使细胞分离提取更省时省事,工作效率细胞提取更多更纯,污染的几率更小。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淋巴细胞提取装置,包括注射器、分离液置换器和滤洗装置,所述的注射器是由外筒体、拉柄、活塞和针头构成,拉柄和活塞之间、外筒体和针头之间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的分离液置换器是下端密闭、上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分离液置换器是由储液槽和连接段构成,分离液置换器的连接段与外筒体之间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的滤洗装置包括连接筒、设置在连接筒下端的储液筒和放置在连接筒内的混合纤维素滤膜,储液筒的底部开有液体入口并连接有吸液管,储液筒的侧壁上开有液体出口并连接有出液管,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上均设置有止回阀,连接筒的上端与外筒体之间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

所述的外筒体上设置有外螺纹,针头、分离液置换器的上端开口和连接筒的上端均设置有与外筒体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的拉柄和活塞之间是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混合纤维素滤膜的孔径是0.5~2μm。

所述的分离液置换器的储液槽内还装满有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液置换器的上端开口通过封口膜密封。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淋巴细胞提取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淋巴细胞提取装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采用注射器采集样品外周血,将样品采集至外筒体内;

(2)取下注射器的拉柄和针头,将淋巴细胞分离液加入到分离液置换器中并加满储液槽,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加入量与样品的体积比为1:0.9~1,再将分离液置换器安装到外筒体上,然后进行离心分离,使外筒内的液体从上往下依次分层为血清、单个核细胞层和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液置换器中液体从上往下依次为淋巴细胞分离液和红细胞,

(3)取下分离液置换器,将拉柄与活塞连接,再将滤洗装置安装到外筒体上,然后向上拉动拉柄从滤洗装置的吸液管中吸入生理盐水对外筒体内的液体进行洗涤,向下压动拉柄将血清从滤洗装置的排液管中排出,单个核细胞液留存在外筒体内,完成一次洗涤过程;然后反复多次抽挤生理盐水对外筒体内的液体进行洗涤,最后在外筒体内得到的液体即为洗涤细胞悬液。

抽挤生理盐水对外筒体内的液体进行洗涤的次数是2-3次。

淋巴细胞分离其液密度介于单个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之间,通过离心使不同密度细胞分层,取新鲜抗凝血轻轻加于细胞分离液的液面上,离心后上至下细胞可分四层:第一层为血浆层(血清);第二层为环状乳白色淋巴细胞(单个核细胞层);第三层为透明淋巴细胞分离液层;第四层为红细胞层。本方案基于该原理将淋巴细胞分离液事先分装于一个容器内,样本管和容器相接即可离心,离心后红细胞和多核细胞沉至该容器,将容器取下即可将原样本中绝大部分的有形杂质去除,然后再对样本管内的细胞液进行洗滤即可去除可溶性杂质。

本发明是在保持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原理上优化实验过程,在离心分层后能通过容器的拆解实现无用成分的去除,再通过滤洗法快速对提取细胞进行洗涤。采用本发明淋巴细胞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能让需要提取的细胞始终保持在原本的容器内,而别的细胞和血浆等能更简便的去除。即本发明可以将细胞一直保持在注射器的外筒体内,可以避免细胞与外界过多的接触,也不容易造成转移所引起的标本错号和细胞污染,标本细胞分离和洗涤的方法比传统方法要节省时间,并减少了一些一次性耗材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淋巴细胞提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注射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2分离液置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淋巴细胞提取过程前半段流程图。其中,(A)表示步骤(1)工序,(B)表示步骤(2)取下注射器拉柄和针头的工序,(C)表示步骤(2)将分离液置换器安装到外筒体上的工序,(D)表示步骤(2)离心分离的工序。

图5:本发明淋巴细胞提取过程后半段流程图。其中,(D)表示步骤(2)离心分离的工序,(E)表示步骤(3)取下分离液置换器,将拉柄与活塞连接,再将滤洗装置安装到外筒体上的工序,(F)表示步骤(3)首次吸入生理盐水对外筒体内的液体进行洗涤的工序,(G)表示步骤(3)多次吸入生理盐水对外筒体内的液体进行洗涤的工序。

图中:1-注射器,11-拉柄,12-外筒体,13-活塞,14-针头,2-分离液置换器,21-储液槽,22-连接段,3-滤洗装置,31-连接筒,32-混合纤维素滤膜,33-储液筒,34-吸液管,35-出液管,36-止回阀,4-封口膜。

P1表示外周血,P2表示淋巴细胞分离液,P3表示血清,P4表示单个核细胞液,P5表示红细胞,P6表示生理盐水,P7表示洗涤细胞悬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淋巴细胞提取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注射器1、分离液置换器2和滤洗装置3,所述的注射器1是由外筒体12、拉柄11、活塞13和针头14构成,拉柄和活塞之间、外筒体和针头之间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的分离液置换器2是下端密闭、上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分离液置换器2是由储液槽21和连接段22构成,分离液置换器的连接段22与外筒体之间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的滤洗装置3包括连接筒31、设置在连接筒下端的储液筒33和放置在连接筒内的混合纤维素滤膜(MCE)32,孔径0.5-2μm,储液筒的底部开有液体入口并连接有吸液管34,储液筒的侧壁上开有液体出口并连接有出液管35,连接筒的上端与外筒体之间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上均设置有止回阀36,止回阀即单向阀,阀门仅朝液体流动的方向打开,可防止液体回流。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筒体上设置有外螺纹,针头、分离液置换器的上端开口和连接筒的上端均设置有与外筒体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的拉柄和活塞之间是通过螺纹连接。作为一种变换,所述的针头、分离液置换器的上端开口和连接筒的上端之间、拉柄和活塞之间还可以采用卡扣或是其他可拆卸方式连接。

实施例2:一种淋巴细胞提取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注射器1、分离液置换器2和滤洗装置3,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的分离液置换器2的储液槽21内还装满有淋巴细胞分离液P2,分离液置换器2的上端开口通过封口膜4密封。使用时,直接将封口膜4揭开或捅穿就可以使用,不用再往内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P2。

实施例3:一种淋巴细胞提取方法,如图4-图5所示,采用如实施例1所述的淋巴细胞提取装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采用注射器1采集样品外周血P1,将样品采集至外筒体12内;

(2)取下注射器的拉柄11和针头14,将淋巴细胞分离液P2加入到分离液置换器2中,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加入量与样品的体积比为1:1,再将分离液置换器安装到外筒体上,然后进行离心分离,使外筒内的液体从上往下依次分层为血清P3、单个核细胞层P4和淋巴细胞分离液P2,分离液置换器中液体从上往下依次为淋巴细胞分离液P2和红细胞P5,

(3)取下分离液置换器2,将拉柄11与活塞13连接,再将滤洗装置3安装到外筒体12上,然后向上拉动拉柄从滤洗装置3的吸液管34中吸入生理盐水P6对外筒体内的液体进行洗涤(传统的常规洗涤是离心去上清再加生理盐水重悬重复两次,本实施例只要抽吸两次生理盐水即可,无需再离心或混匀),向下压动拉柄将血清从滤洗装置的排液管36中排出,单个核细胞液留存在外筒体内,完成一次洗涤过程;然后反复多次抽挤生理盐水对外筒体内的液体进行洗涤,最后在外筒体内得到的液体即为最终需要分离获得的洗涤细胞悬液。

通常情况下,本发明采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就可以冲洗掉绝大部分血清和剩余分离液,但如果遇到黄疸或脂血标本可适当增加洗涤次数,可根据从排液管36出口排出的生理盐水的浑浊度和颜色判断,如果排出的生理盐水较为清洁说明已冲洗掉绝大部分杂质。

作为实施例3的一种变换,也可以采用如实施例2所述的淋巴细胞提取装置。使用时,直接将分离液置换器2的封口膜4揭开或捅穿就可以使用,不用再往分离液置换器2内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P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