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药原料级油茶籽油的脱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82056阅读:1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油脂精炼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医药原料级油茶籽油的脱色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籽油俗称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茶油是一种优良的疗效性保健营养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97%,为各种食用油之冠。茶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氧化性能和,保质期长,耐高温,易于消化吸收。茶油中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止甘油三脂的升高,对抑制癌细胞也有明显的功效。工业上,茶油可制取油酸及其酯类、生产肥皂和凡士林,也可制成硬脂酸和甘油。医药上,茶油可用于制作针剂和调制膏药、药丸等。民间还用茶油治疗烫伤和烧伤以及体癣、慢性湿疹等皮肤病。目前,很多药物存在极性小、水溶性差等不足,只适合口服,从而导致首过效应严重、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茶油对于极性小的药物具有极好的溶解性,经精炼之后可用于医用茶油。

精炼后的茶油在医学上可作为注射用油,茶油作为药物的载体,用于改善药物在机体中的吸收,从而使药物在体内充分发挥作用。目前,注射用茶油暂无国家标准,生产企业主要根据厂商的要求进行生产,外贸上的注射用茶油主要对油脂的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及重金属和卫生指标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色泽与酸价两项指标。

目前,油脂脱色的方法很多,但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吸附脱色法,即利用某些对色素具有选择性作用的物质(吸附剂)吸附除去油脂内色素及其他杂质的方法。在吸附脱色中除了脱除油脂中的色素,改善油脂外观外,还可吸附除去微量金属和微量肥皂、磷脂等胶质,甚至还可吸附某些臭味物质、多环芳烃和残留农药等。

目前用于油脂工业吸附脱色剂有天然漂土、活性白土、活性炭、凹凸棒土、沸石、硅胶及活性氧化铝等。不同种类的吸附剂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使用单一的吸附剂无法满足脱色要求,合理选择两种或多种吸附剂制成混合脱色剂,以期最经济地获得最佳脱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药原料级油茶籽油的脱色方法,本脱色方法,工艺成本低,脱色效果好。

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医药原料级油茶籽油的脱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混合脱色剂对油茶籽毛油进行脱色,具体操作如下:

(1)将毛油投入脱色塔中,然后加热升温至90-100℃;

(2)将混合脱色剂按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到毛油中,在90-100℃的温度下真空脱色干燥,充分搅拌脱色干燥25-30min;

(3)然后让体系自然冷却至50℃以下,充分过滤,滤液再进行离心分离,得到脱色油脂,

所述的混合脱色剂的制备方法为:a、将白土和质量浓度8-10%盐酸按质量体积比(g/ml)为:1∶2.5-3.5的比例混合,在75-85℃的水浴里振荡搅拌2.5-3.5h,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直至滤液ph值为7左右,滤饼干燥,粉碎,过200-250目筛,得活性白土;b、取步骤a获得的活性白土按质量比1:3-4比例加入去离子水,在75-85℃的温度下磁力搅拌,混合制成悬浊液,再加入活性白土质量3-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胺,充分混合后,调节体系的ph值至10-12,再搅拌2.5-3.5h,抽滤,滤饼用95%乙醇洗涤,干燥,粉碎,过200-250目筛,得到改性活性白土;c、将大豆壳投入隔焰炉中在350-450℃加热3-5h,冷却得炭化豆壳灰;d、将步骤b制得的改性活性白土和步骤c获得的炭化豆壳灰按质量比(90-95):(5-10)比例混合,先高速搅拌5-10min,在低速搅拌10-15min,然后投入研磨机中,研磨粉碎得混合脱色剂。

步骤(1)所述的毛油为脱胶碱炼后的油茶籽毛油。

步骤(2)所述的混合脱色剂的加入量为毛油重的4-8%。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以十六烷基三甲基胺为改性剂对活性白土进行有机改性,用长碳链有机阳离子取代活性白土间无机阳离子,使层间距增大,脱色率有所提高。2、将改性活性白土和炭化豆壳灰混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这样既利用了活性白土吸附油中色素能力强的特点,又利用了炭化豆壳灰对残留的磷脂、过氧化物、游离脂肪酸的较强的吸附能力,从而较好的达到了脱色目的。3、原料易得,工艺简单,脱色率可达95%以上,脱色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医药原料级油茶籽油的脱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脱色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将白土和质量浓度8%盐酸按质量体积比g/ml为1:3的比例混合,在80℃水浴振荡混合3h,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直至滤液ph值为7,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得活性白土;(2)取活性白土按质量比1:3的比例与去离子水在80℃磁力搅拌下混合制成悬浊液,在加入活性白土质量3%的十六烷基三甲基胺,混合均匀,再加入一定量的质量浓度为1%的naoh溶液调节体系的ph=11,充分搅拌3h,抽滤,滤饼用95%乙醇洗涤,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得到改性的活性白土;(3)炭化豆壳灰的制备:带壳大豆在脱壳机中脱壳,吸风机回收豆壳,在隔焰炉中350℃加热豆壳3h,冷却得炭化豆壳灰;(4)将改性活性白土和炭化豆壳灰按质量比90:10在比例搅拌混合充分,研磨粉碎得混合脱色剂;

b、脱色:将脱胶碱炼后的油茶籽毛油投入脱色塔中,加热升温至95℃,加入油重5%的步骤a制得的混合脱色剂后进行真空脱色干燥,真空度为0.08mpa,在180r/min转速下脱色25min,冷却至50℃以下,过滤2次以上,再进行离心分离得到脱色油脂。

实施例二

一种医药原料级油茶籽油的脱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脱色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活性白土的制备:白土和质量浓度10%盐酸按质量体积比1∶3,80℃水浴振荡反应3h,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直至滤液ph值为7,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得活性白土;(2)改性活性白土:取活性白土按质量比1:3的比例加去离子水在80℃磁力搅拌下混合制成悬浊液,在加入活性白土质量4%的十六烷基三甲基胺,调节体系的ph=11,充分搅拌3h,抽滤,滤饼用95%乙醇洗涤,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得到改性的活性白土;(3)炭化豆壳灰的制备:带壳大豆在脱壳机中脱壳,吸风机回收豆壳,在隔焰炉中400℃加热豆壳4h,冷却得炭化豆壳灰;(4)脱色剂的制备:将改性活性白土和炭化豆壳灰按质量比92:8在搅拌罐中混合,磨粉机粉碎得混合脱色剂;

b、脱色:将脱胶碱炼后的毛油投入脱色塔中,加热升温至98℃,加入油重8%的步骤a制得的混合脱色剂,进行真空脱色干燥,真空度为0.08mpa,在190r/min转速下脱色干燥30min,冷却至50℃以下,过滤2次以上,再进行离心分离,得到脱色油脂。

实施例三

一种医药原料级油茶籽油的脱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脱色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活性白土的制备:白土和质量浓度10%盐酸按质量体积比1∶3,80℃水浴振荡反应3h,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直至滤液ph值为7,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得活性白土;(2)改性活性白土:取活性白土按质量比1:3与去离子水在80℃磁力搅拌下混合制成悬浊液,在加入活性白土质量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胺混合,混合均匀后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的ph=11,充分搅拌反应3h,抽滤,滤饼用95%乙醇洗涤,干燥,粉碎,过200目筛,得到改性的活性白土;(3)炭化豆壳灰的制备:带壳大豆在脱壳机中脱壳,吸风机回收豆壳,在隔焰炉中450℃加热豆壳3-5h,冷却得炭化豆壳灰;(4)脱色剂的制备:将改性活性白土和炭化豆壳灰按质量比95:5在搅拌罐中混合,磨粉机粉碎得混合脱色剂。

b、脱色:将脱胶碱炼后的毛油投入脱色塔中,加热升温至100℃,加入油重8%的混合脱色剂后进行真空脱色干燥,真空度为0.08mpa,在200r/min转速下脱色干燥28min,冷却至50℃以下,过滤2次以上,再进行离心得到脱色油脂。

对比例一

将脱胶碱炼后的毛油投入脱色塔中,加热升温至100℃,加入油重8%的活性白土后进行真空脱色干燥,真空度为0.08mpa,在200r/min转速下脱色干燥28min,冷却至50℃以下,过滤2次以上,再进行离心得到脱色油脂。

将各实施例1、2、3与对比例作对比,对比试验结果如下表1:

表1对比试验结果

从表1可知,实施例1-3对茶油的脱色率都较高,脱色效果好,脱色后的茶油色泽澄清透明,酸价和过氧化值都较低,符合注射用油的要求。同对比例相比,本发明的脱色效果较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