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基及用该培养基提高吩胺霉素产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8208发布日期:2018-12-28 20:40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吩胺霉素产量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培养基。
背景技术
吩胺霉素又名吩嗪-1-甲酰胺(phenaizne-1-carboximade,pcn),属吩嗪类化合物,分子式c13h9n3o,分子量223.23,化学结构式如下:吩胺霉素在有机溶剂中的结晶纯品为绿色晶体,沸点526.1±15.0℃,闪点272±20.4℃,溶于醇、醚﹑乙酸乙酯﹑氯仿和苯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偏酸性及中性条件下稳定。吩胺霉素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主要由假单胞菌属合成。吩胺霉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对防止水稻纹枯病和小麦赤霉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发酵吩胺霉素所用的培养基为蔗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氯化铁,该配方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发酵产量低,如何实现在满足发酵条件的同时,又能提高吩胺霉素的发酵产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培养基及用该培养基提高吩胺霉素产量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培养基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所述的大豆水解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大于82wt%,小于100%,其中苯丙氨基酸含量为3-7wt%,总氮含量大于19wt%,小于100%。所述的苯丙氨酸含量为5.40wt%。使用所述的培养基提高吩胺霉素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假单胞菌在培养基中通过有氧发酵制备吩胺霉素。所述的假单胞菌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chlororaphis),其微生物保藏登记号为:cgmccno.7846;保藏时间:2013年7月3日;保藏单位: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hinageneralmicrobiologicalculturecollectioncenter(cgmcc);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述的有氧发酵的条件为:温度26-30℃,搅拌转速120-160rpm,通气比1:0.3-0.7,罐压0.03-0.05mpa,溶氧控制在40%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培养基中添加大豆水解蛋白,所含氮源平衡了原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无机盐的配比,使培养绿针假单胞菌的营养均衡,促进绿针假单胞菌菌体的繁殖,提高酚胺霉素的产量。其所含苯丙氨酸既供绿针假单胞菌菌体繁殖提供氮源,又能促使吩胺霉素产物的积累的增加。本发明的大豆水解蛋白和培养基中的其他组分(特别是蔗糖和蛋白胨)组成合适的配比,有利于菌体的繁殖和代谢产物的积累。通常如果碳氮比过大,菌体繁殖数量少,不利于产物的积累;当碳氮比合适,但碳源、氮源浓度过高时(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含量过多),会导致菌体的大量繁殖,增大发酵液粘度,影响溶解氧浓度,容易引起菌体的代谢异常,影响产物合成,不利于产物的积累;如果碳氮比合适,但碳源、氮源浓度过低,会影响菌体的繁殖,同样不利于产物的积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于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所使用的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商业获得。下述实施例中培养基中的余分为水。下述实施例中培养的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chlororaphis),其微生物保藏登记号为:cgmccno.7846;保藏时间:2013年7月3日;保藏单位: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hinageneralmicrobiologicalculturecollectioncenter(cgmcc);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实施例1大豆水解蛋白质量含量为1.50%的培养基配比见表1.表1培养基组分质量含量蔗糖2.00%蛋白胨2.00%磷酸二氢钾0.10%硫酸镁0.20%氯化铁0.03%大豆水解蛋白1.50%其中,本实施例的大豆水解蛋白,蛋白质含量大于82wt%,小于100%,其中苯丙氨酸含量为5.40wt%,总氮含量大于19wt%,小于100%。应用上述培养基,在50吨发酵罐中按如下条件进行发酵:培养温度28℃,搅拌转速140rpm,通气比1:0.5,罐压0.04mpa,溶氧控制在40%以上。本实施例中的发酵周期为45小时,得到吩胺霉素产量为6.06g/l。实施例2大豆水解蛋白质量含量为2.00%的培养基配比见表2。表2培养基组分质量含量蔗糖2.00%蛋白胨2.00%磷酸二氢钾0.10%硫酸镁0.20%氯化铁0.03%大豆水解蛋白2.00%其中,本实施例的大豆水解蛋白,蛋白质含量大于82wt%,小于100%,其中苯丙氨酸含量为5.40wt%,总氮含量大于19wt%,小于100%。应用上述培养基在50吨发酵罐中按如下条件进行发酵:培养温度26℃,搅拌转速160rpm,通气比1:0.3,罐压0.03mpa,溶氧控制在40%以上。本实施例中的发酵周期为48小时,得到吩胺霉素产量为5.75g/l。实施例3大豆水解蛋白质量含量为0.50%的培养基配比见表3。表3培养基组分质量含量蔗糖2.00%蛋白胨2.00%磷酸二氢钾0.20%硫酸镁0.20%氯化铁0.03%大豆水解蛋白0.50%其中,本实施例的大豆水解蛋白,蛋白质含量大于82wt%,小于100%,其中苯丙氨酸含量为5.40wt%,总氮含量大于19wt%,小于100%。应用上述培养基,在50吨发酵罐中按如下条件进行发酵:培养温度28℃,搅拌转速140rpm,通气比1:05,罐压0.04mpa,溶氧控制在40%以上。本实施例中的发酵周期为44小时,得到吩胺霉素产量为6.24g/l。实施例4大豆水解蛋白质量含量为2.50%的培养基配比见表4。表4培养基组分质量含量蔗糖2.00%蛋白胨2.00%磷酸二氢钾0.10%硫酸镁0.15%氯化铁0.03%大豆水解蛋白2.50%其中,本实施例的大豆水解蛋白,蛋白质含量大于82wt%,小于100%,其中苯丙氨酸含量为5.40wt%,总氮含量大于19wt%,小于100%。应用上述培养基,在50吨发酵罐中按如下条件进行发酵:培养温度30℃,搅拌转速140rpm,通气比1:0.7,罐压0.05mpa,溶氧控制在40%以上。本实施例中的发酵周期为48小时,得到吩胺霉素产量为6.20g/l。实施例5大豆水解蛋白质量含量为0.5%的培养基配比见表5。表5其中,本实施例的大豆水解蛋白,蛋白质含量大于82wt%,小于100%,其中苯丙氨酸含量为5.40wt%,总氮含量大于19wt%,小于100%。应用上述培养基在50吨发酵罐中按照下述条件进行发酵:培养温度30℃,搅拌转速160rpm,通气比1:0.7,罐压0.05mpa,溶氧控制在40%以上。本实施例中的发酵周期为40小时,得到吩胺霉素的产量为5.47g/l。实施例6大豆水解蛋白质量含量为2.50%的培养基配比见表6。表6培养基组分质量含量蔗糖3.00%蛋白胨0.50%磷酸二氢钾0.20%硫酸镁0.30%氯化铁0.05%大豆水解蛋白2.50%其中,本实施例的大豆水解蛋白,蛋白质含量大于82wt%,小于100%,其中苯丙氨酸含量为5.40wt%,总氮含量大于19wt%,小于100%。应用上述培养基在50吨发酵罐中按照下述条件进行发酵:培养温度26℃,通气比1:0.3,搅拌转速120rpm,罐压0.05mpa,溶氧控制在40%以上。本实施例中的发酵周期为46小时,得到吩胺霉素的产量为5.52g/l。对比例1未添加大豆水解蛋白的培养基配比见表7。表7培养基组分质量含量蔗糖2.50%蛋白胨2.00%磷酸二氢钾0.20%硫酸镁0.25%氯化铁0.05%应用上述培养基,在50吨发酵罐中按实施例1的条件进行发酵,发酵周期为40小时,得到吩胺霉素的产量为4.86g/l。将实施例1-6与对比例1进行比较可知:实施例1中吩胺霉素的发酵周期为45小时,吩胺霉素的产量为6.06g/l,是对比例1的124.6%。实施例2中吩胺霉素的发酵周期为48小时,吩胺霉素的产量为5.75g/l,是对比例1的118.3%。实施例3中吩胺霉素的发酵周期为44小时,吩胺霉素的产量为6.24g/l,是对比例1的128.4%。实施例4中吩胺霉素的发酵周期为48小时,吩胺霉素的产量为6.20g/l,是对比例1的127.5%。实施例5中吩胺霉素的发酵周期为40小时,吩胺霉素的产量为5.47g/l,是对比例1的112.6%。实施例6中吩胺霉素的发酵周期为48小时,吩胺霉素的产量为5.52g/l,是对比例1的113.5%。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