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催化手性还原合成依折麦布中间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8204发布日期:2018-12-28 20:40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酶催化手性还原合成药物中间体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酶催化手性还原合成依折麦布中间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依折麦布,英文名称为ezetimibe,化学名称为1-(4-氟苯基)-(3r)-[3-(4-氟苯基)-(3s)-羟基丙基]-(4s)-(4-羟基苯基)-2-丙内酰胺,结构式如下所示。

ezetimibe是由默克(merck)公司和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公司共同研制,于2002年10月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2002年11月在德国首次上市,同期在美国、英国、瑞典等地上市,商品名为益适纯(ezetrlo/zetia),是第一个被批准上市的选择性抑制胆固醇吸收的药物。现已经通过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007年在中国上市。ezetimibe被用于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含量,对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纯合子高胆固醇血症(hofh),纯合子谷甾醇血症(或植物甾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冠心病都有一定作用。

ezetimibe作为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既可单独给药也可以与他汀类等调脂药联用。血浆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肝脏和外周组织合成的胆固醇,二是由肠道吸收膳食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和他汀类药物联用可以同时抑制两种胆固醇的来源,从而进一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因此ezetimibe和低剂量他汀联合治疗可达到高剂量他汀的效果,因此,对他汀类药物效果不佳或耐受性不好的患者是可以选择联合治疗。该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依折麦布合成路线较多,在现有及文献描述的合成工艺方面,主要有两条工艺路线。一是原研厂家先灵葆雅的专利wo20034240中公布了一种手性合成方法,使用cbs还原得到的(s)-3-羟基化合物作为原料,在羰基的α-位接支链的同时上羟基三甲基硅基,然后成环、去除保护剂得到依折麦布。

其合成工艺路线如下:

二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制药公司以色列梯瓦制药工业有限公司(tevapharmaceuticalindustrieslimited,nasdaq:teva)的合成路线。

其合成工艺路线如下:

这两条路线各有优势,并均已工业化生产。

teva工艺中,还原步骤采用手性还原试剂进行还原反应,其收率达到90%左右,手性选择性也较高(ee值在95%至98%),但反应过程条件较苛刻。反应过程中用到还原试剂,需严格控制水分。同时反应过程中还原试剂硼烷二甲硫醚和手性试剂(r)-2-甲基-cbs-恶唑硼烷在溶剂中先结合成为手性还原试剂再进一步还原底物i生成产物ii,反应温度过低则使得手性还原试剂活性太低,硼烷会直接还原底物i,使得手性杂质过多;而反应温度过高则使得过度还原杂质变多。综上,现有工艺中该步反应对水分和温度要求均比较苛刻,增加了工业生产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依折麦布中间体ii合成工艺中手性试剂选择性低、价格昂贵等问题,提供一种酶催化手性还原合成依折麦布中间体的方法,该方法用酶来进行还原,对水分和温度要求简单,不需要使用手性还原试剂,同时使用溶剂的量也减少,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酶催化手性还原合成依折麦布中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瓶中加入有机溶剂、纯化水、缓冲盐和底物i,加完保温控制反应温度在合适的温度,加4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0,向反应瓶中加入酶,反应即开始,保温至反应结束;

2)、反应完成后,降温至0℃,在向反应瓶中加5%盐酸调节ph至1~2,搅拌0.5小时后升温至室温,分出有机层,水层加有机溶剂萃取后,合并有机层,浓缩后加异丙醇升温至溶清,后降温至室温,在向体系中滴加纯化水,析出晶体,过滤,烘干的产物ii。

其中步骤(1)所述的酶购买于上海尚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经实验筛选,以下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具有良好的反应效果:kred-101,kred-112,kred-113,kred-131,kred-238;优选酶为kred-101、kred-113、kred-238按6:3:1混合得到的混合酶。

虽然同一类型的酶(比如酮还原酶)都是用于一个类型反应(比如酮还原成醇),但同一类型酶中不同的酶在立体结构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不同的底物接近酶的反应活性中心的难易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底物的分子结构约复杂,越难以靠近酶的活性中心,寻找合适的酶来进行反应就越困难。

步骤1)中酶与底物的质量比在0.01:1至0.1:1之间;

步骤1)中加入有机溶剂、纯化水、底物i的质量比为:5:5:1;

步骤1)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下列一种: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二氧六环、甲苯;

本反应是两相反应,原料在有机相中,酶在水相。有机溶剂选用原料相容性较好的溶剂。

步骤1)所述反应温度在15℃至50℃,反应时间在6~36小时。

步骤1)中所述缓冲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

本发明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有机溶剂和水两相体系中,控制反应条件,筛选不同的还原酶对反应的选择性,最终筛选出kred-101,kred-112,kred-113,kred-131,kred-238这五种还原酶单独或者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催化反应,能够得到产物ii,且收率和纯度均优于手性化学试剂制备工艺。本发明通过采用绿色环保的酶法工艺进行底物i的还原,避免了手性化学试剂制备工艺选择性低,使用危险,费用较高以及环保处理困难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详细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以下实例并非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正和改变,这些修正和改变也纳入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在500ml反应瓶中加入二氯甲烷100g、纯化水100g、三水合磷酸氢二钾1.40g、磷酸二氢钾0.52g和底物i20g,加完控制反应温度在25~30℃,待温度稳定后,加4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0,向反应瓶中加入酶kred-1010.5g,反应即开始,保温反应约12小时后,中控确认反应完成。反应完成后,降温至0℃,在向反应瓶中加5%盐酸调节ph至1~2,搅拌0.5小时后升温至室温,分出有机层,水层加二氯甲烷150g分三次萃取,合并有机层,浓缩后加异丙醇100g升温至溶清,后降温至室温,在向体系中滴加纯化水40g,析出晶体,过滤,烘干的产物ii。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90:10,收率80.3%。采用酶法制备,与手性试剂相比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溶剂用量也减少了。

实施例2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13,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85:15,收率72.5%。

实施例3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238,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98:2,收率89.4%。

实施例4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01、kred-113、kred-238混合物(比例6:3:1),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99.5:0.5,收率93.5%。

实施例5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所用溶剂为甲苯,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90:10,收率78.8%。

实施例6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21,基本无产物生成,收率0。

实施例7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76,基本无产物生成,收率0。

实施例8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31,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94:6,收率67.5%。

实施例9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32,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92:8,收率32.5%。

实施例10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28,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92:8,收率18.3%。

实施例11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56,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50:50,收率30.6%。

实施例12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57,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49:51,收率36.3%。

实施例13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42,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28:72,收率12.3%。

实施例14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01、kred-113混合物(比例2:1),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91:9,收率86.7%。

实施例15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还原酶换成kred-113、kred-238混合物(比例3:1),产物ii与该反应手性异构体比例为99:1,收率88.3%。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虽然是同一系列的酮还原酶,但针对于该反应的原料,很多酶不具备反应活性,如kred-121、kred-176等(实际上大部分酶是不具备反应活性的)。而有一些酶虽然手性选择性较好,但反应活性偏低,导致整体收率也不高,如kred-132、kred-128(kred-131收率也不够高,虽然超过50%)。还有一些酶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但不具备手性选择性(如kred-156、kred-157,产物基本是混旋的),或者主要产物是手性异构体(如kred-142)。所以,我们先是做了大量的筛选工作,找出针对于该反应的原料具有较好的反应性能的酶,然后再将筛选出了几种酶,进行一定比例的混合进行反应(实施例14,实施例15),从而最终筛选出了较优的几种酶和酶的混合的反应条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