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氯‑7‑氮杂吲哚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915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4-氯-7-氮杂吲哚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氮杂吲哚是杂环化合物。有多种异构体。7-氮杂吲哚是比较常用的医药工业合成中间体,目前只有采用三氯氧磷能做少量制备,且收率不稳定,难以放大生产。4位取代7-氮杂吲哚,可作为中间体,用于合成具有抗癌活性或者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目前并没有一种稳定放大,反应成本低,易于提纯的生产工艺。

发明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4-氯-7-氮杂吲哚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5l反应瓶中加入250-400g,1.87-2.97mol,1.0eq.的n-氧代-7-氮杂吲哚和2.1-3l四氢呋喃,开启搅拌;边搅拌边加入369-590g,3.23-5.16mol,1.73eq.的甲磺酰氯,自然放热至50-55℃;然后加热到55-60℃保温搅拌1-2h后原料消耗完毕。

②原料消耗完毕后降温到10-15℃,控制温度在15℃-20℃滴加750ml-1200ml氢氧化钠水溶液,分液分去水相,用850ml-1.2l水洗涤;有机相旋蒸脱溶,得到170-260g深棕色固体。

③用850ml-1.2l二氯甲烷打浆得到淡黄色固体145-220g,收率48.3%-5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磺酰氯同时作为氯化试剂和除水试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甲磺酰氯同时作为氯化试剂和除水试剂,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操作难度。利用产品特殊的溶解性质,使用溶解能力极好的二氯甲烷打浆提纯,效果非常好。易控制,便于工业化,产品纯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的限定。

实施例1,一种4-氯-7-氮杂吲哚的生产工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5l反应瓶中加入300g,2.24mol,1.0eq.的n-氧代-7-氮杂吲哚和2.5l四氢呋喃,开启搅拌。边搅拌边加入443g,3.87mol,1.73eq.甲磺酰氯,0.5小时加完。甲磺酰氯同时作为氯化试剂和除水试剂,节约成本,降低操作难度,自然放热至52℃。然后加热到55℃保温搅拌1h后原料消耗完毕。

②原料消耗完毕后降温至12℃,控制温度在18℃滴加900ml氢氧化钠水溶液,分液分去水相,用1l水洗涤。有机相旋蒸脱溶,得到200g深棕色固体。

③用1l二氯甲烷打浆得到淡黄色固体170g。二氯甲烷溶解能力极好,打浆提炼出来的产品纯度高。收率49.8%。

实施例2,一种4-氯-7-氮杂吲哚的生产工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5l反应瓶中加入400g,2.97mol,1.0eq.的n-氧代-7-氮杂吲哚和3l四氢呋喃,开启搅拌.边搅拌边加入590g,5.16mol,1.73eq.甲磺酰氯,0.5小时加完。甲磺酰氯同时作为氯化试剂和除水试剂,节约成本,降低操作难度,自然放热升温至55℃,然后加热到60℃保温搅拌1h后原料消耗完毕。

②原料消耗完毕后降温至15℃,控制温度在20℃滴加1200ml氢氧化钠水溶液,分液分去水相,用1.2l水洗涤。有机相旋蒸脱溶,得到260g深棕色固体。

③用1.2l二氯甲烷打浆得到淡黄色固体220g。二氯甲烷溶解能力极好,打浆提炼出来的产品纯度高。收率48.3%。

实施例3,一种4-氯-7-氮杂吲哚的生产工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5l反应瓶中加入250g,1.87mol,1.0eq.的n-氧代-7-氮杂吲哚和2.1l四氢呋喃,开启搅拌。边搅拌边加入369g,3.23mol,1.73eq.甲磺酰氯,0.5小时加完。甲磺酰氯同时作为氯化试剂和除水试剂,节约成本,降低操作难度,自然放热升温至50℃,然后加热到55℃保温搅拌1h后原料消耗完毕。

②原料消耗完毕后降温至10℃,控制温度在15℃滴加750ml氢氧化钠水溶液,分液分去水相,用850ml水洗涤。有机相旋蒸脱溶,得到170深棕色固体。

③用850ml二氯甲烷打浆得到淡黄色固体145g。二氯甲烷溶解能力极好,打浆提炼出来的产品纯度高。收率51.0%。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4‑氯‑7‑氮杂吲哚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反应瓶中加入N‑氧代‑7‑氮杂吲哚和四氢呋喃,开启搅拌;边搅拌边加入甲磺酰氯,自然放热;然后加热并保温搅拌至原料消耗完毕。原料消耗完毕后降温到15℃,控制温度在15℃‑20℃滴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分液分去水相,用水洗涤;有机相旋蒸脱溶,得到深棕色固体。用二氯甲烷打浆得到淡黄色固体,得到4‑氯‑7‑氮杂吲哚。用甲磺酰氯同时作为氯化试剂和除水试剂,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操作难度。利用产品特殊的溶解性质,使用溶解能力极好的二氯甲烷打浆提纯,效果非常好。易控制,便于工业化,产品纯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庆;吴加朋;李怀鑫;杨少强;周广;徐本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门华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12
技术公布日:2017.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