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9179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汽车的重量。

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为车轮制造业带来配套商机。车轮市场细分为市场和零售市场。此外,中国日渐成为世界工厂,跨国公司普遍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和优势。因此,汽车工业高速发展,会带来车轮制造业持续繁荣。

然而,随着汽车轮胎制造业的发展,原有轮胎的耐磨性能已经难以满足汽车轮胎制造业日新月异的性能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汽车轮胎耐磨性能将是汽车轮胎制造业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轮胎,该汽车轮胎可解决现有汽车轮胎的耐磨性能有待提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有外胎、内胎、垫带;其中,所述外胎包括有胎体、缓冲层、胎面、胎侧和胎圈,且所述胎面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橡胶100份、松香树脂5份~8份、微米级白玉刚5份~8份、微米级钢纤维5份~8份、微米级单质钨8份~12份、微米级钾长石20份~30份、高岭土8份~12份、炭黑1份~5份、二氧化钛1份~5份、苯乙烯-丙烯腈-压克力橡胶共聚物5份~10份、硬脂酸2份~4份、硫磺3份~5份、硅烷偶联剂1份~3份、乙二胺0.5份~1份、石蜡5份~10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微米级白玉刚的粒度为1微米~5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微米级钢纤维的粒度为1微米~5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微米级单质钨的粒度为1微米~5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微米级钾长石的粒度为1微米~50微米。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得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对其外胎胎面的性进行改性,即主要在外胎胎面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加入特定粒度的微米级白玉刚、微米级钢纤维、微米级单质钨、微米级钾长石、苯乙烯-丙烯腈-压克力橡胶共聚物等进行改性,来提高外胎胎面的耐磨性能,从而达到提高汽车轮胎整体的耐磨性能;其中,在外胎胎面的原料中加入的钾长石可以有效的促进各原料之间的相互渗透,减少其内部的空隙,提高其耐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汽车轮胎

它包括有外胎、内胎、垫带;其中,所述外胎包括有胎体、缓冲层、胎面、胎侧和胎圈,且所述胎面由以下原料制成:橡胶100kg、松香树脂6kg、粒度为30微米的白玉刚6kg、粒度为30微米的钢纤维6kg、粒度为30微米的单质钨9kg、粒度为30微米的钾长石27kg、高岭土10kg、炭黑4kg、二氧化钛3kg、苯乙烯-丙烯腈-压克力橡胶共聚物8kg、硬脂酸3kg、硫磺4kg、硅烷偶联剂2kg、乙二胺0.6kg、石蜡7kg;

所述胎面由包括有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放入密炼机内,通过密炼机合成,得到混炼胶;

b、将a步骤得到的混炼胶放入开炼机内,在压力为0.6mpa,温度为55℃的条件下,挤压15分钟成型;

c、将b步骤成型的物质放入硫化设备中,在压力为205kgf/cm2,温度为150℃的条件下,进行硫化处理5分钟;

d、将c步骤硫化处理后的物质进行修边、检验、包装、入库。

实施例2——汽车轮胎

它包括有外胎、内胎、垫带;其中,所述外胎包括有胎体、缓冲层、胎面、胎侧和胎圈,且所述胎面由以下原料制成:橡胶100kg、松香树脂8kg、粒度为50微米的白玉刚8kg、粒度为50微米的钢纤维8kg、粒度为50微米的单质钨12kg、粒度为50微米的钾长石30kg、高岭土12kg、炭黑5kg、二氧化钛5kg、苯乙烯-丙烯腈-压克力橡胶共聚物10kg、硬脂酸4kg、硫磺5kg、硅烷偶联剂3kg、乙二胺1kg、石蜡10kg;

所述胎面由包括有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放入密炼机内,通过密炼机合成,得到混炼胶;

b、将a步骤得到的混炼胶放入开炼机内,在压力为0.75mpa,温度为58℃的条件下,挤压16分钟成型;

c、将b步骤成型的物质放入硫化设备中,在压力为206kgf/cm2,温度为155℃的条件下,进行硫化处理8分钟。

实施例3——汽车轮胎

它包括有外胎、内胎、垫带;其中,所述外胎包括有胎体、缓冲层、胎面、胎侧和胎圈,且所述胎面由以下原料制成:橡胶100kg、松香树脂5kg、粒度为1微米的白玉刚5kg、粒度为1微米的钢纤维5kg、粒度为1微米的单质钨8kg、粒度为1微米的钾长石20kg、高岭土8kg、炭黑1kg、二氧化钛1kg、苯乙烯-丙烯腈-压克力橡胶共聚物5kg、硬脂酸2kg、硫磺3kg、硅烷偶联剂1kg、乙二胺0.5kg、石蜡5kg;

所述胎面由包括有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放入密炼机内,通过密炼机合成,得到混炼胶;

b、将a步骤得到的混炼胶放入开炼机内,在压力为0.8mpa,温度为60℃的条件下,挤压20分钟成型;

c、将b步骤成型的物质放入硫化设备中,在压力为210kgf/cm2,温度为160℃的条件下,进行硫化处理10分钟;

d、将c步骤硫化处理后的物质进行修边、检验、包装、入库。

将实施例1~实施例3所制得的汽车轮胎外胎的胎面进行检测,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轮胎,它包括有外胎、内胎、垫带;其中,所述外胎包括有胎体、缓冲层、胎面、胎侧和胎圈,且所述胎面由以下原料制成:橡胶、松香树脂、微米级白玉刚、微米级钢纤维、微米级单质钨、微米级钾长石、高岭土、炭黑、二氧化钛、苯乙烯‑丙烯腈‑压克力橡胶共聚物、硬脂酸、硫磺、硅烷偶联剂、乙二胺、石蜡。本发明通过对其外胎胎面的性进行改性,即主要在外胎胎面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加入特定粒度的微米级白玉刚、微米级钢纤维、微米级单质钨、微米级钾长石、苯乙烯‑丙烯腈‑压克力橡胶共聚物等进行改性,来提高外胎胎面的耐磨性能,从而达到提高汽车轮胎整体的耐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莫小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莫小燕
技术研发日:2017.07.26
技术公布日:2017.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