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枸杞的黄酒及酿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8275发布日期:2019-04-17 06:12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黄酒和其酿造工艺,黄酒中加入一种枸杞浸泡并进行发酵。



背景技术: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酒,已有4000多年的酿造历史。因最初的黄酒酒液黄亮,色泽澄黄或呈琥珀色,清澈透明,故称为黄酒,经历代人民的辛勤劳动,不断完善酿造工艺,使我国的黄酒在世界上达到了较高水平。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黄酒原料:主要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特定的加工酿造过程,使原料受到酒药、酒曲、浆水中的多种酶、酵母菌等的共同作用而酿成的一类低度原汁酒(压榨酒)。含有糖分、糊精、有机酸、氨基酸、酯类、甘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它常有芳香,鲜美醇厚,品种多样,形成特有的色、香、味、体。营养价值黄酒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并含有氨基酸、糖、醋、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是烹调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调味品之一。相关人群一般成年人均可食用。

可是由于传统工艺的限制,黄酒的饮用必须要经过两次发酵,特别是二次发酵,时间很长,在没有长达一年以上的时间几乎是不能饮用的,即便是饮用了,也远远低于它原有的色泽,味道,以及营养;因此一批黄酒的上市必须要经过漫长的陈酿过程,正因为有以上原因,我们现在才在市面上常常看到有几年陈的字样。现有的黄酒生产采用主要技术包括两种:一种是传统工艺前期以发酵缸,后期以绍坛为后酵工艺;二是机械化黄酒工艺,发酵全过程都在大罐里进行。

如专利号zl200610041100.4发酵型枸杞黄酒的制备方法。该专利采用统工艺生产的黄酒。发酵型枸杞黄酒的制备方法属酿酒技术领域。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枸杞与黄酒利用微生物共同发酵制备枸杞黄酒的新工艺。其技术要点:制作加饭枸杞黄酒时,原料米经蒸煮、糖化、冲缸后20小时,加饭、加入麦曲和蒸煮后的枸杞与其一起进行发酵;制作摊饭枸杞黄酒时,则在原料米经蒸煮、摊凉后,加入麦曲和蒸煮后的枸杞及酒母与其一起落缸发酵。由于参与发酵的枸杞经过蒸煮处理,既杀灭了其上附着的有害微生物,又使其表面覆盖的蜡质层软化;同时,将枸杞与米饭共同发酵,让微生物充分利用枸杞和大米的营养物质,从而对大分子物质进行充分的降解,有利于人体的吸收。该酒具有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酒质浓郁且稳定,是养身健体、馈赠亲友以及家宴喜庆的保健佳品。

主权项:发酵型枸杞黄酒的制备方法属酿酒技术领域。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枸杞与黄酒利用微生物共同发酵制备枸杞黄酒的新工艺。其技术要点:制作加饭枸杞黄酒时,原料米经蒸煮、糖化、冲缸后20小时,加饭、加入麦曲和蒸煮后的枸杞与其一起进行发酵;制作摊饭枸杞黄酒时,则在原料米经蒸煮、摊凉后,加入麦曲和蒸煮后的枸杞及酒母与其一起落缸发酵。由于参与发酵的枸杞经过蒸煮处理,既杀灭了其上附着的有害微生物,又使其表面覆盖的蜡质层软化;同时,将枸杞与米饭共同发酵,让微生物充分利用枸杞和大米的营养物质,从而对大分子物质进行充分的降解,有利于人体的吸收。但该方法生产发酵型枸杞黄酒酒体不够丰富,口感略显单薄。

目前的传统工艺生产的黄酒,口感苦味太重;而机械化工艺黄酒,酒体不丰富,口感单薄。另一方面,现有的黄酒只注重营养与口感,常常忽视消费者的特殊保健功效。

现有黄酒产品只注重营养与口感,所含保健物质相对较少且营养组分含量不够稳定,特殊保健功效不显著。目前黄酒生产工艺或者采用上述传统的发酵缸-绍坛为生产工艺,但口感苦味太重;或者采用大罐的机械化全过程发酵工艺,但生产的酒体不丰富,口感单薄;且在黄酒发酵过程中的各个关键控制点的温度不明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枸杞的黄酒及酿造工艺,配方合理,工艺完善,发明目的,一是让枸杞味更加纯正,二是解决高温发酵后,酒体易于混浊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枸杞的黄酒,具体在于一种枸杞的黄酒的组分含量为:16%(20℃,%vol)酒精、总糖类43(以葡萄糖计,g/l)、非糖固形物21(g/l)、枸杞2(g/l)、酸6.1(以乳酸计、g/l)、氨基酸液态氮0.6(g/l)、氧化钙0.01(g/l)、β-苯乙醇60(mg/l)

一种枸杞的黄酒的酿造工艺,采用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浸米;选择国标一标准的大米,经过淘洗,用普通凉水浸泡8—10小时(夏季)、12-15小时(冬季)备用;

2、蒸饭:将浸泡好的大米,清洗干净进行初蒸、复蒸。要求米饭蒸到外硬内软,无夹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匀。大米蒸熟后,再摊晾至25℃以下入缸。

3、制备枸杞浸泡液。将采购的枸杞进行筛选,选择粒大、饱满的枸杞,然后用黄酒浸泡60天,然后,用真空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获得的液体即为枸杞浸泡液。

4、前期发酵:把准备好酵母酒药倒入缸内与蒸好的米饭搅拌均匀,盖好草盖,在30℃-32℃的温度下,经3天左右,米饭变软变甜,即可见到有醪液渗出(即通常所说的酒酿)。然后将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和枸杞浸泡液,加入发酵缸内进行搅动。每100kg大米加入酒药400g、净化水150kg、麦曲4kg、枸杞浸泡液2kg。

5、后酵:当醪液发酵15天后,将醪液用真空料泵抽进大罐,进行低温(15℃)发酵180天后,用真空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固体即为酒糟,液体就是本工艺生产出的枸杞黄酒。

本发明为了保证枸杞味能保留其天然的味道,采用低度黄酒五年陈原酒浸泡,从而保留自然枸杞原味。我们用有两个目的,一是让枸杞味更加纯正,二是解决高温发酵后,酒体易于混浊的问题。在以往技术中,枸杞是通过在原浆酒中进行长时间的浸泡,从而达到留味作用,未经真空固液分离压榨机进行分离,再经过勾兑装瓶。这样做,在短时间内是让黄酒中产生了枸杞的味道。可是经过长时间的储存,这种味道就变淡,最终揉和进黄酒酒体中;而对于本方法制作出的黄酒,会永远保留枸杞纯正的味道。为何在本专利中没有采用高温发酵,主要考虑到要保留这种纯正的枸杞味道,我们无需使用高温发酵,二是通过加入了枸杞浸泡液后,前期发酵没有必要采用高温,只要在低温下,黄酒依然会不断酿出,只是时间会略长,但由此产生的黄酒在仅经过前期发酵便已经清透,后期二次发酵后会更加清澈。不像以往,是一种混浊液。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改进,在第三步中用于浸泡枸杞液的黄酒是采用传统方式酿造的黄酒,且必须是陈酿五年以上的黄酒。本专利采用五年以上的陈酿来进行枸杞的浸泡,从而让枸杞浸泡液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从而加快前期低温发酵,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发酵1年左右的,在采用了五年陈酿后可以达到180天,甚至可以达到与高温发酵时间相同。

对上述技术方案再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枸杞黄酒每100kg大米加入枸杞浸泡液2kg,水与米饭的比例保持不变。本方法在前酵期采取传统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少量的枸杞浸泡液,方法简单。

对上述技术方案再作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第五步的后期发酵,所述的后期发酵时间为180天以上。所述的后期发酵的温度为15℃恒温慢速发酵180天以上。对于本专利来说,后期发酵仍然有必要,我们知道,酒在一定的环境下储存,都是纯的香,那么何为纯呢,对于酒来说,就是贮存,让他们内部的一些微生物慢慢反应,各种成分进行充分的缔合,从而达到更纯,但利用本专利方法制作的黄酒,只需存放180天,其内部已经基本缔合完毕。

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的枸杞黄酒,既有传统黄酒的营养,又有机械化黄酒的优势,揉和了两者优点,现时将枸杞的药用成分充分融进了黄酒,使得枸杞黄酒具有营养丰富,又能促进人体健康,口感清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枸杞的黄酒,其特征在于黄酒中含有酒精、糖类、非糖固形物、枸杞、酸、氨基酸液态氮、氧化钙、β-苯乙醇/(mg/l)等物质。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枸杞的黄酒。其特征在于一种枸杞的黄酒的组分含量为:16%(20℃,%vol)酒精、总糖类43(以葡萄糖计,g/l)、非糖固形物21(g/l)、枸杞2(g/l)、酸6.1(以乳酸计、g/l)、氨基酸液态氮0.6(g/l)、氧化钙0.01(g/l)、β-苯乙醇60(mg/l)。该枸杞黄酒富含氨基酸、葡萄酸钙等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吸收并促进身体保健,且口味绵和、口感上佳。

实施例2

一种枸杞的黄酒的酿造方案如下:

1、浸米;选择国标一标准的大米,经过淘洗,用普通凉水浸泡8—10小时(夏季)、12-15小时(冬季)备用;

2、蒸饭:将浸泡好的大米,清洗干净进行初蒸、复蒸。要求米饭蒸到外硬内软,无夹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匀。大米蒸熟后,再摊晾至25℃以下入缸。

3、制备枸杞浸泡液。将采购的枸杞进行筛选,选择粒大、饱满的枸杞,然后用黄酒浸泡60天,然后,用真空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获得的液体即为枸杞浸泡液。

4、前期发酵:把准备好酵母酒药倒入缸内与蒸好的米饭搅拌均匀,盖好草盖,在30℃-32℃的温度下,经3天左右,米饭变软变甜,即可见到有醪液渗出(即通常所说的酒酿)。然后将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和枸杞浸泡液,加入发酵缸内进行搅动。每100kg大米加入酒药400g、净化水150kg、麦曲4kg、枸杞浸泡液2kg。

5、后酵:当醪液发酵15天后,将醪液用真空料泵抽进大罐,进行低温(15℃)发酵180天后,用真空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固体即为酒糟,液体就是本工艺生产出的枸杞黄酒。

实验表明33℃以上时,枸杞黄酒的有益物质有所流失,且枸杞原有甘甜口味有所改变,而低于30℃时,枸杞黄酒发酵度不够。用本方法不会导致黄酒和枸杞有益物质的流失,并能够在黄酒口味中保留枸杞味道。

实施例3

一种枸杞的黄酒的酿造方案如下:

1、浸米;选择国标一标准的大米,经过淘洗,用普通凉水浸泡8—10小时(夏季)、12-15小时(冬季)备用;

2、蒸饭:将浸泡好的大米,清洗干净进行初蒸、复蒸。要求米饭蒸到外硬内软,无夹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匀。大米蒸熟后,再摊晾至25℃以下入缸。

3、制备枸杞浸泡液。将采购的枸杞进行筛选,选择粒大、饱满的枸杞,然后用黄酒浸泡60天,然后,用真空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获得的液体即为枸杞浸泡液。

4、前期发酵:把准备好酵母酒药倒入缸内与蒸好的米饭搅拌均匀,盖好草盖,在30℃-32℃的温度下,经3天左右,米饭变软变甜,即可见到有醪液渗出(即通常所说的酒酿)。然后将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和枸杞浸泡液,加入发酵缸内进行搅动。每100kg大米加入酒药400g、净化水150kg、麦曲4kg、枸杞浸泡液2kg。

5、后酵:当醪液发酵15天后,将醪液用真空料泵抽进大罐,进行低温(15℃)发酵180天后,用真空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固体即为酒糟,液体就是本工艺生产出的枸杞黄酒。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在前期发酵时,尽量采用恒温,因为这样让原本不是太活跃的发酵酵母能充分发挥发酵作用,从而产出的酒也是稳定,喝起来味道比较清爽;不会有后味浓烈的感觉;这也是与传统制造黄酒的不相同点。由于黄酒酿造产于民间,因此在工艺上不太讲究,要求也不是很严格,所以制出来的酒在细微处显得千变万化,两次发酵出来酒味都有可能不同,这里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前期发酵温度的控制上(在前期发酵中温度有过了波动),可是温度的变化,往往不能控制,主要原因是因为米料的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也不相同,由此而产生。然而本专利要求要保证其米料的内部与外部温度相同。

实施例4

一种枸杞的黄酒的酿造方案如下:

1、浸米;选择国标一标准的大米,经过淘洗,用普通凉水浸泡8—10小时(夏季)、12-15小时(冬季)备用;

2、蒸饭:将浸泡好的大米,清洗干净进行初蒸、复蒸。要求米饭蒸到外硬内软,无夹心,疏松不糊,熟透均匀。大米蒸熟后,再摊晾至25℃以下入缸。

3、制备枸杞浸泡液。将采购的枸杞进行筛选,选择粒大、饱满的枸杞,然后用黄酒浸泡60天,然后,用真空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获得的液体即为枸杞浸泡液。

4、前期发酵:把准备好酵母酒药倒入缸内与蒸好的米饭搅拌均匀,盖好草盖,在30℃-32℃的温度下,经3天左右,米饭变软变甜,即可见到有醪液渗出(即通常所说的酿)。然后将经过净化处理的饮用水和枸杞浸泡液,加入发酵缸内进行搅动。每100kg大米加入酒药400g、净化水150kg、麦曲4kg、枸杞浸泡液2kg。

5、后酵:当醪液发酵15天后,将醪液用真空料泵抽进大罐,进行低温(15℃)发酵180天后,用真空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固体即为酒糟,液体就是本工艺生产出的枸杞黄酒。

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使用陈酿黄酒进行浸泡,这样对于后续的发酵温度,要求降低,而且同样可以做出与上述两实施例口味相同的酒;然而,后期可以再加上180天的陈贮,经检测,陈贮后的酒可以与五年陈酒的内部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储存年份黄酒中的风味物质,发现氨基酸、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的含量与五年陈酿的含量基本相同,而甲醇、杂醇、异丁醇、异戊醇含量少于五年陈酿。由此可知,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利用枸杞浸泡液与低温发酵两种技术的配合,可使陈酿时间变短,发酵温度降低,提高黄酒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