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箱外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0444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电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冰箱外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已经走进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家用电器主要指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使用的各种电器和电子器具,又称民用电器或者日用电器。家用电器使人们从繁重、琐碎、费时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人类创造了更为舒适优美、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条件,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作为家用电器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家电配件制作的好坏越来越凸显家电产品的整体使用品质,一般,家电配件包括:冰箱外置把手、冰箱门体加强铁、冰箱门体加强横梁、底部支撑脚、小冰箱整体门体等;液晶电视机外框壳、液晶电视支撑座;波轮洗衣机支撑架、滚筒洗衣机配重块等;笔记本电脑外壳;空调室外机机壳、室内机加强块;汽车部分内饰、外拉把手、保险杠;家具把手、组合地脚等。现有技术中,制作家电配件产品通常采用传统金属、塑料等制品,其显著缺点是耐用性不强,这就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外壳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冰箱外壳,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组成:环氧树脂60-80份、三元乙丙橡胶10-20份、聚氨酯5-10份、石墨烯颗粒2-5份、苯乙酸4-8份、硅藻土10-20份、陶瓷纤维5-8份、玻璃纤维2-5份、纳米银颗粒0.6-1.2份、固化剂4-8份、添加剂10-15份。

上述冰箱外壳,优选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组成:环氧树脂70份、三元乙丙橡胶15份、聚氨酯8份、石墨烯颗粒4份、苯乙酸6份、硅藻土15份、陶瓷纤维6份、玻璃纤维3份、纳米银颗粒0.9份、固化剂6份、添加剂13份。

上述添加剂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组成:云母5-8份、羊毛脂3-6份、土豆淀粉5-10份、活性炭4-6份、二氧化钛1-3份、铝粉0.8-1.5份、环氧大豆油5-8份。

上述添加剂优选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组成:云母7份、羊毛脂5份、土豆淀粉8份、活性炭5份、二氧化钛2份、铝粉1.2份、环氧大豆油7份。

所述冰箱外壳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原料;

b、将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石墨烯颗粒、纳米银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熔融状态,进行搅拌混合;

c、在步骤b中的混合物中加入苯乙酸、硅藻土、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继续搅拌,搅拌速度为600-800r/min;

d、在步骤c中再加入固化剂与添加剂,充分搅拌混合后,将温度升高至120-150度,进行快速搅拌,搅拌速度为800-1000r/min,使物料充分反应;

e、将步骤d中处理好的物料送入冷冻设备,进行冷冻处理;

f、将步骤e冷冻后的物料经造粒机加热熔化,挤出到模具成型,得到冰箱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的冷冻处理分为第一次冷冻处理、第二次冷冻处理,和第三次冷冻处理,第一次冷冻处理后,将物料恢复室温1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冷冻处理,第二次冷冻处理后,同样将物料恢复室温1小时后,再进行第三次冷冻处理。

进一步的,第一次冷冻处理是在零下5-10℃的环境下连续冷冻2-3小时,第二次冷冻处理是在零下10-20℃的环境下连续冷冻3-5小时,第二次冷冻处理是在零下20-25℃的环境下连续冷冻2-3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艺流程简洁,原料配比合理,采用的均为无毒无害的化学物质制作,制备的冰箱外壳,使用效果好,同时具备抗老化和耐腐蚀的作用,使用效果明显,无污染,市场价值高,便于推广及使用。添加了云母、羊毛脂、土豆淀粉、活性炭、二氧化钛、铝粉,保证了环保性,增加了韧性和抗老化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冰箱外壳,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组成:环氧树脂60份、三元乙丙橡胶10份、聚氨酯5份、石墨烯颗粒2份、苯乙酸4份、硅藻土10份、陶瓷纤维5份、玻璃纤维2份、纳米银颗粒0.6份、固化剂4份、添加剂10份。

上述添加剂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组成:云母5份、羊毛脂3份、土豆淀粉5份、活性炭4份、二氧化钛1份、铝粉0.8份、环氧大豆油5份。

所述冰箱外壳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原料;

b、将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石墨烯颗粒、纳米银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熔融状态,进行搅拌混合;

c、在步骤b中的混合物中加入苯乙酸、硅藻土、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继续搅拌,搅拌速度为600r/min;

d、在步骤c中再加入固化剂与添加剂,充分搅拌混合后,将温度升高至120-150度,进行快速搅拌,搅拌速度为800r/min,使物料充分反应;

e、将步骤d中处理好的物料送入冷冻设备,进行冷冻处理;

f、将步骤e冷冻后的物料经造粒机加热熔化,挤出到模具成型,得到冰箱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的冷冻处理分为第一次冷冻处理、第二次冷冻处理,和第三次冷冻处理,第一次冷冻处理后,将物料恢复室温1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冷冻处理,第二次冷冻处理后,同样将物料恢复室温1小时后,再进行第三次冷冻处理。

进一步的,第一次冷冻处理是在零下5-10℃的环境下连续冷冻2-3小时,第二次冷冻处理是在零下10℃的环境下连续冷冻3小时,第二次冷冻处理是在零下20℃的环境下连续冷冻2小时。

实施例2

一种冰箱外壳,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组成:环氧树脂80份、三元乙丙橡胶20份、聚氨酯10份、石墨烯颗粒5份、苯乙酸8份、硅藻土20份、陶瓷纤维8份、玻璃纤维5份、纳米银颗粒1.2份、固化剂8份、添加剂15份。

上述添加剂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组成:云母8份、羊毛脂6份、土豆淀粉10份、活性炭6份、二氧化钛3份、铝粉1.5份、环氧大豆油8份。

所述冰箱外壳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原料;

b、将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石墨烯颗粒、纳米银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熔融状态,进行搅拌混合;

c、在步骤b中的混合物中加入苯乙酸、硅藻土、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继续搅拌,搅拌速度为800r/min;

d、在步骤c中再加入固化剂与添加剂,充分搅拌混合后,将温度升高至150度,进行快速搅拌,搅拌速度为1000r/min,使物料充分反应;

e、将步骤d中处理好的物料送入冷冻设备,进行冷冻处理;

f、将步骤e冷冻后的物料经造粒机加热熔化,挤出到模具成型,得到冰箱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的冷冻处理分为第一次冷冻处理、第二次冷冻处理,和第三次冷冻处理,第一次冷冻处理后,将物料恢复室温1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冷冻处理,第二次冷冻处理后,同样将物料恢复室温1小时后,再进行第三次冷冻处理。

进一步的,第一次冷冻处理是在零下10℃的环境下连续冷冻3小时,第二次冷冻处理是在零下20℃的环境下连续冷冻5小时,第二次冷冻处理是在零下25℃的环境下连续冷冻2-3小时。

实施例1

一种冰箱外壳,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组成:环氧树脂60份、三元乙丙橡胶10份、聚氨酯5份、石墨烯颗粒2份、苯乙酸4份、硅藻土10份、陶瓷纤维5份、玻璃纤维2份、纳米银颗粒0.6份、固化剂4份、添加剂10份。

所述冰箱外壳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原料;

b、将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石墨烯颗粒、纳米银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熔融状态,进行搅拌混合;

c、在步骤b中的混合物中加入苯乙酸、硅藻土、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继续搅拌,搅拌速度为600r/min;

d、在步骤c中再加入固化剂,充分搅拌混合后,将温度升高至120-150度,进行快速搅拌,搅拌速度为800r/min,使物料充分反应;

e、将步骤d中处理好的物料送入冷冻设备,进行冷冻处理;

f、将步骤e冷冻后的物料经造粒机加热熔化,挤出到模具成型,得到冰箱外壳。

对照组2

一种冰箱外壳,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组成:环氧树脂80份、三元乙丙橡胶20份、聚氨酯10份、石墨烯颗粒5份、苯乙酸8份、硅藻土20份、陶瓷纤维8份、玻璃纤维5份、纳米银颗粒1.2份、固化剂8份。

所述冰箱外壳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原料;

b、将除环氧大豆油外所述材料放入炼塑机中进行炼塑;

c、将炼塑后的材料取出,加入环氧大豆油,进行充分搅拌,并放入塑料挤出机中,进行造粒、加热、基础模型,即可得到。

表1为本发明与对照组性能测试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