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防霉防滑垫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1098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滑垫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杀菌防霉防滑垫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是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之为氯乙烯树脂。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人们家里的浴室大多数都采用的表面光滑的大理石或瓷砖,为了防止家人滑到,一般在淋浴处都放置有防滑垫,但是防滑垫使用时间长了以后易发霉容易脏且不易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杀菌防霉防滑垫,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

聚氯乙烯100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5-85份,丁苯橡胶10-15份,秸秆粉10-20份,填料1-8份,稳定剂3-7份,抗氧剂0.3-1.5份,紫外线吸收剂0.5-1.5份,发泡剂0.5-2份,抗菌剂1-4份,微球膨胀剂0.1-1份,润滑剂0.1-1份。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杀菌防霉防滑垫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

聚氯乙烯100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7-82份,丁苯橡胶12-14份,秸秆粉13-15份,填料3-6份,稳定剂4-6份,抗氧剂0.5-0.8份,紫外线吸收剂0.6-0.8份,发泡剂0.7-1.2份,抗菌剂2-3份,微球膨胀剂0.5-0.7份,润滑剂0.5-0.7份;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聚氯乙烯为聚氯乙烯x-1000与聚氯乙烯x-2000混合物,聚氯乙烯x-1000与聚氯乙烯x-2000的重量比为1:(1-3),优选重量比为1:2。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秸秆粉为棉花秸秆、大豆秸秆、水稻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填料为三氧化锑、钛酸钡、钛白粉、滑石粉、硅灰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稳定剂为锌钙稳定剂和硬脂酸锌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20:1。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bht、抗氧剂1010、抗氧剂164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o、uvp-327、uv-9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和氧化锌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2:3。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抗菌剂为纳米氧化锶与磷酸锆的。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微球膨胀剂为丙烯酸树脂,粒径为1μm-5μm。

所述润滑剂为油酸酰胺、低分子量聚丙烯、微晶石蜡、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披露了一种杀菌防霉防滑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比称取聚氯乙烯100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5-85份、丁苯橡胶10-15份、秸秆粉10-20份、填料1-8份、稳定剂3-7份、抗氧剂0.3-1.5份、紫外线吸收剂0.5-1.5份、发泡剂0.5-2份、抗菌剂1-4份、微球膨胀剂0.1-1份、润滑剂0.1-1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10-13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加入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与防滑性,同时更易于降解;

(2)本发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加入特定组分的抗菌剂,使得材料具备良好的杀菌防霉效果;

(3)本发明中特定的比例的稳定剂与发泡剂,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

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更易于理解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在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例示的而非限制性的。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所有原料都是市售的。

实施例中采用国标测定材料的各项性能,如无特别说明,组分的分数均为重量分数。

实施例1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6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5℃,反应15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1.5微米。

实施例2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50份和聚氯乙烯x-200050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水稻秸秆粉5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6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5℃,反应15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1.5微米。

实施例3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25份和聚氯乙烯x-200075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水稻秸秆粉15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6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5℃,反应15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1.5微米。

实施例4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75份和聚氯乙烯x-200025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85份、丁苯橡胶13份、大豆秸秆粉5份、水稻秸秆粉7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6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5℃,反应15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1.5微米。

实施例5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5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0.5份、钛白粉0.5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0.5份、丙烯酸树脂0.1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3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0℃,反应30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85℃,缩聚反应4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3微米。

实施例6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7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1份、滑石粉2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1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6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3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0℃,反应30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85℃,缩聚反应4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3微米。

实施例7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82份、丁苯橡胶15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3份、硅灰石5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1份、磷酸锆3份、丙烯酸树脂0.6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3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0℃,反应30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85℃,缩聚反应4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3微米。

实施例8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0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2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5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1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80℃,反应30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5℃,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5微米。

实施例9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2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3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6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1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80℃,反应30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5℃,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5微米。

实施例10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1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64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6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1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80℃,反应30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5℃,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5微米。

实施例11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1.5份、硬脂酸锌0.5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3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4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5℃,反应15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1.5微米。

实施例12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3份、硬脂酸锌0.5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4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4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5℃,反应15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1.5微米。

实施例13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5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5份、uv-91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6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2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5℃,反应15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1.5微米。

实施例14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2份、氧化锌0.3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4份、油酸酰胺0.1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5℃,反应15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1.5微米。

实施例15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3份、氧化锌0.4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6份、油酸酰胺0.2份、微晶石蜡0.3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5℃,反应15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1.5微米。

实施例16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5份、氧化锌0.7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6份、油酸酰胺0.3份、硬脂酸甘油酯0.4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5℃,反应15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1.5微米。

实施例17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1份、氧化锌1份、纳米氧化锶0.5份、磷酸锆2份、丙烯酸树脂0.7份、油酸酰胺0.5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5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所述微球膨胀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一只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氮气管的四口烧瓶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加入96份甲醛溶液(浓度37%),5份尿素,40份三聚氰胺,用10%纯碱溶液调整体系ph值至8,升温至75℃,反应15分钟,得氨基树脂预聚物。

另一反应容器中加入800份水,再加入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升温至80℃,将氨基树脂预聚物加入其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30份10%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升温至90℃,缩聚反应3小时,得微米级丙烯酸树脂粒子分散液,粒子尺寸约1.5微米。

对比例1

(1)将聚氯乙烯在烘箱中干燥12h,温度为80℃,待用;

(2)按照配比称取聚氯乙烯x-100033份和聚氯乙烯x-200067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79份、丁苯橡胶13份、棉花秸秆粉5份、大豆秸秆粉9份、三氧化锑2份、钛酸钡4份、锌钙稳定剂4份、硬脂酸锌0.2份、抗氧剂bht0.5份、抗氧剂10100.1份、uv-o0.4份、uvp-3270.2份、偶氮二甲酰胺0.4份、氧化锌0.6份、油酸酰胺0.4份、低分子量聚丙烯0.1份,经过加热高速混合,加热温度为120℃,转速为100r/min,混合时间为1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或直接注塑,冷却后得到杀菌防霉的防滑垫。

将实施例和对比例按照标准试验要求加工成测试样条,测试其性能列于表1中,耐磨性是用h22砂轮500g压力下,1000转后失重来表示的。

抗菌测试步骤:参照抗菌塑料检测标准qb/t2591-2003a进行测试,具体步骤如下:将待测样品用75%乙醇消毒处理并晾干,将菌种用无菌水稀释成适当浓度的菌悬液备用。取0.2ml的菌悬液滴在样品表面,用0.1mm厚的聚乙烯薄膜(4.0cm×4.0cm)覆于其上,使菌悬液在样品和薄膜间形成均匀的液膜。在37℃保持相对湿度90%培养18~24小时。用无菌水将菌液洗下,稀释成适当的浓度梯度,取0.1ml均匀涂布在已制备好的无菌琼脂培养基上。于37℃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阴性对照用无菌平皿代替,其他操作相同。

表1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