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胶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39329阅读:38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丁苯胶乳合成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丁苯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丁苯胶乳合可被应用于造纸装饰原纸、耐磨纸、中高档铜板纸、白板纸、卡纸、箱板纸等纸品的面、底涂布,还可被应用于无纺布、人造革等浸渍加工。然而,现有的丁苯胶乳通常存在着“热粘冷脆”的现象,且耐水性和稳定性方面仍不够理想。因此,一种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稳定性的丁苯胶乳具有较好的商用价值。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丁苯胶乳,具有耐水性佳、稳定性能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丁苯胶乳,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相料:第一溶剂4000-4150份;二乙烯苯240-280份;阴离子乳化剂115-135份;第一乳化剂15-30份;羟乙基纤维素35-60份;聚山梨酯-80为8-15份;丙烯酸335-365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100-160份;丙烯酰胺95-115份;ph调节剂25-38份;油相料:苯乙烯6200-6250份;丁二烯1930-1960份;有机溶剂2525-2580份;3-巯基丁酸乙酯100-115份;打底料:mbs种子胶乳200-23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3-18份;第二溶剂2380-2450份;其他料:第三溶剂1400-16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4-0.8份;引发剂混合物1385-1435份;水性消泡剂25-38份;液碱780-830份;第二乳化剂43-53份;所述第一乳化剂和第二乳化剂均选取非离子乳化剂;所述第一溶剂、第二溶剂和第三溶剂均为软水,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乙酸丁酯、醋酸丁酯、丙烯酸丁酯中的其中一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相料中,羟乙基纤维素易溶于水,其表面携带大量的亲水基团,且在一定的环境的ph值范围内,不易受到环境的ph值的变化而发生粘度的变化,从而使所处的水相体系具有较好的粘稠度,并保持良好的分散性能。聚山梨酯-80具有优异的亲水性能,并且在水相中稳定且均匀地分散,可联合阴离子乳化剂、第一乳化剂、羟乙基纤维素产生协同作用,从而使水相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效果。n-羟甲基丙烯酰胺极易溶于水,分子结构中含有聚合性能的乙烯基和缩合性能的羟甲基,作为交联剂,有助于促使苯乙烯和丁二烯进行有效的交联作用。且n-羟甲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酯共聚合,使羟甲基被引入,在加热条件下即可进行交联。而丙烯酸是一种不饱和羧酸,聚合速度快。因此,在第一乳化剂、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均能在软水中混合形成水相料,且可与苯乙烯和丁二烯进行聚合反应。ph调节剂中的nahco3、na2po4、na2co3、naoh具有较佳且稳定的碱性作用,可将反应体系调节形成较为稳定的碱性环境,从而使整体具有更好的稳定的环境;打底料中的液碱混合物,是将液碱和软水混合获得的,使打底料为碱性,但降低了直接采用液碱时的反应风险,也是引发剂混合物能在整体的体系中发挥更好更稳定的作用;其他料属于在水相料、油相料相互混合后再进行添加,因此,其中的液碱的加入主要用于调节整个体系的ph值。油相料中,有机溶剂里的乙酸丁酯、醋酸丁酯、丙烯酸丁酯均具有优异的溶解性能,有助于使苯乙烯、丁二烯、3-巯基丁酸乙酯充分混合于其中,并形成油相料。3-巯基丁酸乙酯相比叔十二碳硫醇,可减少整个体系中的气味,且价格更低,有助于节约成本,且其与苯乙烯、丁二烯形成充分的混合。打底料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充分溶于第二溶剂中,并与mbs种子胶乳混合,对mbs种子胶乳进行稀释,使形成的打底料便于跟水相料、油相料、其他料之间形成充分的反应。其他料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具有较好的螯合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引发剂混合物和第二乳化剂均可促进苯乙烯、丁二烯的聚合反应,提高反应率。水性消泡剂能够充分溶于水中,并且起到消泡和抑泡作用,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对形成的丁苯胶乳的质量的影响。液碱主要用于调节整个体系中的ph值,使整个体系保持稳定。经研究(试验一、试验二)发现,二乙烯苯、羟乙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酯-80、聚乙烯醇相互配合,有助于提高形成的丁苯胶乳的耐水性和粘性,但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又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还可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阴离子乳化剂、第一乳化剂、第二乳化剂的相互配合,有助于使整个反应体系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使苯乙烯、丁二烯的聚合效率更高,且获得的丁苯胶乳的聚合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都得到提高。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丁苯胶乳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相料:第一溶剂4080-4150份;二乙烯苯250-280份;阴离子乳化剂115-130份;第一乳化剂15-25份;羟乙基纤维素35-50份;聚山梨酯-80为8-12份;丙烯酸335-355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130-160份;丙烯酰胺95-110份;ph调节剂25-32份;油相料:苯乙烯6220-6250份;丁二烯1940-1960份;有机溶剂2550-2580份;3-巯基丁酸乙酯100-110份;打底料:mbs种子胶乳215-23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3-16份;第二溶剂2380-2410份;其他料:第三溶剂1500-16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4-0.7份;引发剂混合物1400-1435份;水性消泡剂25-30份;液碱780-810份;800第二乳化剂46-53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水相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25-40份的聚乙烯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较低的温度下,聚乙烯醇在水相料均匀分散,但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可充分溶于液相的体系中,并且与羟乙基纤维素、聚山梨酯-80、聚乙烯醇相互配合,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与苯乙烯、丁二烯共同作用,从而提高形成的丁苯胶乳的耐水性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其他料中,引发剂混合物包括引发剂和第四溶剂,引发剂与第四溶剂的重量份数比为0.078-0.092:1,所述第四溶剂为软水。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水相料中,ph调节剂包括nahco3、na2po4、na2co3、naoh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丁苯胶乳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丁苯胶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真空条件下,将水相料中相应重量分数的第一溶剂、二乙烯苯、阴离子乳化剂、第一乳化剂、羟乙基纤维素、聚山梨酯-80、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ph调节剂混合均匀,形成水相料;s2,在真空条件下,将油相料中相应重量分数的苯乙烯、丁二烯、有机溶剂、3-巯基丁酸乙酯混合均匀,形成油相料;s3,将打底料中相应重量分数的mbs种子胶乳、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第二溶剂混合均匀,形成打底料;s4,在真空条件下,取其他料中的第三溶剂、步骤s1中获得的水相料240-260份、步骤s2中获得的油相料530-555份、其他料中的引发剂135-150份进行混合,进行聚合反应并形成第一混合物,升温到83-85℃时,停止加热,获得第二混合物;s5,将剩余的步骤s1中获得的水相料、剩余的步骤s2中获得的油相料、剩余的引发剂混合物与步骤s4中获得的第二混合物充分混合,控制温度为93-95℃,压力为0.3-0.4mpa,保温;s6,当转化率达到99.5%以上时,对步骤s5中获得的物料进行脱气处理,同时加入水性消泡剂,混合均匀;再加入相应重量份数的其他料中的液碱,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第二乳化剂,充分混合,消除残苯,脱气处理时间为4-5h;s7,放料,过滤,获得。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s4中,停止加热后,聚合反应增高温度,通过调节冷却水流量,控制温度在93-95℃,反应10-15min。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s5中,剩余的步骤s1中获得的水相料、剩余的步骤s2中获得的油相料、剩余的引发剂混合物均采用均匀滴加的方式添加,水相料和油相料同时滴加且滴加的时间为4-4.5h;引发剂混合物的滴加时间为4.5-5h。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s5中,所述保温的时间为1.5-2h。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过程中,先将水相料、油相料、打底料分别制备出备用,再通过将软水、部分水相料、部分油相料、部分引发剂混合物混合,后将剩余的水相料、油相料以及引发剂以滴加的方式缓慢加入,从而使聚合反应更加充分。步骤s4中升温至83-85℃时,停止加热,聚合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并形成第一混合物,并且将第一混合物的温度提高,通过冷却水进行冷却聚合反应所在的容器,将温度控制在93-95℃,并反应10-15min,使聚合反应充分进行,从而提高获得的第二混合物的混合均匀性。本申请中的第一溶剂、第二溶剂、第三溶剂、第四溶剂均选择软水,有助于降低反应体系中的ca2+、mg2+离子等,从而减少反应设备出现结垢的现象,降低维护和修理的成本,也有助于提高聚合形成的羧基丁苯胶乳的纯度和质量。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获得的丁苯胶乳耐水性能佳、粘性佳;2.采用3-巯基丁酸乙酯,有助于使苯乙烯与丁二烯形成充分的混合,还能减少气味,并且降低生产成本;3.将部分预先混合好的由相应组分组成的打底料、水相料、油相料进行混合,形成第二混合物,再将剩余部分的相关组分进行同时滴加混合,有助于使聚合反应进一步进行得更加充分,提高转化率;4.在脱气处理时,加入水性的消泡剂,其较易溶于较高温度的液相中,迅速进行消泡作用,且在脱气过程中,还能防止气泡的产生,可显著提高消泡抑泡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丁苯胶乳,包括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且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s1,在真空条件下,将水相料中相应重量分数的第一溶剂、二乙烯苯、阴离子乳化剂、第一乳化剂、羟乙基纤维素、聚山梨酯-80、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ph调节剂、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形成水相料;s2,在真空条件下,将油相料中相应重量分数的苯乙烯、丁二烯、有机溶剂、3-巯基丁酸乙酯混合均匀,形成油相料;s3,将打底料中相应重量分数的mbs种子胶乳、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第二溶剂混合均匀,形成打底料;s4,在真空条件下,取其他料中的第三溶剂、步骤s1中获得的水相料260份、步骤s2中获得的油相料555份、其他料中的引发剂150份进行混合,进行聚合反应并形成第一混合物,升温到85℃时,停止加热,聚合反应增高温度,通过调节冷却水流量,控制温度在93℃,反应15min,获得第二混合物;s5,将剩余的步骤s1中获得的水相料、剩余的步骤s2中获得的油相料、剩余的引发剂混合物与步骤s4中获得的第二混合物中,水相料和油相料的滴加时间为4h;引发剂混合物的滴加时间为4.5h;控制温度为95℃,压力为0.4mpa,保温1.5h;s6,当转化率达到99.5%以上时,对步骤s5中获得的物料进行脱气处理,同时加入水性消泡剂,混合均匀;再加入相应重量份数的其他料中的液碱,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第二乳化剂,充分混合,消除残苯,脱气处理时间为4h;s7,放料,过滤,获得。其中,其他料里,引发剂混合物包括重量份数比为0.088:1的引发剂和软水;引发剂混合物中的引发剂选取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的复配物,三者的重量份数比为1:1:1:1;油相料中,有机溶剂为乙酸丁酯;在水相料中,ph调节剂为nahco3;步骤s6中,第二乳化剂为np-40乳化剂。mbs种子胶乳购自山东天说橡胶有限公司。实施例2-6: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中包括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6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实施例7: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组分中不包含聚乙烯醇。实施例8: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有机溶剂为醋酸丁酯。实施例9: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有机溶剂为丙烯酸丁酯。实施例10: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他料中,引发剂混合物中的引发剂和软水重量份数比为0.092:1,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实施例11: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他料中,引发剂混合物中的引发剂和软水重量份数比为0.078:1,引发剂为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铵的复配物,两者的重量份数比为1:1。实施例12: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ph调节剂为na2po4、na2co3的复配物,两者的重量份数比为1:1。实施例13: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ph调节剂为nahco3、na2po4、na2co3的复配物,三者的重量份数比为1:1:1。实施例14: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ph调节剂为nahco3、na2po4、na2co3、naoh的复配物,四者的重量份数比为1:1:1:1。实施例15: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4中,形成第一混合物后,升温到85℃,停止加热后,调节冷却水流量,控制温度在95℃,反应10min。实施例16: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5中,水相料和油相料的滴加时间为4.5h;引发剂混合物的滴加时间为5h;控制温度为93℃,压力为0.3mpa,保温2h。实施例17: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6中,当转化率达到99.5%以上时,脱气处理时间为5h。对比例1: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备工艺为:将水相料、油相料、打底料、其他料中的各组分同时混合并在900rpm的速度搅拌12h,获得。对比例2: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备工艺为:将配置形成的水相料、油相料、打底料全部相互混合,在900rpm的速度下搅拌4h,再加入其他料中的各组分,在1000rpm的速度下搅拌8h,获得。对比例3: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缺少二乙烯苯、羟乙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酯-80、聚乙烯醇。对比例4: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缺少二乙烯苯、羟乙基纤维素。对比例5: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缺少二乙烯苯、聚山梨酯-80。对比例6: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缺少二乙烯苯、聚乙烯醇。对比例7: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缺少羟乙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酯-80。对比例8: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缺少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对比例9: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缺少羟乙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酯-80、聚乙烯醇。对比例10:丁苯胶乳,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叔十二碳硫醇替换3-巯基丁酸乙酯。试验一:主要检测丁苯胶乳的聚合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转化率、粘度、泡沫量和气味;试验样品:选取实施例1-17和对比例1-10作为试验样品;试验结果:实施例1-17、对比例1-10的检测指标如表2所示。由表1可知,实施例7的粘度相对于其他实施例差一些,而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制备工艺相同,说明聚乙烯醇可与二乙烯苯、羟乙基纤维素、聚山梨酯-80、有机溶剂形成复配作用,从而使获得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粘度。实施例1-17的聚合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转化率、粘度相应优于对比例1-7中的聚合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转化率、粘度。说明阴离子乳化剂、第一乳化剂、第二乳化剂的相互配合,再加上相应的制备工艺,使整个反应体系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从而使苯乙烯、丁二烯的聚合效率更高,且获得的丁苯胶乳的聚合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实施例1-17的泡沫量少,气味淡,然而,同样加了水性消泡剂的对比例1和2,由于消泡剂的加入方式、样品的制备工艺不同,而导致形成的样品的泡沫较多。而对比例10中采用叔十二碳硫醇替换3-巯基丁酸乙酯,但获得的样品却具有较大的味道,说明实施例1-17中采用3-巯基丁酸乙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气味。表2实施例1-17、对比例1-10的检测指标试验二:主要检测丁苯胶乳的耐水性;试验样品:选取实施例1-17和对比例1-10作为试验样品;试验方法:将同款a4纸平均分成27组,编号1-27组,每组3张,分别对每张a4纸均匀涂覆5ml/面,自然干燥后,称每组每张a4的重量为m1,m2,m3;将每张a4纸分别浸没于水中5s,取出后采用同款纸巾轻拭干表面的水分,称每组每张a4的重量为m1’,m2’,m3’,对每组每张a4的和重量变化为△m1,△m2,△m3,再取每组a4纸的重量变化平均值为△m,记录并分析。试验结果:实施例1-17、对比例1-10的检测指标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第1-17组的a4纸分别采用实施例1-17进行涂覆,相应的的重量变化平均值较小,而第18-27组的a4纸分别采用对比例1-10进行涂覆,其中,采用对比例1-2涂覆的a4纸的重量变化较小,其他组的a4纸的相应的重量变化平均值较为明显,说明实施例1-17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而对比例3-10的耐水性较差,也说明了二乙烯苯、羟乙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酯-80、聚乙烯醇对获得的丁苯胶乳的耐水性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表3实施例1-17、对比例1-10的重量变化平均值组号重量变化平均值(δm/g)10.1520.1130.1340.1550.1560.1370.2280.1190.13100.12110.15120.12130.13140.12150.12160.15170.13180.55190.53203.11212.53222.56232.33242.67252.58263.15270.1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