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麻籽自动压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437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麻籽自动压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麻籽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麻籽自动压榨系统。



背景技术:

火麻籽又称麻籽,是大麻的种子,可榨油供食用。大麻又称、线麻、野麻、北麻,其植物皮旧时可织布制衣,称麻衣,可搓绳,叫麻绳。它是一种古老的栽培植物,是我国传统谷物,曾被列为“五谷”之一。火麻籽油也是我国传统的食用油,传统习惯称之为“长寿麻”、“长寿油”,从火麻中榨取获得,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几年随着我国家用榨油机的出现,人们希望能在家用榨油机上实现火麻籽的压榨,从而获得新鲜的、无化学物质添加的火麻籽油。

传统的麻籽油压榨设备主要由预热装置和榨油机组成,操作时往往只能对其手动加料。这样不仅操作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对火麻籽的加热量也不容易控制和掌握,加热好的火麻籽也只有手动转运到榨油机的料斗中,造成一定的温度损失;还存在压榨不彻底,出油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麻籽自动压榨系统,用于解决火麻籽在加工过程中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火麻籽自动压榨系统,其包括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的进料口与火麻籽纵向传送装置对接,所述预热装置的排料口通过斜管与一料斗对接,所述料斗安装在一榨油机的顶端,所述榨油机包括水平朝向的初级螺旋压榨装置和次级螺旋压榨装置,所述初级螺旋压榨装置位于次级螺旋压榨装置的正上方且两者传送方向相反,所述初级螺旋压榨装置具有与次级螺旋压榨装置相连的初级出油口和初级出渣口,所述次级螺旋压榨装置具有次级出油口和次级出渣口;榨油机还包括设置在次级出渣口正下方的集料槽,所述集料槽内设置有过滤网且集料槽的底部通过一倾斜向下的导管连接至一集油槽,所述集油槽位于所述次级出油口的正下方,集油槽的底部通过一输油管连接至一位于榨油机外的导油管;所述料斗的下料口与初级螺旋压榨装置的进料口连接且在料斗上安装一个控制下料口开度的阀门,所述导油管连接有储油罐,所述导油管上安装有用于冷却导油管的冷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火麻籽纵向传送装置包括纵向循环的皮带和固定在皮带上的多个翻斗,所述皮带通过皮带轮带动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预热装置的进料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一,所述预热装置的排料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二。

进一步的,所述榨油机具有透明材质的观察窗,所述次级出油口连接有锥形管,该锥形管的小口端朝下且位于集油槽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火麻籽油自动压榨系统,通过将预热装置的进料口与火麻籽纵向传送装置对接,可以实现预热装置加热火麻籽时的自动进料,同时将预热装置的排料口通过斜管与榨油机的料斗对接,可以实现对榨油机的自动进料,这样便实现了火麻籽加热和压榨工序的自动控制,不仅大大提高了火麻籽油压榨时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助于对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有利于提高压榨火麻籽油的产品质量。同时,本系统的榨油机采用两级压榨,初级压榨后再进行次级压榨,压榨后的渣还会收集残留的油,尽可能地减少出油损失,极大地提高了榨油率。火麻籽油在导油管的输送过程中冷却降温,有利于火麻籽油在储油罐中的保存。

本实用新型火麻籽油自动压榨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智能化程度高,出油效率高,经济价值突出,有益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榨油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火麻籽自动压榨系统,如图1、2所示,其包括预热装置1,所述预热装置1的进料口3与火麻籽纵向传送装置4对接,所述预热装置1的排料口5通过斜管6与一料斗7对接,所述料斗7安装在一榨油机2的顶端,所述榨油机2包括水平朝向的初级螺旋压榨装置21和次级螺旋压榨装置22,所述初级螺旋压榨装置21位于次级螺旋压榨装置22的正上方且两者传送方向相反,所述初级螺旋压榨装置21具有与次级螺旋压榨装置22相连的初级出油口211和初级出渣口212,所述次级螺旋压榨装置22具有次级出油口221和次级出渣口222。初级出渣口212所出的油渣再引入次级螺旋压榨装置22,经次级螺旋压榨装置22的压榨再由次级出渣口222排出;初级出油口211出的油也再次引入次级螺旋压榨装置22,再次过滤对夹杂的火麻籽压榨。压榨更彻底,油中杂质更少。

榨油机2还包括设置在次级出渣口222正下方的集料槽24,所述集料槽24内设置有过滤网242且集料槽24的底部通过一倾斜向下的导管241连接至一集油槽25,所述集油槽25位于所述次级出油口221的正下方,集油槽25的底部通过一输油管连接至一位于榨油机2外的导油管14。所述料斗7的下料口与初级螺旋压榨装置21的进料口连接且在料斗7上安装一个控制下料口开度的阀门71,所述导油管14连接有储油罐16,所述导油管14上安装有用于冷却导油管14的冷却装置15。

进一步的,所述火麻籽纵向传送装置4包括纵向循环的皮带8和固定在皮带上的多个翻斗9,所述皮带8通过皮带轮10带动旋转。多个翻斗9不断地自下而上往复运行,便将火麻籽由车间地面传输到高处的预热装置进料口3内。

预热装置1的进料口3处设置有控制阀门一,所述预热装置1的排料口5处设置有控制阀门二,通过控制控制阀门一和控制阀门二的闭合,可以实现对预热装置1进出料量的智能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榨油机2具有透明材质的观察窗23,便于观察榨油过程的运行情况。所述次级出油口221连接有锥形管223,该锥形管223的小口端朝下且位于集油槽25的正上方,便于汇集榨出的油。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