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肝原代细胞培养的胶原铺被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4564阅读:1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肝原代细胞培养的胶原铺被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铺被板领域,更具体地,一种用于肝原代细胞培养的胶原铺被板。



背景技术:

肝脏作为机体的重要器官,在代谢、消化、解毒、凝血、免疫、调节等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机体分离得到肝细胞有助于药理毒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体外研究,而且随着生物人工肝在治疗肝衰竭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需要大量、高活性的原代肝细胞作为生物材料。

自1953年Anderson创剪切法从肝脏分离肝细胞以来, 各实验室对肝细胞的分离方法进行了不断改进。在众多方法中, 主要分为非灌流的方法和灌流的方法。其中,非灌流的方法以其简单易行的特点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但由于存在消化不完全、分离得到的肝细胞中多细胞团块存在的问题, 不能满足许多基础研究或临床应用的要求。1969年,Berry和Friend引入了肝脏灌流法, 灌流可以使消化液与肝组织更加充分地接触, 不仅提高了分离效率, 还使分离所得肝细胞的活力和数量大大提高。自从引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以来, 许多学者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对灌流法进行了改良。其中Seglen经过一系列细致的研究, 创立了改良的Seglen两步灌流法, 这一方法已成为应用至今的标准的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两步灌流法主要是通过门静脉先后用含EDTA或EGTA缓冲液和胶原酶缓冲液进行灌注来分离肝细胞的方法。

采用灌注法对肝细胞进行灌注后需要通过培养基培养进一步分离得到Kupper细胞、窦内皮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普通实验器皿,实验人员每次分离肝细胞时都需要配置培养基,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用于肝原代细胞培养的胶原铺被板。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肝原代细胞培养的胶原铺被板,包括铺被板盒体和板盖,所述铺被板盒体包括盒底和盒壁,所述盒底上设有若干相距设置的孔穴,所述孔穴中设有胶原层。

本实用新型的胶原铺被板在每个孔穴中都设置了胶原层,进行肝细胞分离时,只需要将灌注实验得到的中层细胞置于胶原铺被板中培养,根据是否贴壁进一步分离得到Kupper细胞、窦内皮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省配置培养基的步骤,提高了实验的效率。每个孔穴相距设置,避免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污染其他孔穴中的细胞或者污染实验台。

细胞分离完毕后,有时需要将分离得到的细胞转移到其他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为方便细胞转移,所述胶原铺被板还包括设置于孔穴中的可分离的培养杯,所述胶原层设置于培养杯中,转移任何一个孔穴中的细胞时可以单独取出任一孔穴中的培养杯,单独进行转移操作,避免影响其他孔穴中的实验,操作方便,防止对整个胶原铺被板的实验操作发生顾此失彼的情况,甚至破坏实验。进一步地,为方便实样操作者快速方便地取出培养杯,所述培养杯的高度与盒壁高度相当,所述孔穴包括孔壁,所述孔壁高度小于培养杯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盒壁为双层结构且开口向下,包括内壁和外壁,外壁高度大于内壁高度,内壁与盒底相连,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胶原铺被板的结构更为坚固,同时还有利于在胶原铺被板的下方形成边框式支撑,使整个胶原铺被板的支撑更为稳定,防止由于盒底的翘曲或实验台潮湿导致胶原铺被板滑移或者滑落实验台。所述外壁设有台阶,所述板盖与所述台阶扣合。

由于胶原铺被板设有多个孔穴,为防止多次操作时板盖与各孔穴的对应关系和最初的对应关系不一致,导致不同孔穴的实验材料的相互污染,所述铺被板盒体其中一个角设有第一倒角,所述板盖上设有与第一倒角相配合的第二倒角,确定了板盖和各孔穴的对应关系,使用者不需要牢记板盖与铺被板盒体扣合的关系,大大降低失误率。

当外部温度改变时,盖板上难免附着由孔穴中实验材料蒸发凝结的小液滴,为避免板盖倾斜时不同位置的小液滴因流动而相互混杂,相互污染,所述板盖的设有与孔穴形状匹配、位置对应的凸圈,板盖倾斜时,流动的小液滴将被凸圈挡住不会进入其他凸圈中。

肝细胞分离培养实验中,通过培养使某类细胞贴壁,为提高细胞贴壁数量,所述孔穴或培养杯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底部平滑过渡的凸起,为细胞贴壁提供了更多的附着面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胶原铺被板在每个孔穴中都设置了胶原层,进行肝细胞分离时,只需要将灌注实验得到的中层细胞置于胶原铺被板中培养,根据是否贴壁进一步分离得到Kupper细胞、窦内皮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省配置培养基的步骤,提高了实验的效率。每个孔穴相距设置,避免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污染其他孔穴中的细胞或者污染实验台。所述胶原铺被板还包括设置于孔穴中的可分离的培养杯,所述胶原层设置于培养杯中,转移任何一个孔穴中的细胞时可以单独取出任一孔穴中的培养杯进行操作,简单实用;所述孔穴或培养杯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底部平滑过渡的凸起,为细胞贴壁提供了更多的附着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胶原铺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铺被板盒体的俯视图;

图3是胶原铺被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胶原铺被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板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胶原铺被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培养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铺被板盒体100,盒底110,孔穴111,盒壁120,内壁121,外壁122,第一倒角130,板盖200,第二倒角210,凸圈220,胶原层300,培养杯400,凸起410。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肝原代细胞培养的胶原铺被板,包括铺被板盒体100和板盖200,所述铺被板盒体100包括盒底110和盒壁120,所述盒底110上设有若干相距设置的孔穴111,所述孔穴111中设有胶原层300。

本实用新型的胶原铺被板在每个孔穴111中都设置了胶原层300,进行肝细胞分离时,只需要将灌注实验得到的中层细胞置于胶原铺被板中培养,根据是否贴壁进一步分离得到Kupper细胞、窦内皮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省配置培养基的步骤,提高了实验的效率。每个孔穴111相距设置,避免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污染其他孔穴111中的细胞或者污染实验台。

如图3所示,所述盒壁120为双层结构且开口向下,包括内壁121和外壁122,外壁122高度大于内壁121高度,内壁121与盒底110相连,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胶原铺被板的结构更为坚固,同时还有利于在胶原铺被板的下方形成边框式支撑,使整个胶原铺被板的支撑更为稳定,防止由于盒底110的翘曲或实验台潮湿导致胶原铺被板滑移或者滑落实验台。所述外壁122设有台阶,所述板盖200与所述台阶扣合。

如图4所示,由于胶原铺被板设有多个孔穴111,为防止多次操作时板盖200与各孔穴111的对应关系和最初的对应关系不一致,导致不同孔穴111的实验材料的相互污染,所述铺被板盒体100其中一个角设有第一倒角130,所述板盖200上设有与第一倒角130相配合的第二倒角210,确定了板盖200和各孔穴111的对应关系,使用者不需要牢记板盖200与铺被板盒体100扣合的关系,大大降低失误率。

如图5所示,当外部温度改变时,盖板上难免附着由孔穴111中实验材料蒸发凝结的小液滴,为避免板盖200倾斜时不同位置的小液滴因流动而相互混杂,相互污染,所述板盖200的设有与孔穴111形状匹配、位置对应的凸圈220,板盖200倾斜时,流动的小液滴将被凸圈220挡住不会进入其他凸圈220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细胞分离完毕后,有时需要将分离得到的细胞转移到其他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为方便细胞转移,所述胶原铺被板还包括设置于孔穴111中的可分离的培养杯400,所述胶原层300设置于培养杯400中,转移任何一个孔穴111中的细胞时可以单独取出任一孔穴111中的培养杯400,单独进行转移操作,避免影响其他孔穴111中的实验,操作方便,防止对整个胶原铺被板的实验操作发生顾此失彼的情况,甚至破坏实验。进一步地,为方便实样操作者快速方便地取出培养杯400,所述培养杯400的高度与盒壁120高度相当,所述孔穴111包括孔壁,所述孔壁高度小于培养杯400的高度。如图7所示,肝细胞分离培养实验中,通过培养使某类细胞贴壁,为提高细胞贴壁数量,所述孔穴111或培养杯400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底部平滑过渡的凸起410,为细胞贴壁提供了更多的附着面积。其他同实施例1.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