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培养皿盛放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5846阅读:829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培养皿盛放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等培养皿是盛放容器,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培养皿盛放容器。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霉菌和酵母菌的培养一般采用倒置培养的方法,很少会造成污染的发生。随着卫计委公布的食品安全新国家标准《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的出台,霉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由倒置培养改为正置培养,正置培养是避免在反复观察的过程中,上下颠倒平板导致霉菌孢子扩散形成次生小菌落。但是,由于霉菌和酵母菌产生的孢子微小,易扩散,同时培养皿的皿盖与培养皿的契合度不够,留有空隙,在培养箱中或培养室中进行多个培养皿多种菌同时培养时,通过空隙扩散入培养箱中或培养室中孢子可能会落入其他培养皿中,造成污染。现有的培养箱中或培养室没有透气孔,容易造成培养过程中培养皿处于低氧环境,不利于霉菌和酵母菌生长,导致实验的假阴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孢子扩散入其他培养皿中和培养过程中氧气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调式培养皿盛放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式培养皿盛放容器,包括箱体、设于箱体顶面上的箱盖和水平设于箱体内的用于放置培养皿的托盘,所述箱盖上设有透气孔;所述托盘底部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输出驱动端与托盘底面连为一体。

作为限定,所述箱体和箱盖间经卡合机构卡合连接,所述卡合机构由均布设于箱口外环周上的扣槽和设于箱盖周边上与扣槽相配的卡扣组成。

作为限定,所述箱盖的中心处设有通孔和与通孔连通的插槽;所述箱盖经通孔与轴向上设有凹槽的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和经插槽与箱盖连接的隔板通过凹槽承插连接。

作为限定,所述升降机构由蜗轮、蜗杆、驱动轴和支撑台组成,所述支撑台设于箱体底部,所述驱动轴贯穿支撑台,驱动轴的一端伸出箱体外且端部设有锁紧件,驱动轴的另一端与蜗轮固连,蜗杆一端与托盘底面固连。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可方便的将放置在托盘上的培养皿进行上下调整,升降机构将培养皿升高至与箱盖接近的位置处,这样使得培养皿之间的孢子扩散空间变小,培养皿受污染的几率变小;

(2)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培养室分割成多个培养独立的空间,培养皿中扩散出来的孢子不会扩散至其他培养皿中,从而有效避免了培养皿之间的相互污染;

(3)本实用新型的箱盖上设有透气孔,可以为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皿提供充足的氧气。

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避免培养皿的污染,为培养皿提供充足的氧气,适用于霉菌、酵母菌等培养皿的盛放和观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标注部件:1-箱体, 11-扣槽,2-箱盖,21-卡扣,22-连接杆,23-凹槽,24-插槽,25-隔板,26-透气孔,3-托盘,41-蜗杆, 42-蜗轮,43-驱动杆,44-定位销, 5-支撑台,6-培养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可调式培养皿盛放容器

参照图1-3,本实施例包括箱体1、盖在箱体1顶部上的箱盖2和水平设于箱体1内的用于放置培养皿6的托盘3,箱盖2上开有透气孔26,为培养皿6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提供氧气,托盘3底部设有升降机构。

为使箱盖2紧紧地与箱体1配合,箱盖2的周向边沿处均匀设有多个卡扣21,箱体1靠近箱口处的周向表面上设有与卡扣21相配合的扣槽11,卡扣21与扣槽11卡合连接;箱盖2的中心处开有一供连接杆22竖直伸入的通孔,连接杆22一端竖直伸入通孔,连接杆22表面上沿周向间隔设有供隔板25插入的轴向凹槽23,在箱盖2上沿箱盖2径向开设有一端与凹槽23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箱盖2边沿的插槽24,隔板25插入凹槽23,且隔板25经与凹槽23相对应的插槽24和连接杆22相插接。

升降机构由蜗轮42、蜗杆41、驱动轴43和支撑台5组成,支撑台5的底端固定于箱体1底面上,驱动轴43贯穿支撑台5,且驱动杆43通过轴承与支撑台5连接;驱动轴43的一端伸出箱体1外且端部设有锁紧件,锁紧件为一定位销44,驱动杆43伸出箱体1一端的端部开有销槽,箱体1与连接杆43相交处开有缺口,转动驱动杆43,当销槽与缺口相对应时,定位销44可同时插入销槽与缺口中,驱动轴43的另一端沿驱动轴43的轴向垂直固连于蜗轮42轮盘面的中心处,蜗杆41与蜗轮42啮合连接,蜗杆42的一端端面与托盘3的底面固连。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多个培养皿6放置在托盘3上,盖上箱盖2,并将箱盖2上的卡扣21与箱体1上的扣槽11卡合连接,使箱盖2紧固在箱体1上;再旋转驱动杆43,通过蜗轮42蜗杆41的传动,使与蜗杆41相固连的托盘3向上运动,当托盘3上培养皿6的皿盖上升到与箱盖2贴合或接近的位置且驱动杆43上的销槽与箱体1上的缺口相对应时,停止转动驱动杆43,使用定位销44固定驱动杆43;连接杆22经箱盖2上的通孔竖直插入箱体1,直到连接杆22伸入箱体1的一端的端面与托盘3上表面接触后,再插入隔板25,将培养室内的多个培养皿6所在的空间分成相互独立的空间,并且对应每个独立空间的箱盖2上均开有透气孔26,确保培养过程中氧气的供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