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自动移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2295发布日期:2018-10-19 21:37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自动移液装置。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制药工程等领域,细胞的培养通常在培养瓶内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有时需要进行细胞和培养液的分离,并抽取废液。目前,现有的废液抽取设备存在规格单一、价格偏高、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在废液抽取过程还是以传统的人工操作为主,由于人为的一些不可控因素,在抽取过程中存在污染培养液的可能,进而影响培养效果;另外,人工移液不仅操作复杂且效率较低,移液精确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自动移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自动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瓶装夹组件、培养瓶组件、移液枪组件、抽排液驱动组件,培养瓶组件通过夹具安装在培养瓶装夹组件上,移液枪组件设置在培养瓶装夹组件中行程可读气缸的上方,抽排液驱动组件设置在移液枪组件后方;

所述培养瓶装夹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后板、隔离栏、移动夹板、刚性弹簧、培养瓶安装板、导轮、连杆架、行程可读气缸安装板、行程可读气缸、底板、铰链、超声振子,第一气缸为一对,对称设置在后板的安装孔处;移动夹板呈矩形,其中部开有5个弧形通槽,比细胞培养瓶瓶口尺寸稍大,其对称两侧开有U形通槽,用于安装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其底部依次设置有四个矩形凸阶,并与培养瓶安装板上面的四个矩形凹槽相配合;刚性弹簧为一对,对称设置在培养瓶安装板两侧,刚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培养瓶安装板的第一定位销和底板的第二定位销上;培养瓶安装板设置有第一定位销、坡面凸台、超声探头安装孔、矩形凹槽;导轮共三组安装在连杆架的连杆上,导轮同时与坡面凸台和底板凹槽接触;连杆架另一端与行程可读气缸的活塞杆配合安装;行程可读气缸安装板呈L形,一侧通过螺纹孔配合安装在底板上,另一侧固定安装行程可读气缸;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销、底板凹槽、螺纹孔;

所述培养瓶组件设为两层,每层均匀设置有5个培养瓶,其中下层的培养瓶为废液回收瓶,上层的培养瓶为细胞培养瓶,中间由隔离栏进行隔断;

所述移液枪组件包括气缸安装架、第二气缸、转接件、移液枪安装板、移液枪固定板、移液枪、滑轨组件、滑轨组件安装板;气缸安装架呈匚字形,设置在行程可读气缸上,上表面固定安装了第二气缸,转接件有三个端面,其中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和第三端面的夹角分别为直角和钝角,第一端面下方设置有滑轨组件,第二端面的通孔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同轴配合安装,第三端面开有对称的U形通槽,用于调整固定移液枪安装板;移液枪固定板共5组,中心开有通孔,顶部开有螺纹孔,并以固定斜角均匀设置在移液枪安装板上;移液枪也有5组,穿过移液枪固定板的通孔,并由柱塞穿过螺纹孔对移液枪进行固定;滑轨组件的滑块与转接件的第一端面连接,其滑轨设置在滑轨组件安装板上;

所述抽排液驱动组件4包括双轴气缸、双轴气缸安装板、限位件安装板、移液枪活塞杆末端限位件、矩形连接板,其中双轴气缸以固定倾角安装在双轴气缸安装板上,其活塞杆与矩形连接板通过螺纹孔实现配合,矩形连接板同样以固定倾角安装在限位件安装板上,移液枪活塞杆末端限位件共5组,上端中空凹槽用于固定移液枪的活塞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根据细胞培养液移液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提供了一种快速装夹细胞培养瓶装置,后板与底板通过铰链实现连接,首先通过移动夹板和第一气缸实现培养瓶的固定,导轮在行程可读气缸驱动下,使得安装在后板上的培养瓶可以倾斜任意角度,同时设置在两侧的刚性弹簧用于阻尼和复位,在后板底部均匀设置了4组超声波振子以代替人工手动振荡培养瓶且频率更加均匀、精确。

2、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细胞培养液的移液工序繁琐和效率低等缺点,将培养瓶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由隔离栏进行隔断,移液枪偏转固定角度,在完成移液前的准备工作后,培养瓶倾斜至角度A,五个移液枪同时伸入上层细胞培养瓶的斜下方,并进行取液,接着培养瓶倾斜至角度B(B>A),五个移液枪同时伸入下层细胞培养瓶的瓶口处进行排液。该工序不仅可以根据移液量的要求多次重复操作,同时减少了移液工序繁琐程度,进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另外,由于整体移液工序实现了全自动化且精确程度高,避免人工操作造成枪头碰到瓶口和多次更换枪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细胞培养的自动移液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培养瓶装夹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后板的结构图;

图4为底板的结构图;

图5为铰链的结构图;

图6为刚性弹簧的结构图;

图7为移液枪组件的结构图;

图8为转接件的结构图;

图9为抽排液驱动组件的结构图;

图中的标号含义如下:

培养瓶装夹组件1、培养瓶组件2、移液枪组件3、抽排液驱动组件4、第一气缸101、后板102、隔离栏103、移动夹板104、刚性弹簧105、培养瓶安装板106、导轮107、连杆架108、行程可读气缸安装板109、行程可读气缸110、底板111、铰链112、超声振子113、废液回收瓶202、细胞培养瓶203、气缸安装架301、第二气缸302、转接件303、移液枪安装板304、移液枪固定板305、移液枪306、滑轨组件307、滑轨组件安装板308、双轴气缸401、双轴气缸安装板402、限位件安装板403、移液枪活塞杆末端限位件404、矩形连接板4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自动移液装置,具体包括培养瓶装夹组件1、培养瓶组件2、移液枪组件3、抽排液驱动组件4,培养瓶组件2通过夹具安装在培养瓶装夹组件1上,移液枪组件3设置在培养瓶装夹组件1中行程可读气缸110的上方,抽排液驱动组件4设置在移液枪组件3后方。

所述培养瓶装夹组件1包括:第一气缸101、后板102、隔离栏103、移动夹板104、刚性弹簧105、培养瓶安装板106、导轮107、连杆架108、行程可读气缸安装板109、行程可读气缸110、底板111、铰链112、超声振子113,第一气缸101为一对,对称设置在后板102的安装孔1021处;移动夹板104呈矩形,其中部开有5个弧形通槽,比细胞培养瓶203瓶口尺寸稍大,其对称两侧开有U形通槽,用于安装第一气缸101的活塞杆,其底部依次设置有四个矩形凸阶,并与培养瓶安装板106上面的四个矩形凹槽1064相配合;刚性弹簧105为一对,对称设置在培养瓶安装板106两侧,刚性弹簧10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培养瓶安装板106的第一定位销1061和底板111的第二定位销1111上;培养瓶安装板106设置有第一定位销1061、坡面凸台1062、超声探头安装孔1063、矩形凹槽1064;导轮107共三组安装在连杆架108的连杆上,导轮107同时与坡面凸台1062和底板凹槽1112 接触;连杆架108另一端与行程可读气缸110的活塞杆配合安装;行程可读气缸安装板109呈L形,一侧通过螺纹孔1113配合安装在底板111上,另一侧固定安装行程可读气缸110;底板11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销1111、导轮滑槽1112、螺纹孔1113。

所述培养瓶组件2设为两层,第一层为废液回收瓶202,第二层为细胞培养瓶203,中间由隔离栏103进行隔断。

所述移液枪组件包括气缸安装架301、第二气缸302、转接件303、移液枪安装板304、移液枪固定板305、移液枪306、滑轨组件307、滑轨组件安装板308;气缸安装架301呈匚字形,设置在行程可读气缸110上,上表面固定安装了第二气缸302,转接件303有三个端面,其中端面3032与端面3031和3033的夹角分别为直角和钝角,端面3031下方设置有滑轨组件307,端面3032的通孔与第二气缸302的活塞杆同轴配合安装,端面3033 开有对称的U形通槽,用于调整固定移液枪安装板304;移液枪固定板305 共5组,中心开有通孔,顶部开有螺纹孔,并以固定斜角均匀设置在移液枪安装板304上;移液枪306也有5组,穿过移液枪固定板305的通孔,并由柱塞穿过螺纹孔对移液枪306进行固定;滑轨组件307的滑块与转接件303的端面3031连接,其滑轨设置在滑轨组件安装板308上。

所述抽排液驱动组件4包括双轴气缸401、双轴气缸安装板402、限位件安装板403、移液枪活塞杆末端限位件404、矩形连接板405,其中双轴气缸401以固定倾角安装在双轴气缸安装板402上,其活塞杆与矩形连接板405通过螺纹孔实现配合,矩形连接板405同样以固定倾角安装在限位件安装板403上,移液枪活塞杆末端限位件404共5组,上端中空凹槽用于固定移液枪306的活塞杆。

上述自动移液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自动移液装置工作在无菌的环境中,事先将回收废液的空培养瓶202放置在下层,内置有培养液的培养瓶203放在上层;其次,启动装置,超声振子113根据预先设定的频率和时间发出振动对内置培养液的培养瓶203完成振荡工序,导轮107在行程可读气缸110驱动下,培养瓶组件倾斜至角度A,接着移液枪组件3在第二气缸302驱动下沿着滑轨将五个移液枪306的枪头同时伸入上层细胞培养瓶203的斜下方,在双轴气缸 401驱动下进行取液,然后复位,接着培养瓶组件倾斜至角度B(B>A),在第二气缸302驱动下沿着滑轨将五个移液枪的枪头同时伸入下层细胞培养瓶202的瓶口处,在双轴气缸401驱动下进行排液,根据移液量的要求可重复操作上述移液工序。

本实用新型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