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酸罗匹尼罗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63965发布日期:2018-08-24 22:36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盐酸罗匹尼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药物盐酸罗匹尼罗(ropinirolehydrochloride),别名4-[2-二正丙基胺乙基]-1,3-二氢-2h-吲哚-2-酮盐酸盐,由smithklinebeecham公司开发,于1996年在英国首次上市,1997年首次被批准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症,属于第二代强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药物(dopamineagonist)。其药理研究显示:该药物可增强多巴胺的作用,矫正中枢神经传导素的不平衡,解除症状并维持病人的自主性与活动力,效果显著,并具有神经保护功能。而且,与左旋多巴相比,它能降低运动障碍的发生。另外,盐酸罗匹尼罗也可用于治疗中度或重度的不宁腿综合症(rls)。目前,工业上常见的生产药物盐酸罗匹尼罗的方法是whiter小组1998年发表的方法,合成路线一共有9步反应,总收率12~25%。虽然该条路线已经很成熟,但涉及的反应比较复杂、收率过低。因此,继续改进药物盐酸罗匹尼罗的制备路线很有必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步骤少、成本低、收率高的盐酸罗匹尼罗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4-乙醇-3-氯-氧化吲哚,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相应的,所述4-乙醇-3-氯-氧化吲哚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4-乙醇-3-氯-吲哚溶于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甲苯/1,4-二氧六环/乙酸乙酯/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中,控制温度为-40℃~80℃,缓慢加入四丁基卤化铵类化合物/氯化钠/碘化钠/碘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再缓慢加入三氟醋酸碘苯或者醋酸碘苯中的一种或两种,搅拌反应,反应时长≤30秒;萃取,合并有机相、萃取、干燥、减压浓缩、柱层析纯化,得4-乙醇-3-氯-氧化吲哚。优选的,将4-乙醇-3-氯-吲哚溶于二氯甲烷或1,2-二氯乙烷中,控制温度为室温,缓慢加入四丁基氯化铵,再缓慢加入三氟醋酸碘苯。优选的,所述4-乙醇-3-氯-吲哚的制备方法为:将4-乙醇吲哚加入dmf中,室温条件下缓慢加入n-氯代琥珀酰亚胺,按当量计,4-乙醇吲哚:n-氯代琥珀酰亚胺=1:1.1,搅拌反应完全,萃取,合并有机相、萃取、干燥、减压浓缩、柱层析纯化,得4-乙醇-3-氯-吲哚。优选的,所述4-乙醇吲哚的制备方法为:氮气保护下,将4-乙酸吲哚溶于无水四氢呋喃溶液,以完全溶解为准,0℃下搅拌1分钟,再缓慢加入四氢铝锂固体,搅拌反应完全;按当量计,4-乙酸吲哚:四氢铝锂=1:2;反应完全后,缓慢加入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4-乙酸吲哚的量相同,滤掉固体,滤液萃取、合并有机相、萃取、干燥、减压浓缩、柱层析纯化,得4-乙醇吲哚。相应的,所述4-乙醇-3-氯-氧化吲哚在制备盐酸罗匹尼罗中的应用。优选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氢气环境下,将4-乙醇-3-氯-氧化吲哚溶于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完全溶解为准,室温条件下加入质量为4-乙醇-3-氯-氧化吲哚质量10%~40%的pd/c,搅拌反应完全,滤掉固体,对滤液减压浓缩、柱层析纯化,得4-(2-羟乙基)羟吲哚;(2)按当量计,室温下,将4-(2-羟乙基)羟吲哚:对甲基苯磺酰氯:吡啶=1:1.2:1.2,溶于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吡啶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完全溶解为准,搅拌反应完全,淬灭,再萃取,合并有机相后再萃取、干燥、减压浓缩,得4-(2-对甲苯磺酰基-乙基)吲哚;(3)以当量计,4-(2-对甲苯磺酰基-乙基)吲哚:nai:二正丙胺=1:1:1.2,溶于dmf/dmso/toluene中的一种或几种溶剂中,以完全溶解为准,100℃,反应完全,得反应液;(4)将反应液萃取、合并有机相,再萃取、干燥、减压浓缩、柱层析纯化,得到罗匹尼罗;(5)将罗匹尼罗完全溶解于含1mol/l盐酸的1,4二氧六环溶剂中,以完全溶解为准,减压浓缩,得盐酸罗匹尼罗。优选的,步骤(1)中,将4-乙醇-3-氯-氧化吲哚溶于甲醇中,室温条件下加入质量为4-乙醇-3-氯-氧化吲哚质量20%的pd/c。优选的,步骤(2)中,将4-(2-羟乙基)羟吲哚:对甲基苯磺酰氯=1:1.2,溶于吡啶中。优选的,步骤(3)中,将4-(2-对甲苯磺酰基-乙基)吲哚:nai:二正丙胺=1:1:1.2,溶于dmso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盐酸罗匹尼罗制备方法,整个制备过程简单、便捷、成本低廉,盐酸罗匹尼罗收率极高,非常适宜用于工业生产中。2、本发明合成了一种全新的物质:4-乙醇-3-氯-氧化吲哚。该物质可用于合成盐酸罗匹尼罗,也可能应用于其它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氢谱;图2为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碳谱;图3为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氢谱;图4为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碳谱;图5为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氢谱;图6为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碳谱;图7为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氢谱;图8为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碳谱;图9为目标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10为目标产物的核磁共振碳谱。具体实施方式1、以商业购买的4-羧酸吲哚(化合物1)为起始原料,在还原剂四氢铝锂的作用下,还原得到4-乙醇吲哚(化合物2)。其中,化合物1的cas号为:16176-74-2;化合物2的cas号为:1000549-17-6。因本发明涉及大量较为复杂的化合物,故全文对化合物进行统一标号,标号规则为:化合物+数字。该数字与化合物下方的数字相对应。如上所述的“化合物1”、“化合物2”。(1)具体操作步骤为:使用干燥的双口瓶作为反应容器,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将1.0当量的化合物1完全溶于无水四氢呋喃溶液中,0℃条件下搅拌约1分钟后,再将2.0当量的四氢铝锂固体缓慢的加入反应液中,继续搅拌约2小时。tlc监测原料反应完全后,小心加入与四氢铝锂等体积的冰水和等体积的1m氢氧化钠溶液(即加入1ml冰水和1ml1m的氢氧化钠溶液),再使用硅藻土将反应液中固体滤掉。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后再用饱和食盐水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2。(2)本步骤的收率为69%,化合物2性状为黄色液体。对其进行氢谱核磁共振,数据如下所示:1hnmr(400mhz,cdcl3)δ8.35(s,1h),7.32(d,j=8.2hz,1h),7.26–7.22(m,1h),7.22–7.15(m,1h),7.02(d,j=7.1hz,1h),6.68–6.60(m,1h),4.01(t,j=6.5hz,2h),3.21(t,j=6.5hz,2h),1.69(s,1h).13cnmr(101mhz,cdcl3)δ135.89,130.42,127.61,124.04,122.17,120.12,109.70,100.81,63.11,36.90.esi-hrms:m/zcalcdforc10h12no[m+h]+:162.0913,found:162.0919.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别如图1、图2所示。2、以步骤1得到的化合物2为原料,使用n-氯代琥珀酰亚胺为卤代试剂,反应得到4-乙醇-3-氯-吲哚(化合物3)。化合物3的cas号为:1891131-97-7。(1)具体操作步骤:使用干燥的圆底烧瓶作为反应容器,将1.0当量的化合物2加入到dmf中(以完全溶解为标准),室温条件下缓慢的加入1.1当量的n-氯代琥珀酰亚胺,继续搅拌反应约2小时。tlc监测原料反应完全,加入适量的水(加入水的体积是反应时使用的溶剂dmf体积的5~10倍),使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后再用饱和食盐水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3。(2)化合物3的收率为81%,性状为白色固体。对其进行氢谱核磁共振,数据如下所示:1hnmr(400mhz,cdcl3)δ8.38(s,1h),7.30–7.23(m,1h),7.17(dd,j=9.1,4.9hz,2h),6.99(d,j=7.1hz,1h),4.03(t,j=6.6hz,2h),3.47(t,j=6.6hz,2h),1.70(s,1h).13cnmr(101mhz,cdcl3)δ135.77,130.73,123.07,122.64,122.45,121.74,110.55,105.77,64.14,35.73.esi-hrms:m/zcalcdforc10h9clno[m-h]-:194.0378,found:194.0371.化合物3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别如图3、图4所示。3、以化合物3为原料,使用三氟醋酸碘苯或者醋酸碘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与四丁基卤化铵类化合物/氯化钠/碘化钠/碘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作用下,氧化得到4-乙醇-3-氯-氧化吲哚(化合物4)。(1)具体操作步骤为:使用干燥的圆底烧瓶作为反应容器,将1.0当量的化合物3溶于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甲苯/1,4-二氧六环/乙酸乙酯/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中(以完全溶解为准),温度为-40℃到80℃之间,缓慢加入1.1当量的四丁基卤化铵类化合物/氯化钠/碘化钠/碘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再缓慢加入1.1当量的三氟醋酸碘苯或者醋酸碘苯中的一种或两种,继续搅拌反应不超过30秒。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体积为溶剂体积5~10倍的水,使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后再用饱和食盐水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4。(2)化合物的收率为60%,性状为棕色固体。对其进行氢谱核磁共振,数据如下所示:1hnmr(400mhz,meoh-d4)δ7.27(t,j=7.8hz,1h),6.97(d,j=7.9hz,1h),6.78(d,j=7.8hz,1h),5.40(s,1h),3.89(ddd,j=10.7,7.5,5.7hz,1h),3.79(dt,j=10.7,7.3hz,1h),3.08(dt,j=14.6,7.5hz,1h),2.93–2.84(m,1h).13cnmr(101mhz,meoh-d4)δ174.62,142.22,137.94,130.30,125.01,123.76,108.12,61.69,51.82,34.86.esi-hrms:m/zcalcdforc10h9clno2[m-h]-:210.0327,found:210.0321.化合物4的核磁共振图氢谱和碳谱分别如图5、图6所示。4、以化合物4为原料,使用氢气/钯碳作为脱卤试剂,得到4-(2-羟乙基)羟吲哚(化合物5)。化合物5的cas号为:139122-19-3。(1)具体操作步骤:使用干燥的双口瓶作为反应容器,氢气环境条件下,将1.0当量的化合物4溶于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完全溶解为准),室温条件下加入质量为化合物4质量10%~40%的钯碳催化剂(pd/c),继续搅拌反应约2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使用硅藻土滤掉固体,滤液减压浓缩得粗品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5。(2)化合物5的收率为90%,形状为黄色固体。其氢谱核磁共振数据如下所示:1hnmr(400mhz,meoh-d4)δ7.15(t,j=7.8hz,1h),6.89(d,j=7.8hz,1h),6.75(d,j=7.7hz,1h),3.78(t,j=6.9hz,2h),3.50(s,2h),2.78(t,j=6.8hz,2h).13cnmr(101mhz,meoh-d4)δ178.53,142.92,135.42,127.61,124.89,122.65,107.44,61.64,35.96,34.74.esi-hrms:m/zcalcdforc10h12no2[m+h]+:178.0863,found:178.0860.其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别如图7、图8所示。5、以化合物5为原料,使用对甲苯磺酰氯保护羟基,反应得到4-(2-对甲苯磺酰基-乙基)吲哚(化合物6)。化合物6的cas号为:139122-20-6。以化合物6为原料,使用二正丙胺作为亲核试剂,反应得罗匹尼罗(化合物7),然后加入盐酸,得到目标产物盐酸罗匹尼罗。(1)具体操作步骤:使用干燥的圆底烧瓶作为反应容器,将1当量的化合物5溶于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吡啶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完全溶解为准),室温条件下加入1.2当量的吡啶,再加入1.2当量的对甲基苯磺酰氯,继续搅拌反应约2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1n的盐酸溶液淬灭反应,使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后再用饱和食盐水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6。(2)使用干燥的圆底烧瓶作为反应容器,将1.0当量的化合物6和1.0当量的nai溶于dmf/dmso/toluene的一种或几种溶剂中(以完全溶解为准),再滴加1.2当量的二正丙胺到反应液中,100℃反应约4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体积为溶剂体积5~10倍的水,使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后再用饱和食盐水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7。(3)将纯化后得到的化合物7,溶于含1mol/l氯化氢的1,4二氧六环溶剂中(以完全溶解为准),直接减压浓缩得到目标产物盐酸罗匹尼罗。(4)盐酸罗匹尼罗的收率为78%,性状为棕色固体,其氢谱核磁共振数据如下所示:1hnmr(400mhz,cdcl3)δ9.05(s,1h),7.16(t,j=7.8hz,1h),6.86(d,j=7.8hz,1h),6.80(d,j=7.7hz,1h),3.49(s,2h),2.89-2.79(m,4h),2.74-2.56(m,4h),1.67-1.52(m,4h),0.94(t,j=7.3hz,6h).13cnmr(101mhz,cdcl3)δ177.41,142.63,128.24,124.11,122.65,108.04,55.48,53.72,35.08,29.79,29.71,19.27,11.77,11.60.esi-hrms:m/zcalcdforc16h25n2o[m+h]+:261.1961,found:261.1980.目标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别如图9、图10所示。经比对,该数据与文献(org.biomol.chem.,2015,13,10532)报道数据一致,证明目标产物确实为盐酸罗匹尼罗。上述反应中,所涉及的用水量为溶剂体积5~10倍及类似的阐述中,水并不参与反应,只是在反应结束后进行萃取等处理时需要用到。用水量在所述范围内,均可达到发明目的。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合成化合物41、将化合物3分为15组,每组39mg。使用干燥的圆底烧瓶作为反应容器,将化合物3分别溶于各组溶剂中(以完全溶解为准),温度为-40℃到80℃,缓慢加入1.1当量的组分1,再缓慢加入1.1当量的组分2,继续搅拌反应不超过30秒。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体积为溶剂体积5~10倍的水,使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后再用饱和食盐水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4。各组具体参数和效果,如表1所示。表1合成化合物4的各具体参数及收率组别组分1组分2溶剂(2ml)温度化合物4收率组1四丁基碘化铵醋酸碘苯二氯甲烷25℃12%组2四丁基碘化铵三氟醋酸碘苯二氯甲烷25℃21%组3碘化钠三氟醋酸碘苯二氯甲烷25℃27%组4碘化钾三氟醋酸碘苯二氯甲烷25℃24%组5氯化钠三氟醋酸碘苯二氯甲烷25℃37%组6四丁基氯化铵三氟醋酸碘苯二氯甲烷25℃60%组7四丁基溴化铵三氟醋酸碘苯二氯甲烷25℃19%组8四丁基氯化铵三氟醋酸碘苯甲苯25℃35%组9四丁基氯化铵三氟醋酸碘苯四氢呋喃25℃21%组10四丁基氯化铵三氟醋酸碘苯1,4-二氧六环25℃18%组11四丁基氯化铵三氟醋酸碘苯1,2-二氯乙烷25℃57%组12四丁基氯化铵三氟醋酸碘苯乙酸乙酯25℃31%组13四丁基氯化铵三氟醋酸碘苯甲醇25℃10%组14四丁基氯化铵三氟醋酸碘苯二氯甲烷-40℃55%组15四丁基氯化铵三氟醋酸碘苯1,2-二氯乙烷80℃51%2、发明人还将上述多种溶剂进行了几种组合试验,均能达到发明目的,但效果不是最优的,因篇幅限制,在此不赘述。由表1可以看出,溶剂以单独使用二氯甲烷或1,2-二氯乙烷效果最佳。温度在-40℃到80℃间,均能达到发明目的,但以室温下反应效果最佳。组分1为四丁基氯化铵,组分2为三氟醋酸碘苯时,效果最佳。最优选组合为组6。实施例2:合成化合物51、将化合物4分为6组,每份42mg,使用干燥的双口瓶作为反应容器,氢气环境条件下,将各组化合物4溶于溶剂中(以完全溶解为准),室温条件下加入不同质量的pd/c,继续搅拌反应约2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使用硅藻土滤掉固体,滤液减压浓缩得粗品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5。溶剂具体选择、pd/c用量及效果如表2所示,其中pd/c用量指pd/c的质量与化合物4质量之比(%)。表2合成化合物5的具体参数及收率组别溶剂(2ml)pd/c用量化合物5的收率组1乙醇20%81%组2甲醇20%90%组3乙酸乙酯20%75%组4甲醇10%81%组5甲醇30%89%组6甲醇40%89%3、发明人还将上述多种溶剂进行了几种组合试验,均能达到发明目的,但效果不是最优的,因篇幅限制,在此不赘述。由表3可以看出,使用甲醇做溶剂时,对后续反应最有利,但使用其它溶剂,也能达到发明目的。pd/c用量为化合物质量20%时,化合物5收率最高,最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实施例3:合成化合物61、将化合物5分为4组,每组35mg,使用干燥的圆底烧瓶作为反应容器,将各组化合物5溶于分别溶于二氯甲烷(组1)、三氯甲烷(组2)、1,2-二氯乙烷(组3)、吡啶(组4)中(以完全溶解为准),室温条件下加入1.2当量吡啶,再加入1.2当量对甲基苯磺酰氯,继续搅拌反应约2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1n的盐酸溶液淬灭反应,使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后再用饱和食盐水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6。2、各组效果展示如表3所示。表3合成化合物6的效果展示组别完全溶解时所用溶剂的体积化合物5的收率(%)组12ml56组22ml51组32ml60组42ml813、发明人还将上述多种溶剂进行了几种组合试验,均能达到发明目的,但效果不是最优的,因篇幅限制,在此不赘述。由表5可以看出,溶剂为单独使用吡啶时,效果最佳。另外,发明人发现,溶剂选用吡啶时,无论是否再添加1.2当量的吡啶,都不影响合成化合物6的效果。实施例4:合成化合物71、将化合物6分为3组,每组66mg使用干燥的圆底烧瓶作为反应容器,将各组化合物6和1.0当量的nai分别溶于溶剂中(以完全溶解为准),再滴加1.2当量的二正丙胺到反应液中,100℃反应约4小时。tlc监测反应完全,加入体积为溶剂体积5~10倍的水,使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后再用饱和食盐水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粗品后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7。各组使用溶剂及效果如表4所示。表4合成化合物7的参数及效果组别溶剂(2ml)化合物7的收率组1dmf61%组2dmso78%组3toluene52%2、发明人还将上述多种溶剂进行了几种组合试验,均能达到发明目的,但效果不是最优的,因篇幅限制,在此不赘述。由表7可以看出,溶剂dmso时,效果最佳,但使用其它溶剂也可达到发明目的。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