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用于治疗肝损伤的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5726发布日期:2018-09-15 01:0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化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肝损伤的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保肝胶囊为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院内复方保肝药,其主要成分包含竹叶兰、功劳木、龙胆、五味子和柴胡等15味药材,自1999年获得傣医院制剂批复后,在临床使用已多年,结果证明该复方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抗氧化、清热解毒、保肝利胆等保肝作用。竹叶兰为保肝胶囊中的一味主药。竹叶兰的拉丁名为arundinagraminifolia(d.don)hochr.,为兰科(orchidaceae)竹叶兰属(arundina)植物,别名长杆兰,草姜,山荸荠,竹兰,禾叶竹叶兰。以干燥全草或根茎入药,收载于《中药大辞典》中,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消炎利尿等功效。用于治疗热淋;黄疸;脚气浮肿;疝气腹痛;风湿痹痛;胃痛;尿路感染;毒蛇咬伤;食物中毒;跌打损伤等。最新研究表明,竹叶兰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茋类、黄酮类、酚类等,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

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hf)是继发于各种慢性肝损伤(如病毒、酒精、肝寄生虫、药物及化学毒物损伤及等)之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也是所有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其终末阶段将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衰竭甚至肝癌。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与活化,调节细胞外基质(ecm)的代谢平衡,以及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策略。西药主要也是针对抗病毒、抗炎症、抑制细胞因子等角度抗纤维化,但是疗效还不是十分理想,副作用大,目前fda尚未批准上市任何抗肝纤维化的药物。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天然产物在治疗肝纤维化中更具有优势。

而且世界范围内每年因肝纤维化等慢性肝病致死人数众多,我国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可能因携带乙肝、丙型肝炎病毒而发展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防治肝纤维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大医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天然植物竹叶兰(arundinagraminifolia(d.don)hochr.)中分离提取而得到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的抗肝纤维化活性及其在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2-苯甲基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新颖的化学成分,该类化学成分是指以2-苯甲基苹果酸为基本母核,两个羧基与带有葡萄糖氧基的苯酚类化合物的羟基成酯键,一个羟基与葡萄糖或葡萄糖衍生物成糖苷键相连的一系列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一类用于治疗肝损伤的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所述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为:

其中,g1环为s1、s1-ac×1、s1-ac×2、s1-ac×3或s1-ac×4,g2环为s1或s1-ac,g3环为葡萄糖基-ac×1、葡萄糖基-ac×2、葡萄糖基-ac×3或葡萄糖基-ac×4;

优选,通式(ⅰ)中所述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为:

其中,如下优选的4个化合物采用从天然产物竹叶兰中分离提取而成。

化合物1:

化学名称:1-(β-葡萄糖氧基苄基)-2-[(2”””’,3”””,4”””’,6”””-四乙酰基)-吡喃葡萄糖基]-4-(β-葡萄糖氧基苄基)-2-苯甲基苹果酸。化学式:c51h62o26

化合物2:

化学名称:1-(β-葡萄糖氧基苄基)-2-[(2”””-乙酰基)-吡喃葡萄糖基]-4-(β-葡萄糖氧基苄基)-2-苯甲基苹果酸。化学式:c45h56o23

化合物3:

化学名称:1-(β-葡萄糖氧基苄基)-2-[(2”””,6”””-二乙酰基)-吡喃葡萄糖基]-4-(β-葡萄糖氧基苄基)-2-苯甲基苹果酸。化学式:c47h58o24

化合物4:

化学名称:1-(β-葡萄糖氧基苄基)-2-[(2”””,3”””,6”””-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基]-4-(β-葡萄糖氧基苄基)-2-苯甲基苹果酸。化学式:c49h60o25

本发明所述的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取竹叶兰干燥茎粉碎成粗粉,用8-10倍量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h,醇液过滤、合并,减压浓缩至浸膏状并称重;

2)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各萃取部分分别旋转蒸发至干并称重。

3)对正丁醇萃取部分行大孔树脂吸附柱分离,用正丁醇进行溶解,必要时加热助溶,依次用10%乙醇、50%乙醇、100%乙醇洗脱并分为这3个部分。

4)对50%乙醇洗脱部分进行开放ods柱色谱分离,通过乙腈-水梯度洗脱将50%乙醇洗脱部分分为10%乙腈(b1)、22%乙腈(b2)、22~35%乙腈(b3)、35%乙腈(b4)、100%乙腈(b5),共5个部分。

5)对22~35%乙腈洗脱部分进行开放ods柱色谱分离,通过乙腈-水梯度洗脱并通过高效液相分析合并,将该洗脱部分分为c1~c4,共4个部分。

6)分别对c2、c3部分进一步分离纯化,采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通过氯仿-甲醇3个浓度梯度(氯仿:甲醇=20:1、氯仿:甲醇=2:1,甲醇)洗脱将c2、c3部分分别分为d1(c2-20:1)、d2(c2-2:1)、d3(c2-0:1)、d4(c2-20:1)、d5(c2-2:1)、d6(c2-0:1),共6个部分。

7)通过反向半制备型液相色谱分别以流动相比例乙腈:水=35:65从d5部分制得单体化合物1;以流动相比例乙腈:水=29:71从d2部分制得单体化合物2、3;以流动相比例乙腈:水=26:64从d2部分制得单体化合物4。

经验证,本发明所述的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同时将上述从天然植物竹叶兰中分离得到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基团的修饰和改造,并经试验验证,该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也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

附图说明

图1-1、1-2、1-3分别为3个化合物对激活的hsc-t6增殖的影响-mt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01)

图2为化合物1不同浓度下对激活hsc-t6的a)α-sma,b)col1a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图3为化合物1对激活hsc-t6的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图4为化合物2对激活hsc-t6的tlr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图5为化合物3对激活hsc-t6的myd88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从天然植物竹叶兰提取

1)取竹叶兰干燥茎8kg粉碎成粗粉,用10倍量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h,醇液过滤、合并,减压浓缩至浸膏状并称重;

2)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各萃取部分分别旋转蒸发至干并称重。

3)对正丁醇萃取部分行大孔树脂吸附柱分离,用正丁醇进行溶解,必要时加热助溶,依次用10%乙醇、50%乙醇、100%乙醇洗脱并分为这3个部分。

4)对50%乙醇洗脱部分进行开放ods柱色谱分离,通过乙腈-水梯度洗脱将50%乙醇洗脱部分分为10%乙腈(b1)、22%乙腈(b2)、22~35%乙腈(b3)、35%乙腈(b4)、100%乙腈(b5),共5个部分。

5)对22~35%乙腈洗脱部分进行开放ods柱色谱分离,通过乙腈-水梯度洗脱并通过高效液相分析合并,将该洗脱部分分为c1~c4,共4个部分。

6)分别对c2、c3部分进一步分离纯化,采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通过氯仿-甲醇3个浓度梯度(氯仿:甲醇=20:1、氯仿:甲醇=2:1,甲醇)洗脱将c2、c3部分分别分为d1(c2-20:1)、d2(c2-2:1)、d3(c2-0:1)、d4(c2-20:1)、d5(c2-2:1)、d6(c2-0:1),共6个部分。

7)通过反向半制备型液相色谱分别以流动相比例乙腈:水=35:65从d5部分制得单体化合物1;以流动相比例乙腈:水=29:71从d2部分制得单体化合物2、3;以流动相比例乙腈:水=26:64从d2部分制得单体化合物4。

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二维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技术鉴定结构。

(1)化合物1

化合物1为白色粉末,溶于dmso;高分辨质谱hrms测出[m+nh4]+峰m/z1108.3861(计算值c51h62o26nh4+为1108.3868),表明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1h62o26。1hnmr和13cnmr(500mhz,dmso-d6)谱中显示4个亚甲基信号,δc40.7(c-3),δh2.99(1h,d,j=17.8hz,h-3),3.00(1h,d,j=17.8hz,h-3);δc43.3(c-5),δh3.11(1h,d,j=14hz,h-5),3.04(1h,d,j=14hz,h-5);δc66.2(c-1”),δh4.99(1h,d,j=11hz,h-1”),4.92(1h,d,j=12hz,h-1”);δc66.2(c-1””),δh5.06(1h,d,j=12hz,h-1””),4.99(1h,d,j=11hz,h-1””)。分析13cnmr谱和dept谱数据可得出1个季碳信号δc80.9(c-2)和2个羰基信号δc169.8(c-1),δc169.5(c-4),在hmbc谱中,δh2.99(1h,d,j=17.8hz,h-3),3.00(1h,d,j=17.8hz,h-3)与δc169.8(c-1),δc80.9(c-2),δc169.5(c-4)的远程相关信号;δh3.11(1h,d,j=14hz,h-5),3.04(1h,d,j=14hz,h-5)与δc169.8(c-1),δc80.9(c-2)的远程相关信号说明化合物1基本母核为苹果酸。同时,hmbc谱中δh4.99(1h,d,j=11hz,h-1”),4.92(1h,d,j=12hz,h-1”)与δc169.8(c-1)的远程相关信号;δh5.06(1h,d,j=12hz,h-1””),4.99(1h,d,j=11hz,h-1””)与δc169.5(c-4)的远程相关信号提示结构中1,2,4位为亚甲基取代。

1hnmr谱和13cnmr谱还给出3个a2b2型芳香环耦合系统的信号:[δc127.8(c-2’,6’),δh7.18(2h,h-2’,6’),δc130.4(c-3’,5’),δh7.01(2h,h-3’,5’)];[δc129.9(c-3”,7”),δh7.27(2h,d,j=8.6,h-3”,7”),δc116.2(c-4”,6”),δh7.01(2h,d,j=8.6,h-4”,6”)];[δc129.8(c-3””,7””),δh7.23(2h,d,j=8.6,h-3””,7””),δc116.1(c-4””,6””),δh7.02(2h,d,j=8.6,h-4””,6””)];结合dept谱归属5个季碳的信号:δc134.8(c-1’),δc128.8(c-2”),δc157.4(c-5”,5””),δc128.5(c-2””),其中c-5”,5””的δc位于低场,说明c-5”,5””位有含氧取代;在hmbc谱中可找出δh7.18(2h,h-2’,6’)与δc43.3(c-5)的远程相关信号,说明有1个苯环连接于c-5位上;而δh4.99(1h,d,j=11hz,h-1”),4.92(1h,d,j=12hz,h-1”)与δc128.8(c-2”)的远程相关信号;δh5.06(1h,d,j=12hz,h-1””),4.99(1h,d,j=11hz,h-1””)与δc128.5(c-2””)的远程相关信号,推断另两个苯环连接于c-1”,c-1””。

化合物的1hnmr和13cnmr谱给出3个糖的端基质子信号,通过hsqc、hmbc归属得到两个葡萄糖的相关信号。在hmbc谱中δc100.4(c-1”’,1””’),δh4.86(1h,d,j=7.4hz,h-glc-1”’,1””’);δh4.86(1h,d,j=7.4hz,h-glc-1”’,1””’)与δc157.4(c-5”,5””)的远程相关信号,说明两个葡萄糖的端基碳分别与c-5”,5””位相连。

通过与上述2个葡萄糖中无取代基的葡萄糖核磁数据对比,第3个葡萄糖的对应位置的δh更偏向于低场。在hmbc谱中,端基质子δh5.16(1h,d,j=7.5hz,h-glc-1”””)与δc80.9(c-2)有远程相关,该葡萄糖与母核的2位相连。在1hnmr谱中δh1.66(3h,s,glc-2”””-coch3);1.93(3h,s,glc-3”””-coch3);1.93(3h,s,glc-4”””-coch3);1.97(3h,s,glc-6”””-coch3)处的甲基信号,结合13cnmr、dept、hsqc谱中的信号,对应δc20.3,169(glc-2”””-coch3);20.2,169.4(glc-3”””-coch3);20.2,169.4(glc-4”””-coch3);20.2,169.9(glc-6”””-coch3),推测有4个乙酰基取代。hmbc谱可看出δh1.66(3h,s,glc-2”””-coch3)和δh4.80(1h,dd,h-glc-2”””)与δc169(glc-2”””-coch3)有远程相关,δh1.93(3h,s,glc-3”””-coch3)和δh5.18(1h,dd,h-glc-3”””)与δc169.4(glc-3”””-coch3)有远程相关,δh1.93(3h,s,glc-4”””-coch3)和δh4.88(1h,t,h-glc-4”””)与δc169.2(glc-4”””-coch3)有远程相关,δh1.97(3h,s,glc-6”””-coch3)和δh4.13(1h,dd,h-glc-6”””),3.82(1h,dd,h-glc-6”””)与δc169.9(glc-6”””-coch3)有远程相关,说明4个乙酰基取代在该葡萄糖的2”””,3”””,4”””,6”””位。

通过hsqc、hmbc、1h-1hcosy谱的分析,对化合物氢信号和碳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为1-(β-葡萄糖氧基苄基)-2-[(2”””,3”””,4”””,6”””-四乙酰基)-吡喃葡萄糖基]-4-(β-葡萄糖氧基苄基)-2-苯甲基苹果酸。

(2)化合物2

白色粉末,溶于dmso;高分辨质谱hrms测出[m+nh4]+峰m/z982.3554(计算值c45h56o23nh4+为982.3551),表明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5h56o23。由于该化合物的量较少,碳谱信号弱,所以没有13cnmr谱等,通过1hnmr和1h-1hcosy谱的相关信号来分析,化合物2可归属为2-苯甲基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1hnmr谱中出现了1个位于低场的甲基信号δh1.88(3h,s,h-glc-2”””-coch3),δh3.98,4.13(m,h-glc-2””’)向低场位移,根据化合物1的规律,当有乙酰基取代时,该位点对应氢质子的位移值δh更偏向出现在低场说明有1个乙酰基取代,且取代在葡萄糖的2”””位上。综合分析后,对化合物2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确定化合物2的结构为1-(β-葡萄糖氧基苄基)-2-[(2”””-乙酰基)-吡喃葡萄糖基]-4-(β-葡萄糖氧基苄基)-2-苯甲基苹果酸。

(3)化合物3

白色粉末,溶于dmso;高分辨质谱hrms测出[m+nh4]+峰m/z1024.3665(计算值c47h58o24nh4+为1024.3656),表明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7h58o24。与化合物1类似,通过分析1hnmr、13cnmr、hsqc、hmbc谱的相关信号,可归属出化合物3为2-苯甲基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

1hnmr谱中δh1.70(3h,s,glc-2”””-coch3);1.90(3h,s,glc-6”””-coch3)处的甲基信号,结合13cnmr、dept、hsqc谱中的信号,对应δc20.3,169.7(glc-2”””-coch3);20.5,170.1(glc-6”””-coch3)推测有2个乙酰基取代。hmbc谱可看出δh1.70(3h,s,glc-2”””-coch3)和δh4.55(1h,m,h-glc-2”””)与δc169.7(glc-2”””-coch3)有远程相关,δh1.90(3h,s,glc-6”””-coch3)和δh4.05(1h,m,h-glc-6”””)与δc169.4(glc-6”””-coch3)有远程相关,说明2个乙酰基取代在该葡萄糖的2”””,6”””位。

通过hsqc、hmbc、1h-1hcosy谱的分析,对化合物3氢信号和碳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确定化合物3的结构为1-(β-葡萄糖氧基苄基)-2-[(2”””,6”””-二乙酰基)-吡喃葡萄糖基]-4-(β-葡萄糖氧基苄基)-2-苯甲基苹果酸。

(4)化合物4

白色粉末,溶于dmso;高分辨质谱hrms测出[m+nh4]+峰m/z1066.3766(计算值c49h60o25nh4+为1066.3762),表明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9h60o25。与化合物1类似,通过分析1hnmr、13cnmr、hsqc、hmbc谱的相关信号,可归属出化合物4为2-苯甲基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

1hnmr谱中δh1.65(3h,s,glc-2”””-coch3);1.99(3h,s,glc-3”””-coch3);1.93(3h,s,glc-6”””-coch3)处的甲基信号,结合13cnmr、dept、hsqc谱中的信号,对应δc20.33,169.23(glc-2”””-coch3);20.7,169.65(glc-3”””-coch3);20.54,169.91(glc-6”””-coch3),推测有3个乙酰基取代。hmbc谱可看出δh1.65(3h,s,glc-2”””-coch3)和δh4.70(1h,m,h-glc-2”””)与δc169.23(glc-2”””-coch3)有远程相关,δh1.99(3h,s,glc-3”””-coch3)和δh4.94(1h,m,h-glc-3”””)与δc169.65(glc-3”””-coch3)有远程相关,δh1.93(3h,s,glc-6”””-coch3)和δh4.07(1h,m,h-glc-6”””)与δc169.91(glc-6”””-coch3)有远程相关,说明3个乙酰基取代在该葡萄糖的2”””,3”””,6”””位。

通过hsqc、hmbc、1h-1hcosy谱的分析,对化合物4氢信号和碳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确定化合物4的结构为1-(β-葡萄糖氧基苄基-)-2-[(2”””,3”””,6”””-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基]-4-(β-葡萄糖氧基苄基)-2-苯甲基苹果酸。

实施例2

本发明对所述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肝纤维化活性研究。

1、mts法检测竹叶兰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激活hsc-t6的细胞活性实验

1)正常细胞传代制得单细胞悬液,首先对细胞进行计数,按5×104个细胞/1ml完全培养基的密度稀释细胞,96孔板中每个孔接种100μl,将培养板放在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使细胞完全贴壁,保证细胞状态良好。

2)精密称取干燥的单体化合物1mg左右,加入10μl细胞培养用dmso,用加热、超声、旋涡等方法尽量溶解药品粉末,再加入990μl完全培养基至1ml,配成1mg/ml的母液。在超净工作台中用已高温灭菌的0.22μm尼龙有机系滤膜过滤过滤母液,再根据此母液依次稀释成300μg/ml,100μg/ml,50μg/ml,5μg/ml的样品溶液。

3)吸取倒掉已有的细胞完全培养基,pbs清洗一遍后换用5%胎牛血清的血清培养基,control组不加入任何物质,lps组加入用5%fbs培养基稀释的脂多糖lps(终浓度为1μg/ml),给药组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lps和终浓度为300μg/ml、100μg/ml、50μg/ml、5μg/ml的药物混合液,然后将加入不同组别的96孔板做好标记,继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每个组别设置6个复孔。

4)到时间点后,每孔加20μlmts和pms的混合液,在细胞培养箱中孵育1~4个小时。酶标仪于490nm处读取吸光度值。

3个优选化合物对lps激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结果如图1-1、1-2、1-3所示。

3个化合物均呈现出不同的抑制程度,并且抑制增殖的作用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即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化合物2活性适中,化合物1、3在100、300μg/ml时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活性。

实施例3

1、6孔板环境下不同浓度lps刺激正常hsc-t6纤维化的激活模型的建立

1)正常细胞传代制得单细胞悬液,首先对细胞进行计数,按5×105个细胞/2ml完全培养基/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中,将培养板放在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使细胞完全贴壁,保证细胞状态良好。

2)倒掉已有的细胞完全培养基,pbs清洗一遍后加入无血清培养基或无血清培养基稀释的不同浓度药物,将不同药物的终浓度均调整为5~300μg/ml,然后将6孔板做好标记,继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8~12h。

3)倒掉无血清培养基,换成已用完全培养基稀释为不同浓度的lps(终浓度为1~10μg/ml),然后继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h。

4)倒置显微镜下明场拍照,收集细胞培养液于1.5ml离心管中,3000转离心10分钟以除去颗粒及聚合物,供下一步elisa实验用。

5)用pbs清洗一遍细胞以除去血清蛋白的影响,加入200μlripa裂解液在冰上孵育半小时,待细胞完全裂解后,全部转移至离心管并置于高速离心机中,12000rpm离心5分钟后,转移上层清液于新的1.5ml离心管中以收集细胞内可溶性蛋白,供下一步elisa实验用。

6)准备好elisa试剂盒,室温平衡20min,计算好所用孔格数。

7)加样:标准品孔各加不同浓度的标准品50μl;样本孔先加待测样本10μl,再加样本稀释液40μl(即样品蛋白量被稀释5倍);空白孔不加。温育:除空白孔外,标准品孔和样本孔中每孔加入hrp标记的检测抗体100μl,用封板膜封住反应孔,放入恒温箱温育60min。洗涤:按照1(20×洗涤液):20(水)配置洗涤液。到达温育时间后弃去孔内已有的液体,在吸水纸上拍干,每孔加满洗涤液(约300μl),静置1min,甩去洗涤液,吸水纸上拍干,如此重复洗板5次。显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μl,37℃避光孵育15min。每孔加入终止液50μl以终止反应。

8)测定:于15min内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

为了进一步研究抑制机理,本发明以化合物1为例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

(1)首先以α-sma、col1a1蛋白表达水平为指标,检测了lps刺激正常hsc-t6纤维化和激活的hsc-t6给药后两者的变化量,结果如图2-1、图2-2所示。其中化合物分别在100μg/ml和50μg/ml时能有效减少α-sma、col1a1蛋白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累积,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活性。

(2)化合物的抗肝纤维化活性可能与其调控信号通路上的myd88、tlr4、tgf-β1这3个蛋白有关,所以接着在分子水平上验证了化合物1对这3个蛋白的表达量的影响。

化合物1对tgf-β1、myd88这2种蛋白的表达有较好的抑制活性,结果如图3-图5所示。其中化合物1分别在50μg/ml和5μg/ml时能有效抑制tgf-β1、myd88的表达水平,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肝纤维化活性,且活性也优于正丁醇萃取部分。但是化合物1与tlr4在5~300μg/ml浓度范围内,与正常组相比,未出现表达量上的显著性差异。提示化合物在细胞内主要的结合靶点可能为myd88蛋白,tgf-β1的表达量的减少则表示了炎症的缓解。

本发明所涉及化合物1、3首次对lps激活的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进行了活性测试,并具有较好的抑制增殖活性,其中化合物1对myd88蛋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减少炎性因子tgf-β1的表达,可作为抗肝纤维化药物开发的先导性化合物。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申请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