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地膜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5485发布日期:2018-10-09 22:52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体地膜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施用地膜覆盖可以满足农作物增温、保水、保持肥力的需要。传统地膜主要是聚乙烯类膜,用后产生大量的垃圾,在农田中不能降解,且影响下茬的农事操作,需额外人工清理,耗费人力物力,另外,塑料地膜给土壤、环境造成的危害,长期使用时土壤板结并产生毒性;

在传统地膜的基础上新一代可降解地膜温室,是以降解母粒与塑料粒子木料混合生产而成,降解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对地膜侵蚀或者利用太阳光氧化的作用达到的,相比传统不易降解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环保性,但铺设地膜,以及出苗后的放苗工作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具有劳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另外,液体地膜目前多以纤维素、木质素为基质,多以作物秸秆蒸煮等物理加工手段获取;目前市场上的液体地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膜维持期短,对植物的后期抗旱效果差,更不适宜越冬植物上使用;二是成膜后韧性差,地表容易开裂,失去地膜意义;三是眼观效果不理想,市场推广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地膜及其制备工艺,该液体地膜具有成本低、使用安全、成膜时间短、膜维持期长、成膜后膜韧性高、眼观效果明显、保温保水效果好、能够完全降解、降解后能够为提供肥料且无污染的优点;该液体地膜的制备工艺具有发酵条件要求低、耗能少、过程易控且易于推广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体地膜,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植物纤维80~100份、成膜剂10~20份、酵素液肥50~80份、表面活性剂10~25份、水4000~6000份。

优选的,上述液体地膜,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植物纤维90份、成膜剂15份、酵素液肥65份、表面活性剂18份、水5000份。

所述植物纤维为经膨化处理后,获得的稻草纤维、秸秆纤维或青草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膨化处理过程为:取稻草、秸秆或青草中的至少一种,粉碎,过90~100目筛,将筛下粉末在膨化机中做膨化处理,得到植物纤维。

所述植物纤维的粒度为90~100目。

优选的,所述成膜剂为聚乙烯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具有安全无毒性的优点。

每份所述酵素液肥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油渣4份、鱼粉3份、米糠1份、红糖0.1份、酵素菌0.3份、水40000份。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萘磺酸盐。

上述液体地膜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将植物纤维、成膜剂、酵素液肥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装入陶瓷罐中,然后向陶瓷罐内加水,密封;

(2)将密封的陶瓷罐在室温下放置3~4天,开启陶瓷罐,对发酵液进行搅拌,每日搅拌一次,至发酵结束,过滤,获得液体地膜。

其中,当陶瓷罐内不再产生气泡时,认为发酵结束;一般的,在夏天的发酵时间为6~8d,冬天的发酵时间为13~15d。

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地膜,其中,对纤维素或木质素等基质材料加工方法不同于现有方法,本发明采用发酵法,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产物不仅能做到将纤维素与有机物分离,还能产生可作为肥料及提高作物抗逆性的发酵产物,大大提高了液体地膜组分的应用价值;另外,本发明液体地膜的原料、成膜剂均无毒性、无污染,从根源上杜绝对环境污染;同时,液体地膜使用技术简单,普通喷雾器即可喷造,在土壤表明形成一层薄膜,省工,省时,省力,只用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并且免去放苗,收废膜的劳动,具有使用时劳动强度小、技术要求低的优点,适合现阶段农村妇女、老人实施操作;另外,该液体地膜绿色环保,铺设完成后经过一定时间即可降解为腐殖酸类肥料,降解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根除了白色污染。与同类产品相比成膜时间短,韧性强,保温保水效果更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性能优势: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地膜具有成膜时间短、膜维持期长达5个月、膜在低温条件下可维持完整的状态、且膜的韧性好。

2、功能优势: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地膜可被完全降解、降解后可被土壤胶粒吸收、营养土壤、可有效避免土壤板结及富营养化。

3、成本优势: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地膜原料取材广泛,可有效节约液体地膜的成本,使液体地膜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4、安全环保:一是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地膜为全生物降解型地膜,其主要原料来源于秸秆、稻草等,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秸秆、稻草在环境中堆放、腐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二是配方中的其他表面活性剂均为中等分子量有机物,可被生物降解无残留;三是液体地膜在使用过程中无刺激性气味、无粉尘、无污染性液体、对操作者和使用者安全;四是液体地膜在开发、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无噪音、废气、废渣,对环境安全。

5、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地膜具有使用简单、眼观效果明显的优点,当各种故障如喷雾器故障而导致膜不完整时,便于及时发现,从而对不完整膜进行再次喷涂,降低因膜不完整而对作物产生的影响,提供膜的完整性。

6、液体地膜的制备工艺过程中无需高温高压,在常温条件下即可完成,既节约发酵成本、降低能耗,又使发酵工艺简洁、易于控制,使液体地膜的制备工艺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细节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实施例3中,每份酵素液肥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油渣4份、鱼粉3份、米糠1份、红糖0.1份、酵素菌0.3份、水40000份;植物纤维均经膨化处理后使用,其中,实施例1中,植物纤维粒度为95目,实施例2中,植物纤维粒度为90目,实施例3中,植物纤维粒度为100目。

实施例1

一种液体地膜,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植物纤维90份、聚乙烯醇15份、酵素液肥65份、二异丙基萘磺酸钠18份、水5000份,其中,植物纤维为稻草纤维和秸秆纤维的混合物,在混合物中,稻草纤维和秸秆纤维的重量比为3:1。

上述液体地膜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将植物纤维、聚乙烯醇、酵素液肥和二异丙基萘磺酸钠混合均匀,装入陶瓷罐中,然后向陶瓷罐内加水,密封;

(2)将密封的陶瓷罐在室温下放置3~4天,开启陶瓷罐,对发酵液进行搅拌,每日搅拌一次,至发酵结束,过滤,获得液体地膜。

实施例2

一种液体地膜,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青草纤维8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0份、酵素液肥50份、表面活性剂10份、水4000份,其中,表面活性剂为二丁基萘磺酸钠和二异丙基萘磺酸钠的混合物,二丁基萘磺酸钠和单甲基萘磺酸钠的混合物的重量比为1:1。

上述液体地膜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将青草纤维、聚乙烯醇、酵素液肥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装入陶瓷罐中,然后向陶瓷罐内加水,密封;

(2)将密封的陶瓷罐在室温下放置3~4天,开启陶瓷罐,对发酵液进行搅拌,每日搅拌一次,至发酵结束,过滤,获得液体地膜。

实施例3

一种液体地膜,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秸秆纤维100份、聚乙烯醇20份、酵素液肥80份、丁基萘磺酸钠25份、水6000份。

上述液体地膜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将秸秆纤维、聚乙烯醇、酵素液肥和丁基萘磺酸钠混合均匀,装入陶瓷罐中,然后向陶瓷罐内加水,密封;

(2)将密封的陶瓷罐在室温下放置3~4天,开启陶瓷罐,对发酵液进行搅拌,每日搅拌一次,至发酵结束,过滤,获得液体地膜。

对比例1

根据公开号为cn101007903a,专利名称为“全降解液体地膜”的申请文件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备全降解液体地膜。

将实施例1~实施例3获得的液体地膜以及对比例1获得的全降解液体地膜进行性能指标测定,结果如下:

表1产品主要性能指标

将上述经性能测定后的实施例1~实施例3的液体地膜以及对比例1的全降解液体地膜进行应用,并对应用过程中的性能参数进行记录,结果如下:

表2应用过程中产品的性能参数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地膜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无论在春季还是在秋季,均有较长的膜维持期(膜维持期为膜的降解时间),因此,针对不同作物均可实现当季作物全生长期内不会破膜,如花生、大蒜,尤其是小麦,可有效保持水肥,提高低温,实用性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