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叶新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3496发布日期:2018-11-20 21:07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黄酮类化合物,具体涉及一种从罗汉果叶分离制备得到的新黄酮类化合物,同时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以及其抗氧化活性。
背景技术
罗汉果(siraitiagrosvenorii)是双子叶植物葫芦科罗汉果属植物,是我国药食两用的植物。近年来,罗汉果作为一种天然甜味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需求量也是与日剧增,因此种植面积也是逐年增加。在罗汉果种植中产生大量的茎叶,在民间也常用作类茶使用。现代研究表明,罗汉果叶中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及药理作用,其功能已得到广泛认可,因此将罗汉果叶中的黄酮开发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产品,不但可以充分开发利用罗汉果资源,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更可研制有益人们健康的多种大健康产品,促进人类健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从罗汉果叶中分离制备一种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同时提供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抗氧活化,为其罗汉果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本发明同时提供上述新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a.高速逆流上样原料的制备:取干燥的罗汉果叶,粉碎,用60-80%质量浓度的乙醇超声提取,提取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水层用石油醚萃取至醚层色浅,调ph为2-4后,上ab-8大孔吸附树脂,依次用水、60-80%质量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后冷冻干燥得高速逆流上样原料;b.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按体积比取水:正丁醇:正己烷:甲醇:冰乙酸=5:3:1:1:0.001作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将步骤a的高速逆流上样原料进样,收集300-325min的流出液,旋转蒸发浓缩后冷冻干燥,即得。上述步骤b中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条件为:流速2ml/min、主机转速850rpm/min,分离温度25℃,检测波长254nm,在该条件下固定相的保留率为42%,上样量为270mg。上述步骤a中用60-80%质量浓度的乙醇超声提取时,按每1g罗汉果叶粉加10-15ml60-80%质量浓度的乙醇的比例加入乙醇,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20-40min。提取时,提取前加入乙醇后先浸泡罗汉果叶粉12-24h。上述步骤a中减压回收乙醇的温度为50-60℃。上述步骤b中旋转蒸发浓缩的温度为50-60℃。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新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氧化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以罗汉果叶为原料,通过溶剂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得到一种新黄酮类化合物,该制备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化合物大量制备。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该化合物活性高于罗汉果叶中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同时制备方法也为化合物进一步活性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新化合物的制备高速逆流(hsccc)上样原料的制备:取60℃烘干后粉碎的罗汉果叶原料600g,用9000ml70%质量浓度的乙醇浸泡12h,超声提取三次,每次30min,提取液过滤,55℃减压回收乙醇,水层用石油醚萃取至醚层色浅,将ph调到3,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吸附,静置30min后水洗3000ml,然后用70%质量浓度的乙醇洗脱3600ml,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冷冻干燥得高速逆流上样原料。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以水:正丁醇:正己烷:甲醇:冰乙酸(v/v,5:3:1:1:0.001,v/v)作为溶剂体系上样操作。配置溶剂体系2000ml,静置过夜,两相分离后超声脱气30min。上相作固定相,下相作流动相。考察流动相流速、转速及上样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选择流速2ml/min、主机转速850rpm/min,分离温度25℃,检测波长254nm,在该条件下固定相的保留率为42%,上样量270mg,收集300-325min的流出液,55℃旋转蒸发浓缩后冷冻干燥得3.16mg化合物。实施例2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新化合物为淡黄色粉末,q-tofms分析化合物的[m+h]+为723.2128,分子式为c33h38o18,根据1h和13cnmr数据,并结合文献,确定化合物为:山奈酚-3-o-α-l-[4-o-(4-羧基-3-羟基-3-甲基-丁酰基)]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化合物结构如下,nmr信号归属见表1。山奈酚-3-o-α-l-[4-o-(4-羧基-3-羟基-3-甲基-丁酰基)]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表1新化合物核磁共振h谱与c谱归属表实施例3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四种待测化合物皆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1:山奈酚-3-o-α-l-鼠李糖-7-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化合物2: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化合物3:山奈酚-3-o-α-l-[4-o-(4-羧基-3-羟基-3-甲基-丁酰基)]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化合物4: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化合物1、化合物2及化合物4皆为罗汉果叶中分离出的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准确称取10.00mgdpph溶于250ml无水乙醇制得0.04mg/mldpph·乙醇溶液,另将四个待测化合物配置成系列溶液。将不同质量浓度的待测化合物0.1ml加到3.9ml0.04mg/mldpph·乙醇溶液中,常温下避光反应30min,测定其在517nm处的吸光值,重复3次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清除率(%)=[1-(a1-a2)/a0]×100%,其中抗氧化剂的清除自由基能力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表示,即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所对应的抗氧化剂溶液浓度。式中,a0为3.9ml0.04mg·ml-1dpph·乙醇溶液+0.1ml无水乙醇溶液的吸光值;a1为3.9ml0.04mg·ml-1dpph·乙醇溶液+0.1ml待测样液的吸光值;a2为3.9ml无水乙醇溶液+0.1ml待测样液的吸光值。四种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4个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ic50分别为:0.23mg/ml、22.24mg/ml、0.20mg/ml、0.34mg/ml,表明本发明的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好,要强于其他3种黄酮类化合物。表24种化合物质量浓度与清除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ic50值化合物线性方程r2(相关系数)ic50值(mg/ml)1y=7.3058ln(x)+27.3370.97830.232y=18.614ln(x)+77.1080.994522.243y=17.413ln(x)+68.5930.98610.204y=25.323ln(x)+90.940.99380.34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