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包装袋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18027发布日期:2019-03-02 02:33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塑料包装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包装袋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树脂为主要材料。添加各种助剂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延展性,冷却后可以固定其形状的一类材料。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树脂分子在熔融状态下,且周围均匀的分布助剂分子的过程叫塑化,已经达到了这个过程叫已经塑化了,还没有达到,被认为尚未塑化,现有塑料袋存在拉伸性能差,韧性差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塑料包装袋的生产方法,所得塑料包装袋拉伸性能好,韧性高,而且易降解。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塑料包装袋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氢氧化镁、草酸钠混合,研磨,加入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环氧氯丙烷、环己酮混合均匀,加入四丁基氟化铵、氢氧化钾搅拌,洗涤,沉淀,加入水、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分散研磨得到第一物料;

s2、将聚碳酸酯、醚化淀粉、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蒙脱土、沸石粉、抗氧剂搅拌均匀得到第二物料;

s3、将高岭土煅烧,粉碎,加入盐酸,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加入第二物料、第一物料、十六烷基硫酸钠继续搅拌,捏合,熔融挤出造粒,成型,剪裁得到塑料包装袋。

优选地,s1中,氢氧化镁、草酸钠、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环氧氯丙烷、环己酮、四丁基氟化铵、氢氧化钾、水、十二烷基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2-18:0.4-1:1-2:2-10:60-80:0.12-0.18:1-3:120-200:1-2。

优选地,s1中,将氢氧化镁、草酸钠混合,研磨1-2h,研磨温度为120-150℃,研磨压力为0.04-0.08mpa,加入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环氧氯丙烷、环己酮混合均匀,加入四丁基氟化铵、氢氧化钾搅拌30-40min,搅拌温度为70-90℃,洗涤,沉淀,加入水、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10-14min,搅拌速度为800-1000r/min,过滤,洗涤,90-98℃干燥至恒重,分散研磨得到第一物料。

优选地,s2中,聚碳酸酯、醚化淀粉、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蒙脱土、沸石粉、抗氧剂的重量比为35-67:12-24:0.2-1:10-20:4-12:0.1-0.4。

优选地,s3中,煅烧时间为10-15min,煅烧温度为600-700℃。

优选地,s3中,静置时间为20-40h。

优选地,s3中,加入第二物料、第一物料、十六烷基硫酸钠继续搅拌1-2h,搅拌温度为89-100℃。

优选地,s3中,捏合时间为10-14min。

优选地,s3中,熔融挤出造粒的温度为140-170℃。

优选地,s3中,高岭土、盐酸、第二物料、第一物料、十六烷基硫酸钠的重量比为30-50:100-200:100-200:2-10:0.5-1.2,盐酸的浓度为1.8-2.2mol/l。

本发明s1中,氢氧化镁原料呈团聚态,在草酸钠的配合下,低温焙烧研磨去除分子水打破硬团聚,形成分散状超细氧化镁,有效分散在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环氧氯丙烷的分散体系中,利用含氟基团构筑低表面能界面,可实现与第二物料表面的有效结合,提高耐久性,而进一步在十二烷基硫酸钠的配合下进行水化转化并在表面形成荷电状态,提高与s2所得第二物料间分散性,第一物料与s2所得第二物料复配可有效增强塑料包装袋拉伸强度,增韧效果显著,力学性能好;s3中,高岭土经煅烧后,采用盐酸活化,在十六烷基硫酸钠的配合下与第二物料、第一物料复合,结合强度极高,而且可在保证所得塑料包装袋具有高填充的前提下,拉伸和增韧效果极好,在受到外界冲击时不易发生破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塑料包装袋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12kg氢氧化镁、1kg草酸钠混合,研磨1h,研磨温度为150℃,研磨压力为0.04mpa,加入2kg聚乙二醇丙烯酸酯、2kg环氧氯丙烷、80kg环己酮混合均匀,加入0.12kg四丁基氟化铵、3kg氢氧化钾搅拌30min,搅拌温度为90℃,洗涤,沉淀,加入120kg水、2kg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10min,搅拌速度为1000r/min,过滤,洗涤,90℃干燥至恒重,分散研磨得到第一物料;

s2、将67kg聚碳酸酯、12kg醚化淀粉、1kg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0kg蒙脱土、12kg沸石粉、0.1kg抗氧剂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900r/min,得到第二物料;

s3、将30kg高岭土煅烧15min,煅烧温度为600℃,粉碎,加入200kg浓度为1.8mol/l盐酸,静置40h,过滤,洗涤,干燥,加入100kg第二物料、10kg第一物料、0.5kg十六烷基硫酸钠继续搅拌2h,搅拌温度为89℃,捏合14min,140℃熔融挤出造粒,成型,剪裁得到塑料包装袋。

实施例2

一种塑料包装袋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18kg氢氧化镁、0.4kg草酸钠混合,研磨2h,研磨温度为120℃,研磨压力为0.08mpa,加入1kg聚乙二醇丙烯酸酯、10kg环氧氯丙烷、60kg环己酮混合均匀,加入0.18kg四丁基氟化铵、1kg氢氧化钾搅拌40min,搅拌温度为70℃,洗涤,沉淀,加入200kg水、1kg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14min,搅拌速度为800r/min,过滤,洗涤,98℃干燥至恒重,分散研磨得到第一物料;

s2、将35kg聚碳酸酯、24kg醚化淀粉、0.2kg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0kg蒙脱土、4kg沸石粉、0.4kg抗氧剂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500r/min,得到第二物料;

s3、将50kg高岭土煅烧10min,煅烧温度为700℃,粉碎,加入100kg浓度为2.2mol/l盐酸,静置20h,过滤,洗涤,干燥,加入200kg第二物料、2kg第一物料、1.2kg十六烷基硫酸钠继续搅拌1h,搅拌温度为100℃,捏合10min,170℃熔融挤出造粒,成型,剪裁得到塑料包装袋。

实施例3

一种塑料包装袋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14kg氢氧化镁、0.8kg草酸钠混合,研磨1.3h,研磨温度为140℃,研磨压力为0.05mpa,加入1.7kg聚乙二醇丙烯酸酯、4kg环氧氯丙烷、75kg环己酮混合均匀,加入0.14kg四丁基氟化铵、2.5kg氢氧化钾搅拌33min,搅拌温度为85℃,洗涤,沉淀,加入140kg水、1.7kg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11min,搅拌速度为950r/min,过滤,洗涤,92℃干燥至恒重,分散研磨得到第一物料;

s2、将60kg聚碳酸酯、16kg醚化淀粉、0.8kg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2kg蒙脱土、10kg沸石粉、0.2kg抗氧剂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800r/min,得到第二物料;

s3、将35kg高岭土煅烧14min,煅烧温度为640℃,粉碎,加入180kg浓度为1.9mol/l盐酸,静置35h,过滤,洗涤,干燥,加入120kg第二物料、8kg第一物料、0.6kg十六烷基硫酸钠继续搅拌1.7h,搅拌温度为92℃,捏合13min,150℃熔融挤出造粒,成型,剪裁得到塑料包装袋。

实施例4

一种塑料包装袋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16kg氢氧化镁、0.6kg草酸钠混合,研磨1.7h,研磨温度为130℃,研磨压力为0.07mpa,加入1.3kg聚乙二醇丙烯酸酯、8kg环氧氯丙烷、65kg环己酮混合均匀,加入0.16kg四丁基氟化铵、1.5kg氢氧化钾搅拌37min,搅拌温度为75℃,洗涤,沉淀,加入180kg水、1.3kg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13min,搅拌速度为850r/min,过滤,洗涤,96℃干燥至恒重,分散研磨得到第一物料;

s2、将40kg聚碳酸酯、20kg醚化淀粉、0.4kg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8kg蒙脱土、6kg沸石粉、0.3kg抗氧剂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600r/min,得到第二物料;

s3、将45kg高岭土煅烧12min,煅烧温度为660℃,粉碎,加入120kg浓度为2.1mol/l盐酸,静置25h,过滤,洗涤,干燥,加入180kg第二物料、4kg第一物料、1kg十六烷基硫酸钠继续搅拌1.3h,搅拌温度为98℃,捏合11min,160℃熔融挤出造粒,成型,剪裁得到塑料包装袋。

实施例5

一种塑料包装袋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15kg氢氧化镁、0.7kg草酸钠混合,研磨1.5h,研磨温度为135℃,研磨压力为0.06mpa,加入1.5kg聚乙二醇丙烯酸酯、6kg环氧氯丙烷、70kg环己酮混合均匀,加入0.15kg四丁基氟化铵、2kg氢氧化钾搅拌35min,搅拌温度为80℃,洗涤,沉淀,加入160kg水、1.5kg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12min,搅拌速度为900r/min,过滤,洗涤,94℃干燥至恒重,分散研磨得到第一物料;

s2、将50kg聚碳酸酯、18kg醚化淀粉、0.6kg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5kg蒙脱土、8kg沸石粉、0.25kg抗氧剂搅拌均匀,搅拌速度为700r/min,得到第二物料;

s3、将40kg高岭土煅烧13min,煅烧温度为650℃,粉碎,加入150kg浓度为2mol/l盐酸,静置30h,过滤,洗涤,干燥,加入150kg第二物料、6kg第一物料、0.8kg十六烷基硫酸钠继续搅拌1.5h,搅拌温度为95℃,捏合12min,155℃熔融挤出造粒,成型,剪裁得到塑料包装袋。

将实施例5所得塑料包装袋和普通聚碳酸酯塑料包装袋进行性能测试,其结果如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