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李子果酒并循环利用发酵废渣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3553发布日期:2019-02-15 23:19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制备李子果酒并循环利用发酵废渣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李子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品种多样,果实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口味甘甜,是人们喜欢的水果之一。李子味酸,能促进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有利尿消肿等作用。李子属药食同源的一种水果,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当食用还可防止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李子含糖量较高,并含多种氨基酸、脂肪、胡萝卜素、赤霉素a/32、维生素、烟酸及矿物质等;李子中抗氧化剂含有很高,特别是红肉李子的抗氧化效果远高于其他水果。因此,李子也被称为抗衰老、防疾病的“超级水果”,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物之一。

李子成熟于闷热、多雨的夏季,具有集中上市、产量大、含水量高、不耐贮藏、易坏等特点,若采收不及时,或采收遇雨,或遇当年雨水偏多,则大量果实掉落,同时也使采后果实变形凹陷、降低品质,出现丰产不增收的现象。因而极大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果酒是指用李子、葡萄、杨梅、猕猴桃等新鲜水果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或添加酵母菌发酵酿造而成的营养型低度酒精饮料,具有水果独特的风味及色泽,已成为新型消费时尚饮品。果酒含有多种有机酸、芳香酯、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调节新陈代谢、消除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抗衰老等作用,常适量饮用,能增强体质,有益身体健康;因果酒以各种栽培或山野果实为原料,可以考虑将新鲜水果制成果酒,可提高李子的利用率,减少李子因销售不及时带来的损失,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

目前对于是李子发酵制备成果酒后剩下的废渣,无法充分利用,一般被当作为废弃物扔掉,这既污染环境,也造成有机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寻找一种能充分利用李子发酵制备成果酒后剩下的废渣,并充分提升整体经济效益的制备李子果酒并循环利用发酵废渣的方法,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李子果酒并循环利用发酵废渣的方法。

一种制备李子果酒并循环利用发酵废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分选:选成熟度好,果肉饱满、色泽好、无机械损伤、无腐烂变质的李子果实;

(2)清洗与杀菌:将李子初洗两遍后用盐水清洗,去掉果梗,用清水冲洗1-3遍后,再然后用加有k2s2o5的水溶液清洗李子,然后晾干;

(3)破碎、榨汁:将清洗后的李子进行破碎,去掉果核后用榨汁机压榨,得原浆压榨汁;

(4)酶解:在得到的原浆压榨汁中,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进行酶解,酶加入量为55-80mg/l,酶解时间为0.5-2小时,酶解温度18-30℃;

(5)消毒灭菌:向酶解后的李子原浆汁加入偏重亚硫酸钾(k2s2o5)进行消毒灭菌;

(6)成分调整:首先调糖:即调节李子汁的糖度在15-25%;其次调酸:调节李子汁酸度在每升含酸8-15克之间;

(7)发酵及温度控制:把调糖和调酸结束后的李子汁倒入已消毒清洗干净的发酵罐里,按每升原料加入50-150克酵母进行接种,搅匀后进行发酵,李子发酵温度控制在16-30摄氏度,把发酵罐阀门打开,用喷上酒精的卫生棉把阀门堵住,敞口发酵;

(8)倒灌与陈酿:发酵罐的变化,检测酒体的糖度变化,当酒体糖度降至5-10%%时,发酵渣下沉到底部,发酵结束,然后进行倒灌,即用虹吸法将上层澄清的果酒吸出,另一部分从发酵罐底部阀门放出并过滤,将发酵好的果酒液转入已消毒清洗干净的陈酿罐里进行陈酿,加入偏重亚硫酸钾,搅匀静止半小时,按照5-15克/100kg的比例加入皂土,固体酵渣分装待用,在李子发酵期问,糖在酵母菌作用下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液体温度逐渐上升,形成"酒帽",当"酒帽"下沉时,糖大部分就转化成酒精了;

(9)果酒调配、杀菌及装瓶:对发酵的果酒进行感官检验及理化检验,得到果酒酒度、酸度、色度及糖度等,再根据要求调配果酒,将调配好的果酒再一次过滤、杀菌后装瓶;

(10)配置蚯蚓养殖基料:将发酵产生的李子果酒废渣与已腐熟好的中药渣有机肥或普通有机肥等按1:(1-2)的重量比例混合,控制其湿度在55%-70%、ph为6.5-7.5之间;

(11)蚯蚓养殖管理:保持养殖基料透气、疏松,控制养殖温度在10-30℃,使基料湿度在55%-70%、ph值为6.5-7.5,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蚯蚓开始成熟,进入产卵期,在养殖过程中,适时分出蚓茧,每次分离出的蚓茧单独堆放、孵化及饲养;

(12)养殖密度管理:在蚯蚓养殖过程中,种蚯蚓群的数量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控制在每平方米2-3万条;

(13)蚯蚓采收:养殖30-50天后适当补加养殖基料,补加量为所养殖蚯蚓重量的2-4倍,当蚯蚓成熟且物料中含有大量蚯蚓卵时,即可将成熟蚯蚓采收,采收完成后再进行养殖基料的补充。养殖蚯蚓后的基料称“蚯蚓粪”,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

所述步骤(2)中的k2s2o5的水溶液,是按50l水加入5-10克k2s2o5得到。李子果实表面含有巴氏酵母、尖端酵母等,其品质较差发酵效果较差,并含有醋酸菌、乳酸菌、霉菌等其他微生物,不利于果酒发酵,可用k2s2o5将其去除。

所述步骤(4)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是质量比果胶酶:纤维素酶=(1.5-2.5):(0.5-1.0)。用果胶酶、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可以使水果里的果胶等转化为葡萄糖,使发酵更充分。

所述步骤(5)的k2s2o5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汁加入5-20克k2s2o5。此比例加入的k2s2o5的消毒灭菌效果较好,并且不会对李子果酒的品质造成影响,也不会破坏李子果酒的口感。

所述步骤(6)中的调糖,是向李子汁中加入白砂糖进行糖度调节。

所述步骤(7),先将酵母溶解在15-25倍重量的无菌水中,活化5-15分钟。将酵母活化可以将处于休眠干化状态的酵母有效激活,可以保障酵母在接入发酵罐时的高成活率、高活力和处在健康状态,提升发酵效率,此条件下的活化效果较好。

所述步骤(8),其中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果酒加入10-15克k2s2o5。加入k2s2o5可以消除杂菌及有害病菌的影响,陈酿时按此比例加入适当的k2s2o5可以提升陈酿后酒液的品质。

所述步骤(11)的适时分出蚓茧,是当温度25℃时15-25天分离1次种蚯蚓中的卵茧,气温降低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延长,气温升高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缩短。在养殖过程中,要适时分出蚓茧,气温降低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延长,气温升高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缩短。每次分离出的蚓茧单独堆放孵化、饲养,及时更换种子群和繁殖群,可以提高蚯蚓产量。

所述步骤(12)的将成熟蚯蚓采收,是在春秋二季每40-50天采收一次。此时采收时间较为适中。

所述步骤(12)中的进行养殖基料的补充,补加量为养殖过程中损失量的1-1.5倍。此补加量能较好的补充养殖基料中的营养成分损失。

并且可在蚯蚓养殖前进行引种试验:在调配好的养殖基料中投放50-100条蚯蚓,每隔2-3h观察蚯蚓是否有逃逸现象,若蚯蚓只在夜间有5-15条蚯蚓出现在基质表层,而白天能安静地生活,说明蚯蚓无逃逸现象,该品种的蚯蚓可以在该基质中养殖,可进行大量投种。

生产蚓群的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3万条,约重3kg左右最佳,前期幼蚓期时可控制在3万条/平方米左右,随蚯蚓的生长可逐步下降到2万条左右较为合适。

蚯蚓食性广泛,能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木材纤维,以及食品加工产生的废物;尤喜腐坏的水果或发酵过的果渣及酸甜性的食物。同时,蚯蚓也能分解消化畜禽粪便、农作物废弃、中药渣等。

蚯蚓体内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不仅能作动物饲料及生产药品和化妆品,也可作为高蛋白食用,蚯蚓食品在我国台湾及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极为畅销。另可从蚯蚓体内提取蚓激酶。

目前有将酒糟用于蚯蚓的养殖,但因酒糟酸度较大,其ph在3-5之间,蚯蚓适宜生长的ph在6.5-7.0之间,因此无法直接用酒糟养殖蚯蚓。另,酒糟在养殖蚯蚓中,未腐熟的稻壳等在蚯蚓养殖中产生二次发酵,从而使蚯蚓养殖基质温度升高,最高温度可达到60度左右,因而将蚯蚓烧死。所以,纯酒糟不适合养殖蚯蚓。

我们已将酒糟发酵制备成有机肥,用于蚯蚓养殖,实验表明,用该有机肥养殖蚯蚓产生逃逸和死亡现象,也不适合养殖蚯蚓。

但是,如果用中药渣有机肥养殖蚯蚓,实验已经证明效果良好。发酵制备李子果酒产生的废渣,与中药渣有机肥混合后,适合养殖蚯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本发明果酒酿造工艺流程如下:鲜果→分选→清洗→破碎→消毒→榨汁→酶解→装罐→发酵→倒灌→过滤→陈酿→调配→杀菌→过滤→成品,并且以李子发酵制备成果酒后剩下的废渣为主要成分制备蚯蚓养殖基料,用以养殖蚯蚓。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民间传统做酒旷日费时、易被污染,或直接浸泡生产果酒的不足,本方法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天然、绿色健康、营养丰富、果味香醇、适合广大消费者需求的果酒饮品。本发明技术有如下优点:(1)充分利用当地水果资源,降低酿造成本,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提高了果农的积极性。(2)本发明经过破碎、榨汁、灭菌、酶解、发酵、过滤、陈酿等步骤,发酵制备出天然李子果酒。果酒果香浓郁、纯正,色泽明亮;营养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发挥性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很高的抗氧化功能。(3)本发明充分利用发酵废渣养殖蚯蚓,变废为宝,减少了废物处理费,实现了废物循环利用的目的。(4)本发明投资少,风险小,回报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1)原料分选:选成熟度好,果肉饱满、色泽好、无机械损伤、无腐烂变质的李子果实100kg,李子品种为血红李;

(2)清洗与杀菌:将李子初洗两遍后用盐水清洗,去掉果梗,用清水冲洗2遍后,再用加有k2s2o5的水溶液清洗李子,然后晾干,所k2s2o5的水溶液,是按50l水加入7.5克k2s2o5得到;

(3)破碎、榨汁:将清洗后的李子进行破碎,去掉果核后用榨汁机压榨,得原浆压榨汁;

(4)酶解:在得到的原浆压榨汁中,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进行酶解,酶加入量为67.5mg/l,酶解时间为1.25小时,酶解温度24℃,所述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是质量比果胶酶:纤维素酶=2:0.75;

(5)消毒灭菌:向酶解后的李子原浆汁加入偏重亚硫酸钾(k2s2o5)进行消毒,所述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汁加入12.5克k2s2o5;

(6)成分调整:首先调糖:向李子汁中加入白砂糖,调节李子汁的糖度在20%;其次调酸:调节李子汁酸度在每升含酸11.5克;

(7)发酵及温度控制:把调糖和调酸结束后的李子汁倒入已消毒清洗干净的发酵罐里,按每升原料加入100克酵母进行接种,搅匀后进行发酵,李子发酵温度控制在16-30摄氏度,把发酵罐阀门打开,用喷上酒精的卫生棉把阀门堵住,敞口发酵;

(8)倒灌与陈酿:每天观察罐内反应,检测酒体的糖度变化,当酒体糖度降至7.5%时,发酵渣下沉到底部,发酵结束,然后进行倒灌,用虹吸法将上层澄清的果酒吸出,另一部分从发酵罐底部阀门放出并过滤,将发酵好的果酒液转入陈酿罐里进行陈酿,加入偏重亚硫酸钾,搅匀静止半小时,按照10克/100kg的比例加入皂土,固体酵渣分装待用,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果酒加入12.5克k2s2o5;

(9)果酒调配、杀菌及装瓶:对发酵的果酒进行感官检验及理化检验,得到果酒酒度、酸度、色度及糖度等,再根据要求调配果酒,将调配好的果酒再一次过滤、杀菌后装瓶;

(10)配置蚯蚓养殖基料:将发酵产生的李子果酒废渣与已腐熟好的中药渣有机肥按1:1.5的重量比例混合,控制其湿度在62.5%、ph为7;

(11)蚯蚓养殖管理:保持养殖基料透气、疏松,控制养殖温度在10-30℃,控制基料湿度在62.5%、ph值为7,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蚯蚓开始成熟,进入产卵期,在养殖过程中,适时分出蚓茧,每次分离出的蚓茧单独堆放孵化、饲养;

(12)养殖密度管理:养殖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2.5万条;

(13)蚯蚓采收:养殖40天时适当补加养殖基料,补加量为所养殖蚯蚓重量的3倍,当蚯蚓成熟且物料中含有大量蚯蚓卵时,即可将成熟蚯蚓采收,每45天采收一次,采收完成后进行养殖基料的补充,补加量为养殖过程中损失量的1.25倍。

所述步骤(11)的适时分出蚓茧,是当温度25℃时20天分离1次种蚯蚓中的卵茧,气温降低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延长,气温升高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缩短。

实施例2

(1)原料分选:选成熟度好,果肉饱满、色泽好、无机械损伤、无腐烂变质的李子果实100kg,李子品种为血红李;

(2)清洗与杀菌:将李子初洗两遍后用盐水清洗,去掉果梗,用清水冲洗1遍,然后用加有k2s2o5的水溶液清洗李子,然后晾干,所k2s2o5的水溶液,是按50l水加入10克k2s2o5得到;

(3)破碎、榨汁:将清洗后的李子进行破碎,去掉果核后用榨汁机压榨,得原浆压榨汁;

(4)酶解:在得到的原浆压榨汁中,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进行酶解,酶加入量为55mg/l,酶解时间为2小时,酶解温度30℃,所述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是质量比果胶酶:纤维素酶=2.5:0.5;

(5)消毒灭菌:向酶解后的李子原浆汁加入偏重亚硫酸钾(k2s2o5)进行消毒,所述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汁加入20克k2s2o5;

(6)成分调整:首先调糖:向李子汁中加入白砂糖,调节李子汁的糖度在15%;其次调酸:调节李子汁酸度在每升含酸15克;

(7)发酵:把调糖和调酸结束后的李子汁倒入发酵罐里,按每升原料加入50克酵母进行接种,搅匀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16摄氏度,把发酵罐阀门打开,用喷上酒精的卫生棉把阀门堵住,敞口发酵;

(8)倒灌与陈酿:每天观察罐内反应,检测酒体的糖度变化,当酒体糖度降至5%时,发酵渣下沉到底部,发酵结束,然后进行倒灌,用虹吸法将上层澄清的果酒吸出,另一部分从发酵罐底部阀门放出并过滤,将发酵好的果酒液转入已消毒清洗干净的陈酿罐里进行陈酿,加入偏重亚硫酸钾,搅匀静止半小时,按照5克/100kg的比例加入皂土,固体酵渣分装待用,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果酒加入10克k2s2o5;

(9)果酒调配、杀菌及装瓶:对发酵的果酒进行感官检验及理化检验,得到果酒酒度、酸度、色度及糖度等,再根据要求调配果酒,将调配好的果酒再一次过滤、杀菌后装瓶;

(10)配置蚯蚓养殖基料:将存放好的李子果酒废渣与已腐熟好的中药渣有机肥按1:1的重量比例混合,控制其湿度在55%、ph为6.5之间;

(11)蚯蚓养殖管理:保持养殖基料透气、疏松,控制养殖温度在10-30℃,控制基料湿度在55%、ph值为6.5,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蚯蚓开始成熟,进入产卵期,在养殖过程中,适时分出蚓茧,每次分离出的蚓茧单独堆放孵化、饲养;

(12)养殖密度管理:养殖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2万条;

(13)蚯蚓采收:养殖50天时适当补加养殖基料,补加量为所养殖蚯蚓重量的2倍,当蚯蚓成熟且物料中含有大量蚯蚓卵时,即可将成熟蚯蚓采收,每40天采收一次,采收完成后进行养殖基料的补充,补加量为养殖过程中损失量的1倍。

所述步骤(11)的适时分出蚓茧,是当温度25℃时15天分离1次种蚯蚓中的卵茧,气温降低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延长,气温升高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缩短。

实施例3

(1)原料分选:选成熟度好,果肉饱满、色泽好、无机械损伤、无腐烂变质的李子果实100kg,李子品种为血红李;

(2)清洗与杀菌:将李子初洗两遍后用盐水清洗,去掉果梗,用清水冲洗3遍,然后用加有k2s2o5的水溶液清洗李子,然后晾干,所k2s2o5的水溶液,是按50l水加入10克k2s2o5得到;

(3)破碎、榨汁:将清洗后的李子进行破碎,去掉果核后用榨汁机压榨,得原浆压榨汁;

(4)酶解:在得到的原浆压榨汁中,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进行酶解,酶加入量为80mg/l,酶解时间为0.5小时,酶解温度18℃,所述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是质量比果胶酶:纤维素酶=1.5:1;

(5)消毒灭菌:向酶解后的李子原浆汁加入偏重亚硫酸钾(k2s2o5)进行消毒,所述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汁加入5克k2s2o5;

(6)成分调整:首先调糖:向李子汁中加入白砂糖,调节李子汁的糖度在25%;其次调酸:调节李子汁酸度在每升含酸8克;

(7)发酵:把调糖和调酸结束后的李子汁倒入发酵罐里,按每升原料加入150克酵母进行接种,搅匀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0摄氏度,把发酵罐阀门打开,用喷上酒精的卫生棉把阀门堵住,敞口发酵;

(8)倒灌与陈酿:每天观察罐内反应,检测酒体的糖度变化,当酒体糖度降至10%时,发酵渣下沉到底部,发酵结束,然后进行倒灌,用虹吸法将上层澄清的果酒吸出,另一部分从发酵罐底部阀门放出并过滤,将发酵好的果酒液转入已消毒清洗干净的陈酿罐里进行陈酿,加入偏重亚硫酸钾,搅匀静止半小时,按照15克/100kg的比例加入皂土,固体酵渣分装待用,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果酒加入15克k2s2o5;

(9)果酒调配、杀菌及装瓶:对发酵的果酒进行感官检验及理化检验,得到果酒酒度、酸度、色度及糖度等,再根据要求调配果酒,将调配好的果酒再一次过滤、杀菌后装瓶;

(10)配置蚯蚓养殖基料:将存放好的李子果酒废渣与已腐熟好的普通有机肥按1:2的重量比例混合,控制其湿度在70%、ph为7.5之间;

(11)蚯蚓养殖管理:保持养殖基料透气、疏松,控制养殖温度在10-30℃,控制基料湿度在70%、ph值为7.5,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蚯蚓开始成熟,进入产卵期,在养殖过程中,适时分出蚓茧,每次分离出的蚓茧单独堆放孵化、饲养;

(12)养殖密度管理:养殖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3万条;

(13)蚯蚓采收:养殖30天时适当补加养殖基料,补加量为所养殖蚯蚓重量的4倍,当蚯蚓成熟且物料中含有大量蚯蚓卵时,即可将成熟蚯蚓采收,每50天采收一次,采收完成后进行养殖基料的补充,补加量为养殖过程中损失量的1.5倍。

所述步骤(11)的适时分出蚓茧,是当温度25℃时25天分离1次种蚯蚓中的卵茧,气温降低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延长,气温升高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缩短。

实施例4

(1)原料分选:选成熟度好,果肉饱满、色泽好、无机械损伤、无腐烂变质的李子果实100kg,李子品种为血红李;

(2)清洗与杀菌:将李子初洗两遍后用盐水清洗,去掉果梗,用清水冲洗2遍,然后用加有k2s2o5的水溶液清洗李子,然后晾干,所k2s2o5的水溶液,是按50l水加入7.5克k2s2o5得到;

(3)破碎、榨汁:将清洗后的李子进行破碎,去掉果核后用榨汁机压榨,得原浆压榨汁;

(4)酶解:在得到的原浆压榨汁中,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进行酶解,酶加入量为67.5mg/l,酶解时间为1.25小时,酶解温度24℃,所述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是质量比果胶酶:纤维素酶=2:0.75;

(5)消毒灭菌:向酶解后的李子原浆汁加入偏重亚硫酸钾(k2s2o5)进行消毒,所述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汁加入12.5克k2s2o5;

(6)成分调整:首先调糖:向李子汁中加入白砂糖,调节李子汁的糖度在20%;其次调酸:调节李子汁酸度在每升含酸11.5克;

(7)发酵:先将酵母溶解在20倍重量的无菌水中,活化10分钟,把调糖和调酸结束后的李子汁倒入发酵罐里,按每升原料加入100克酵母进行接种,搅匀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16-30摄氏度,把发酵罐阀门打开,用喷上酒精的卫生棉把阀门堵住,敞口发酵;

(8)倒灌与陈酿:每天观察罐内反应,检测酒体的糖度变化,当酒体糖度降至7.5%时,发酵渣下沉到底部,发酵结束,然后进行倒灌,用虹吸法将上层澄清的果酒吸出,另一部分从发酵罐底部阀门放出并过滤,将发酵好的果酒液转入已消毒清洗干净的陈酿罐里进行陈酿,加入偏重亚硫酸钾,搅匀静止半小时,按照10克/100kg的比例加入皂土,固体酵渣分装待用,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果酒加入12.5克k2s2o5;

(9)果酒调配、杀菌及装瓶:对发酵的果酒进行感官检验及理化检验,得到果酒酒度、酸度、色度及糖度等,再根据要求调配果酒,将调配好的果酒再一次过滤、杀菌后装瓶;

(10)配置蚯蚓养殖基料:将存放好的李子果酒废渣与已腐熟好的中药渣有机肥按1:1.5的重量比例混合,控制其湿度在62.5%、ph为7;

(11)蚯蚓养殖管理:保持养殖基料透气、疏松,控制养殖温度在10-30℃,控制基料湿度在62.5%、ph值为7,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蚯蚓开始成熟,进入产卵期,在养殖过程中,适时分出蚓茧,每次分离出的蚓茧单独堆放孵化、饲养;

(12)养殖密度管理:养殖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2.5万条;

(13)蚯蚓采收:养殖40天时适当补加养殖基料,补加量为所养殖蚯蚓重量的3倍,当蚯蚓成熟且物料中含有大量蚯蚓卵时,即可将成熟蚯蚓采收,每45天采收一次,采收完成后进行养殖基料的补充,补加量为养殖过程中损失量的1.25倍。

所述步骤(11)的适时分出蚓茧,是当温度25℃时20天分离1次种蚯蚓中的卵茧,气温降低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延长,气温升高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缩短。

实施例5

(1)原料分选:选成熟度好,果肉饱满、色泽好、无机械损伤、无腐烂变质的李子果实100kg,李子品种为血红李;

(2)清洗与杀菌:将李子初洗两遍后用盐水清洗,去掉果梗,用清水冲洗2遍,然后用加有k2s2o5的水溶液清洗李子,然后晾干,所k2s2o5的水溶液,是按50l水加入7.5克k2s2o5得到;

(3)破碎、榨汁:将清洗后的李子进行破碎,去掉果核后用榨汁机压榨,得原浆压榨汁;

(4)酶解:在得到的原浆压榨汁中,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进行酶解,酶加入量为67.5mg/l,酶解时间为1.25小时,酶解温度24℃,所述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是质量比果胶酶:纤维素酶=2:0.75;

(5)消毒灭菌:向酶解后的李子原浆汁加入偏重亚硫酸钾(k2s2o5)进行消毒,所述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汁加入12.5克k2s2o5;

(6)成分调整:首先调糖:向李子汁中加入白砂糖,调节李子汁的糖度在20%;其次调酸:调节李子汁酸度在每升含酸11.5克;

(7)发酵:把调糖和调酸结束后的李子汁倒入发酵罐里,按每升原料加入100克酵母进行接种,搅匀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16-30摄氏度,把发酵罐阀门打开,用喷上酒精的卫生棉把阀门堵住,敞口发酵;

(8)倒灌与陈酿:每天观察罐内反应,检测酒体的糖度变化,当酒体糖度降至7.5%时,发酵渣下沉到底部,发酵结束,然后进行倒灌,用虹吸法将上层澄清的果酒吸出,另一部分从发酵罐底部阀门放出并过滤,将发酵好的果酒液转入已消毒清洗干净的陈酿罐里进行陈酿,加入偏重亚硫酸钾,搅匀静止半小时,按照10克/100kg的比例加入皂土,固体酵渣分装待用,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果酒加入12.5克k2s2o5;

(9)果酒调配、杀菌及装瓶:对发酵的果酒进行感官检验及理化检验,得到果酒酒度、酸度、色度及糖度等,再根据要求调配果酒,将调配好的果酒再一次过滤、杀菌后装瓶;

(10)配置蚯蚓养殖基料:将存放好的李子果酒废渣与已腐熟好的中药渣有机肥按1:1.5的重量比例混合,控制其湿度在62.5%、ph为7;

(11)蚯蚓养殖管理:保持养殖基料透气、疏松,控制养殖温度在10-30℃,控制基料湿度在62.5%、ph值为7,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蚯蚓开始成熟,进入产卵期,在养殖过程中,适时分出蚓茧,每次分离出的蚓茧单独堆放孵化、饲养;

(12)养殖密度管理:养殖蚯蚓数量,应控制在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平方米;

(13)蚯蚓采收:养殖40天时适当补加养殖基料,补加量为所养殖蚯蚓重量的3倍,当蚯蚓成熟且物料中含有大量蚯蚓卵时,即可将成熟蚯蚓采收,每45天采收一次,采收完成后进行养殖基料的补充,补加量为养殖过程中损失量的1.25倍。

所述步骤(11)的适时分出蚓茧,是当温度25℃时20天分离1次种蚯蚓中的卵茧,气温降低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延长,气温升高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缩短。

实施例6

(1)原料分选:选成熟度好,果肉饱满、色泽好、无机械损伤、无腐烂变质的李子果实100kg,李子品种为青脆李;

(2)清洗与杀菌:将李子初洗两遍后用盐水清洗,去掉果梗,用清水冲洗2遍,然后用加有k2s2o5的水溶液清洗李子,然后晾干,所k2s2o5的水溶液,是按50l水加入7.5克k2s2o5得到;

(3)破碎、榨汁:将清洗后的李子进行破碎,去掉果核后用榨汁机压榨,得原浆压榨汁;

(4)酶解:在得到的原浆压榨汁中,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进行酶解,酶加入量为67.5mg/l,酶解时间为1.25小时,酶解温度24℃,所述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是质量比果胶酶:纤维素酶=2:0.75;

(5)消毒灭菌:向酶解后的李子原浆汁加入偏重亚硫酸钾(k2s2o5)进行消毒,所述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汁加入12.5克k2s2o5;

(6)成分调整:首先调糖:向李子汁中加入白砂糖,调节李子汁的糖度在20%;其次调酸:调节李子汁酸度在每升含酸11.5克;

(7)发酵:把调糖和调酸结束后的李子汁倒入发酵罐里,按每升原料加入100克酵母进行接种,搅匀后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16-30摄氏度,把发酵罐阀门打开,用喷上酒精的卫生棉把阀门堵住,敞口发酵;

(8)倒灌与陈酿:每天观察罐内反应,检测酒体的糖度变化,当酒体糖度降至7.5%时,发酵渣下沉到底部,发酵结束,然后进行倒灌,用虹吸法将上层澄清的果酒吸出,另一部分从发酵罐底部阀门放出并过滤,将发酵好的果酒液转入已消毒清洗干净的陈酿罐里进行陈酿,加入偏重亚硫酸钾,搅匀静止半小时,按照10克/100kg的比例加入皂土,固体酵渣分装待用,k2s2o5的加入量为每100千克李子果酒加入12.5克k2s2o5;

(9)果酒调配、杀菌及装瓶:对发酵的果酒进行感官检验及理化检验,得到果酒酒度、酸度、色度及糖度等,再根据要求调配果酒,将调配好的果酒再一次过滤、杀菌后装瓶;

(10)配置蚯蚓养殖基料:将存放好的李子果酒废渣与已腐熟好的中药渣有机肥按1:1.5的重量比例混合,控制其湿度在62.5%、ph为7;

(11)蚯蚓养殖管理:保持养殖基料透气、疏松,控制养殖温度在10-30℃,控制基料湿度在62.5%、ph值为7,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蚯蚓开始成熟,进入产卵期,在养殖过程中,适时分出蚓茧,每次分离出的蚓茧单独堆放孵化、饲养;

(12)养殖密度管理:养殖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2.5万条;

(13)蚯蚓采收:养殖40天时适当补加养殖基料,补加量为所养殖蚯蚓重量的3倍,当蚯蚓成熟且物料中含有大量蚯蚓卵时,即可将成熟蚯蚓采收,每45天采收一次,采收完成后进行养殖基料的补充,补加量为养殖过程中损失量的1.25倍。

所述步骤(11)的适时分出蚓茧,是当温度25℃时20天分离1次种蚯蚓中的卵茧,气温降低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延长,气温升高时分离间隔时间适当缩短。

对比例1

按照专利申请cn201610824713.9的实施例5进行。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