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补伤膏对皮革进行补伤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4987发布日期:2019-04-05 21:44阅读:2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补伤膏对皮革进行补伤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皮革补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补伤膏对皮革进行补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皮制工艺品加工时,皮料上会存在很多的刮痕、划痕等,对于这些痕迹需要通过补伤膏进行补伤对皮料的表面进行填伤残处理。传统的处理方式仅为对伤处打磨,之后涂覆一层补伤膏,刮平后进行烘干打磨。该种方式下,补伤效果较差,补伤处的平整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补伤效果好,补伤处平整度高的使用补伤膏对皮革进行补伤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补伤膏对皮革进行补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需补伤的皮革进行清洗,晾干或烘干之后通过磨具对皮革的伤残处进行打磨;

(2)手工对突出较为严重的伤残处进行修整;

(3)补伤设备在皮面上的伤残处涂覆一层补伤底膏,并进行刮膏、烘干、打磨操作操作;

(4)之后用补伤设备在皮面上再涂覆一层补伤面膏,并进行刮膏、烘干、打磨操作操作;上述补伤设备包括底座、工作台、转盘、设于转盘上的涂膏工位、刮平工位、烘干工位以及打磨工位,所述涂膏工位包括可上下动作的移动座、设于移动座上的涂膏装置和设于该涂膏装置后侧的刮除部件,该涂膏装置包括涂料件、设于涂料件内的出料通道、与该出料通道相连的储料件、可上下动作的设于该出料通道内的出料头及用于实现该出料头的上下动作的驱动部件,出料头与待补伤物料相抵过程中,出料头上移,实现出料。

(5)上色后完成补伤。

本发明中通过在伤残处重点修整,使得伤残处与皮面保持平整度一致,提高皮面补伤后的平整度,提高补伤质量;且通过涂覆底膏和面膏两层补伤膏,进一步提高补伤处的平整度,提高补伤质量;

其次,通过在转盘上设置四个不同的工位,实现转盘转动一圈后对工作台上的物料进行补伤的全部操作,无需手工操作,工作效率高;属于小型机器,设备投入成本低,且能够有效满足小面积的精细加工,保证填上后的皮料表面质量良好;通过刮除装置和刮平装置的配合,实现了补伤膏在皮料表面的平整,保证补伤后的皮料表面不会出现平整度低的问题,提高了后期皮料上色之后的质量,满足工艺品制造品对皮料质量的要求;出料头仅在与物料相抵之后实现出料,在未与物料抵触时,将对出料通道进行关闭,进而无需设置任何控制出料的电器件,只需要保证储料件始终与出料通道连通即可,且也不需要人工进行控制,极大程度的节约了能耗和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

所述补伤底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颜料膏30-50份,补伤剂70-90份,丙烯酸树脂120-140份,聚氨酯树脂70-90份,水150-190份。

所述补伤底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颜料膏45份,补伤剂80份,丙烯酸树脂130份,聚氨酯树脂85份,水160份;该种配比下,补伤膏的补伤效果和补色效果均较为良好,进一步提高补伤质量。

所述补伤面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颜料膏60-80份,补伤剂30-50份,丙烯酸树脂70-90份,聚氨酯树脂120-145份,水130-160份。

所述补伤面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颜料膏65份,补伤剂50份,丙烯酸树脂75份,聚氨酯树脂130份,水155份;该种配比下,补色效果较好,有效避免补伤处与皮面之间出现较为严重的色差,后期上色完成后,皮面的色度更为均匀。

所述刮除装置包括铲件、设于铲件上的出料口、用于承接出料口上掉出的补伤膏的接料斗及用于将接料斗内的物料输送回储料件内的回料部件;铲件能够在补伤膏涂满皮料之后,将多余的补伤膏刮除,保证补伤膏与皮料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保证补伤完成之后的皮料表面平整;且铲件刮除下来的补伤膏直接落入至接料斗内,再通过回料部件直接输送回储料件内,有效避免补伤膏的浪费,同时前期涂膏时,可大程度的涂至伤残处,保证伤残处均能够被补伤膏渗透,不易遗漏;且储料件内的补伤膏无需经常进行补充,工人工作量小。

所述铲件包括与移动座固连的铲臂和设于铲臂下部的铲刀,所述出料口设于该铲刀和铲臂连接处,该铲刀上表面具有用于引导补伤膏向出料口处移动的导料斜面,下表面为与物料相接触的弧面结构设置;通过斜面的设置,使得被刮除后的补伤膏能够被引导至出料口处,避免出现在铲刀上堆积的情况,铲料干净,补伤膏不易重新回落至皮料上;弧面结构的设置减小了铲刀与皮料之间的摩擦阻力。

所述接料斗下部设有罩壳,该罩壳与接料斗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加热腔,该加热腔内设有用于保证接料斗内的补伤膏处于可流动状态的加热件;通过加热件的设置,有效实现接料斗内的补伤膏均为可流动的状态,进一步降低补伤膏凝固接料斗内的情况;加热件的温度能够通过罩壳向皮料所在位置传递,从而在铲除补伤膏因为厚度较薄而凝固的位置时,凝固的补伤膏可在加热件的热量下融化,保证铲刀能够基本上铲除皮料无需填伤残处的补伤膏,保证补伤后皮料表面的平整度。

本发明通过在伤残处重点修整,使得伤残处与皮面保持平整度一致,提高皮面补伤后的平整度,提高补伤质量;且通过涂覆底膏和面膏两层补伤膏,进一步提高补伤处的平整度,提高补伤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部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涂膏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中刮平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刮平工位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刮平工位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1中沿d-d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使用补伤膏对皮革进行补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需补伤的皮革进行清洗,晾干或烘干之后通过磨具对皮革的伤残处进行打磨;(2)手工对突出较为严重的伤残处进行修整;(3)补伤设备在皮面上的伤残处涂覆一层补伤底膏,并进行刮膏、烘干、打磨操作操作;(4)之后用补伤设备在皮面上再涂覆一层补伤面膏,并进行刮膏、烘干、打磨操作操作;(5)上色后完成补伤。

其中,所述补伤底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颜料膏30份,补伤剂70份,丙烯酸树脂120份,聚氨酯树脂70份,水150份;所述补伤面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颜料膏60份,补伤剂30份,丙烯酸树脂70份,聚氨酯树脂120份,水130份。

如图1-12所示,所述补伤设备包括底座1、工作台2、转盘3、涂膏工位、刮平工位、烘干工位以及打磨工位;所述工作台2设于底座1上,用于放置和固定待补伤的物料;所述转盘3同样设于底座1上,具体为转轴中部设有转轴,转轴与底座固连,底座上设有电机,通过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转盘转动相对底座1进行转动;所述涂膏工位、刮平工位、烘干工位以及打磨工位均设于转盘上,且分布在转盘的四个方位上;其中涂膏工位用于在待补伤的物料上涂上补伤膏,并将多余的补伤膏进行刮除;刮平工位用于将补伤膏与待补伤物料的表面刮除至平整;烘干工位,用于对表面刮平之后的补伤膏进行烘干操作;打磨工位用于将烘干之后的补伤残处打磨光滑;所述烘干工位为市面上直接采购得到的热风机,所述打磨工位为市面上直接采购的打磨轮,打磨轮连接有电机,通过电机驱动其转动,对烘干后的皮料补伤残处进行打磨处理;转盘上对应于上述涂膏工位、烘干工位、打磨工位处均设有气缸,可通过气缸驱动这些工位上下移动。

具体的,涂膏工位包括可上下动作的移动座41、设于移动座上的涂膏装置和设于该涂膏装置后侧的刮除部件,该涂膏装置包括涂料件42、设于涂料件内的出料通道43、与该出料通道相连的储料件44、可上下动作的设于该出料通道内的出料头45及用于实现该出料头的上下动作的驱动部件,出料头45与待补伤物料相抵过程中,出料头45上移,实现出料;储料件44固设于转盘上,优选为塑料桶,其内能够存储补伤膏,储料件44下部连接有出料管,该出料管穿设在转盘上,涂料件上对应于出料通道位置处设有一开口,该出料管与该开口相连,进而储料件44内的补伤膏能够通过出料管被输送至出料通道内;涂料件和出料头均可为塑料制成,出料头能够在出料通道内上下移动以控制出料通道下部开口的打开或关闭。

优选的,所述出料头45上部一侧侧壁向外延伸形成设有压部451,所述的出料头45上部另一侧侧壁上则设有与出料通道实现密配合的3个密封条452,密封条为橡胶制成,且嵌设在出料头上,有部分密封条伸出至出料头外表面;所述密封部431设于出料通道43内优选为形成于出料通道43侧壁上的一个台阶,密封部431上设有柔性层,该柔性层可为橡胶制成,通过粘接固连在密封部上,通过压部与密封层的配合,密封条与出料通道之间的配合,实现出料头对出料通道的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通道43内壁上对应于密封部上方设有缺口432,该且缺口432内壁与压部451侧壁之间具有间距,从而当出料头向上移动时,补伤膏能够从上述间距和压部与密封部之间的间隙处向下流出;所述出料头45下部具有缺口以形成一漏料孔453,且出料头45下部形成两抵触凸部454,两抵触凸部454位于漏料孔左右两侧位置,抵触凸部454下端面为弧面结构设置;漏料孔的设置既减小了出料头与皮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出料头的移动更为顺畅,又增大了出料头下部与皮料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出料头沿皮料表面移动时,补伤膏能够满足一定的涂覆厚度,提高补伤效果;通过抵触凸部的弧面设置,进一步降低了出料头与皮料之间的接触摩擦力,使得出料头在移动时更为顺畅。

驱动部件包括对称的设于所述涂料件42左右两侧上的两组驱动组件,具体的,驱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涂料件侧壁上的壳体61、可上下动作的设于该壳体内的移动杆62、作用于该移动杆上的的弹性件63及用于连接该移动杆和出料头的连接臂64;壳体61、移动杆62以及连接臂64均为塑料制成,且移动杆62上端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与壳体61相配合的防脱凸部621;所述弹性件63为弹簧,且设置为两个,两弹性件63一端与所述移动杆固连,另一端与所述壳体61内壁固连;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杆62下端面的高度高于所述抵触凸部454下端面的高度。

所述刮除装置包括铲件52、设于铲件上的出料口52、用于承接出料口上掉出的补伤膏的接料斗53及回料部件;其中,铲件52包括与移动座固连的铲臂521和设于铲臂下部的铲刀522,所述出料口52设于该铲刀和铲臂连接处,该铲刀522上表面具有导料斜面523,通过该导料斜面523可引导铲除的补伤膏向出料口处移动,进而掉入至接料斗内,铲刀的下表面为与物料相接触的弧面结构设置;其中,接料斗53与铲刀固连,上部为开口设置,开口的位置对应于出料口所在位置设置;该种结构下,有效避免补伤膏在铲刀上堆积的情况,铲料干净,补伤膏不易重新回落至皮料上;弧面结构的设置减小了铲刀与皮料之间的摩擦阻力。

回料部件用于将接料斗内的物料输送回储料件44内,具体包括形成于所述接料斗内的倾斜底面71、设于该倾斜底面低侧位置上的回料口、与该回料口相连的回料管73及与回料管相连的回料泵74,其中,该倾斜底面71为由右至左倾斜设置,且倾斜底面71的横截面积为由上至下倾斜设置的弧形结构;回料管73为橡胶管,回料泵74为市面上购买得到的小型吸料泵,结构不再赘述;通过将接料斗底面设置为倾斜,保证了补伤膏在进入至接料斗之后,将自动向回料口所在处堆积,并快速被回料泵泵回至储料件内,进而接料斗内的物料都为新料,不会存在回料死角而造成部分补伤膏在接料斗内凝固而使得接料斗能够装承的物料减小的情况。

作为优选,接料斗53下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制成的罩壳54,该罩壳54与接料斗53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加热腔,且该加热腔内设有加热件55,通过该加热件55的设置,可保证接料斗内的补伤膏处于可流动状态,有效降低补伤膏凝固接料斗内的情况;再者,加热件的温度能够通过罩壳向皮料所在位置传递,从而在铲除补伤膏因为厚度较薄而凝固的位置时,凝固的补伤膏可在加热件的热量下融化,保证铲刀能够基本上铲除皮料无需填伤残处的补伤膏,保证补伤后皮料表面的平整度;其中,加热件为市面上购买得到的加热片,其通过电线与电源相连,工作原理和结构不再赘述。

为了提高皮料补伤后的平整度,我们在工作台2上设置了用于对物料进行位置定位的限位部件,该限位部件包括金属或塑料压框26和两组调节组件,压框26可上下动作的设于工作台上的,两组调节组件左右对称的设于该压框两侧;调节组件具体包括与压框固连的调节臂21、设于该调节臂上的滑槽22、设于滑槽内的锁紧螺栓23、螺孔及一端与调节杆相连的倾斜撑杆25,该倾斜撑杆25另一端与压框26相连;螺孔设于工作台上,锁紧螺栓23与该螺孔螺接配合;通过压框可将需补伤残处的皮料四周牢固定位,保证涂膏和刮膏过程中皮料不会发生移动,补伤效果良好;调节臂设置在其中一侧上,布料在至于工作台时操作更为方便,而通过倾斜撑杆的设置,则保证了压框的各个位置均能够对皮料进行稳定的按压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刮平工位包括可上下移动的刮座81、驱动件82及设于刮座上的多组刮刀83,其中,驱动件为气缸,刮座为塑料或金属座,驱动件82设于转盘上,通过该驱动件82可驱动该刮座进行上下移动;相邻两组刮刀83之间具有间隙,进而形成储料间隙;每组刮刀83下部均具有刮刃831,且多组刮刃831的竖直高度为逐渐减小设置;本实施例中刮刀设置为3组,由前至后依次分布刮座上,3组刮刀的刮刃均伸出至刮座下部,当刮座下移使得3组刮刀置于皮料上时,刮刀与皮料表面之间的间距由前至后逐渐减小,从而刮除更为容易和干净,不易残留,也不易出现刮刀上堆积过多补伤膏而使得补伤膏重新落会至皮料上的情况。

刮刀83包括金属制成的刮刀片833和撑片832,该撑片832位于刮刀片833的上方,且撑片832的头部与刮刀片的头部相连,撑片的尾部与刮刀片833的尾部相连;优选的,撑片832与刮刀片833的横截面均为弧形结构设置,该种结构下,刮刀片具有一定的受力分解,相较于单片的竖直刮刀而言,刮刀的厚度可设置的较小,从而能够对补伤膏的刮除更为充分,且刮刀不易折断,使用寿命长;所述刮刃831为形成于该刮刀片的下端端面上的倾斜面,刮除效果良好。

优选的,撑片832与刮刀片833之间设有两弹性支撑件84,两弹性支撑件84分别位于撑片的左右两端上,弹性支撑件84采用弹簧,弹性支撑件84一端与撑片相连,另一端与刮刀片833相连;通过弹性支撑件的设置,实现了刮刀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在应对一些能以刮除的部位时,能够进行自调节,避免将皮料刮伤;进一步的,所述刮刀片833与所述刮座81固连,所述撑片832侧壁与刮座81之间则具有间隙,进而保证撑片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保证对刮刀实现良好的盈利分散和缓冲,避免刮刀折断。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将锁紧螺栓从螺孔中向外旋动,之后将压框上移,将皮料放至工作台上,调整需要补伤的位置位于压框内,之后下移压框压紧皮料,再将锁紧螺栓锁紧;之后转盘启动,转动带动涂覆工位移动至工作台旁,气缸驱动涂覆工位下移,出料头抵触在皮料的一端上,之后转盘继续转动,补伤膏被慢慢涂覆至皮料上;待铲刀移动至皮料一端位置后,开始对该处多余的补伤膏进行刮除;待涂膏工位离开后,刮平工位被转动至工作台处,气缸驱动刮座下移,刮刀抵触至皮料的一端上,之后转盘继续转动,带动刮刀向前移动刮除皮料上多余的补伤膏;待刮平工位离开后,转盘带动烘干工位移动至工作台处,对皮料烘干;待烘干工位离开后,转盘带动打磨工位移动至工作台处,气缸驱动打磨工位下移,打磨轮与补伤残处接触,对补伤残处进行打磨;待打磨工位离开后,即可将皮料取下,进行后期的上色操作。

实施例2

一种使用补伤膏对皮革进行补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需补伤的皮革进行清洗,晾干或烘干之后通过磨具对皮革的伤残处进行打磨;(2)手工对突出较为严重的伤残处进行修整;(3)补伤设备在皮面上的伤残处涂覆一层补伤底膏,并进行刮膏、烘干、打磨操作操作;(4)之后用补伤设备在皮面上再涂覆一层补伤面膏,并进行刮膏、烘干、打磨操作操作;(5)上色后完成补伤。

其中,所述补伤底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颜料膏50份,补伤剂90份,丙烯酸树脂140份,聚氨酯树脂90份,水190份;所述补伤面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颜料膏80份,补伤剂50份,丙烯酸树脂90份,聚氨酯树脂145份,水160份。

实施例3

一种使用补伤膏对皮革进行补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需补伤的皮革进行清洗,晾干或烘干之后通过磨具对皮革的伤残处进行打磨;(2)手工对突出较为严重的伤残处进行修整;(3)补伤设备在皮面上的伤残处涂覆一层补伤底膏,并进行刮膏、烘干、打磨操作操作;(4)之后用补伤设备在皮面上再涂覆一层补伤面膏,并进行刮膏、烘干、打磨操作操作;(5)上色后完成补伤。

其中,所述补伤底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颜料膏45份,补伤剂80份,丙烯酸树脂130份,聚氨酯树脂85份,水160份;所述补伤面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颜料膏65份,补伤剂50份,丙烯酸树脂75份,聚氨酯树脂130份,水155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