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筒酒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5358发布日期:2019-03-02 00:35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酒类酿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筒酒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对于白酒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随着现代设备工艺等提升,给酿造其他种类的酒提供了条件。

竹香味白酒作为一种新型白酒种类,在市面上广受欢迎,现在的竹香味白酒采用将酿造后的白酒注入生长中的竹筒中,再过一段时间后,将竹筒中管的白酒取出得到竹香味的白酒。

但是为了保证竹筒酒中的竹的香味,需要将高浓度白酒置入竹内,但是由于竹子之间的差异性,部分竹子会由于注入较高度数的白酒而死亡,导致注入的白酒被浪费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竹筒酒的制作方法,可以使大部分竹子适应在有酒精的环境下生长,同时也可以减少由于竹子的死亡导致注入竹子内的白酒被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竹筒酒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酿造后白酒调制为酒精含量为10-15%的低浓度酒;

s2、将低浓度酒进行保存存储;

s3、将低浓度酒注入存活的竹筒中;

s4、将向竹筒中注入酿造好的白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向竹筒中注入酿造好的白酒包括以下步骤;

sz1、按照注入竹筒的低浓度酒精的重量的1.1-1.2倍注入白酒;

sz2、10-15天后,向竹筒内注入低浓度酒的重量的1.2-1.3倍的白酒;

sz3、15-30天后,向竹筒内注入低浓度酒的重量的1.3-1.5倍的白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z1、sz2、sz3中的白酒的度数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注入竹筒内的低浓度酒量为竹筒容纳体积的0.2-0.3倍。

进一步地,步骤sz3后,竹筒内的酒的酒精浓度不低于45度。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存活的竹筒的竹龄不超过6个月。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注入的低浓度酒包括以下步骤;

sd1、将低浓度酒沿着竹筒的内壁注入竹筒中;

sd2、竹筒内低浓度酒刚好淹没竹筒底部凹槽后停止注入;

sd3、一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

进一步地,步骤sd1中,竹筒内壁均被浓度酒淋湿。

进一步地,步骤sd3中,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包括以下步骤;

sy1、2-5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的20%;

sy2、5-10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的30%;

sy3、5-10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通过预先在竹筒内注入低浓度的酒,可以对不耐酒的竹子进行筛选,从而减少白酒的损失,同时通过注入低浓度的酒使得竹子可以开始适应有酒的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可以直接用于制作竹筒酒的竹子的数量。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竹筒酒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酿造后白酒调制为酒精含量为10%的低浓度酒;

s2、将低浓度酒进行保存存储;

s3、将低浓度酒注入存活的竹筒中;

s4、将向竹筒中注入酿造好的白酒。

通过预先在竹筒内注入低浓度的酒,可以对不耐酒的竹子进行筛选,从而减少白酒的损失,同时通过注入低浓度的酒使得竹子可以开始适应有酒的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可以直接用于制作竹筒酒的竹子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向竹筒中注入酿造好的白酒包括以下步骤;

sz1、按照注入竹筒的低浓度酒精的重量的1.1倍注入白酒;

sz2、10天后,向竹筒内注入低浓度酒的重量的1.2倍的白酒;

sz3、15天后,向竹筒内注入低浓度酒的重量的1.3倍的白酒。

通过分阶段的注入白酒,同时由于注入的量以及预有的低浓度酒的存在,形成一个阶梯性的注入,且随着注入的白酒,竹筒内的酒的浓度也上升,可以在发现竹子不耐酒死亡后停止注入,从而减少酒的浪费,也可以缓慢的提高竹子的耐酒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z1、sz2、sz3中的白酒的度数依次增大。

为了使得最后的成品酒的浓度,从而控制注入白酒的酒精的度数。

本实施例中,注入竹筒内的低浓度酒量为竹筒容纳体积的0.2倍。

注入竹筒内的酒的量可以满足筛选和提高竹子耐酒性的标准。

本实施例中,步骤sz3后,竹筒内的酒的酒精浓度不低于45度。

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存活的竹筒的竹龄不超过6个月。

竹筒的竹龄越小越容易将竹子特有香味散发到酒中。

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注入的低浓度酒包括以下步骤;

sd1、将低浓度酒沿着竹筒的内壁注入竹筒中;

sd2、竹筒内低浓度酒刚好淹没竹筒底部凹槽后停止注入;

sd3、一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

加快竹子对酒的吸收,可以更加快速的筛选耐酒的竹子。

本实施例中,步骤sd1中,竹筒内壁均被浓度酒淋湿。

为了竹子最大化的吸收酒精。

本实施例中,步骤sd3中,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包括以下步骤;

sy1、2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的20%;

sy2、5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的30%;

sy3、5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

实施例2:

一种竹筒酒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酿造后白酒调制为酒精含量为15%的低浓度酒;

s2、将低浓度酒进行保存存储;

s3、将低浓度酒注入存活的竹筒中;

s4、将向竹筒中注入酿造好的白酒。

通过预先在竹筒内注入低浓度的酒,可以对不耐酒的竹子进行筛选,从而减少白酒的损失,同时通过注入低浓度的酒使得竹子可以开始适应有酒的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可以直接用于制作竹筒酒的竹子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向竹筒中注入酿造好的白酒包括以下步骤;

sz1、按照注入竹筒的低浓度酒精的重量的1.2倍注入白酒;

sz2、15天后,向竹筒内注入低浓度酒的重量的1.3倍的白酒;

sz3、30天后,向竹筒内注入低浓度酒的重量的1.5倍的白酒。

通过分阶段的注入白酒,同时由于注入的量以及预有的低浓度酒的存在,形成一个阶梯性的注入,且随着注入的白酒,竹筒内的酒的浓度也上升,可以在发现竹子不耐酒死亡后停止注入,从而减少酒的浪费,也可以缓慢的提高竹子的耐酒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z1、sz2、sz3中的白酒的度数依次增大。

为了使得最后的成品酒的浓度,从而控制注入白酒的酒精的度数。

本实施例中,注入竹筒内的低浓度酒量为竹筒容纳体积的0.3倍。

注入竹筒内的酒的量可以满足筛选和提高竹子耐酒性的标准。

本实施例中,步骤sz3后,竹筒内的酒的酒精浓度不低于45度。

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存活的竹筒的竹龄不超过6个月。

竹筒的竹龄越小越容易将竹子特有香味散发到酒中。

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注入的低浓度酒包括以下步骤;

sd1、将低浓度酒沿着竹筒的内壁注入竹筒中;

sd2、竹筒内低浓度酒刚好淹没竹筒底部凹槽后停止注入;

sd3、一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

加快竹子对酒的吸收,可以更加快速的筛选耐酒的竹子。

本实施例中,步骤sd1中,竹筒内壁均被浓度酒淋湿。

为了竹子最大化的吸收酒精。

本实施例中,步骤sd3中,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包括以下步骤;

sy1、5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的20%;

sy2、10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的30%;

sy3、10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

实施例3:

一种竹筒酒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酿造后白酒调制为酒精含量为12%的低浓度酒;

s2、将低浓度酒进行保存存储;

s3、将低浓度酒注入存活的竹筒中;

s4、将向竹筒中注入酿造好的白酒。

通过预先在竹筒内注入低浓度的酒,可以对不耐酒的竹子进行筛选,从而减少白酒的损失,同时通过注入低浓度的酒使得竹子可以开始适应有酒的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可以直接用于制作竹筒酒的竹子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向竹筒中注入酿造好的白酒包括以下步骤;

sz1、按照注入竹筒的低浓度酒精的重量的1.15倍注入白酒;

sz2、12天后,向竹筒内注入低浓度酒的重量的1.25倍的白酒;

sz3、18天后,向竹筒内注入低浓度酒的重量的1.4倍的白酒。

通过分阶段的注入白酒,同时由于注入的量以及预有的低浓度酒的存在,形成一个阶梯性的注入,且随着注入的白酒,竹筒内的酒的浓度也上升,可以在发现竹子不耐酒死亡后停止注入,从而减少酒的浪费,也可以缓慢的提高竹子的耐酒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z1、sz2、sz3中的白酒的度数依次增大。

为了使得最后的成品酒的浓度,从而控制注入白酒的酒精的度数。

本实施例中,注入竹筒内的低浓度酒量为竹筒容纳体积的0.23倍。

注入竹筒内的酒的量可以满足筛选和提高竹子耐酒性的标准。

本实施例中,步骤sz3后,竹筒内的酒的酒精浓度不低于45度。

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存活的竹筒的竹龄不超过6个月。

竹筒的竹龄越小越容易将竹子特有香味散发到酒中。

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注入的低浓度酒包括以下步骤;

sd1、将低浓度酒沿着竹筒的内壁注入竹筒中;

sd2、竹筒内低浓度酒刚好淹没竹筒底部凹槽后停止注入;

sd3、一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

加快竹子对酒的吸收,可以更加快速的筛选耐酒的竹子。

本实施例中,步骤sd1中,竹筒内壁均被浓度酒淋湿。

为了竹子最大化的吸收酒精。

本实施例中,步骤sd3中,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包括以下步骤;

sy1、3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的20%;

sy2、8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的30%;

sy3、8天后注入余下的低浓度酒。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