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NA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204发布日期:2018-11-07 20:2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DNA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DNA采样器。



背景技术:

现场勘查和法庭科学DNA实验中往往涉及到微量生物物证的提取、保存。目前微量生物取样方法一般使用棉拭子或者植绒拭子蘸水后进行样品的擦拭采集,或者是使用粘取器或者胶带粘取脱落在物体表面的生物检材。上述棉拭子或者植绒拭子往往不易采集到量小的生物物证,且采集方法与物证保存相对麻烦,而目前市面上的粘取器一般较大,不易采集到狭窄之处的微量物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NA采样器,其结构简单、小巧,能够方便快速的采集到狭小空间之处的微量生物物证,且能够很好地保存所采取到地微量生物物证,防止污染,同时能够方便快速地将微量生物物证与采样器分离,以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测与分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DNA采样器,包括一容器、容器盖以及安装在容器盖下侧的采样拭子,采样拭子包括一端安装在容器盖上的手持杆、设置于手持杆另一端的采样冠,采样冠与容器内壁分离,手持杆靠近采样冠的一侧设置有一内凹的折断痕,采样冠呈圆锥状,采样冠表面覆盖有粘取膜,粘取膜设置成若干瓣。

优选的,粘取膜上侧凸出采样冠的上端面。

优选的,容器与容器盖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手持杆与容器盖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手持杆上套设有一用于保护折断痕的保护套筒,保护套筒的内侧设置有套筒螺纹,手持杆上设置有与套筒螺纹匹配的安装螺纹。

优选的,手持杆上还设置有与套筒螺纹匹配的锁紧螺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小巧,能够方便快速的采集到狭小空间之处的微量生物物证,且能够很好地保存所采取到地微量生物物证,防止污染,当需要对微量生物物证进行分析时,能够方便快速地将微量生物物证与采样器分离。手持杆上设置有折断痕,方便将手持杆在折断痕处折断,而保护套筒能够防止手持杆在取样时在折断痕处折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及“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DNA采样器,包括一容器1、容器盖2以及安装在容器盖2下侧的采样拭子,容器1与容器盖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采样拭子包括一端安装在容器盖2上的手持杆3、设置于手持杆3另一端的采样冠4,采样冠4与容器1内壁分离,手持杆3与容器盖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手持杆3靠近采样冠4的一侧设置有一内凹的折断痕6,采样冠4呈圆锥状,采样冠4表面覆盖有粘取膜5,粘取膜5设置成若干瓣,粘取膜5上侧凸出采样冠4的上端面。

本产品初始状态为采样拭子安装在容器盖2上,容器盖2旋紧在容器1上,做到初始无污染。当采集微量生物材料时,将容器盖2从容器1上旋转脱离,并将采样拭子从容器盖2上旋出,采样人员手持手持杆3,将采样冠4在采样处反复旋转粘取微量生物材料。采样结束后,将采样拭子安装在容器盖2上,并将容器盖2旋紧在容器1上。当需要对微量生物材料进行分析时,使用镊子从粘取膜5的上端一瓣一瓣地将粘取膜5从采样冠4上撕离,粘取膜5上侧凸出采样冠4的上端面,方便镊子加到粘取膜5,粘取膜5设置成若干瓣能够避免在撕取粘取膜5时粘取膜5粘成团装而影响微量生物材料的提取。

作为优选方案,手持杆3上套设有一用于保护折断痕6的保护套筒7,保护套筒7的内侧设置有套筒螺纹(图中未示出),手持杆3上设置有与套筒螺纹匹配的安装螺纹8和锁紧螺纹9。取样时,将保护套筒7移动到折断处,并将套筒螺纹安装在安装螺纹8处,从而将保护套筒7固定在折断痕6外侧,从而防止取样过程中手持杆3在折断痕6处被折断;当需要折断手持杆3时,旋开套筒螺纹与安装螺纹8的连接,并将保护套筒7从折断痕6处移开后,将套筒螺纹安装在锁紧螺纹9处,将保护套筒7锁紧在锁紧螺纹9处,避免造成污染,然后在折断痕6处折断手持杆3,使得采样冠4与手持杆3分离。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