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培养与储存于一体的培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182发布日期:2018-11-07 20:2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集培养与储存于一体的培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属于培藻设备领域,尤其涉及集培养与储存于一体的培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微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培养成为了企业以及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为获得更好的培藻效果,保证海洋微藻的培养环境,需要藻液时刻保证运动状态,防止发生藻类的贴壁现象,现有的藻类培养装置均无法保证藻液的流动,很容易发生藻类的贴壁现象,使得藻类呼吸不畅,造成大量死藻;同时,由于藻类的培养与藻液的储存要有机结合,保证藻液培养完成后及时在适当温度下储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集培养与储存于一体的培藻装置,解决了传统培藻装置易造成藻类贴壁的问题,同时可将培养完成的藻类放置到适当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储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

集培养与储存于一体的培藻装置,包括有支撑座,转动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方一侧的培藻结构,转动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方另一侧的储液结构;

所述培藻结构包括有一圆柱形的培藻单元,固设于培藻单元中心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支撑座通过轴承结构连接,使得所述培藻单元可以相对所述支撑座相对转动;

所述培藻单元周向均匀设有若干培养槽,所述培养槽设于所述转动轴外围,为U型结构;培养管设置于所述培养槽中,并跟随着整个培藻单元转动;

所述储液结构包括有一圆柱形的储液单元,固设于储液单元中心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支撑座通过轴承结构连接,使得所述储液单元可以相对所述支撑座相对转动。

进一步,所述培养管为U型结构,在所述培养管的后壁上设有一组第一流通管道,所述第一流通管道分别为一个第一进液管和一个第一出液管;每个所述培养槽后壁上均设有一个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出液孔连通。

进一步,所述储液单元为中空结构,所述储液单元内部设有一螺旋水管,所述螺旋水管两端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伸出所述储液单元与外界连通;

所述储液单元的后壁上还周向均匀设有若干组与所述第一流通管道对应的第二流通管道,所述第二流通管道包括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培藻单元的后壁上固设有一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为圆环状,所述转动把手由若干挡板分隔成若干部分,转动所述转动把手,带动所述培藻单元的整体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前端还设有第二转动把手,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把手,使所述储液单元相对所述支撑座转动。

进一步,,每个所述培养槽上方均设有一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有两个对称固设于培藻单元外壁上的固定座、固设于固定座之间的固定轴、弧形固定板;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培养槽旁侧,所述弧形固定板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使所述弧形固定板可以相对固定座转动;所述固定轴上还设有一扭簧,扭簧在自然状态时,所述弧形固定板靠近所述培藻单元,压紧设于所述培养槽中培养管。

进一步,在所述培养管上方开设有一圆形凹槽,在所述弧形固定板下方设有一圆形凸起,通过所述凹槽与凸起的卡接,所述弧形固定板将所述培养管固设于所述培养槽内。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可旋转式的培藻装置设计,使得藻液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始终保持运动状态,并随时停止,防止了死藻现象的大量发生;可将培养完成的藻液进行适当温度下的储存,在储存时也可保证藻液的流动,防止藻液的贴壁现在,保证较好的藻液储存条件。

附图说明

图1-2是实施例中培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培藻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的培养管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的储存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支撑座,2、培藻结构,21、培藻单元,211、培养槽,212、进液孔,213、出液孔,22、第一转动轴,23、固定单元,231、固定座,232、弧形固定板,2321、凸起;24、第一转动把手,25、培藻管,251、第一进液管,252、第一出液管,253、凹槽,3、储液结构,31、储液单元,311、第二进液管,312、第二出液管,32、螺旋水管,321、进水管,322、出水管,33、第二转动轴,34、第二转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培藻装置,包括有支撑座1,转动设于所述支撑座1上方一侧的培藻结构2,所述支撑座1为锥形结构,可以为培藻结构2提供稳定的支撑,所述培藻结构2包括有一圆柱形的培藻单元21,固设于培藻单元21中心的第一转动轴22,所述第一转动轴22与所述支撑座1通过轴承结构连接,使得所述培藻单元21可以相对所述支撑座1相对转动;

所述培藻单元21周向均匀设有若干培养槽211,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槽211的数目为四个;所述培养槽211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2外围,为U型结构;培养管可以设置于该培养槽211中,并跟随着整个培藻单元21转动,在此转动过程中,可以保证所述培养管中的藻液可以时刻保持转动状态,避免了藻类的贴壁现象,防止藻类聚集造成藻类呼吸不畅,引发死藻。其中,所述培养管的结构与所述培养槽211形状匹配,保证所述培养管可以在培养槽211中稳定存在。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培藻单元21的转动,在所述培藻单元21的后壁上固设有一第一转动把手24,所述第一转动把手24为圆环状,所述第一转动把手24由若干挡板分隔成若干部分,操作人员可以站在固定的位置,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把手24,带动所述培藻单元21的整体转动,并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停止培藻单元21的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培养管位于培养槽211中时,培藻单元21的转动不会发生培养管的掉落,每个所述培养槽211上方均设有一固定单元23,所述固定单元23包括有两个对称固设于培藻单元21外壁上的固定座231、固设于固定座231之间的固定轴、弧形固定板232;所述固定座231位于所述培养槽211旁侧,所述弧形固定板232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使所述弧形固定板232可以相对固定座231转动;所述固定轴上还设有一扭簧,扭簧在自然状态时,所述弧形固定板232靠近所述培藻单元21,压紧设于所述培养槽211的培养管;将所述弧形固定板232掰起,所述培养管可以从培养槽211中拿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用在实施例1中培藻装置中的培养管25,所述培养管25结构与所述培养槽211形状匹配;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管25为U型结构,在所述培养管的后壁上设有一组第一流通管道,所述第一流通管道分别为一个第一进液管251和一个第一出液管252;

在每个所述培养槽211后壁上均设有一个进液孔212和出液孔213;所述培养管25通过将所述第一进液管251插入所述进液孔212、所述第一出液管252插入所述出液孔213设置在所述培养槽中;为了保证培养管25在培养槽211中稳定保持,在所述培养管25上方开设有一圆形凹槽253,在所述弧形固定板232下方设有一圆形凸起2321,通过所述凹槽253与凸起2321的卡接,所述弧形固定板232可将所述培养管25固设于所述培养槽211内。

具体实施时,先将所述弧形固定板232掰开,将所述培养管25的第一进液管251与第一出液管252插入至所述培藻槽211中,然后松开所述弧形固定板232,使得所述凸起2321与所述凹槽253卡接,将四个所述培养管25均设置在所述培藻结构2上,利用所述第一进液管251向所述培养管25中输入藻液,装满后关闭第一进液管251,而第一出液管252始终保持关闭;在藻类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利用所述第一转动把手24转动培藻单元21保证培养管25中藻液发生贴壁现象。完成藻类培养后,可将所述第一出液管252打开,使藻液流出至相应的储存容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液结构,所述储液结构3可转动设于所述支撑座1上方的另一侧,与所述培藻单元21呈对称设置;

所述储液结构3包括有一圆柱形的储液单元31,固设于储液单元31中心的第二转动轴33,所述第二转动轴33与所述支撑座1通过轴承结构连接,使得所述储液单元31可以相对所述支撑座1相对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33的前端还设有第二转动把手34,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把手34,可以实现对所述储液单元31的转动,防止在储液单元31中的藻液又会发生藻液的贴壁现象,影响藻类成活率;

所述储液单元3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充满培养完成的藻液,所述储液单元31内部设有一螺旋水管32,所述螺旋水管32两端设有进水管321和出水管322,所述进水管321和出水管322分别伸出所述储液单元31与外界连通,向所述进水管321中输入一定温度的水后,水经过螺旋水管32后从所述出水管322流出,依次循环,可以实现对储液单元31的藻液储存温度的控制,防止藻液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造成成活率的下降。

所述储液单元31的后壁上还周向均匀设有四组第二流通管道,所述第二流通管道包括有第二进液管311和第二出液管312,可以方便外部的藻液流入或者藻液从储液单元31流出。

每组第二流通管道与所述培养管25上的第一流通管道可一一对应,即所述第一流通管道的第一出液管252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流通管道上的第二进液管311连通,所述第一流通管道的第一进液管251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流通管道上的第二出液管312连通。

具体实施时,在所述培藻单元21的藻液培养完成后,可将每组所述第一流通管道的第一出液管252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流通管道上的第二进液管311连通,使得藻液可以从所述培养管25流入至所述储液单元31中;在需要将储液单元31的藻液输送至所述培养管25中,继续完成藻类培养时,可以将所述第二流通管道的第二出液管312与所述第一流通管道的第一进液管252连通,实现了藻液从储液单元31向培藻单元21的流通。具体地,也可以将所述第一流通管道与所述第二流通管道全部连通,使得藻液可以在储液单元31和培藻单元21相互流通,实现藻液的温度一致。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