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7684发布日期:2018-07-24 21:39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肽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多肽是氨基酸通过酰胺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长度通常少于50个氨基酸。多肽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其重要作用,多肽类药物具有用量少、疗效高、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的优点,被广泛用于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生殖、免疫等疾病的治疗。

多肽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固相法合成和液相法合成两种方式。液相法合成主要用于短肽合成,并且有中间体纯化操作复杂、后处理操作繁琐、合成周期长等缺陷。1963年Merrifield发明了固相合成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后处理简单、省时、省力以及能够实现自动化的优势,已被广泛用于多肽药物的制备合成。

目前采用鼓泡法进行固相多肽合成反应中所用到的反应柱通常为底部含有砂芯的圆柱形装置,在进行鼓泡反应的过程中,树脂易发生喷溅、贴壁。贴壁的树脂无法与反应溶剂接触,造成反应不完全、产物纯度低,增加后续分离纯化的难度,导致产品得率降低。目前,为了防止反应不完全、提高产物纯度,需额外加入溶剂将贴壁的树脂冲刷至反应液中,因此导致固相合成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降低,不利于反应进行。同时砂芯与反应柱被设计成不可拆卸的一体式结构,不利于反应结束后肽树脂的收集、以及砂芯的清洁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砂芯与反应柱可拆卸的、可有效防止鼓泡反应中树脂发生喷溅贴壁和降低有机溶剂挥发的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装置,其设有反应柱和柱底座,反应柱设有柱上部、柱下部和柱颈部,反应柱呈沙漏状,上沙漏为柱上部,下沙漏为述柱下部,中间狭窄的连接管道为柱颈部;柱底座为漏斗状,柱底座设有漏斗体和漏斗颈,漏斗体和漏斗颈为一体结构,漏斗体的上端开口处与柱下部的下端可拆卸的密封连接;柱下部内壁与柱底座围成反应内腔;漏斗体内镶嵌设有砂芯,漏斗颈还设有氮气管,漏斗颈和氮气管通过三通阀门连接。

优选的,柱下部为双层结构,柱下部设有柱下部底部、柱下部外壁和柱下部内壁;柱下部外壁、柱下部内壁和柱下部底部围成温控外腔,柱下部外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的位置高于进水口的位置。

优选的,柱上部、柱颈部和柱下部的高度比为1:2-4:6-10。

优选的,柱上部的底部为圆弧状结构。

优选的,柱上部、柱下部和柱颈部为玻璃一体成型。

优选的,漏斗体的上端开口处与柱下部的下端通过螺纹密封连接。

优选的,柱下部底端内壁设有内螺纹,漏斗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外螺纹。

优选的,砂芯上表面的外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装置,其设有反应柱和柱底座,反应柱设有柱上部、柱下部和柱颈部,反应柱呈沙漏状,上沙漏为柱上部,下沙漏为述柱下部,中间狭窄的连接管道为柱颈部;柱底座为漏斗状,漏斗设有漏斗体和漏斗颈,漏斗体和漏斗颈为一体结构,漏斗体的上端开口处与柱下部的下端可拆卸的密封连接;柱下部内壁与柱底座围成反应内腔;漏斗体内镶嵌设有砂芯,漏斗颈还设有氮气管,漏斗颈和氮气管通过三通阀门连接。反应柱设置成沙漏形状,鼓泡反应中,巧妙利用沙漏形状特性,当有反应液喷溅与挂壁的时候,利用下沙漏玻璃内壁的曲线形状,可使反应液快速有效的滑到反应内腔的反应液中,有效的避免了固相合成中因氮气鼓泡所造成的树脂喷溅、贴壁;柱颈部为中间狭窄的管道结构,更进一步防止反应液喷溅溢出。

反应柱的沙漏形状,一方面,可以使鼓泡过程中进气面大,出气孔小,结合柱下部倒置漏斗形状,使整个鼓泡过程反应更充分;另一方面,鼓泡所造成的树脂喷溅、贴壁现象得到有效抑制;再一方面,使鼓泡过程中进气面大,出气孔小,再结合柱下部外加温控外腔,共同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降低工作人员与有机试剂接触的机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装置,结构简单,漏斗体的上端开口处与柱下部的下端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实现含有砂芯的柱底座与反应柱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设计巧妙,当反应结束后,一方面有利于肽树脂的回收,另一方面砂芯易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反应柱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柱底座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柱底座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反应柱,2.柱底座,3.柱上部,4.柱下部,5.柱颈部,6.漏斗体,7.漏斗颈,8.反应内腔,9.砂芯,10.氮气管,11.三通阀门,12.温控外腔,13.进水口,14.出水口,15.密封圈,16.柱下部底部,17.柱下部外壁,18.柱下部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装置,其设有反应柱1和柱底座2,反应柱1设有柱上部3、柱下部4和柱颈部5,反应柱1呈沙漏状,上沙漏为柱上部3,下沙漏为柱下部4,中间狭窄的连接管道为柱颈部5;柱底座2为漏斗状,柱底座2设有漏斗体6和漏斗颈7,漏斗体6和漏斗颈7为一体结构,柱下部4底端内壁设有内螺纹,漏斗体6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外螺纹,漏斗体6的上端开口处与柱下部4的下端可拆卸的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柱下部4内壁与柱底座2围成反应内腔8;漏斗体6内镶嵌设有砂芯9,漏斗颈7还设有氮气管10,漏斗颈7和氮气管10通过三通阀门11连接,此反应装置为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设计的,目前多肽固相合成反应是通过氮气鼓泡加有机溶剂进行反应,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反应过程中,首先反应物在反应内腔8内通氮气鼓泡过程中,通过反应柱1整体沙漏状,柱下部4为下沙漏,巧妙利用沙漏形状特性,当有反应液喷溅与挂壁的时候,利用下面沙漏玻璃内壁的曲线形状,可使反应液快速有效的滑到底部反应液中,有效的避免了固相合成中因氮气鼓泡所造成的树脂喷溅、贴壁;柱颈部4为中间狭窄的管道结构,更进一步防止反应液喷溅溢出。反应柱1的沙漏形状,一方面,可以使鼓泡过程中进气面大,出气孔小,结合柱下部4倒置的漏斗形状,使整个鼓泡过程反应更充分;另一方面,鼓泡所造成的树脂喷溅、贴壁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柱下部4为双层结构,柱下部4设有柱下部底部16、柱下部外壁17和柱下部内壁18;柱下部外壁17、柱下部内壁18和柱下部底部16围成温控外腔12,柱下部外壁17上设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出水口14的位置高于进水口13的位置。反应柱1的沙漏形状,使鼓泡过程中进气面大,出气孔小,再结合柱下部4外加温控外腔12,与柱上部3的底部为圆弧状结构,共同作用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降低工作人员与有机试剂接触的机率。

柱上部3、柱颈部5和柱下部4的高度比为1:2-4:6-10,即优化保证本实用新型装置内的反应充分,有效的避免了固相合成中因氮气鼓泡所造成的树脂喷溅、贴壁,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降低工作人员与有机试剂接触的机率,又节约成本使本实用新型装置,便于加工运输,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柱上部3、柱下部4和柱颈部5为玻璃一体成型,便于加工。

如图2-图4所示,柱底座2为漏斗状,漏斗设有漏斗体6和漏斗颈7,漏斗体6和漏斗颈7为一体结构,柱下部4底端内壁设有内螺纹,漏斗体6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外螺纹,漏斗体6的上端开口处与柱下部4的下端可拆卸的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柱下部4内壁与柱底座2围成反应内腔8;漏斗体6内镶嵌设有砂芯9,漏斗颈7还设有氮气管10,漏斗颈7和氮气管10通过三通阀门11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装置,结构简单,含有砂芯的柱底座与反应柱本体可拆卸的结构设计巧妙,当反应结束后,一方面有利于肽树脂的回收,另一方面砂芯易清洁。

砂芯9上表面的外围设有密封圈15,通过内螺纹、外螺纹和密封圈15的设计,可保证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腔内8的气密性,一方面保证反应液不漏出,另一方面有利于鼓泡反应中氮气鼓泡,保证整个反应充分,有利于提高合成反应收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装置,反应柱设置成沙漏形状,鼓泡反应中,巧妙利用沙漏形状特性,当有反应液喷溅与挂壁的时候,利用下面沙漏玻璃球内壁的曲线形状,可使反应液快速有效的滑到底部反应液中,有效的避免了固相合成中因氮气鼓泡所造成的树脂喷溅、贴壁,即使有少量树脂挂壁的时候,加入少量溶剂即可以将挂壁树脂冲洗下去;柱颈部为中间狭窄的管道结构,更进一步防止反应液喷溅溢出;再一方面,使鼓泡过程中进气面大,出气孔小,共同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降低工作人员与有机试剂接触的机率。本实用新型的多肽固相合成反应装置,结构简单,含有砂芯的柱底座2与反应柱1可拆卸的结构设计巧妙,当反应结束后,一方面有利于肽树脂的回收,另一方面砂芯易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前”、“后”、“内”、“外”、“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