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树发酵饲料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1182发布日期:2019-01-29 17:4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树发酵饲料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树发酵饲料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构树,别名褚桃等,为落叶乔木,适应性特别强,具有速生、分布广、易繁殖、热量高、轮伐期短的特点。在中国的温带、热带均有分布,不论平原、丘陵或山地都能生长。其叶是很好的猪饲料,其韧皮纤维是造纸的高级原料,材质洁白,其根和种子均可入药,树液可治皮肤病,经济价值很高。

现有技术中,采用构树嫩叶作为粗饲料,该粗饲料不含农药、激素,具有独特的清香味,猪喜吃,吃后贪睡、肯长。但是如果把刚割下来的构树叶直接用来喂猪的,由于蛋白质粉分子量大,不易吸收,长时间这样喂,会导致猪腹泻拉稀等现象,刺激猪的肠胃。现有技术大多以构树叶为原料进行发酵生产饲料,但该饲料生产所需劳动量大,且构树发酵干物质的生物量也较低。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构树发酵生产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构树发酵饲料的生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构树发酵生产所需劳动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构树发酵饲料的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打碎机、除铁机、铡切揉搓机、落料筒、打浆机、发酵机和喂料搅拌桶,所述打碎机的出口与除铁机的进口之间通过皮带输送机连通,所述除铁机的出口朝向铡切揉搓机的进口,所述铡切揉搓机的出口朝向落料筒,所述落料筒的出口位于打浆机的上方,打浆机的出口与发酵机的进口通过螺旋上料机连通,所述发酵机的出口设有导料泵,导料泵的出口连通导料管的一端,导料管的另一端连通喂料搅拌桶,喂料搅拌桶内设有搅拌电机,喂料搅拌桶的底部连通供料泵,所述供料泵的出口连通猪食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构树发酵饲料的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打碎机、除铁机、铡切揉搓机、落料筒、打浆机、发酵机和喂料搅拌桶,打碎机将构树的全株打碎,从出口处通过皮带输送机送到除铁机中,在除铁机中利用磁铁将铁质除掉,之后进入到铡切揉搓机的进口,继续粉碎,粉碎后的物料通过落料筒向打浆机输送,在打浆机内将构树原料打成浆液,之后再通过螺旋上料机将浆液送到发酵机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使得发酵料通过导料泵和导料管送到喂料搅拌桶,通过喂料搅拌桶内设有搅拌电机,与其他物料搅拌混合获得构树发酵饲料,之后通过供料泵送到猪食槽中饲喂猪。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依次连接的打碎机、除铁机、铡切揉搓机、落料筒、打浆机、发酵机和喂料搅拌桶,使构树发酵饲料的生产形成一个自动化的过程,操作工人只需要控制里面的一些参数和时间节点,就可以达成自动化连续化的生产,降低生产的劳动量。

进一步,所述导料泵的出口还连通循环管的一端,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连通发酵机。当饲料没有发酵完全就出料,通过循环管,将没有发酵完全的饲料又重新打回到发酵机中。

进一步,所述打浆机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色选机、打浆装置和混料槽,所述色选机包括茎叶进料斗、检测箱、分离箱和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包括茎杆通道和叶片通道茎叶进料斗,所述茎叶进料斗连通落料筒;所述打浆装置包括两个打浆室,打浆室的内部设有打浆刀片,打浆室的底部设有浆液出料管,所述浆液出料管均连通混料槽,所述混料槽包括循环混料装置和卸料管;所述打浆室为茎杆打浆室和叶片打浆室,所述茎杆通道连通茎杆打浆室,所述叶片通道连通叶片打浆室。构树茎叶碎料中有茎杆也有叶片,叶片和茎杆的硬度不同,同时颜色也不同,其中色选机可以根据茎叶碎料中茎杆和叶片的颜色不同,通过检测箱检测后,在分离箱中分离,通过底部设置的茎杆通道和叶片通道分别进入到不同的打浆室内,打浆室包括茎杆打浆室和叶片打浆室,在打浆刀片的作用下,分别打浆,由于硬度不同,需要的转速和时间也不同,分别打浆后,通过打浆室的底部设有浆液出料管进入到混料槽内,混料槽内的循环混料装置启动,使两种浆料互相混合,混合后的浆料在通过卸料管出料。

进一步,茎杆打浆室和叶片打浆室固定连接形成圆柱形柱体,所述茎杆打浆室和叶片打浆室连接处的壁体为弧形。从上往下看,形成类似于太极八卦的形状,减少占地面积的同时,使得打浆时的冲击更加激烈,加速物料的旋转,避免卡料。

进一步,发酵机包括进料斗和发酵罐,所述进料斗位于螺旋上料机出口端的下方,进料斗朝向发酵罐,所述发酵罐包括盖体和圆柱形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内筒体均分成径向分布的至少8个发酵室,所述发酵室的底部分别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均连接有带阀门的发酵出料管;所述内筒体的顶部设有内盖,所述内盖与发酵室相对的位置处均设有内层进料孔,所述盖体套设在内筒体的外部且与内筒体转动连接,所述盖体上上设有一个与内层进料孔匹配的外层进料孔,所述进料斗和外层进料孔之间连接有进料软管。发酵罐由至少8个发酵室组成,发酵室呈圆柱形,发酵室的上部均设有内层进料孔,该内层进料孔与盖体上的外层进料孔重合,以确保进料,开始的时候将发酵原料经过进料斗进入到发酵罐中,进料软管与外层进料孔连接,外层进料孔又与其中一个发酵室的内层进料孔连接,向发酵室内进料,待将该发酵室的物料加满后,转动盖体,使盖体的外层进料孔转动到与相邻发酵室上的内层进料孔重合,向该发酵室进料,重复上述过程,由于发酵室至少有8个,发酵的周期一般为7天,只要控制进料时间和卸料时间,控制进料为至少每天进料1次,等待发酵7天以后,每天都有发酵好的物料,此时,打开相应发酵室底部的阀门,从发酵出料管出料即可。

进一步,所述内筒体的筒壁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与冷热流体连接的换热管。通过在间歇内设置换热管,通过冷热流体的流动来控制发酵罐内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发酵室的个数为8个。制每天进料一次,出料一次,确保连续发酵。

本实用新型通过打浆机和发酵机的改进,优化打浆操作和发酵操作,使之形成一个自动化程度更高、连续化生产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构树发酵饲料的生产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打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发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打碎机1、皮带输送机2、除铁机3、铡切揉搓机4、落料筒5、打浆机6、螺旋上料机7、发酵机8、导料泵9、喂料搅拌桶10、供料泵11、茎叶进料斗61、色选机62、茎杆通道63、叶片通道64、茎杆打浆室65、叶片打浆室66、浆液出料管67、混料槽68、循环混料装置69、卸料管610、进料斗81、转动电机82、盖体83、外层进料孔84、内盖85、内层进料孔86、隔板87、发酵室88、出料孔89、间隙810、发酵出料管81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构树发酵饲料的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打碎机1、除铁机3、铡切揉搓机4、落料筒5、打浆机6、发酵机7和喂料搅拌桶10,所打碎机1的出口与除铁机3的进口之间通过皮带输送机2连通,除铁机3的出口朝向铡切揉搓机4的进口,铡切揉搓机4的出口朝向落料筒5,落料筒5的出口位于打浆机6的上方,打浆机6的出口与发酵机7的进口通过螺旋上料机7连通,发酵机7的出口设有导料泵9,导料泵9的出口连通导料管的一端,导料管的另一端连通喂料搅拌桶10,喂料搅拌桶10内设有搅拌电机,喂料搅拌桶10的底部连通供料泵11,供料泵11的出口连通猪食槽。

如附图2所示:打浆机6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色选机62、打浆装置和混料槽68,色选机62包括茎叶进料斗61、检测箱、分离箱和出料通道,色选机62可以根据茎叶碎料中茎杆和叶片的颜色不同,通过检测箱检测后,在分离箱中分离,通过底部设置的茎杆通道63和叶片通道64分别进入到不同的打浆室内;打浆装置包括两个打浆室,茎杆打浆室65和叶片打浆室66,茎杆通道63连通茎杆打浆室65,叶片通道64连通叶片打浆室66;茎杆打浆室65和叶片打浆室66内转角处均为弧形,两个打浆室固定连接形成类似太极八卦的圆柱形柱体,二者的连接处的壁体为弧形。茎杆打浆室65和叶片打浆室66的底部设有浆液出料管67,浆液出料管67连通混料槽68,混料槽68包括循环混料装置69和卸料管610,循环混料装置69包括位于混料槽68下部的循环管线和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内的搅拌叶片位于循环管线内部;循环管线包括分别与混料槽68连通的循环出料管和循环进料管,循环出料管和循环进料管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混料槽68的底部朝向中部倾斜,卸料管610位于混料槽68底部的最低。

如附图3所示:发酵机包括进料斗81和发酵罐,进料斗81朝向发酵罐,发酵罐包括盖体83和圆柱形的内筒体,内筒体内设有隔板87,隔板87将内筒体均分成径向分布的8个发酵室88,8个发酵室88的底部分别设有出料孔89,出料孔89均连接有带阀门的出料管811;内筒体的顶部设有内盖85,内盖85与发酵室88相对的位置处均设有内层进料孔86,盖体83套设在内筒体的外部且与内筒体转动连接,盖体83的中部设有带动盖体83旋转的转动电机82,盖体83上设有一个与内层进料孔86匹配的外层进料孔84,进料斗81和外层进料孔84之间直接连接,内筒体的筒壁有间隙810,间隙810内设有与冷热流体连接的换热管,发酵出料管811连通喂料搅拌桶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