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微生物菌落挑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3793发布日期:2019-02-22 22:1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厌氧微生物菌落挑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厌氧微生物分离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厌氧微生物菌落挑取的装置。



背景技术:

厌氧微生物对氧气极为敏感,因此菌落在挑取和转移过程中必须避免氧气的影响。厌氧微生物菌落的挑取原理如下:在持续提供氮气的条件下,利用充满氮气的无菌毛细管将生长在厌氧螺盖管中的菌落挑取出来,并迅速转移至新鲜培养基中。

目前挑取厌氧菌菌落所使用的装置由乳胶管、自制毛细管两部分组成。乳胶管一端填入少量脱脂棉用于置换气体,另一端连接自制毛细管;毛细管较粗的一端填入少量脱脂棉以防止操作者将菌落吸入乳胶管中,较细的一端用于挑取菌落。挑取菌落时,操作者将填有脱脂棉的无菌乳胶管一端含在口中,无菌毛细管较细的一端插入充满氮气的厌氧管中,通过交替“吸入-吐出”的方式将乳胶管和毛细管中的空气置换为氮气,然后将充满氮气的毛细管插入长有菌落的厌氧管中并吸取生长于琼脂中或蘸取生长于琼脂表面的菌落,并迅速转移至装有新鲜液体培养基的厌氧管。由于该装置可保证较为严格的无氧条件,在厌氧微生物分离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是,该装置仍然存在三个不足:一是由于所有的物品均需要高温湿热灭菌并烘干,而乳胶管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需要经常更换;二是需要操作者通过交替“吸入-吐出”的方式调节乳胶管和毛细管内的气压,从而实现气体置换,该方式易染菌,且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三是毛细管需要利用玻璃管和酒精喷灯自行制备,操作复杂,安全性低。

中国专利CN203728837U公开了一种厌氧微生物菌落挑取装置,该装置改进了传统厌氧挑菌装置中通气针头的固定方式,挑菌落时不易污染,操作简便,但是并没有涉及用于直接挑取菌落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厌氧微生物菌落挑取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厌氧微生物菌落挑取装置,包括换气泵、换气管、中空手柄和毛细管,换气泵用于抽吸氮气置换毛细管中的氧气,同时吸取氮气挑取菌落,换气管用于连接换气泵与中空手柄,中空手柄用于操作者握手,毛细管用于插入菌落内挑选菌落,所述换气泵进出气口设置有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连接换气管,所述中空手柄一端连接换气管,另一端设置有毛细管转换接头,所述毛细管转换接头连接毛细管。

进一步的是,所述换气泵为微型手动抽气泵,不易染菌,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是,所述毛细管转换接头中间设置有一个微孔,所述毛细管插入微孔中,操作简单。

进一步的是,所述毛细管为石英毛细管。

进一步的是,所述换气管内径为0.5-1mm,长度为20-100cm,换气泵的容积为2-10ml。气体管路内径小,线路短,置换所需的气体容积小,经济节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小巧,易于拆装和灭菌,可反复使用;气体管路内径小,线路短,置换所需的气体容积小,经济节约;使用手动抽气泵换气代替操作者用口吸的方式置换气体,不易染菌,安全可靠;同时减少了使用酒精喷灯在高温条件下手工拉制毛细管的过程,工序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气泵;2、换气管;3、中空手柄;4、毛细管;5、转换接头;6、毛细管转换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请参照图1,一种厌氧微生物菌落挑取装置,包括换气泵1、换气管2、中空手柄3和毛细管4,所述换气泵1进出气口设置有转换接头5,所述转换接头5连接换气管2,所述中空手柄3一端连接换气管2,另一端设置有毛细管转换接头6,所述毛细管转换接头6连接毛细管4。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换气泵1为微型手动抽气泵;所述毛细管转换接头6中间设置有一个微孔,所述毛细管4插入微孔中;所述毛细管4为石英毛细管;所述换气管2内径为0.5-1mm,长度为20-100cm,换气泵1的容积为2-10ml。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一次完整的描述:

在使用该装置挑取厌氧微生物的菌落时,首先将石英毛细管伸入充满氮气的无菌厌氧螺盖管中(连续氮气置换),然后抽拉微型手动抽气泵,使石英毛细管中充满氮气;其次将充满氮气的石英毛细管平缓地移入厌氧管使石英毛细管尖端接触到菌落,轻轻拉动微型手动抽气泵,菌落即被吸入石英毛细管中;随后平缓地取出厌氧管中的石英毛细管,将石英毛细管尖端3-5cm插入新鲜培养基的厌氧管中,在厌氧管管口轻轻折断石英毛细管,挑取的菌落即随石英毛细管进入新鲜培养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