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冻载杆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6161发布日期:2019-03-05 19:37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冻载杆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辅助观察器械,具体是一种冷冻载杆支架。



背景技术:

将培养皿中的胚胎或卵细胞转移至冷冻载杆利用体视镜观察实验时,需要实验人员一手持冷冻载杆,一手持吸管将培养皿中的胚胎或卵细胞进行转移操作,此时不便于调整体视镜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观察视野;由于对胚胎或卵细胞的观察操作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不能随意的将冷冻载杆搁置在体视镜的观察平台上,而手持冷冻载杆观察也不稳定,不利于观察及操作;尤其是在将胚胎或卵细胞转移到多根不同冷冻载杆上观察时更为不变,需多次调焦,耗时较长,现有技术中还未有针对此场景提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观察实验不便利,长时间手持冷冻载杆较累及手持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冻载杆支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冻载杆支架,包括本体,本体上设置有一组凹槽,凹槽与冷冻载杆的芯杆或者手持端的尺寸相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一组凹槽用于观察实验时搁置冷冻载杆,解放了一只手,可以方便的去调节焦距;冷冻载杆放置在其上更为稳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F方向视图;

附图3为附图2的T方向视图;

附图4为附图2的L方向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的A方向视图;

附图7为附图6的B方向视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1为培养皿支撑板,2为冷冻载杆支撑板,3为透光孔,4为凸筋,5为凹槽,6为支撑座,7为培养皿座,8为体视显微镜,8-1为镜座,9为冷冻载杆,9-1为手持端,9-2为芯杆,9-3为载片,10为培养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看附图1-4,一种冷冻载杆支架,包括培养皿支撑板1和与培养皿支撑板1固定连接的支撑座6,培养皿支撑板1上设置有透光孔3,培养皿支撑板1一侧伸出有冷冻载杆支撑板2,冷冻载杆支撑板2上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凸筋4,凸筋4的高度高于培养皿支撑板1,两条凸筋4上各设置有凹槽,当培养皿10搁置在培养皿支撑板1时,培养皿10底部也有厚度,为使在培养皿10中胚胎或卵细胞转移到冷冻载杆9上的载片上时,利用凸筋的高度补偿凹槽占去的高度以及培养皿10底部的厚度,保持胚胎或卵细胞在高度上不变,从而免去了体视显微镜8调焦的需求,节约实验时间。考虑到培养皿10中一滴培养液内往往有1-3颗胚胎或卵细胞,且实验观察时有一次观察多颗胚胎或卵细胞的需要,单条凸筋4上有3个凹槽,两条凸筋4上的凹槽4两两为一对共同作为夹持冷冻载杆9的部件,3组凹槽等高设置,极大的省去了需多次观察时的调焦时间。一般市售冷冻载杆9由手持端9-1、芯杆9-2和载片9-3组成,手持端9-1部分端面为方形,为夹持冷冻载杆9更为稳定,本实施例采用在一对凹槽中,各夹持冷冻载杆9的手持端9-1部分和芯杆9-2部分,夹持手持端9-1的凹槽为方形,除了让夹持更稳定外,还让冷冻载杆9放置到凹槽时载片9-3直接与水平面平行,直接满足工作及实验需要。

体视显微镜一般为底部采光,如附图8所示,使用时,将培养皿支撑板1上的透光孔3对准镜座8-1上的光通道,培养皿10放置在透光孔3的位置,调节好焦距后可完成对培养皿10内的胚胎或卵细胞的观察实验,需转移到冷冻载杆9上时,竖向移动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为靠近观察者的方向,载片9-3出现在合适视野范围内时,用吸管完成胚胎或卵细胞的转移。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支撑座6间的距离与体视显微镜8的镜座8-1的宽度一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省去了凸筋4,凹槽直接在冷冻载杆支撑板2上,为使将培养皿10中的卵细胞或胚胎转移到载片9-3上时卵细胞或胚胎的高度不变,需降低培养皿的高度,所以本实施例中在培养皿支撑板1的透光孔3位置设置有培养皿座7,培养皿座7直径大于透光孔3,相比培养皿支撑板1的上表面低一个培养皿10的底部厚度左右的高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