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634发布日期:2019-04-30 19:0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



背景技术:

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及其使用所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迫使人们开发新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以满足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氢能因能量密度高、燃烧无污染且利用形式多样而被公认为未来主要的能源载体形式。以氢能使用为核心的“氢能经济”和“氢能社会”发展模式是人们对未来能源使用技术的憧憬。目前建立于化石能源基础上的氢能生产模式不仅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其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也必伴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而走向终点。生物制氢是利用微生物自身代谢释放氢气的过程,其产氢条件温和,环境友好且原料来源丰富而被认为是未来氢能生产的主要替代形式。在各类生物制氢技术中,常见的制氢方式有光合制氢和厌氧发酵制氢,从产氢能力来看,光合细菌产氢效率远远高于厌氧发酵制氢,而且厌氧产氢菌不能彻底利用发酵底物而造成有机酸的积累,抑制反应进行,原料的不完全利用也会带来环境危害;光合细菌制氢还可以利用多种有机酸和有机废弃物进行产氢,实现氢能生产和废弃物处理的双重目标而成为制氢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反应容器的限制,导致反应容器内的光合细菌所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从而影响制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通过光纤在反应腔内设置多个点光源且螺旋布光,使反应腔内的各个位置尽可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最大可能避免光透性对反应液不同部位的影响,将光源分散于反应器内部既可达到均匀布光的要求又能减少单一采光面布光所造成的光饱和效应,有效提高制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所述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包括球形反应器和光照机构,所述球形反应器包括容器本体和橡胶塞,所述容器本体设置有反应腔和容器口,所述橡胶塞设置于所述容器口且将所述反应腔封闭,所述橡胶塞上设置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出气管;所述光照机构包括光纤机、第一支架、光纤和点光源,所述第一支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橡胶塞且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反应腔内,所述光纤沿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的光纤上均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点光源。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还包括搅拌系统,所述搅拌系统包括第二支架、罩壳、电机、传动机构和搅拌器,所述罩壳和所述电机均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传动机构固定于所述罩壳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从动齿轮、双联齿轮、第二从动齿轮、齿圈和三个行星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罩壳且与所述电机传动配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之间通过所述双联齿轮传动配合,所述双联齿轮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罩壳,三个所述行星轮啮合于所述齿圈的内部,所述齿圈和三个所述行星轮均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罩壳;所述搅拌器包括固定座、导向件、搅拌杆和搅拌叶,所述固定座呈环状且与所述罩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内表面设置有导向盲孔,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块,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为月牙形且朝向远离所述导向杆的一侧弯曲,所述导向杆可转动的嵌设于所述导向盲孔内;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升降滑槽和传动齿,所述升降滑槽包括上升滑槽和下降滑槽,所述上升滑槽和所述下降滑槽的旋向相反且相交,所述上升滑槽的顶端与所述下降滑槽的顶端连通且平滑过渡形成顶部转向段,所述上升滑槽的底端与所述下降滑槽的底端连通且平滑过渡形成底部转向段,所述搅拌杆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传动齿,所述传动齿沿所述搅拌杆的轴向延伸且与三个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齿圈、所述搅拌杆和三个所述行星轮配合形成行星齿轮机构,相邻的两个所述传动齿之间形成齿轮槽,所述齿轮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升降滑槽的深度,所述搅拌叶设置于所述搅拌杆的一端;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环形的挡环,两个所述挡环同心设置,两个所述挡环之间形成水封槽,所述罩壳的开口端设置于所述水封槽内,所述罩壳的开口端设置有多个缺口,所述缺口的高度小于所述水封槽的顶端高度,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罩壳的外壁从所述缺口伸入所述罩壳内,所述双联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所述齿圈和所述行星轮均位于所述罩壳内部,所述出气管贯穿所述罩壳。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搅拌系统还包括发电机构和蓄电池,所述发电机构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机连接且用于向电机提供电力,所述发电机构包括第三支架、太阳能板和定位追踪器,所述太阳能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定位追踪器固定于所述太阳能板上;所述定位追踪器包括控制器、光照强度检测器、光线过滤器和调节液压缸,所述光照强度检测器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用于检测光照强度,所述控制器能够接受所述光照强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所述光线过滤器包括多个过滤单体,所述过滤单体包括底座和钢管,所述底座与所述太阳能板平行,所述钢管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每根所述钢管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光照强度检测器,多个所述过滤单体呈矩形阵列分布且部分所述钢管的倾斜角度不同;所述调节液压杆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通过转向球饺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和所述转向球饺呈三角形分布,所述第一液压缸伸缩或所述第二液压缸伸缩时,所述转向球饺转动且能够调节所述太阳能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述控制器根据各个所述光照强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数值,分别调节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长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多个所述过滤单体分为一个基准单元和二十四个辅助单元且形成5*5矩形阵列,所述基准单元位于矩形阵列的中心,所述基准单元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与所述第一底座垂直;所述辅助单元包括第二底座、第二钢管和角度调节器,所述第二钢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铰接,所述第二底座包括两个第一底板和两个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设置有阶梯孔,两个所述第一底板贴合且围成周向表面具有嵌设槽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底板为圆形,两个所述第二底板贴合且边缘嵌设于所述嵌设槽内,所述第二底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底板转动,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二通孔,两个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通孔围成球饺孔;所述角度调节器包括调节套筒、调节杆、调节弹簧、调节球和调节螺母,所述调节套筒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第二钢管,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套筒铰接,所述调节杆的中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调节球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球饺孔内且形成球饺机构,所述调节球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调节杆可滑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调节弹簧套设于所述调节杆且所述调节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限位环和所述调节球,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杆螺纹啮合且抵住所述调节球,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调节弹簧分别位于所述调节球的两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底座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管、定位弹簧和定位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嵌设槽连通,所述定位管固定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定位弹簧和所述定位块均设置于所述定位管内,所述定位弹簧分别抵住所述定位管的内表面和所述定位块并将所述定位块压紧于其中一块所述第二底板,以使所述第二底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定位管与所述定位孔螺纹啮合。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定位管包括管体和管盖,所述管体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管盖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一端且将所述管体的一端封闭,所述管盖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螺纹啮合,以使所述管盖在所述管体内的位置可调,所述定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管盖和所述定位块。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转向球饺之间的连线为第一参考线,所述第二液压缸和所述转向球饺之间的连线为第二参考线,所述第一参考线和所述第二参考线垂直且相交于所述转向球饺。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刻度,所述多个第一刻度以所述第二底板的轴线为中心呈环形分布,所述第二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刻度,所述第二刻度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边沿且位于所述第一参考线上或所述第二参考线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还包括恒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和恒温水箱,所述太阳能热水器与所述恒温水箱连通,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所述外层壁设置于所述内层壁的外侧,所述外层壁与所述内层壁之间形成恒温腔,所述外层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恒温腔连通,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外层壁的底端,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外层壁的顶端,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恒温水箱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太阳能热水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通过光纤在反应腔内设置多个点光源且螺旋布光,使反应腔内的各个位置尽可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最大可能避免光透性对反应液不同部位的影响,将光源分散于反应器内部既可达到均匀布光的要求又能减少单一采光面布光所造成的光饱和效应,有效提高制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球形反应器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球形反应器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搅拌杆和搅拌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展开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控制器、光照强度检测器和调节液压缸的配合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光线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调节液压缸与转向球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0的剖视图;

图14示出了辅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4的剖视图;

图16示出了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光线与光线过滤器的其中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光线与光线过滤器的另外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

11-球形反应器;12-光照机构;13-恒温系统;14-搅拌系统;

110-容器本体;111-橡胶塞;112-反应腔;113-出气管;114-进水口; 115-出水口;116-恒温腔;

120-光纤机;121-第一支架;122-点光源;

130-太阳能热水器;131-恒温水箱;

140-第二支架;141-罩壳;142-电机;143-传动机构;144-搅拌器; 150-第一从动齿轮;151-双联齿轮;152-第二从动齿轮;153-齿圈;154- 行星轮;156-固定座;157-导向件;158-搅拌杆;159-搅拌叶;161-导向杆;162-导向块;163-升降滑槽;164-传动齿;167-挡环;168-水封槽; 169-缺口;171-发电机构;172-蓄电池;173-第三支架;174-太阳能板; 175-定位追踪器;177-控制器;178-光照强度检测器;179-光线过滤器; 180-调节液压缸;181-过滤单体;182-第一液压缸;183-第二液压缸;184- 转向球饺;186-基准单元;187-辅助单元;188-第一底座;189-第一钢管;190-第二底座;191-第二钢管;192-角度调节器;194-第一底板;195-第二底板;196-嵌设槽;197-调节套筒;198-调节杆;199-调节弹簧;200- 调节球;201-调节螺母;202-限位环;206-定位件;207-定位管;208-定位弹簧;209-定位块;210-管体;211-管盖;215-第一刻度;216-第二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10,该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10用于进行光合细菌制氢,制氢所需要的溶液,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10的具体结构如下:

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10包括球形反应器11、光照机构12和恒温系统13。

其中,球形反应器11可以采用玻璃制成,具有透光性,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太阳光可以直接透过球形反应器11照射其内部,从而为其内部的光合细菌提供充足的光照。请参照图2所示,球形反应器11包括容器本体 110和橡胶塞111,容器本体110设置有反应腔112和容器口,橡胶塞111 设置于容器口且将反应腔112封闭,橡胶塞111上设置有与反应腔112连通的出气管113。

反应腔112内盛放有反应液和光合细菌,反应腔112被封闭,使光合细菌在封闭的环境中工作,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可以使氢气通过出气管113排出。

光照机构12包括光纤机120、第一支架121、光纤和点光源122。

光纤机120的机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可以提供不同的光谱,第一支架12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支架121固定于橡胶塞111且呈螺旋状设置于反应腔112内,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支架位于另外一个支架的内部。

光纤沿第一支架121设置,塑料(聚合物)光纤由于光衰减损耗大、保真性差而主要用于可见光线的传输,因此也被称为“照明光纤”。端光光纤其光线主要集中在轴向方向上传播,沿程光损失较少而被用于长距离的光线传递。目前工程照明上广泛应用的端光光纤有单芯光纤和多芯光纤,对于光合制氢反应器来说,由于反应器结构复杂且内部要实现多点布光,单芯光纤无法实现轴向方向的光照要求,同时单芯光纤也无法实现光纤在反应器内的折弯要求。因此,在相同光通量条件下,使用多芯光纤通过在不同轴向方向的截取,可以实现光照在长度上点光源122设置和反应器的折弯要求。

两个第一支架121的光纤上均间隔分布有多个点光源122。采用75芯多芯塑料聚合物光纤作为太阳光的传输通道,通过分段剪切实现沿途点光源122的布置。为了满足点光源122光照强度需要,分光时以10芯光纤作为一组点光源122剪切固定,点光源122间距离保持10cm。采用透光性能较好的钠玻璃管作为隔离布光装置形成反应器的布光通道。依照光纤尺寸大小和光源沿光纤分布情况确定玻璃布光管尺寸为φ20×720mm。

钠玻璃管可以直接作为第一支架121使用,也可以与第一支架121独立设置并且使钠玻璃管固定于第一支架121上。

另外,恒温系统13包括太阳能热水器130和恒温水箱131,太阳能热水器130与恒温水箱131连通。

容器本体110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外层壁设置于内层壁的外侧,外层壁与内层壁之间形成恒温腔116,外层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14和出水口 115,进水口114和出水口115均与恒温腔116连通,进水口114设置于外层壁的底端,出水口115设置于外层壁的顶端,进水口114和恒温水箱131 连通,出水口115与太阳能热水器130连通。

通过太阳能热水器130和恒温水箱131的共同作用,使得恒温腔116 内的液体温度维持在合适的范围,从而确保反应腔112内的温度恒定,有利于光合细菌的持续稳定工作,提高制氢效率。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10,生物质光合细菌制氢装置10还包括搅拌系统14,搅拌系统 14用于对反应腔112内的反应液进行搅拌,使反应液的不同部分时刻改变位置,都可以接触到充足的光照,最大可能避免光透性对反应液不同部位的影响。

其中,搅拌系统14的具体结构如下:请参照图4、图5所示,搅拌系统14包括第二支架140、罩壳141、电机142、传动机构143、搅拌器144、发电机构171和蓄电池172

具体的,第二支架140为框架结构,罩壳141和电机142均固定于第二支架140上,罩壳141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罩壳141的开口端设置有多个缺口169。

传动机构143固定于罩壳141上,传动机构143的具体结构为:传动机构143包括第一从动齿轮150、双联齿轮151、第二从动齿轮152、齿圈 153和三个行星轮154。

第一从动齿轮150可转动的固定于罩壳141且与电机142传动配合,此处的“可转动的固定于”是指第一从动齿轮150的转轴与罩壳141固定,并且第一从动齿轮150的齿轮部分可以相对于转轴转动,电机142可以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第一从动齿轮150转动,第一从动齿轮150与第二从动齿轮152之间通过双联齿轮151传动配合,双联齿轮151可转动的固定于罩壳141,三个行星轮154啮合于齿圈153的内部,齿圈153和三个行星轮 154均可转动的固定于罩壳141。

搅拌器144的具体结构为:搅拌器144包括固定座156、导向件157、搅拌杆158和搅拌叶159。

请参照图6所示,固定座156呈环状且与罩壳141固定连接,固定座 156的内表面设置有导向盲孔,请参照图7所示,导向件157包括导向杆 161和导向块162,导向杆161的一端与导向块162固定连接,导向块162 为月牙形且朝向远离导向杆161的一侧弯曲,导向杆161可转动的嵌设于导向盲孔内。

请参照图8、图9所示,搅拌杆158上设置有升降滑槽163和传动齿 164。

升降滑槽163包括上升滑槽和下降滑槽,上升滑槽和下降滑槽的旋向相反且相交,上升滑槽的顶端与下降滑槽的顶端连通且平滑过渡形成顶部转向段,上升滑槽的底端与下降滑槽的底端连通且平滑过渡形成底部转向段。

搅拌杆158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传动齿164,传动齿164沿搅拌杆158 的轴向延伸且与三个行星轮154啮合,齿圈153、搅拌杆158和三个行星轮 154配合形成行星齿轮机构,相邻的两个传动齿164之间形成齿轮槽,齿轮槽的深度小于升降滑槽163的深度,搅拌叶159设置于搅拌杆158的一端。

搅拌杆158转动时,既能够转动,又能够上下运动,从而对反应腔112 内不同高度的反应液进行搅拌,搅拌更加均匀充分。

请继续参照图4所示,容器本体110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环形的挡环167,两个挡环167同心设置,两个挡环167之间形成水封槽168,罩壳141的开口端设置于水封槽168内,缺口169的高度小于水封槽168的顶端高度,第一从动齿轮150固定于罩壳141的外壁从缺口169伸入罩壳141内,双联齿轮151、第二从动齿轮152、齿圈153和行星轮154均位于罩壳141内部,出气管113贯穿罩壳141。

通过水封,可以将反应空间与外界隔绝,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并且不会影响到搅拌机构的正常工作。

此外,传动机构143和搅拌器144固定于罩壳141上,需要将其与球形反应器11拆装时,可以一起进行,省时省力。

传动机构143的工作原理:电机142带动第一从动齿轮150转动,第一从动齿轮150带动双联齿轮151转动,双联齿轮151带动第二从动齿轮 152转动,第二从动齿轮152带动行星轮154转动,行星轮154和齿圈153 带动搅拌杆158转动。

发电机构171与蓄电池172连接,蓄电池172与电机142连接且用于向电机142提供电力,发电机构171包括第三支架173、太阳能板174和定位追踪器175,太阳能板174倾斜设置于第三支架173上,定位追踪器175 固定于太阳能板174上。

发电机构171吸收太阳能并用于向蓄电池172充电,蓄电池172用于储蓄电能且向电机142供电。

第三支架173用于支撑太阳能板174和定位追踪器175,太阳能板174 用于吸收太阳能。

定位追踪器175用于追踪太阳光的照射角度且控制太阳能板174的倾斜角度,具体的,请参照图10、图11所示,定位追踪器175包括控制器 177、光照强度检测器178、光线过滤器179和调节液压缸180。

光照强度检测器178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用于检测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检测器178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也可以采用光敏电阻或光敏传感器等。

控制器177能够接受光照强度检测器178检测到的光照强度,并对不同的光照强度检测器178检测到的光照强度进行对比,根据预先设定的数据,对太阳能板174进行调节,使太阳光直射,更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

光线过滤器179主要用于对光照强度检测器178进行遮挡,使其对不同角度的光线感应不同,具体的,光线过滤器179包括多个过滤单体181。

过滤单体181包括底座和钢管,底座与太阳能板174平行,钢管设置于底座上,每根钢管内均设置有一个光照强度检测器178,多个过滤单体 181呈矩形阵列分布且部分钢管的倾斜角度不同。

当太阳光与钢管平行时,光照强度检测器178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最大,当太阳光与钢管不平行时,光照强度检测器178检测到的光照强度变小。

请参照图12所示,调节液压杆包括第一液压缸182和第二液压缸183,太阳能板174与第三支架173之间通过转向球饺184可转动的连接,第一液压缸182、第二液压缸183和转向球饺184呈三角形分布。

第一液压缸182伸缩或第二液压缸183伸缩时,转向球饺184转动且能够调节太阳能板174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控制器177根据各个光照强度检测器178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数值,分别调节第一液压缸182和第二液压缸183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1、图13所示,多个过滤单体181分为一个基准单元186和二十四个辅助单元187且形成5*5矩形阵列,基准单元186 位于矩形阵列的中心。

基准单元186包括第一底座188和第一钢管189,第一钢管189与第一底座188垂直。

请参照图14所示,辅助单元187包括第二底座190、第二钢管191和角度调节器192。

请参照图15所示,第二钢管191的一端与第二底座190铰接,第二底座190包括两个第一底板194和两个第二底板195,第一底板194设置有阶梯孔,两个第一底板194贴合且围成周向表面具有嵌设槽196的第一通孔,第二底板195为圆形,两个第二底板195贴合且边缘嵌设于嵌设槽196内,第二底板195能够相对于第一底板194转动,第二底板195上设置有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二通孔,两个第二底板195的第二通孔围成球饺孔。

请参照图16所示,角度调节器192包括调节套筒197、调节杆198、调节弹簧199、调节球200和调节螺母201。

调节套筒197可滑动的套设于第二钢管191,调节杆198的一端与调节套筒197铰接,调节杆198的中部设置有限位环202,调节球200可转动的设置于球饺孔内且形成球饺机构,调节球200设置有第三通孔,调节杆198 可滑动的穿设于第三通孔内,调节弹簧199套设于调节杆198且调节弹簧 199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环202和调节球200,调节螺母201与调节杆198 螺纹啮合且抵住调节球200,调节螺母201和调节弹簧199分别位于调节球 200的两侧。

对太阳能板174进行角度调节的工作过程:

请参照图17、图18所示,五个钢管从左至右分别为A、B、C、D、E,其中,C为第一钢管189,A、B、D、E为第二钢管191。

请参照图15所示,当光线与C平行时,属于理想状态,即光线与太阳能板174垂直。

请参照图16所示,当光线与B平行时,光线直接进入B内部,B内部的光照强度检测器178检测到的光照强度要大于其他钢管内的光照强度检测器178检测到的光照强度,并将该信息输送至控制器177,控制器177对不同的光照强度检测器178所检测到的光照强度进行对比,判定B内部的光照强度检测器178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最大,即光线与太阳能板174不垂直,则控制第一液压缸182或第二液压缸183动作,使左端上升,右端下降(相对而言),直至B内部的光照强度检测器178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最大,即光线与太阳能板174垂直,也就是图17的状态。

针对不同钢管,参照上述工作原理。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第二底座190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206,定位件206包括定位管207、定位弹簧208和定位块209,其中一个第一底板194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与嵌设槽196连通,定位管207固定于定位孔内,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管207与定位孔螺纹啮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管207与定位孔通过焊接等方式完全固定也是可以的,螺纹啮合便于拆卸安装,并且可以调节在定位管207中的位置,从而调节定位块209与第二底板195的压力(后面叙述)。

定位弹簧208和定位块209均设置于定位管207内,定位弹簧208分别抵住定位管207的内表面和定位块209并将定位块209压紧于其中一块第二底板195,以使第二底板195相对于第一底板194固定。

定位管207包括管体210和管盖211,管体210中空且两端开口,管盖211设置于管体210的一端且将管体210的一端封闭,管盖211与管体210 的内表面螺纹啮合,以使管盖211在管体210内的位置可调,定位弹簧208 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管盖211和定位块209。

第一液压缸182和转向球饺184之间的连线为第一参考线,第二液压缸183和转向球饺184之间的连线为第二参考线,第一参考线和第二参考线垂直且相交于转向球饺184。

为了更加方便的进行定位,其中一个第一底板19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刻度215,多个第一刻度215以第二底板195的轴线为中心呈环形分布,第二底板195上设置有第二刻度216,第二刻度216设置于第二底板195的边沿且位于第一参考线上或第二参考线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