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油醇生产中的精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6297发布日期:2019-03-22 20:32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松油醇生产中的精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松油醇生产中的精馏系统。



背景技术:

松油醇又称萜品醇,具有紫丁香的芳香和甜味,广泛用于医药、农药、塑料、日化、印刷等行业。目前,松油醇的生产主要以松节油为原料,其生产步骤为,第一步为水合反应,松节油在硫酸催化作用下,常温下进行水合反应,使松节油中主要成分蒎烯生成水合萜二醇结晶物;第二步为脱水反应,水合萜二醇结晶物在反应釜内经脱水制得粗松油醇,第三步通过精馏塔分馏制得,第四步装入储罐或油桶即成产品。

然而在现有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精馏塔精馏效率不高,使用寿命短,2、在精馏塔内所产生的蒸气排入大气中,既会产生环境的污染又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松油醇生产中的精馏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松油醇生产中的精馏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一种松油醇生产中的精馏系统,包括精馏塔和蒸气回收系统,精馏塔包括塔主体,塔主体的顶部设有蒸气出口,底部设有产品出口,精馏塔顶部的蒸气出口与蒸气回收系统连接,在产品出口的出口管道设有第一冷凝器,塔主体的内上部为液体分布段,塔主体的内下部为气体分布段,液体分布段与气体分布段之间为精馏段,在所述精馏段设置有多层填料板,液体分布段包括位于塔主体内的液体分布器,气体分布段包括位于塔主体内的气体分布器,液体分布器与气体分布器相对设置,液体分布器的进口端伸出塔主体的侧壁外部设有进料管道,气体分布器的进口端伸出塔主体侧壁外部经蒸汽管道与蒸汽室连接。

进一步,蒸气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冷凝器、冷凝器接收槽、水环式真空泵及真空缓冲罐,精馏塔顶部的蒸气出口与第二冷凝器的进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接收槽下部设有真空离心泵,所述真空缓冲罐的出水口与水环式真空泵的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在进料管道上设有加热管及保温套,在蒸汽室与气体分布器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蒸汽加热管及保温套,在塔主体的外部设有保温层,在塔主体的内壁上设有防腐层。

本实用新型料液在液体分布器的作用下自上而下喷出,而新鲜蒸汽通过气体分布器由下而上喷出,由于加热管及蒸汽加热管的作用,加热管对流经的料液持续加热,蒸汽加热管对流经的蒸汽持续加热,提高了精馏效率,精馏塔的蒸气出口与第二冷凝器连接,蒸气可抽至第二冷凝器中冷凝后流入冷凝液接收槽中,蒸气冷凝后流至冷凝液接收槽中实现回收,降低了大气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塔主体1,液体分布段2,气体分布段3,精馏段4,蒸气出口5,产品出口6,液体分布器7,气体分布器8,蒸汽加热管9,第一冷凝器10,加热管11,进料管道12,第二冷凝器13,冷凝器接收槽14,水环式真空泵15,真空缓冲罐16,真空离心泵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松油醇生产中的精馏系统,包括精馏塔和蒸气回收系统,精馏塔包括塔主体1,塔主体1的顶部设有蒸气出口5,底部设有产品出口6,在产品出口6的出口管道设有第一冷凝器10,精馏塔顶部的蒸气出口5与蒸气回收系统连接,塔主体1的内上部为液体分布段2,塔主体1的内下部为气体分布段3,液体分布段2与气体分布段3之间为精馏段4,在所述精馏段4设置有多层填料板,液体分布段包括位于塔主体1内的液体分布器7,气体分布段包括位于塔主体1内的气体分布器8,液体分布器7与气体分布器8相对设置,液体分布器7的进口端伸出塔主体1的侧壁外部设有进料管道12,气体分布器8的进口端伸出塔主体1侧壁外部经蒸汽管道与蒸汽室连接。

进一步,蒸气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冷凝器13、冷凝器接收槽14、水环式真空泵15及真空缓冲罐16,精馏塔顶部的蒸气出口5与第二冷凝器13的进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接收槽14下部设有真空离心泵17,所述真空缓冲罐16的出水口与水环式真空泵15的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在进料管道12上设有加热管11及保温套,在蒸汽室与气体分布器8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蒸汽加热管9及保温套,在塔主体1的外部设有保温层,在塔主体1的内壁上设有防腐层。

本实用新型料液在液体分布器7的作用下自上而下喷出,而新鲜蒸汽通过气体分布器8由下而上喷出,由于加热管11及蒸汽加热管9的作用,加热管11对流经的料液持续加热,蒸汽加热管9对流经的蒸汽持续加热,提高了精馏效率,精馏塔的蒸气出口5与第二冷凝器13连接,蒸气可抽至第二冷凝器13中冷凝后流入冷凝液接收槽52中,蒸气冷凝后流至冷凝液接收槽52中实现回收,精馏得到的产品油由产品出口6经第一冷凝器10冷凝后送出存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