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裂褶菌菌丝体制备可降解包装材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43778发布日期:2019-06-18 23:22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裂褶菌菌丝体制备可降解包装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白色污染的日益加重和自然资源的日渐紧缺,可降解、绿色、环保包装材料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目前,生物质全降解制品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2016年玉米实际产量为2.2463亿吨。按照玉米产量和秸秆量换算关系:秸秆量=1.2×玉米产量。2016年我国秸秆约为2.6955亿吨。目前我国玉米秸秆处理主要是制作沼气,做家畜食料,制作草木灰还田等。但利用规模小且还有大量秸秆被焚烧,产生污染,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我国小麦秸秆的年产量大约为1.8亿吨左右,在部分地区出现乱堆、乱弃,甚至焚烧的现象,小麦秸秆的处理成为难题。事实上,小麦秸秆不是废弃物,而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苹果在我国各类水果中是产量第一大的品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这些年来,我国苹果产量稳定增加,2015年烟台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272万亩,果林枝条的修剪量也在逐年整加,废弃的果林枝条该何去何从成为一项问题。

自然界中有多种大型真菌,可利用范围广泛。许多已经被开发用于工业发酵及农业生产。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fr.)是一种食药用大型真菌,广布于世界各地,在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裂褶菌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其子实体食用价值高,质嫩味美,具有特殊浓郁香味,性平,具有滋补强壮、镇静作用,为高档食药用菌。该菌菌丝体含有较强活性的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苹果酸,菌丝深层发酵时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还可产生促生素吲哚乙酸,利用其菌丝体制作包装材料的尚未见。

目前发明专利(cn106633990a)以玉米秸秆为主料的真菌基生物质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cn106633989a)以甘蔗渣为主料的真菌基生物质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cn106633990a)以玉米秸秆为主料的真菌基生物质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系列专利皆独以一种材料为主料,基料要求较为繁琐,且只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不涉及抗火耐水性;发明专利(cn104025909a)一种接种食用菌菌种培养可降解包装材料的方法,其有较好的防火性,但是没有重量上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裂褶菌菌丝体制备可降解包装材料的方法,本发明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苹果木屑,小麦壳为辅的裂褶菌菌丝体制备包装材料的技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裂褶菌菌丝体制备可降解包装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培养料准备: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苹果木屑,小麦壳,棉籽壳,石灰,石膏混合均匀;向培养料中添加物料干重的1.25~1.50倍水,混匀,调控培养原料中的含水量至55%-60%,然后装入灭菌袋灭菌;

s102:菌种预培养:将裂褶菌液体菌种接种于冷却至室温的菌袋中,盖好盖子培养;

s103:填模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长满裂褶菌菌丝体的材料填入已消毒的专用包装模具中,压实密封后继续培养;

s104:样品干燥:待模具中的材料中裂褶菌菌丝体重新联结起来后,将样品从模具内取出干燥至样品的含水量低于20%,即可得到可降解包装材料。

本发明以植物纤维(小麦壳、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等)以及苹果枝条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新型的基于大型真菌菌丝体的可降解包装材料;原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全生命周期无污染等优点,属于绿色环保型包装材料,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裂褶菌是一种食药用大型真菌,广布于世界各地,在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裂褶菌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其子实体食用价值高,质嫩味美,具有特殊浓郁香味,性平,具有滋补强壮、镇静作用,为高档食药用菌。该菌菌丝体含有较强活性的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苹果酸,菌丝深层发酵时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还可产生促生素吲哚乙酸,利用其菌丝体制作包装材料的尚未见。

作为优选,s101中,加入物料按重量份数计为:20~25份玉米秸秆、20~25份小麦秸秆、10~15份苹果木屑,5~10份小麦壳,5~10份棉籽壳,1~3份石灰,1~2份石膏。

作为优选,s101中,加入物料按重量份数计为25份玉米秸秆、25份小麦秸秆、15份苹果木屑,10份小麦壳,10份棉籽壳,3份石灰,2份石膏。

作为优选,s101中,灭菌袋于高压灭菌设备上灭菌2小时。

作为优选,s102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0℃-25℃、环境相对湿度60%、通风良好的黑暗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天-15天,直至材料上长满菌丝体。

作为优选,s103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0℃,湿度为60%,黑暗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

作为优选,s104:样品从模具内取出于60℃条件下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生产一种以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苹果木屑,小麦壳为辅助原料,以裂褶菌菌丝体为粘结剂的环保包装材料,即可解决现有包装不可降解的问题,也可以更好地处理作物秸秆和果树枝条。

2)本发明的原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全生命周期无污染等优点,属于绿色环保型包装材料,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利用裂褶菌菌丝体制备可降解包装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培养料准备:将25份玉米秸秆、25份小麦秸秆、15份苹果木屑,10份小麦壳,10份棉籽壳,3份石灰,2份石膏混合均匀;向培养料中添加物料干重的1.25倍~1.50倍水,混匀,调控培养原料中的含水量至55%-60%,然后装入灭菌袋,于高压灭菌设备上灭菌2小时。

s102:菌种预培养:将裂褶菌液体菌种接种于冷却至室温的菌袋中,盖好盖子,放置于温度20℃-25℃、环境相对湿度60%左右、通风良好的黑暗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天-15天,直至材料上长满菌丝体。

s103:填模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长满裂褶菌菌丝体的材料填入已消毒的专用包装模具中,压实密封后放置于温度20℃,湿度为60%,黑暗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

s104:样品干燥:待模具中的材料中裂褶菌菌丝体重新联结起来后,将样品从模具内取出于60℃条件下干燥至样品的含水量低于20%,即可得到以植物纤维(小麦壳、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等)以及苹果枝条为主要原料的真菌基生物质包装材料。

实施例2,一种利用裂褶菌菌丝体制备可降解包装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培养料准备:将20份玉米秸秆、20份小麦秸秆、10份苹果木屑,5份小麦壳,5份棉籽壳,1份石灰,1份石膏混合均匀;向培养料中添加物料干重的1.25倍~1.50倍水,混匀,调控培养原料中的含水量至55%-60%,然后装入灭菌袋,于高压灭菌设备上灭菌2小时。

s102:菌种预培养:将裂褶菌液体菌种接种于冷却至室温的菌袋中,盖好盖子,放置于温度20℃-25℃、环境相对湿度60%左右、通风良好的黑暗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天-15天,直至材料上长满菌丝体。

s103:填模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长满裂褶菌菌丝体的材料填入已消毒的专用包装模具中,压实密封后放置于温度20℃,湿度为60%,黑暗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

s104:样品干燥:待模具中的材料中裂褶菌菌丝体重新联结起来后,将样品从模具内取出于60℃条件下干燥至样品的含水量低于20%,即可得到以植物纤维(小麦壳、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等)以及苹果枝条为主要原料的真菌基生物质包装材料。

实施例3,一种利用裂褶菌菌丝体制备可降解包装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培养料准备:将22份玉米秸秆、22份小麦秸秆、12份苹果木屑,8份小麦壳,8份棉籽壳,2份石灰,2份石膏混合均匀;向培养料中添加物料干重的1.25倍~1.50倍水,混匀,调控培养原料中的含水量至55%-60%,然后装入灭菌袋,于高压灭菌设备上灭菌2小时。

s102:菌种预培养:将裂褶菌液体菌种接种于冷却至室温的菌袋中,盖好盖子,放置于温度20℃-25℃、环境相对湿度60%左右、通风良好的黑暗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天-15天,直至材料上长满菌丝体。

s103:填模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长满裂褶菌菌丝体的材料填入已消毒的专用包装模具中,压实密封后放置于温度20℃,湿度为60%,黑暗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

s104:样品干燥:待模具中的材料中裂褶菌菌丝体重新联结起来后,将样品从模具内取出于60℃条件下干燥至样品的含水量低于20%,即可得到以植物纤维(小麦壳、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等)以及苹果枝条为主要原料的真菌基生物质包装材料。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