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皮革的加工工艺及其用于牛皮的脱脂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2339发布日期:2019-05-24 20:16阅读:48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皮革加工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牛皮皮革的加工工艺及其用于牛皮的脱脂剂。
背景技术
:皮革是经脱毛和鞣制等物理、化学加工所得到的已经变性不易腐烂的动物皮,革是由天然蛋白质纤维在三维空间紧密编织构成的,其表面具有一种特殊的粒面层,具有自然的粒纹和光泽,手感舒适。牛皮皮革是用牛生皮经上述方法加工制得的皮革,在制备牛皮皮革的工序中,需要对牛皮进行脱脂,脱脂是除去原料皮中所含的大量脂类,脱脂的结果会严重影响成革的质量。目前,脱脂一般要将原料皮上带有的肉削去,削尽皮下脂肪,并采用化学的方法脱脂,常采用的化学方法有皂化法、乳化法和溶剂法。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5623922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皮革脱脂剂,有以下成分组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八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氢氧化钾、石灰石、煤油和水,该脱脂剂不会伤害皮革本身,有利于提高皮革的整体质量。但采用该脱脂剂对牛皮进行处理时,为了将牛皮内部的脂腺及游离脂肪细胞中的油脂除去,需要采用较大量的脱脂剂,以提高其渗透能力。这样所产生的脱脂污水成分复杂,不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皮皮革的加工工艺,其具有加工产生废液污染小、易于处理,脱脂效率高的优点。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牛皮的脱脂剂,其具有环保、安全、脱脂效果好优点。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牛皮皮革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对生牛皮进行清洗和浸水处理,对生牛皮进行削肉处理。脱脂:采用脱脂剂对预处理后的牛皮进行脱脂处理。脱毛:采用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对脱脂后的牛皮进行脱毛处理。鞣制及后整理:采用铬鞣法对脱毛后的牛皮进行鞣制,再经过后整理加工,即得。所述脱脂剂包括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牛皮在采用脱脂剂进行脱脂前,要先经过清洗、浸水和削肉,清洗和浸水是要除去生牛皮上的污物,使生牛皮中的可溶性蛋白质溶于水中,并充水至接近鲜皮的状态。脱脂是要除去牛皮中所含有的大量脂类,通过削肉除去皮下脂肪后,再用脱脂剂对牛皮进行处理。本发明采用的脱脂剂包含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蛋白质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容易降解,且对牛皮作用温和,不会对牛皮造成损伤。脱毛是将生牛皮的表皮和毛针除去,使粒面裸露,进而使牛皮表面光滑美观,用双氧水在碱性环境下对牛皮脱毛,能够针对牛毛的毛根处进行破坏,有利于实现保毛脱毛,且双氧水在脱毛过程中,对牛皮上的胶原纤维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利于除去牛皮上的非胶原蛋白质。鞣制是将牛皮鞣制成革的工艺步骤,铬鞣法制备的牛皮皮革具有耐湿热稳定性高、染色性能好、手感柔软、丰满等优良性能。鞣制完成后的后整理包括对皮革进行染色、加脂、填充、干燥和整饰的过程,具体工艺根据牛皮皮革的加工需求确定。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脂剂还包括十二烷基磺酸钠、碳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两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与上述成分复配,有利于提高脱脂剂的乳化脱脂能力。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以制革废弃物为原料,所述制革废弃物包括削匀皮屑和牛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制革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对制革废弃物进行水解得到的多肽,再经过酰化得到表面活性剂。由制革废弃物水解得到的多肽,在结构上与胶原极为相似,与胶原有很好的相容性,有利于提高对牛皮内部的脂腺及游离脂肪细胞中的油脂的去除率。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制革废弃物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在95~110℃下冷凝回流6~8h,对水解液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在60~65℃下向滤液中滴加月桂酰氯,反应同时进行搅拌,维持反应ph为9~10,搅拌3~4h后,即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革废弃物在上述条件下水解得到的水解产物收获率较高,水解产物与月桂酰氯反应酰化,得到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毛处理为将脱脂后的牛皮置于等质量的水中,向水中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硫酸亚铁,转动1.5~2.5h后加入三乙醇胺,所述三乙醇胺的加入量为牛皮质量的1%,转动10~15min后,继续加入占牛皮质量3.5~4.5%的氢氧化钠,转动15~20min后,加入双氧水,所述双氧水的加入量为牛皮质量的6~8%,转动3~4h。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氢氧化钠为脱毛提供碱性环境,在碱性介质中,毛根比毛干更容易受到双氧水的破坏,在上述脱毛处理条件中,能够达到毛根开始坍塌或被溶解、毛干保持完整的处理结果。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铬鞣法采用铬鞣剂对脱毛后的牛皮进行鞣制,铬鞣剂的用量为牛皮质量的4~6%。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牛皮的脱脂剂,所述脱脂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5~25份的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1~1.5份的十二烷基磺酸钠、1.5~2.5份的碳酸钠和0.5~1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复配,有利于提高脱脂剂对牛皮的脱脂效果,同时减少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脱脂后产生的废水中,残留的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容易降解,对环境友好,而其他两种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残留量均较少,脱脂废水易处理。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脂剂中的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制革废弃物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所述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制革废弃物的6~8%,在95~110℃下冷凝回流6~8h,对水解液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在60~65℃下向滤液中滴加月桂酰氯,反应同时进行搅拌,维持反应ph为9~10,搅拌3~4h后,即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上述条件水解得到的水解产物收获率较高,有利于降低牛皮脱脂的处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一、通过采用含有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对削肉后的牛皮进行脱脂处理,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对牛皮作用温和、容易降解,有利于减少脱脂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方便对废水进行处理。同时,采用氢氧化钠和双氧水地牛皮进行脱毛,有利于在脱毛的同时实现保毛,有利于促进对牛毛的资源化利用。二、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与十二烷基磺酸、碳酸钠及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复配,有利于提高对牛皮的脱脂效果和脱脂剂用量。三、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以制革废弃物为原料,实现了对制革废弃料的资源化利用,也使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在结构上与胶原相似,与胶原有良好的相容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牛皮的脱脂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例制备例一称取3.2kg的削匀皮屑和牛毛,将0.192kg的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2kg的水中,制成氢氧化钠溶液,将削匀皮屑和牛毛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在95℃下冷凝回流8h,对水解液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在60℃下向滤液中滴加0.2ml的月桂酰氯,反应同时进行搅拌,维持反应ph为9,搅拌3h后,即得。制备例二称取3.2kg的削匀皮屑和牛毛,将0.256kg的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2.5kg的水中,制成氢氧化钠溶液,将削匀皮屑和牛毛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在110℃下冷凝回流6h,对水解液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在65℃下向滤液中滴加0.23ml的月桂酰氯,反应同时进行搅拌,维持反应ph为10,搅拌4h后,即得。制备例三称取3.2kg的削匀皮屑和牛毛,将0.224kg的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2.2kg的水中,制成氢氧化钠溶液,将削匀皮屑和牛毛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在100℃下冷凝回流7h,对水解液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在63℃下向滤液中滴加0.21ml的月桂酰氯,反应同时进行搅拌,维持反应ph为9,搅拌3.5h后,即得。实施例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牛皮的脱脂剂,由以下原料制成:1.5kg的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0.1k的十二烷基磺酸钠、0.15kg的碳酸钠和0.05kg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本实施例采用的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为制备例一的产物。具体制备过程为:称取1.5kg的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加入0.1kg的十二烷基磺酸钠、0.15kg的碳酸钠和0.05kg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搅拌均匀后,即得。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脱脂剂由以下原料制成:2.5kg的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0.15k的十二烷基磺酸钠、0.25kg的碳酸钠和0.1kg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本实施例采用的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为制备例二的产物。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脱脂剂由以下原料制成:2kg的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0.13k的十二烷基磺酸钠、0.2kg的碳酸钠和0.08kg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本实施例采用的水解蛋白质型表面活性剂为制备例三的产物。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牛皮皮革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对生牛皮表面进行清洗,清洗后浸泡在水中,浸泡至接近鲜牛皮的状态,然后对生牛皮进行削肉处理,尽量削去牛皮上的皮下脂肪,对预处理后的牛皮进行称重。脱脂:取50kg预处理后的牛皮,浸泡在100kg的水中,在36℃下加入1.5kg的脱脂剂,转动90min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本实施例采用的脱脂剂为实施例一的脱脂剂。脱毛:将脱脂后的牛皮置于50kg的水中,向水中加入25g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20g的硫酸亚铁,转动1.5h后加入0.5kg的三乙醇胺,继续转动10min后加入1.75kg的氢氧化钠,转动15min后加入3kg的双氧水,转动3h。鞣制及后整理:将脱毛后的牛皮置于60kg的水中,加入2kg的铬鞣剂,转动5h,经过加脂干燥后,即得。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牛皮皮革的加工工艺中,脱脂过程为:取50kg预处理后的牛皮,浸泡在100kg的水中,在38℃下加入1.5kg的脱脂剂,转动90min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本实施例采用的脱脂剂为实施例二的脱脂剂。脱毛:将脱脂后的牛皮置于50kg的水中,向水中加入25g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20g的硫酸亚铁,转动2.5h后加入0.5kg的三乙醇胺,继续转动15min后加入2.25kg的氢氧化钠,转动18min后加入4kg的双氧水,转动4h。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牛皮皮革的加工工艺中,脱脂过程为:取50kg预处理后的牛皮,浸泡在100kg的水中,在40℃下加入1.5kg的脱脂剂,转动90min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本实施例采用的脱脂剂为实施例三的脱脂剂。脱毛:将脱脂后的牛皮置于50kg的水中,向水中加入25g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20g的硫酸亚铁,转动2h后加入0.5kg的三乙醇胺,继续转动13min后加入2kg的氢氧化钠,转动20min后加入3.5kg的双氧水,转动3.5h。对比例对比例一本对比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对比例的脱脂剂采用市售的皮革脱脂剂,购自绿宇化工的皮革bp-710。对比例二本对比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对比例的脱毛采用熟石灰和硫化钠对牛皮进行脱毛处理30h。性能检测试验根据国家标准《家具用皮革》(gb/t16799-2008)对实施例四至六及对比例一、二制得的皮革进行检测,检测其产品的外观缺陷、撕裂力和耐磨性,并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脱脂前后,实施例四至六及对比例一、二中牛皮上的油脂含量,计算其脱脂率,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四至六及对比例一、二的检测结果组别外观撕裂力/n耐磨性(cs-10,1000g,500r)脱脂率/%实施例四无缺陷36无明显损伤、剥落79.8实施例五无缺陷34无明显损伤、剥落81.3实施例六无缺陷35无明显损伤、剥落85.4对比例一无缺陷34无明显损伤、剥落53.8对比例二革面粗糙32无明显损伤、剥落78.6由表1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就皮革在外观上无明显缺陷,力学性能较好,本发明的脱脂率明显优于对比例一采用市售脱脂剂的脱脂效果,加工过程中对皮革的损伤小,不会出现如对比例二外观上出现的损伤。本发明利用制革废弃物制得的水解蛋白质类表面活性剂与其他成分复配,脱脂效果好、效率高,且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危害小。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