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榨棕榈仁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6427发布日期:2019-05-22 03:1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榨棕榈仁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榨棕榈仁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油的品质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纯天然、无添加的新鲜压榨油脂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棕榈仁油(palmkerneloil)又称棕仁油,由棕榈果仁压榨所得。新鲜棕榈仁油呈乳白色或微黄色,有如固体的稠度,具有令人喜爱的核桃香味。而现有的棕榈仁油需要采用高温压榨并精炼才能够符合食用标准。高温压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序:除菌、提炼、漂白、除臭等。在整个高温压榨并精炼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苯并芘等致癌物超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棕榈果仁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e、甾醇等营养成分大量被破坏或流失,在成品油中基本上已经消失殆尽。另外,通过高温压榨的成品棕榈仁油的也有待提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提供了一种冷榨棕榈仁油。该冷榨棕榈仁油充分保留了棕榈仁果中的营养成分,含有较高的维生素和甾醇。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冷榨棕榈仁油,所述棕榈仁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1.63mg/100g。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棕榈仁油中植物甾醇的含量为1.062g/kg。众多研究表明,植物甾醇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一作用在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中特别显著。植物甾醇通过与胆固醇在乳糜微粒的竞争,使得原本就溶解度不大的胆固醇成为不被吸收的状态,从乳糜微粒中析出后,不能从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吸收。人体和动物实验发现,每日摄入1g-2g植物甾醇能够有益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而不产生任何副作用。而对于维生素e,众所周知,其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消解色斑、扩张末梢血管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棕榈仁油采用冷榨工艺制备而得,所述冷榨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材料的选择及处理;(2)冷榨;以及任选地,(3)过滤、脱色、干燥、紫外杀菌处理;所述冷榨工艺过程中,保持温度在50-55℃范围内,能够有效降低棕榈仁在压榨过程中所造成的氧化进度。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方式中,在所述步骤(2)中,控制出料速度大于进料速度,避免物料在压榨过程中积压,防止过热,同时可以充分压榨,保证出油率。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速度为10-15kg/min。所述进料速度可以为10-15kg/min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所述进料速度为10kg/min,11kg/min,12kg/min,13kg/min,14kg/min或15kg/min,优选地,所述进料速度为13kg/min。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速度为15-18kg/min。所述出料速度可以为15-18kg/min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所述进料速度为15kg/min,16kg/min,17kg/min或18kg/min,只要求保证出料速度大于进料速度即可。优选地,所述出料速度为16kg/min。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速度为13kg/min;所述出料速度为16kg/min。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采用新鲜的棕榈仁作为原材料,优选地,以刚采摘分离出的棕榈仁作为原材料,以保证做制备的棕榈仁油的鲜度,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鲜的棕榈仁通过轻度粉碎,粉碎后的棕榈仁的粒径为4-6mm,以及任选地,将所述粉碎后的棕榈仁进行低温干燥,以降低棕榈仁的含水量,防止霉变。所述干燥可采用冷风干燥。干燥后的棕榈仁的含水量低于7%,优选地,干燥后的棕榈仁的含水量低于5%。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过滤为膜式过滤,采用孔径不大于75μm的过滤膜,其能够有效地清除油中的杂质。优选地,采用所述孔径为50μm的过滤膜。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的紫外杀菌是将冷榨之后的棕榈仁油置于波长为240~280nm的紫外线下照射3-5min以下,紫外线能够有效地杀死成品油中99.99%以上的微生物,防止成品油霉变、氧化等。优选地,所述波长为250~260nm。更优选地,所述波长为254nm。优选地照射时间为5min、4.5min、4min、3.5min或3min等,具体照射时间可依据成品油的保存时间而具体设定。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的脱色采用食品级的活性炭进行脱色,以便去除棕榈仁油中的色素,提升产品的感官。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棕榈仁油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原材料选择及处理;(2)冷榨;(3)过滤、脱色、干燥、紫外杀菌处理;所述冷榨工艺过程中,保持温度在50-55℃范围。所述原材料为新鲜的棕榈仁,优选地为刚采摘的棕榈仁,以保证所制备的棕榈仁油的鲜度,最大限度的保留产品的营养成分。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原材料处理包括将新鲜的棕榈仁通过轻度粉碎(4-6瓣),进行冷风干燥,以降低棕榈仁的含水量,防止霉变,同时在24小时以内完成对破碎后的棕榈仁的加工。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备方法步骤(3)中干燥为负压干燥,是棕榈仁油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中,以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最大限度的保证棕榈仁油的品质。本发明有一方面提供一种棕榈仁粕,所述棕榈仁粕由上述制备棕榈仁油时产生。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棕榈仁粕的含油量高于10%。示例性的,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势之一:1.本发明所提供的棕榈仁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高达1.63mg/100g,使得消费者日常食用棕榈仁油即可满足维生素e的需求。2.采用新鲜的棕榈仁作为原材料直接进行冷榨加工棕榈仁油,一方面保证了油品的鲜度,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棕榈仁中的营养成分;另一方面省却了新鲜棕榈仁的储存,防止了棕榈仁在存储过程中的霉变,而且省却了储存成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3.本发明采用冷榨技术制备棕榈仁油,避免了传统高温压榨过程中对棕榈仁中的营养成分所造成的破坏及损失,进一步保证了棕榈仁油的品质。4.本发明中通过将冷榨工艺和紫外杀菌进行联合,使得压榨之后的棕榈仁油即符合食用油的标准,无需再进行精炼加工等其他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榨棕榈仁油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说明:本申请中出现的“棕仁”与“棕榈仁”的含义相同,均指棕榈果的仁;“棕仁油”与“棕榈仁油”的含义相同,表示取自棕榈果的仁;“鲜榨棕仁油”表示新鲜的冷榨棕榈仁油;“棕仁粕”表示冷榨棕榈仁油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棕榈仁粕。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给的冷榨棕榈仁油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原材料棕仁,对原材料棕仁进行粉碎、冷风干燥,随后进行冷榨即得的鲜榨棕仁油,再将其过滤,负压干燥并冷却后储存即得成品油。在冷榨棕榈仁油的过程中,产生副产物棕仁粕。下面的实施例结合图1对本申请的冷榨棕榈仁油的制备方法做详细的描述。冷榨棕榈仁油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1)原材料选择本工艺采用新鲜分离出来的棕榈仁作为原材料,例如,刚采摘的24-48小时棕榈仁。2)轻度粉碎(4-6瓣),冷风干燥有别于传统工艺的高温干燥,本工艺采用低温干燥的方法,避免了高温环境下导致的油脂氧化。通过将新鲜分离出来的棕仁直接破碎,过筛床,保持棕榈仁的粒径为8-12cm,优选地,保持棕榈仁的粒径为10cm,通冷风30-40℃进行低温干燥30-45分钟,以最大限度保证棕仁的鲜度和营养。3)冷榨本工艺采用冷榨技术,有效降低棕仁压榨过程中所造成的氧化进度。全程控制压榨温度,控制进料速度小于出料速度。进料速度可为10-15kg/min,优选地,进料速度为13kg/min;出料速度15-18kg/min,优选地,出料速度为16kg/min,并且保证整个压榨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60℃以内。4)膜式过滤,活性炭除色;采用膜孔径75μm以下的膜进行过滤,优选地,膜孔径为50μm;采用活性炭(食品级)对棕仁油进行处理,进一步除去油中的色素,提升产品的感官。5)负压干燥棕榈仁油干燥过程采用负压0.08mpa干燥,让棕仁油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中,使干燥温度控制在80℃以内,以保证棕仁油的品质。干燥温度若大于80℃,则棕榈仁油的氧化加快,其酸价大于3mg/g,该值不符合国家标准gb2716对食用植物油的要求。图1中采用新鲜的棕榈仁作为原材料,通过低温冷榨工艺制备棕榈仁食用油,其不需要经过高温干燥,最大限度地降低干燥过程中棕仁油的氧化,防止长期储存导致的棕仁的霉变,棕榈仁油过度氧化,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棕仁油的鲜度与营养。实施例1冷榨棕榈仁油的制备方法冷榨棕榈仁油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1)原材料选择采用新鲜分离出来的棕仁作为原材料;2)轻度粉碎(4-6瓣),冷风干燥将上述原材料低温30-40℃干燥,并将其直接破碎,过筛床,保持棕榈仁的粒径为8cm,通冷风30-40℃进行低温干燥30分钟。3)冷榨全程控制压榨温度为50-55℃,控制进料速度为12kg/min,出料速度15kg/min。4)膜式过滤,活性炭除色;采用膜式过滤,膜孔径为50μm;采用活性炭(食品级)对棕仁油进行处理。5)负压干燥棕榈仁油干燥过程采用负压0.08mpa干燥,让棕仁油始终处于55℃的环境中进行干燥,冷却。6)紫外杀菌:将步骤(5)中冷却的棕榈仁油置于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下照射10min即得棕榈仁成品油。不同全程控制压榨温度对成品油的影响如下表1所示。表1不同全称控制压榨温度对成品油的影响根据表1可知,控制不同的压榨温度对成品油的影响较大,当压榨温度超过55℃时,反式脂肪酸和过氧化值明显增高,其不符合国家对食用植物油的标准;当压榨温度低于50℃时,水分和挥发物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一方面不利于食用油的存储,另一方面挥发物的含量增加影响成品油的气味,因此,综合考虑,冷榨工艺的压榨温度控制在50-55℃之间,在此压榨温度下,所制备出的成品油①符合国家对食用植物油的要求;②保存时间长;③口感和味道更适宜。以下以压榨温度控制在50-55℃之间所制备的棕榈仁油进行试验。实施例2物理指标实施例1中制备的棕榈仁油的物理指标与现有的棕榈仁油的物理指标的对比如下表2所示。表2实施例1中的棕榈仁油的物理指标对比物理指标现有指标实施例1相对密度0.8600-0.87800.8600-0.8780折光指数1.4490-1.45201.4490-1.4520熔点24-26℃24-26℃碘值14-22(g碘/100g油)20.5g/100g皂化值245-255(mgkoh/g油)237.0mg/g不皂化物小于0.8%小于0.5%总脂肪酸含量89-93%92%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棕榈仁油中,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熔点、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总脂肪酸含量等物理指标均符合现有技术中对棕榈仁成品油的要求,且其不皂化物值明显低于现有指标。实施例3冷榨棕榈仁油的脂肪酸组成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冷榨棕榈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与现有的棕榈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的指标的对比如下表3所示。表3冷榨棕榈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对比脂肪酸现有标准实施例1己酸g/100g10.24辛酸g/100g103.05癸酸g/100g92.71月桂酸g/100g45-5039.49豆蔻酸g/100g9-2513.70棕榈酸g/100g3-97.65硬脂酸g/100g2.61.78油酸g/100g10-2914.27亚油酸g/100g2-32.32从上述表3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1中提供的棕榈仁油中的己酸、辛酸、葵酸、月桂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均低于现有指标,其有利于防止棕榈仁成品油的氧化变质,使其保存时间更长久。实施例4冷榨棕榈仁油的其他成分组成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冷榨棕榈仁油的其他成分组成与现有的棕榈仁油的其他成分组成的指标对比如下表4所示。表4冷榨棕榈仁油的其他成分组成对比成分现有指标实施例1维生素e01.63mg/100g甾醇01.062g/kg酸价2.00.2过氧化值10mmol/kg0.15mmol/kg由表4可以看出,本实施例1中提供的棕榈仁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高达1.63mg/100g,甾醇的含量高达1.062g/kg,日常食用棕榈仁油即可满足植物甾醇的需求量。本实施例中通过冷榨工艺与紫外处理相结合,所制备的棕榈仁油:①满足食用油的标准,无需再进行精炼加工等其他处理,简化了工艺,节省了成本;②维生素e的含量、甾醇的含量均较高,日常食用棕榈仁油即可满足人体对于维生素e及植物甾醇的需求;③不含胆固醇,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低于0.2g/kg,更有利于身体健康;④某些脂肪酸的含量、过氧化值明显降低,有利于防止棕榈仁油的氧化,使其保存时间更长;⑤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棕榈仁中营养成分,成品油更加新鲜,味道更加适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